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潘荫昶  蓝世萍 《规划师》2007,23(9):25-28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公共空间中兼具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要素的区域,是形成城市景观特色的最重要的地段.北海北部滨水区规划以和谐共生为规划理念,注重城市滨水区空间形体的整体性,强调滨水区土地利用的多样性,并注重结合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提高滨水区的文化内涵,延续城市特色景观风貌,从而营造出良好的滨水区环境.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纽约市布鲁克林滨水更新中加强了对产业发展的重视,积极推动以生产创新为驱动力的城市更新实践。文章通过对布鲁克林海军造船厂、布鲁克林陆军码头、工业城三个不同更新主体的生产创新驱动型更新案例进行梳理,对比分析其共性和不同,进而总结纽约在生产创新驱动下的城市更新所具有的多重产业推动作用、多元灵活的城市更新机制和多类型的社区激活策略。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空间逐渐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以往城市的边缘地区在区位上逐渐由边缘地带向城市中心地带转变,在功能和形态上都需要进行更新调整。然而受到现有土地利用、开发组织方式以及制度基础的交织影响,边缘区更新难以顺利实施,难以适应城市重构的需要。本文借鉴政治经济学相关理论,研究城市空间重构下边缘区功能、空间演化特征和机制,并以常州市清潭片区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探讨其在转型阶段的发展诉求,为边缘区更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任何变量干预下,扩散效应都无法超过回波效应,城市收缩无法避免。若无视城市收缩现象盲目地进行城市更新,不仅会使城市趋于同质化,还会造成资源浪费。首先,通过“基于自然城市尺度的城市收缩”“城市收缩下人口-经济-空间四阶段”两方面来明确城市收缩的概念。再基于CiteSpace梳理城市收缩与更新的关注异同点,得出在城市收缩背景下,大拆大建不再是主流,城市空间需要微更新。以重庆市为例,基于ArcGIS分析重庆市收缩与更新现状,从而分析收缩背景下重庆市空间更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2021年城市更新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我国城市发展从增量发展转向存量优化.实施城市更新要求城市更新走精细化、绿色化、可持续化的有机更新路径.在此背景下南沙区坦尾村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充分考虑有机更新的理念,通过对城市空间和功能布局优化,提升用地利用效率,植入水系、滨水景观及配套公共设施,丰富城市滨水公共空间层次、构建...  相似文献   

6.
王磊  舒佩 《城乡规划》2021,(5):43-49
由多个权利主体形成的多主体参与,是城市更新活动中的一种"常态".现实中,多主体城市更新项目相比于单一主体项目往往面临更多的操作难题.本文从上海城市更新实践出发,列举多主体参与城市更新的主要动因与类型,剖析操作层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反映基层政府的决策困境,进而提出改进城市更新政策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8.
在分析城市滨水区发展历程和阶段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滨水区更新中包括功能、环境、运行模式的多层面的研究探索,并以白莲泾两侧地区的规划为例,对基于这些研究重点所做的规划实践进行介绍,并对已实施的白莲泾滨水区域更新改造的建设成果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9.
一、古城高邮滨水空间更新的目标(一)积极利用古城资源优化古城空间结构高邮人文荟萃、资源丰富,地处交通便捷的长三角的江苏中部,位于江苏沿江经济开放带的北侧,水陆交通都方便,是古代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城市.古城适时地调整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在功能、内涵与形态方面的组合配置关系,促进城市的健康持续发展.新区作为新行政经济中心,加速居住、文化及各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减轻旧城改造和开发压力.而“新旧结合、以新补旧”可使城市功能与空间逐步完善与发展.高邮旧城区功能和用地结构的调整包括了区域整体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人口疏散、产业布局,环境设施等.近年来通过古城滨水区形态、功能及交通等构成元素的整合,在绿色理念的指导下建立起新旧间的有机秩序,收到公众的好评.  相似文献   

