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正>城市是人类聚居的家园,承载着每一个人的幸福和追求。城市越来越大,马路越来越宽,楼房越来越高,车流越来越密,但儿童面临的危险因素却越来越多,自由活动的空间越来越少。创建一个适合儿童发展的友好城市,成为每一个关爱儿童的人追逐的梦想。儿童友好城市的兴起随着全球儿童权利运动的兴起,提升儿童优先的战略定位,创造一个适宜儿童发展的环境,逐渐成为各国政府的共识,并纳入国家公共政策范畴。1996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联合国人居署共同发起儿童友好城市运动,旨在通过地方政府制定和实施保护儿童、促进儿童发展的战略,建设一个尊重、关爱儿童,适宜儿童发展的城市。2002年,"联合国儿童问题特别会议"制定了《一个适合儿童成长的世界》的成果文件,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从国际倡议的角度解析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童友好城市倡议"的起源、目标和依据,儿童友好城市(社区)认证机制,以及对城市规划的影响。然后系统介绍了由蒂姆·吉尔整理的九个欧美城市自1970年代以来围绕该倡议的城市实践战略主题,包括主要内容、实施途径与成效,以及其提出的"中心辐射"模型,并分析了该模型与"儿童友好城市倡议"中构建要素的异同。最后结合中国儿童友好城市(社区)发展现状,提出应进一步重视"儿童友好城市倡议"的理念引导作用,辩证吸收欧美城市规划实践中的经验,探索有助于可持续发展的儿童友好城市(社区)本土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4.
以天津市3个不同时期的典型旧居住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儿童友好城市理念框架,分析居住区儿童安全出行路线的相关要素。通过层次分析法与定序选择模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构建旧居住区儿童出行友好度评价体系,从可达性、连续性和空间环境3个维度进行现状要素分析评价。在3类旧居住区中,与封闭式旧居住区相比,开放式旧居住区的可达性、连续性更优,但车辆对儿童的干扰更大,儿童出行矛盾集中体现在机动车干扰与居住区内部道路的环境质量低方面。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对研究区域提出儿童出行路线的空间改造策略。 相似文献
5.
"儿童参与"是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强调的重要儿童权利和核心工作方法,是获取和体现儿童诉求的关键途径.本文在剖析哈特提出的"儿童参与梯子"理论基础上,建构起"参与学习—参与设计—参与建造—参与维护"的四维度框架,并结合北京和深圳的具体实践案例探讨儿童在社区建设过程中的参与阶段和参与路径,从而为寻找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多元途径提... 相似文献
6.
我国快速城市化所带来的社会、交
通安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使得儿童在城市
户外空间的游戏活动受到极大限制。创建具
有吸引力的城市户外公共儿童游乐场,保障孩
子自由游戏的权利是儿童友好型城市规划的
重要内容。本文首先对儿童游戏空间相关定
义、游乐场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进行了解读
与回顾;进而,以德国为例,详述了德国儿童
户外游乐场的规划过程、建设标准和设计特
征;最后,概述了德国儿童户外游乐场的服务
与管理措施。借鉴德国城市户外儿童游乐场
的规划、设计与管理经验,将为我国城市推进
儿童户外游戏空间建设,实现儿童友好型城
市与社区,提供有效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7.
儿童友好城市研究是全球童年研究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童年社会学、女性主义理论和后现代空间理论的影响下兴起。历经从20世纪70—80年代的萌芽酝酿期,20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末的初创探索期,到21世纪至今,进入奠基发展期,分析框架大致经历从“年龄—发展”到“社会建构”再到“社会结构”的演变。针对当前“儿童”转向“童年”视角被忽视的问题,未来中国儿童友好城市应抓住全球童年研究浪潮,关注“代际关系和世代结构”下的空间问题,重启空间的教化和自然特性,提供“关注多代童年”的城市发展策略和基于童年视角的全龄友好城市方案,实现“人”(童年)、“地”(城市空间)协调。 相似文献
8.
<正>引言儿童友好型城市倡议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于1996年共同发起,旨在支持城市和社区构建儿童友好型城市和儿童友好型社区,其具体设置因国家而异,需充分反映当地的儿童权利状况和制度环境。儿童友好型城市是指致力于实现《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儿童权利的城市、城镇、社区或任何地方政府体系;在这些城市或社区,儿童的心声、需求、优先事项和权利是当地公共政策、程序、决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关于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全球基本认证标准有三:一是在多个目标领域的范围内,做出有目共睹的成果,确保采用全面的解决办法,保障儿童权利;二是倡导有意义和相互包容的儿童参与;三是在儿童友好型城市倡议及其他工作中高度致力于消除地方 相似文献
9.
随着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正式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为各城市将儿童权利落位城市空间、将“儿童友好”理念融入人民城市建设提供了良好政策环境。街道空间作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关注的重要空间,当前面临对基本思想认知的偏差和基础理论研究的缺乏。基于此,本文首先将童年友好概念融入人民城市理念,以此回答指导儿童友好街道规划建设的“中国儿童友好城市理念”。其次从认识论角度深化从空间性的friendly到过程性的friendship的儿童友好街道内涵,辨析儿童-街道的交互友好关系,进一步厘清基本概念。最后提出营建儿童友好街道的“策略框架”和“规划工具”。以此作为进一步指导中国儿童友好街道规划工作开展的思想基础与知识基础。 相似文献
10.
