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间歇式流化喷雾造粒床内,研究了豆粉流化造粒的颗粒生长机理和规律。考察了床层温度、过剩流化气速、料液的黏度和流率、品种尺寸、晶种量和晶种的类别等操作条件对颗粒生长速率的影响,寻找到较好的工艺操作条件。  相似文献   

2.
二元气-固流化系统临界流化速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直径为4cm的有机玻璃流化床中,对由不同尺寸和质量分数的铁矿石和煤颗粒组成的二元气-固流态化系统进行了流化特征的实验研究,得到了该系统的流化特性曲线,给出了临界流化速度和二元系统混合颗粒平均直径之间的关系,用该关系式对临界流化速度进行了预测,并且将预测值和实验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当煤颗粒的质量分数为10%时,临界流化速度umf与颗粒直径的平方dm2的关系为umf=0.13dm2+1.2;当煤颗粒的质量分数为20%时,两者的关系变为umf=0.12dm2+1.2,预测值与实验值误差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斜分布板下颗粒流化特性,将烧结丝网制成的分布板倾斜放置在流化床底部,在一定流化速度下观察床内颗粒的流动状态,发现流化气基本从床层较低的地方射出,有明显的"短路"现象。采用基于欧拉-欧拉方法的双流体气-固两相流模型进行模拟,分布板简化为多孔介质模型,模拟得到的流动特性与实验现象基本一致。保持流化速度恒定,改变多孔介质参数以提高分布板压降,模拟结果表明:随着分布板压降的增大,能弱化短路现象带来的局部流化不利影响,使得床层较为均匀的膨胀。另外,通过比较4种曳力模型,发现斜分布板的起始流化位置基本一样,其中Syamlal O’Brien模型预测的床层膨胀程度相对偏小。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 金属基陶瓷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物理性能不仅与颗粒尺寸、加入量及宏观分布有关,而且与颗粒的微观分布有关。而微观分布又取决于颗粒在制备过程中马固液界面的交互作用。 60年代,国外一些学者以水和有机物为对象,研究颗粒与固液界面的交互作用,即颗粒在固液界面前沿的行为。Ohlmann和Numann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们建立了关于颗粒被固液界面吞陷的临界生长速度判据;当固液界面的生长速度高于临界生长速度,颗粒将会被固液界面吞陷,在微观分布上表现为颗粒分布在初晶内。Stenfanscu考虑到实际复合材料在凝固过程中熔体的粘度、颗粒与液体的热导率、界面前沿的温度梯度等因素的影响,也建立了临界生长速度判据,并且采用定向凝固的方法研究了界面前沿的温度梯度、凝固速度与颗粒微观分面的关系。然而由于影响固液界面行为的因素较多,建立包含所有因素并能确切反映颗粒分布规律的模型十分困难,Zubko和Surrapa等分别提出了热导率判据、热扩散比判据等经验判据。D.Lloyd认为,用理论判据分析实际复合材料中颗粒与固液界面的交互作用尚有一定的困难,而采用经验判据较为合适;对于SiCp/A复合材料,能够满足热导率判据,热扩散比判据中关于颗粒被吞陷的条件,但在他制备的SiCp/Al复合材料样品中未发现  相似文献   

5.
根据旋风分离器的气固分离特点,定义用于描述旋风分离器气固分离过程的颗粒藏量参数为操作中旋风分离器有效分离空间内全部颗粒的质量,选用流化催化裂化平衡催化剂粉料,通过实验测量旋风分离器内颗粒藏量与入口速度和入口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颗粒藏量随着入口浓度和入口速度的增大而增大;旋风分离器的颗粒藏量主要来源于旋风分离器环形空间顶灰环,其余部分是旋风分离器的器壁表面颗粒层。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传统液固流化床的分级性能,利用斜板沉降技术研制一种带倾斜板的液固流化床分级装置;以二氧化硅粉体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实验法考察了流化速度、物料质量浓度和进料流速3个操作参数对液固流化床分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流化速度的增大,溢流级各粒径部分分级效率增大,综合分级效率先增大后减小;随着物料的质量浓度的增大,溢流级细颗粒部分分级效率先增大后减小,综合分级效率先增大后减小;随着进料流速的增大,溢流级细颗粒部分分级效率先增大后趋于稳定,综合分级效率先增大后减小;当斜板倾角为60°、流化速度为0.07 m/s、物料质量浓度为8 g/L、进料流速为0.023 m/s时,综合分级效率可达63.16%。  相似文献   

7.
以KCl系统为例 ,研究了惰性固体粒子对液 -固两相循环流化结晶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惰性固体粒子的加入对循环流化结晶的成核速率B0 和生产速率G有明显的影响 ,并得出结晶成核速率模型 ,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8.
该文应用分布式拉格朗日乘子/虚拟区域法对竖槽底部均匀排列的颗粒在液体内的流化过程进行了直接数值模拟,得到了流化过程中流场压力和速度矢量分布,颗粒的流化过程、位置分布和速度矢量分布等,分析了流场压力曲线和速度曲线的阶梯状分布与颗粒分布的关系,探讨了颗粒相流化过程中位置及速度分布随时间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在一内径为0.056m、高为1.6m的冷模玻璃流化床中研究含油污泥与石英砂混合颗粒的冷模流化行为,含油污泥干基含油率为17.63%(质量分数),筛分成0.20~0.30、0.30~0.45、0.45~0.90mm3种粒径范围,与石英砂混合后进行流化实验。结果表明:各种颗粒混合物中油泥质量分数在0~30%范围内均可以实现正常流化,超出此范围,流化中出现明显的粘壁、沟流等不正常的流化现象;混合颗粒中含油率越高,初始流化速度越大;含油泥混合颗粒与典型的B类颗粒纯石英砂的塌落行为有显著差别,塌落时间较长,而床层膨胀率却较低。  相似文献   