10.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更新发展中最有潜力的地区.成功的滨水区开发能有效带动城市的再发展。通过对巴塞罗那城市滨水区的发展演变和再利用模式的分析,阐述了不同时期的政策决策对滨水区开发的影响,并总结了公共政策的几大特征,提出从公共政策角度实现滨水空间的本质回归是我国滨水区成功再开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城市更新下的场景品牌营建关乎城市空间品质与经济效益。老旧街区空间更新由政府主导,力求公众利益最大化。基于在地文化肌理研究,从穿插式短板修补、生态环境修复、人民群众共建共享、艺术人文语言植入等多角度探索城市更新的新路径。以上海市南昌路为例,构建街区更新过程的分析框架,包括文脉基底研究、现状可行性分析、更新内容糅合。同时植入系统性、有组织的社区活动为更新建设创造更多契机,以期寻求南昌路美好街区生活范式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施冰寒  田从祥 《四川建材》2022,(1):62-63,66
随着我们的城市不断发展,扩张,出现了新老社区两种社区形式.大量老旧社区面临着住房条件差,公共服务落后,社区公共空间被私人分割.原有社区文化破损或者被丢弃,居民对社区的关注度,参与感严重缺乏.这都表现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社区关系的严重破损.本文以湖北省荆州市民主社区更新为例展开研究.通过公共空间重构为主题在老旧社区更新实践...  相似文献   

13.
南外滩滨水区北邻外滩,南接世博会浦西园区,位于上海黄浦江沿岸核心区段,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以金融为主导功能的前提下,规划以"和谐共生、复合渗透、宜居高效"为理念,重点聚焦历史文化传承、公共活动贯通、功能业态复合、生活配套完善等方面。探讨了城市历史滨水区的保护更新与功能塑造的实践。  相似文献   

14.
在不同阶段社会的发展和迭代中,很多城市盲目扩张,缺乏对本地资源、历史文脉和地域特色的考量,城市发展呈现均质化,丢失了城市独有的性格。在城市更新背景下的旧城改造,充分寻找片区特色,带动周边区域发展,激发老城区的活力尤为重要。文章以哈尔滨道外八区体育场城市设计为例,探寻合理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5.
张天新  施璇 《规划师》2013,29(6):106-109
1引言中心商务区(CBD,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的概念最早由城市社会学的美国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Burgess于1923年提出,其定义是包括有大型百货公司和零售商店、办公机构、娱乐场所、公共建筑等设施的城市最核心部分[1]。从世界各国城市的发展看,CBD最常被当作城市对全球化的回应,其开发也越来越倾向于以炫耀式的设计和大规模的开发重塑都市景观为主[2]。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正积极推进城市从增量规划到存量规划的转型,国家也印发一系列政策鼓励社区进行更新实践.文章初步梳理出老旧社区场景化更新的路径框架,为全国老旧社区更新提供有意义的探讨.通过广泛调研的结果,发现全国老旧小区存在景观绿化不足等共性问题.在场景理论的指导下,选取老旧社区作为研究对象,并以杭州闸弄口街道为例,进行老旧社...  相似文献   

17.
城市滨水地区是城市中地理位置最为优越,开发潜力最大的地段之一,城市滨水地区建设不仅有力地带动城市经济、环境和文化生活的发展,而且成为展现城市风貌的窗口。本文分析城市城市滨水区开发的背景,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模式,得出城市滨水区开发的趋势,并以武昌滨江地区的开发为例,探讨我国城市滨水区开发的一般性开发控制思路和目标,以期为转型期的城市滨水区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滨水区逐渐成为城市开发和更新的热点,不当开发与河流生态环境、水文支撑能力之间的矛盾不断显露,使设计师们深刻认识到滨水区规划实施的复杂性。文章以无锡蠡湖滨水区为例,通过GIS分析技术,在剖析蠡湖滨水敏感地段自然条件对城市空间发展约束基础上,结合数据对蠡湖滨水区生态敏感性的空间分区进行科学判定,为适宜性滨水城市规划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促进城市滨水区开发利用向可持续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宋代风  王竹 《建筑与文化》2012,(12):103-105
基于案例,通过文献收集、数据调研、理论分析,展示可持续更新背景下城市设计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从基本思路、具体作法等两个方面总结苏黎世西区城市设计的成功经验。研究结果表明,设计程序的优化是全面提高城市设计方案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城市中心滨水区向来是城市空间品质和形象活力的代表性区域。尽管区位景观优越、交通条件良好、城市功能集约,但其城市活力与空间形态仍然可能存在不匹配的现象。试图实证这种不匹配的现象,并探讨其背后空间品质的影响机制。以广州珠江滨水区为例,基于熵权法客观赋权预测滨水空间形态对城市人群的潜在吸引力,利用局部空间关联的方法识别滨水活力实际值与预测值的空间匹配关系,并进一步识别活力与空间品质的相关性。研究初步验证城市中心滨水区的活力与空间形态的潜在吸引力存在局部失配,通过目标空间的识别可以发现,该现象与功能性合理的系统品质如步行可达、绿化适宜、设施支持、尺度合理,以及使用人群的感知品质如安全性、舒适性、景观愉悦性等相关,为城市中心滨水空间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