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光网中国"战略的推行,互联网化转型势在必行。加快传统交换设备退网,满足"光进铜退"IP语音业务需求,是中国电信实现互联网转型的重要举措。IMS作为全IP承载的网络,是FTTX方式承载语音业务的最佳选择,也是交换网的演进方向。如何实现IMS网络快速平滑地承接用户多,业务复杂的固网业务是网络运行维护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结合内蒙古电信交换网络现状,总结了IMS承接固网业务的方案,并对技术要点、实施过程进行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2.
通信业正大力推进光进铜退,EPON接入得到大量应用,本文通过对EPON语音业务接入软交换承载解决方案的分析,提出两种MSTP技术在语音接入承载的应用方案,通过比较MSTP承载网和IP承载网的技术特点,提出MSTP技术在语音接入承载的应用方案。  相似文献   

3.
IP技术将作为下一代网络的主要承载技术,IP城域网将不仅作为互联网业务接入平台和大客户互联接入平台.同时也将作为NGN.软交换、IP语音.IPTV等新业务的承载和接入平台.本文针对宽带城域网的特点,主要从公众客户和大客户两类客户出发.展开了具体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宽带城域网多业务承载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IP城域网主要承载互联网访问业务,随着网络IP化、业务IP化趋势的加剧,在IP城域网上部署传统的数据业务已经不能满足市场要求,而当一些新型的电信业务,如NGN、3G、IPTV等需要通过IP城域网承载时,现有城域网又无法完成对上述业务的承载工作,这就需要运营商对城域网进行相应的优化改造。本文分析了当前兴安盟联通分公司IP城域网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IP城域网优化改造的策略,并针对兴安盟联通分公司IP城域网的实际情况,提出了IP城域网网络优化改造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5.
IP城域网组网演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P城域网面临着由单一业务承载向多种业务承载的转变.作为数据、语音、视频业务的综合承载网络,IP城域网应满足互联网接入、企业互连、IPTV、软交换/3G等业务的承载以及提供差异化服务的要求.以"统一的路由核心层 接入控制层多边缘 接入层多边缘方案"结构构建的IP城域网具有很强的扩展性、高带宽和价格优势,配合以"大容量、少局所、广覆盖"的布局思路,采用"网络层次化、结构扁平化、业务分离化、接入多样化"的建设方案,IP城域网必将成为各种业务的统一承载平台.成为运营商成功运营的关键基础.  相似文献   

6.
《网络电信》2009,(6):71-71
作为陕西最大的固网运营商,陕西电信宽带用户已逾百万,其中ADSL用户占宽带用户总数87%。随着转型业务的深入推进,铜缆网已远远不能满足宽带业务发展需求。面对挑战,陕西电信稳步推进战略转型,逐步由以语音为主的传统基础业务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变,在保持现有语音业务的同时,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满足客户多样化的数据、视频等宽带多媒体业务的需要。两年来,陕西电信大力推进光进铜退,停止大对数电缆建设,先后利用软交换技术对固网进行了智能化改造,对全省城域网连续进行了6期扩容改造,为全面推动光进铜退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IP技术的发展,使数据业务逐渐成为网上主要的通信流量,现有的城域网(MAN)业务承载平台正逐步发展为既支持传统基于电路的语音、视频业务,又支持基于IP分组业务的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 这对城域网业务传送平台在链路容量的扩展性、  相似文献   

8.
《电信技术》2006,(8):36-36
今年在美国芝加哥举办的全球电信展——“GLOBALCOMM2006”上。烽火网络公司展示了以太网交换机、CWDM、MSPP、协议转换器和光纤收发器等数据产品。MSPP(多业务分组平台)包含了TDM over IP技术,能够将以太网从单纯数据业务接入走向多业务承载,从局域网应用走向城域网平台的关键一跳,非常适合组建运营级城域以太网和目前宽带城域网的升级改造,主要承载数据业务,同时也可承载部分语音业务,因此受到参展人员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9.
从“光进铜退”策略的实施需求出发,分析了宽带多业务对宽带光接入网的需求,并结合PON系统的技术特点,详细阐述了PON系统承载宽带多业务的技术和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0.
软交换是下一代通信网络NGN中关键的技术,随着宽带互联网业务高速迅猛发展,固网语音业务不断下滑,用户接入层“光进铜退”的深入推进,面对全业务运营市场竞争需要,湖北铁通面临固话铜缆接入网络匮乏,本文就如何克服网络覆盖和投资政策限制的瓶颈,顺应通信网络演进趋势,利用IP承载网和软交换平台,合理规划IP承载网,快速实现固话用户接入,增加全业务竞争手段,为宽带互联网用户和固话用户双向渗透提供网络支持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1.
2008年,随着主流运营商加快光进铜退的步伐,以EPON技术为基础的FTTX在国内迅速普及。FTTX网络由于其高带宽、完善QoS保障等优点,已经完全能够承载语音、宽带数据、IPTV、企业信息化等多种业务,在系统设备层面已具备大规模组网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刘毅 《数字通信》2013,(3):74-78
通过分析IPTV业务的承载需求,指出通信运营商现有的IP城域网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IPTV业务需求,IP城域网需要升级改造。分别从IPTV系统架构、业务接入设计、组播部署、IPoE部署、业务隔离、QoS部署等方面对IP城域网的接入和承载能力进行优化和改造。改造后的应用实践表明:运营商可在现有网络中有效地开展IPTV业务,并保障业务有良好的承载效果。  相似文献   

