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TRIZ创新原理的建筑造型教学研究是建筑设计领域中的一个新课题,TRIZ创新理论为建筑设计教学研究带来了新的理论和方法。从TRIZ理论中的40个创新原理出发,系统分析了TRIZ创新理论的创新优势、建筑领域的应用状况及应用于建筑造型设计的可行性,探讨其与建筑造型设计教学的关系,寻求解决建筑造型设计的创新问题,探索其应用于建筑设计教学创新的可能性,并逐步形成基于TRIZ创新原理的建筑造型教学创新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留白"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种创作手法,将之运用于建筑设计中,强调了建筑中也存在空白和虚实关系。本文重点讨论了"留白"这种手法在建筑造型设计中的运用,分析出建筑造型中的"留白"能将外部环境引入建筑空间内,使建筑和环境相互融合,从而形成空间上的延续和升华。  相似文献   

3.
许乙弘  洪斐莉 《新建筑》2007,(5):115-120
机场航站楼是当今世界上最复杂、最引人注目的建筑之一,它往往被人们视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象征.在航站楼建筑的设计过程中,结构形式是建筑师需要加以认真考虑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因为它对航站楼建筑造型、内部空间、造价工期等具有重大影响.除了承担荷载等基本结构功能外,恰当的结构形式也体现出建筑设计上的美感,成功的航站楼设计是建筑美学与结构美学有机结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追求美是人类的本能,也是人类不断进步的源泉,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建筑越来越重视设计美学这一学科,而设计美学中的建筑造型美也是设计美学的一个突出重点,建筑造型不仅具有时代性、空间性、时间性,同时也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科技进步与社会文化。本文从设计美学的角度,以寿光文化中心为案例,浅析建筑的造型之美。  相似文献   

5.
建筑造型是构成建筑外部形态的美学形式,是被人直观感知的建筑空间的物化形式。形态构成,着重培养学生建筑形态创作的基本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是学生正式接触建筑设计的一项前置性工作,在整个建筑学专业教育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针对当前建筑学专业形态构成课程的现状,结合建筑形态的理论与实践发展趋势,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提出一条"从构成到生成"的建筑形态演变思想,并结合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为专业基础课程的更新与发展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何镜堂的建筑理论研究与建筑创作历程为线索,探索其专业成长经历对其建筑设计思想与建筑设计方法的影响,论述其建筑设计思想与理论研究方法在建筑设计体系中的重要性,并从建筑设计思想、建筑设计方法、建筑设计操作3个层面思考建筑设计体系的建构,为建筑设计中选址布局、功能分区、流线组织、建筑造型与构造等环节的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新时期的社会背景下,建筑施工规模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得以扩大,人们对于建筑设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建筑设计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相关设计师必须要明确现阶段建筑的功能属性与建筑造型之间的联系。本文结合建筑设计中建筑功能与建筑造型的基本内容,全面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城市建设工作产生的影响,同时,对如何有效优化建筑设计工作提出了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在建筑设计领域中的应用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艺术体系,其特有的装饰艺术美学进一步完善了中国近现代建筑设计理论.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对于古典装饰美学中相关技巧的使用需要从现代环境艺术的角度出发,通过优化空间环境结构布局等手段,从而在给人们带来不同视觉体验的同时,也能够丰富空间艺术元素的构成,从而形成具有高...  相似文献   

9.
科学与艺术的关系一直是近现代建筑设计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可移动建筑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制,不仅具有与一般建筑不同的建筑形象,而且独具其设计美学特征,对可移动建筑设计美学理念的研究为进一步理解科学与艺术的关联性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对建筑历史与设计理念的溯源与梳理,从未来主义、机器美学、高技派与低技派、审美大众化、过程美学等方面解析了可移动建筑设计美学理念的构建历程。揭示了可移动建筑美学理念形成的基础、体系、核心、手法等因素,提出了可移动建筑设计具有“科学导向”的美学理念内涵,以及“技术时尚”特征的美学理念表象,并指出未来可移动建筑设计美学理念的可能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建筑学基本理论关系到建筑设计质量的提高,关系到结构、材料、设备、施工的革新创造,对于建筑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着指导的作用。要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建筑理论,必需深入开展对各种资产阶级建筑理论的批判,尤其要深揭狠批“四人帮”散布的流毒和影响。 阶级异己分子、反革命野心家姚文元于1962年在《新建设》杂志第三期上发表的一篇《论建筑和建筑艺术的美学特征》的所谓“美学笔记”,是一株形式主义、唯美主义的大  相似文献   

