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高炉除尘灰的化学成份及性质高炉除尘灰是随高炉内煤气气流上升而走的原料中的细微粒,比表面积极大,容量仅为0.4t/m~3,其中还有大量焦末,由于温度高,一接触空气,焦末就自燃,自燃过的除尘灰,化学成份接近锰矿渣。虽经自燃产生的高温,但并没有象矿渣那样达融熔后水淬,露天堆放的除尘灰受潮受压后有一定的强度,经上海建材科研所等测定,有一定的活性,根据成因过程和化学成份,(表1)决定用于水泥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2.
3.
4.
对高炉煤气干法除尘灰的处理进行了总结分析。重点阐述了除尘灰的特性以及卸、输灰的有关工艺,提出了除尘灰综合利用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炉除尘灰对生产和环境的影响,结合泰钢的实际情况,在利用老焦化厂洗煤车间闲置的浮选机、螺旋选矿机、跳汰机、压滤机等成套的硬件设施的同时,采用一种全新高炉除尘灰综合处理工艺,使高炉除尘灰有效利用率达到100%,每100 t高炉除尘灰可提取25~42 t的铁精粉和22~30 t的炭精粉,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又进一步降低炼铁成本。  相似文献   

6.
邓茂忠  郭亮 《南方钢铁》1996,(1):25-27,24
高炉布袋除尘系统输送布袋灰时扬尘严重,直接威胁着岗位操作工人人身健康,同时对附近环境了造成了严重污染。采用QPB全自动喷射泵输送灰后,减少了灰尘对环境的污染,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并能把灰自动密封输送到高空40m和中距离2000m的地方,能耗省,效率高,是一种经济合理的设备。  相似文献   

7.
郭文春 《烧结球团》1998,23(5):56-59
采用有机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作为粘结剂,用锰铁高炉灰生产冷固结团炔再和作锰铁高炉的原料,其投资和成本低,处理量大,有价成分利用率高,是锰铁高炉灰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9.
10.
高炉喷吹煤粉中添加除尘灰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国内高炉除尘灰回收利用技术概况,并在实验室研究了按比例添加高炉除尘灰对喷吹煤粉工艺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除尘灰混入比例的提高,会造成试样的灰分增加、发热量降低,但灰熔点有所提高,同时燃烧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11.
对莱钢老区4号煤气净化干法除尘输灰系统进行优化,节约了大量氮气,降低了输灰管道故障率,保证了设备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2.
针对安钢除尘灰应用现状,对高炉喷吹煤粉添加除尘灰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除尘灰能起到加速煤粉燃烧、提高灰熔点等作用,进而改善高炉喷煤效果,并能回收铁元素.除尘灰在煤粉中的配加量应控制在6%以下.  相似文献   

13.
针对炼铁厂2号高炉干法除尘系统加湿卸灰所带来的二次扬尘现象,提出了集中卸灰改造的方案,并对改造方案的可行性和改造费用情况作了探讨,同时阐述了改造的实施过程和改造后的操作要求。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100m~3锰铁高炉采用布袋除尘系统净化煤气的工业性试验情况。分析了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5.
莱钢矿建公司冷固结球团配加除尘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莱钢矿建公司采用精矿配比除尘灰生产冷固结球团矿的试验,试验确定了铁精矿,除尘灰和粘结剂的合理配比,解决了除尘灰的综合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16.
17.
高炉煤气除尘采用干法布袋除尘技术具有除尘率高,投资省,占地面积少,减少二次污染的特点。柳钢自4号高炉设计开始,应用了该项技术,在多年的应用实践中,通过借鉴同行单位经验,与使用单位有关人员多次商讨,对系统运转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  相似文献   

18.
包钢高炉除尘灰中有害元素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LS230激光粒度分析仪,检测了各级高炉煤气除尘灰及出铁场环境灰的粒度并获得了灰尘粒度分布;利用化学分析法对重力灰、旋风灰、布袋灰和环境灰中碱金属氧化物K2O、Na2O及其他有色金属元素Pb、Zn、As、Sn质量分数进行了分析测定,研究了有害元素在各级除尘灰及环境灰中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煤气除尘灰中重力灰粒度最大,有害元素质量分数最少,只有1.94%;布袋灰粒度最小,有害元素质量分数最高,为15.79%;环境灰粒度较各级煤气除尘灰均小,所含有害元素质量分数较少,为1.02%。说明高炉煤气除尘灰粒度越小,所含有害元素越多,布袋灰有害元素脱除是有害元素处理和回收利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20.
史玉奎 《山东冶金》2009,31(6):52-53
高炉除尘灰中含有较高的游离碳,样品处理过程中不能被完全分解,在重铬酸钾滴定全铁过程中会影响颜色观察,通过试液过滤和样品预氧化2种方法消除了此干扰,实验最大相对标准偏差为0.5%,用t检验法检验,2种方法无显著性差异,分析结果都能满足实际生产的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