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固溶温度对2205双相不锈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000℃固溶处理后,σ相消除,组织中只有奥氏体和铁素体两相;在950℃-1200℃温度区间,随着固溶温度升高,铁素体含量逐渐增加;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先降后升,在1100℃时达到最小值,而延伸率先升后降,在1100℃固溶处理时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2.
3.
《钢铁研究学报》2018,(12)
采用SEM、XRD、EDS对2205双相不锈钢中厚板热轧态及固溶态表面氧化铁皮进行研究。2205热轧钢板表面氧化铁皮由Fe_2O_3、Cr_2O_3和尖晶石结构的FeO·Cr_2O_3、NiO·Fe_2O_3等多种类型的氧化物相组成。固溶处理后钢板表面氧化铁皮结构发生改变,同时基体出现内氧化。固溶处理后与基体接触部位氧化物中Cr、Ni、Mo含量增加,氧化铁皮中Cr和Ni的分布更加均匀;与基体接触部位氧化铁皮中Si、Mo含量明显增加。钢板表面由外向内形成具有一定层次结构的Fe、Mo、Ni、Cr、Si的氧化物相,氧化铁皮的稳定性和复杂性增加,酸洗去除难度增大。 相似文献
4.
5.
6.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EDS能谱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固溶处理对2205双相不锈钢显微组织与疲劳裂纹扩展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原始热轧态相比,在950~1150℃范围固溶处理的试样的疲劳裂纹门槛值显著提高,稳态裂纹扩展速率均有所减小。在950℃固溶处理时,组织中析出少量的σ相,试样的稳态裂纹扩展速率显著降低;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组织中α相含量逐渐增加,σ相溶解,试样的稳态裂纹扩展速率的变化呈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固溶温度达到1150℃时,组织中α相含量最高且两相组织明显粗化,试样的稳态裂纹扩展速率达到最小,呈现出最高的抗疲劳裂纹扩展能力。固溶处理引起σ相的析出与溶解、α相含量的增加及组织粗化是引起2205双相不锈钢试样疲劳裂纹扩展性能非单调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通过微拉伸、电子背散射(EBS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研究了具有亚稳奥氏体相的节约型双相不锈钢在1 000~1 200 ℃范围内不同固溶温度下的组织与性能的演变规律;探讨了固溶温度对形变诱导塑性(TRIP/TWIP)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抗拉强度与伸长率均先升高后降低,而亚稳奥氏体相比例由74%(1 000 ℃)降低到37%(1 200 ℃);1 050 ℃固溶时,试验钢表现出最佳综合性能,抗拉强度达到960 MPa,伸长率达到62%,强塑积达到60 GPa·%。在经拉伸变形的微观结构中形变诱导马氏体与形变孪晶共存,表明试验钢中亚稳奥氏体相的变形机制主要受TRIP及TWIP共同控制,从而导致其塑性变形过程呈现多阶段应变硬化特征,而钢中铁素体相的变形机制主要变形为位错的滑移。 相似文献
8.
通过OM观察、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显微硬度测试、拉伸及疲劳试验研究了5种固溶温度试验钢的组织形态及低周疲劳性能。结果表明,当固溶温度由1 050℃升至1 180℃时,试验钢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分别提升41、31.5 MPa,低周疲劳寿命延长85%。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试验钢中α相含量由46.5%升至58.9%,也导致两相内主元素发生再分配,α相内Ni、N含量的增加,使其显微硬度由300提升至324,这是试验钢疲劳寿命提高的原因之一;其二,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α相内的局部取向差减小,使α相在循环过程中能承受更多载荷,进而提高试验钢低周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9.
热处理对2205双相不锈钢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热处理对2205双相不锈钢两相比例及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热处理制度下,2205双相不锈钢两相比例差别很大,且耐蚀性能也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10.
11.
12.
双相不锈钢固溶处理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相不锈钢00Cr18Ni5Mo3Si2热轧钢板在950-1080℃温度范围内的固溶处理对钢的力学性能没有显著影响。随着固溶温度的提高及固熔冷速的加大,铁素体含量逐渐增加。在含FeCl3介质中的点蚀率(PCR)随着固溶温度的提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金相、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和X射线能谱仪分析,研究了900~1 250℃固溶处理对S32003双相不锈钢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900℃固溶处理时,钢中有氮化物析出,固溶温度≥950℃时,氮化物全部溶解;随着固溶温度升高,α相含量增加,γ相含量下降。最佳固溶处理温度在1040℃;随着固溶温度的提高,α相和γ相的晶粒尺寸在逐渐增大,1100℃以上晶粒明显长大。 相似文献
14.