11.
在建筑艺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建筑设计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不断丰富与完善。建筑造型设计作为一门将艺术与建筑设计统一起来的综合性学科,在建筑空间造型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本文围绕建筑空间造型方面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设计已不再仅仅停留在表面美,而是更多地体现深层次的美和抽象美。不论是艺术家还是设计师,都对建筑设计中的美有了更高的追求。此外,一个国家的建筑设计也反映了整个国家的美学水平和鉴赏价值。建筑与美学结合将会带给人们更加满满的视觉体验和精神感官,让人们在视觉得到净化的同时,心灵也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建筑是美学艺术的点缀,美学是建筑的陪衬,离开了美学理念,人们则无法欣赏到建筑的美,离开了建筑,美学便少了一丝灵性。论文主要从建筑设计美学的意义、美学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表达、美学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借鉴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杜国恩 《建筑结构》2021,51(2):I0014-I0014
建构化研究主要集中在建筑的构造搭接方式研究上,它不同于建筑的结构研究,而是一种空间的构成化研究。混凝土是建筑设计中或者施工中常用的一种建筑材料,可根据建筑需求进行相应的转化,但随着施工技术的进步以及建筑造型的多样化,混凝土设计也越来越偏向于建构化,可在设计与施工应用中更好地发挥混凝土本身的柔韧性与材料的牢度,也展示出混凝土建筑的形式与质感美学。  相似文献   

14.
随着鄂尔多斯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公共建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基本使用需求的同时,也要满足人们对于建筑所提出的精神与审美方面的需求。因此,对于建筑所表现的视觉性美学特征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注重,所以我们应从建筑的精神层面认识并创造当代建筑特色。因此,文章以视觉性美学的角度出发,以鄂尔多斯地区近代的建筑创作实践为例进行分析总结其美学特点,探讨视觉性美学理论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方法。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建筑艺术及现代科技的进步,许多新建筑设计理念在实践工作中不断产生。当中建筑造型设计更成为建筑学专业研究探索的重点之一。本文介绍了建筑造型的理论及分析探讨了各流派出现的原因和历史背景,指出了建筑造型设计技巧及应该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山地建筑设计要求建筑与环境和地形的有机结合.日本建筑师隈研吾的"负建筑"理论,强调了建筑设计不应过度在意本体造型,应遵循人与自然为本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分析了山地建筑特点在负建筑理论中的体现,并以2014年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青岛馆为例,从建筑造型、建筑空间、建筑材料及建筑色彩4个方面,探讨了"负建筑"理论在山地建筑设计上的影响与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不同的建筑类型有不同的个性与内涵,体育建筑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类型,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因而在体育建筑造型的创作上,应该表现出深刻的内涵、鲜明的个性和优美的形式。该文分析了体育建筑造型个性与内涵的出发点,对其个性与内涵的表达原则进行了论述,对体育建筑造型设计手法从形体美学、结构美学、材料美学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现代化科技和建筑艺术的进步,许多新的建筑设计理论在实践中不断产生。其中建筑造型设计更是建筑学科所研究的重点。建筑是一种综合艺术,它融绘画、雕塑、工艺美术、音乐、诗歌、材料质地、工程技术为一体,在有限的空间中创造出绚丽多彩的艺术造型。建筑造型包括体型、立面、色彩和细部等,它是建筑内外部空间的表现形式,其外观(从单体建筑到建筑群)和内部所给予人们身临其境的感受,在精神上也是深刻的。  相似文献   

19.
张雷 《山西建筑》2009,35(4):45-46
对建筑的特征进行了总体概述,阐述了建筑的使用功能及决定建筑形式的各方面因素,指出建筑的使用功能是建筑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面,建筑的美学价值是建筑设计的结果,是建筑作为一种艺术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应用几何学理论讨论描述建筑造型特征数、单侧性建筑表面和钮结状建筑,指出几何理论模型有助于对建筑结构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指出只有综合各种方法、从各个细节入手、从不同视角研究建筑设计的每个具体问题,才能优化建筑设计、提高建设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