10.
为使用计算颗粒流体力学(CPFD)的数值模拟法代替实验法,建立单管的液-固两相流化床实验系统;实验测量5种颗粒的最小流化速度;应用CPFD方法对单管液-固流化床模型进行数值模拟,比较5种颗粒的最小流态化速度的实验值与模拟值,并进行误差分析,验证数值模拟方法的正确性。结果表明:5种实验颗粒的最小流态化速度实验值分别为0.021 6、 0.036 7、 0.029 3、 0.055 5、 0.084 5 m/s; 2种公式验算值与实验值的最大相对误差小于10%,平均相对误差小于5%,证明实验结果是可靠的;5种模拟颗粒的最小流态化速度模拟修正值分别为0.024、 0.044、 0.041、 0.069、 0.062 m/s;颗粒S1、 S2、 S4、 S5的模拟修正值与颗粒E1、 E2、 E4、 E5的实验值之间的最小流态化速度的误差分别为11.1%、 19.9%、 24.3%、 26.6%,均为正向偏差且在工程允许范...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采出液中固相颗粒对气液固三相分离器性能的影响,基于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模拟分析三元驱采出液内所含的固相颗粒粒度及含量变化对三相分离旋流器处理固相体积分数分布、速度场和除砂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入口固相颗粒粒度变化对其径向速度影响较大,呈线性影响关系,颗粒粒径越大,流向旋流器器壁的径向速度越大,粒径不同对切向速度和轴向速度影响较小;固相含量增加,旋流器固相质量分离效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对固液二相流中纳米颗粒运动的实时观测,选用荧光显微镜、CCD摄像机及注射泵等设计了一套纳米颗粒固液二相流观测设备.采用此设备对纳米颗粒尺寸为55nm左右的小管道固液二相流动实现了实时观测.实验结果表明,纳米颗粒在小管道中的流动与流体运动基本一致,随动性较好,在流体小管道流动的研究中可作为示踪粒子使用.随着流量的增加,纳米颗粒运动速度出现分散分布.溶液中纳米颗粒浓度对二相流管道横截面上的流动状况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颗粒强化金属基复合材料(MMCs)的原位合成工艺,工艺主要可分为:固-液、固-固、液-液、气-液和气-反应5类,并分别对各类合成工艺的合成方法、优缺点、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最后对目前原位合成颗粒增强MMCs存在的问题作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4.
针对低温液体传输中夹带固态颗粒的流动属于低浓度固液两相流,且存在流道和部件动静干涉的特点,建立了低温流体传输管路中的固液两相流模型,并模拟研究了低温液体传输中夹带固态颗粒时不同传输压力、传输速度以及固体颗粒浓度下,传输管路的压力场、速度场以及固体颗粒的分布。  相似文献   

15.
测量固液两相流体中固体颗粒分布不均匀时的流量将会产生较大误差。当固液两相流体的物理性质和固体颗粒几何尺寸一定时,选择适当的流速将可以减少这类流量测量误差和使测量仪表长久可靠地运行。  相似文献   

16.
测量固液两相流体中固体颗粒分布不均匀时的流量将会产生较大误差。当固液两相流体的物理性质和固体颗粒几何尺寸一定时,选择适当的流速将可以减少这类流量测量误差和使测量仪表长久可靠地运行。  相似文献   

17.
采用液-固流化床对废旧印刷电路板资源化利用进行研究,通过分析颗粒在流化床中的运动机理,计算不同颗粒在流化床中的沉降末速度,并探讨影响颗粒沉降末速度的因素。结果表明,颗粒干扰沉降末速度随着颗粒密度和粒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颗粒体积分数的增大而减小;对不同粒级不同给料量进行分选,随着上升水速的增大,金属回收率随之下降,品位随之提高;在实验范围内,给料量对液-固流化床中金属与非金属的分选效果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梁捷  耿佃桥  张群 《材料导报》2021,35(4):181-185
固液密度比是影响悬浮液粘度的重要参数,准确预测悬浮液的粘度对材料分选具有重要意义.本工作基于实验方法,采用不同密度的PM-MA/HDPE颗粒组成两种悬浮液,研究了固液密度比对悬浮液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固体体积分数下,悬浮液的粘度随固液密度比的增加而降低;在不同固液密度比下,低固体体积分数下悬浮液的粘度增长速度低于高固体体积分数下的粘度增长速度;颗粒粒径越小,悬浮液的粘度随固液密度比的增加降低得越快.在实验条件范围内,对PMMA/HDPE两种悬浮液分别采用Batchelor模型和Leighton模型,建立了相应的修正模型,并验证修正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流化床传热特性的研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特种合金在真空下定向凝固的冷却新工艺,并确定了最佳的冷却工艺配置.结果表明:液氮作为流化介质,在0.3 Pa压力作用下、100目SiC颗粒作为固体介质、采用喷嘴与隔热板间距为10 mm的工艺配置、抽拉速度9 mm/min时,固液界面温度梯度可达260 K/cm,并且实现了高温合金的软接触电磁成形,获得了高温合金近叶片状样件及一次枝晶间距平均为60 μm的定向凝固组织.  相似文献   

20.
张页  孙志高  刘行  王晓春  李娟 《制冷学报》2022,43(2):125-133
为研究固相颗粒粒径大小对冰浆类固液两相流流变特性的影响,本文选用三种平均粒径分别为0.31、0.43和0.51 mm的聚乙烯颗粒(密度约为0.922 g/cm3)作为固相,改变混合浆体的流速及固相质量分数,测量浆体在水平圆管内流动的压降值,根据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的关系,确定了分段拟合流变方程的方法,分析了固相颗粒粒径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