11.
游戏是儿童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儿童友好城市的重要硬件措施是建设儿童游戏据点。冒险游戏场作为代表性场所,在治愈儿童心理问题、培养儿童责任感、激发儿童危机意识和自我保护技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冒险游戏场在国外已有70余年的实践历史,但我国对冒险游戏场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在实践方面仍属空白。本文从剖析冒险游戏场的起源与核心思想入手,重点围绕欧美和日本的发展背景,对其发展历史进行系统梳理,再深入解读"常设"和"非常设"的三个典型案例,总结出设计理念"自由化"、空间要素"自然化"、场所运营"专业化"三个关键启示,为我国儿童公共空间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全面调查评估城市社区儿童友好性的现状,促进以社区为单元的儿童友好城市建设,长沙市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童友好社区评估工具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实际情况,对国际工具进行转译,然后将其应用到全市儿童权利现状评估调查中。本文针对此工具的转译、应用过程,及以儿童参与、游戏休闲、儿童健康三大板块为主的评估调查结果展开研究分析,一方面,尝试将源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评估工具的“转译”过程进行梳理,为各地儿童友好城市(社区)因地制宜地开展调查评估工作提供范式,另一方面,以此次长沙儿童友好社区自评结果分析为例,从规划视角提出了营建有中国特色儿童友好社区的关键任务。 相似文献
13.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concepts of child rights and Child Friendly City at first and underlines that essentially Child Friendly City construction is to protect and guarantee child rights. By examining China’s reality of the design practice for children,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to build a Child Friendly City, two challenges must be addressed: interpreting child rights in different societal and cultural contexts, and mitigating interest conflicts between the protection of child rights with the current urban construction. In response, the author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to build child’s infrastructure that is devised to serve varied scenarios, purposes, and childhoods, as well as the fact that this is not a once-forall investment but requires an evolving planning mechanism. Finally, the article states that children’s participation is the key to Child Friendly City construction and the greatest challenge to local implementation, which asks for long-term capacity building for children’s participation and strong support by a top-down management system. 相似文献
14.
<正>引言2019年至2020年的冬春之交,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球,中国作为疫情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几乎每一个人都经历了时间颇久的"隔离"生活。城市空间无法利用,城市服务被迫阻断,儿童在城市中的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城市中的社会治理遭受着巨大的考验,在紧急状态下儿童的生存和发展状况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那么,如何在城市治理中关注儿童的发展需求?近两年来受到各地方政府普遍关注的"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倡导,应该可以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儿童友好型城市(Child-Friendly City,CFC)是指一个城市、城镇、社区或任何地方的善政体系,致力于通过实现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所载的儿童权利,改善其辖区内儿童的生活1。"儿童友 相似文献
15.
国外发达国家的儿童福利制度、家庭福利制度的发展相对于我国来说要完善得多,对于儿童发展的研究也更加深入。本文通过对国外儿童发展状况的综述,旨在发现与借鉴国外在儿童发展研究方面的成功做法,从而为完善我国的儿童发展研究提供理论及实践思考。 相似文献
16.
17.
通过较系统地介绍日本健康住宅项目实施过程所开展的工作及其成果,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其对我国疫情后健康住宅发展方向的启示和借鉴作用,重点关注了如何科学有效地引导全体国民参与健康住宅实践的一整套做法,为疫情后加快推进我国健康住宅科学有序发展以及提高居住者的自我防范意识、公共卫生意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研究背景儿童友好型城市构建1996年联合国第二届人类居住会议(图1)提出\"儿童友好城市\"的定义是\"一个在各方面建设中全面履行《儿童权利公约》的城市\"。《儿童权利公约》提出儿童有权利生活在卫生、安全的环境中,有权利自由地玩耍、休闲1。西班牙\"儿童友好城市\"的倡议于2002年发起,该倡议促进了《儿童权利公约》纳入到城市公共政策之中。目前西班牙已有277个城市获得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西班牙分会颁发的\"儿童友好\"认证2。巴塞罗那于2007年被评为儿童友好城市。目前,我国部分城市如深圳、长沙等已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提上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日本近80年来的城市化进程与町村运动进行了回顾,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结合浙江省小城镇数量多、基础好的特点,借鉴日本町村发展的成功经验,对未来浙江城市化与小城镇的发展战略提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儿童参与的校园景观环境设计——以日本福冈壱岐南小学校园景观环境设计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儿童观的改变,儿童参与既是儿童的基本权利,也是需要发展的一种重要能力。基于需要层次模型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分析了儿童与校园景观环境间的场域协同关系。以日本福冈壱岐南小学校园景观环境设计为例,分析了其中儿童参与式校园景观环境设计的过程和启示。当代景观设计师应当重视儿童参与的重要意义,满足儿童更多探索和成长体验的机会,和儿童一起共同创造出适宜和丰富的校园景观环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