13.
IP城域网业务接入控制层业务备份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来越多的电信业务通过IP网络承载,对IP城域网的可靠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业务接入控制层在IP城域网中是多业务融合承载的关键设备,在网络中承担着承上启下的功能.根据运营实践和业务测试,分析了业务接入控制层设备业务备份目前的技术现状,提出了在新型承载网络架构中构建高可靠性业务接入控制层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浅析农村地区如何实施"光进铜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本汉 《电信技术》2007,(12):39-41
随着宽带IP业务的快速发展,传统的铜缆接入方式已不能满足业务需求,再加上电缆过长、线路老化等原因导致网速慢、易掉线等,铜缆接入已成为制约宽带业务发展的瓶颈.因此,实施"光进铜退"战略是运营商适应形势、走出困境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承载IPTV业务的IP城域网的优化和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莉 《信息通信》2009,(4):73-76,68
随着宽带用户和宽带应用的快速发展,目前以承载互联网接入业务为主的IP城域网难以适应新业务发展的要求,尤其是以IPTV为代表的新的宽带业务的应用,对lP城域网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同时,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运营商必须作手考虑对IP城域网进行优化改造,使之能够适应IPTV等应用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IPTV的系统架构,IPTV的技术特点、IPTV对城域网的关键性技术要求、IP城域网的技术发展出发,将IP城域网分为城域骨干网和宽带接入网进行分析,指出城域网在核心网络结构、带宽、QoS、可靠性,安全性和组播技术的运用等方面存在的不足,论述了将核心网络由三星型改造成双星型、核心层的设备扩容和接入网的优化等方面的内容,并充分布署组播技术,建设一个高品质的、支持多业务的IP承载网,使之不仅能够依然满足互联网应用的需要,而且能够充分保障IPTV业务的要求.该项目建成后,在网络容量、网络结构、业务控制点的能力都有了巨大的提高,对IPTV业务的推广和企业发展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由于是在城域网范围内首次大规模引入组播技术,是新技术在城域网范围内的突破.  相似文献   

16.
城域网组网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发展IP化是技术发展趋势的显著特征。IP传送网络为各种业务提供了承载平台,而业务的提供依靠端到端的解决方案,所以IP城域网的优化和改造是非常重要的。IP城域网是各地市的宽带、窄带等IP业务的传送平台,所有IP业务都将在城域网内接入。因此,为不同地区构建一个适合该地区业务需求的城域网,是未来几年网络规划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使读者进一步了解IP城域网的发展情况,本期特别邀请了中国电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专家撰文介绍IP城域网的现状、发展趋势、标准、关键技术、设备要求等,以期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1引言 2008年,随着主流运营商加快光进铜退的步伐,以EPON技术为基础的FTTx在国内迅速普及。FTTx网络由于其高带宽、完善QoS保障等优点,已经完全能够承载语音,宽带数据,IPTV,企业信息化等多种业务,在系统设备层面已具备大规模组网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2008年。随着主流运营商加快光进铜退的步伐,以EPON技术为基础的FTTX在国内迅速普及。FTTX网络由于其高带宽、完善QoS保障等优点。已经完全能够承载语音、宽带数据、IPTV、企业信息化等多种业务,在系统设备层面已具备大规模组网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融合,语音、视频、数据等综合承载业务的需求量正不断增长,传统的城域网已无法满足综合承载的需要。当前,我国主要电信运营商(如移动、联通),均提出了建设骨干IP网络双平面的发展战略,通过进一步加快IP城域网的建设,以满足多业务综合承载的需要。本文从IP城域网应用中的关键技术出发,并以中国移动IP城域网的建设为例,就其建设思路和优化方案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20.
文章主要针对运营商IP城域网网络架构进行阐述,根据互联网发展,探讨IP城域网网络架构如何演进以满足多业务承载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