15.
16.
研究锰元素对2205双相不锈钢耐点蚀性能的影响, 锰质量分数的变化范围为0. 93%~1. 26%.分别采用化学腐蚀法、动电位极化法研究双相不锈钢2205的耐腐蚀性能, 采用夹杂物自动分析技术研究锰对钢中夹杂物种类及数量的影响, 通过扫描电镜、能谱及夹杂物原位分析法观察化学腐蚀及电化学腐蚀前后钢中夹杂物及其周围钢基体的变化情况.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光光谱测定腐蚀产物的成分.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类型的夹杂物对耐腐蚀性能的影响不同, (Mn、Si) 氧化物以及(Mn、Si、Cr) 氧硫化物在腐蚀液中更易溶解进而促进腐蚀, 而(Cr、Mn、Al) 氧化物却很稳定.锰的加入会促进钢中(Cr、Mn、Al) 夹杂的析出, 此类夹杂物不仅自身很容易被含Cl离子的溶液腐蚀, 而且作为点蚀的起始点, 促进了点蚀坑的形成, 加快了基体腐蚀, 最终导致不锈钢耐点蚀性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17.
双相不锈钢2101生产成本低,性能优异,近年来被逐渐重视。采用“电炉+AOD+模铸”的工艺生产2101双相不锈钢,在AOD精炼过程中,研究了温度和主要成分Cr、C、Si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AOD炉有很好的脱碳效果,能将C质量分数(w[C])由2.5%脱至0.03%以下,在还原期,Si对Cr有很好的还原效果。精炼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脱碳,但将碳脱至0.1%以后,所需要的条件变得苛刻。通过热力学计算公式,研究了双相不锈钢2101去碳保铬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碳铬平衡主要受CO分压和温度的影响,CO分压越低、温度越高越有利于脱碳。在CO分压一定,w[C]<0.1%时,w[C]越低,碳铬平衡曲线的斜率越大,脱碳需要的温度越高,脱碳越困难,降低CO分压可进一步脱碳。在PCO/P0= 0.4,w[Cr]=21.5%条件下,为将w[C]脱至0.03%以下,需要将炉内温度升到1746.1 ℃以上。 相似文献
18.
《工程科学学报》2019,(2):246-253
研究锰元素对2205双相不锈钢耐点蚀性能的影响,锰质量分数的变化范围为0. 93%~1. 26%.分别采用化学腐蚀法、动电位极化法研究双相不锈钢2205的耐腐蚀性能,采用夹杂物自动分析技术研究锰对钢中夹杂物种类及数量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能谱及夹杂物原位分析法观察化学腐蚀及电化学腐蚀前后钢中夹杂物及其周围钢基体的变化情况.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光光谱测定腐蚀产物的成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夹杂物对耐腐蚀性能的影响不同,(Mn、Si)氧化物以及(Mn、Si、Cr)氧硫化物在腐蚀液中更易溶解进而促进腐蚀,而(Cr、Mn、Al)氧化物却很稳定.锰的加入会促进钢中(Cr、Mn、Al)夹杂的析出,此类夹杂物不仅自身很容易被含Cl离子的溶液腐蚀,而且作为点蚀的起始点,促进了点蚀坑的形成,加快了基体腐蚀,最终导致不锈钢耐点蚀性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增加氮质量分数、降低镍质量分数研究了对SAF2205双相不锈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氮降镍后,当氮质量分数和镍质量分数在合适的范围(w(N)≤0.26%、w(Ni)≥5.940%)内时,试验钢的奥氏体相区扩大,奥氏体晶粒变小且均匀;随着镍质量分数降低,晶粒变得粗大,但冲击吸收功和强度均有所提升,其中A_(kV)由199.7增至232.5J,R_m由538提高到787 MPa,Rp0.2由484提升到692 MPa,此时钢的塑性指标降低较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