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应用实验室制备的壳聚糖絮凝剂进行煤泥水絮凝沉降试验,考察其絮凝作用效果,并研究了pH值影响煤泥水絮凝效果的规律,探讨了壳聚糖对煤泥水的絮凝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
煤泥水絮凝过程动力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海香  张荣曾 《煤炭学报》2005,30(3):371-373
从动力学角度对煤泥水的絮凝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了“同向絮凝”和“差速沉降絮凝”速度数学模型,根据模型计算出了煤泥颗粒减少的半衰期.由此得出,絮凝条件影响絮凝速度,选择合适的速度梯度有利于煤泥水絮凝.另外,颗粒大小、絮凝剂的性能和用量等因素都会影响絮凝速度.  相似文献   

3.
杨海旺 《煤炭技术》2014,33(12):324-326
对煤泥水絮凝沉降在多种条件下做了详尽的分析,得出煤泥水絮凝沉降的关键是煤泥颗粒与絮凝药剂的充分结合。通过对在不同搅拌槽下的煤泥水絮凝沉降情况进行研究,在试验中分别找出最佳絮凝条件。  相似文献   

4.
煤泥水的絮凝沉降是煤炭湿法洗选工艺的重要操作单元。分析和优化絮凝过程,提高絮凝效率,对提高选煤生产效率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絮凝动力学的角度,综述了煤泥水中悬浮颗粒的性质、药剂制度和流体运动对絮凝过程的碰撞频率、碰撞效率和破碎效率的影响,总结了絮凝药剂促进细颗粒絮凝的化学作用机制和湍流涡旋尺度调控对提高絮凝效率的物理作用机制;综述了从絮凝动力学角度研究煤泥水絮凝过程的方法,比较了计算流体力学(CFD)、群体平衡模型(PBM)和离散元(DEM)等方法应用于煤泥颗粒间作用力、絮凝流场和煤泥絮凝动态过程研究的优缺点。通过比较分析认为,CFD-DEM耦合方法特别适用于多组分、多粒度的煤泥水体系,是研究煤泥水絮凝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张集矿选煤厂煤泥水絮凝沉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淮南矿业集团张集矿选煤厂煤泥水泥化严重,现处理工艺达不到清水选煤要求的状况,对浓缩机入料煤泥水水样进行了试验研究,从试验和理论的角度,分析了该厂煤泥水絮凝沉淀的特点,给出了处理措施和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系统研究聚丙烯酰胺助滤效果的基础上,为强化微细粒煤泥的过滤脱水行为,提出了基于表面力作用的两步絮凝(剪切絮凝+高分子絮凝)技术。研究表明,两步絮凝技术能显著改善微细粒煤泥的过滤脱水效果。  相似文献   

7.
太原选煤厂难沉降煤泥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太原选煤厂煤泥水难以浓缩澄清的问题,通过试验,研究了絮凝沉降和凝聚-絮凝沉降对该厂煤泥水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反应动力学方法研究了赤铁矿和含铁尾矿的絮凝过程。研究表明 ,矿物与高聚物的反应为准一级反应 ,并查明了高聚物对铁矿物选择性絮凝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解决选煤厂在洗煤过程中煤泥水浓度相对高的问题,针对煤泥水自身特性以及凝结与絮凝过程中具体影响因素,在煤泥水絮凝处理过程中通过利用有机以及无机絮凝剂相互配合,能够确保煤泥水达到更加理想的絮凝效果。此次研究为选煤厂的煤泥处理工作提供了有效处理方案,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煤泥水微生物絮凝剂絮凝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望峰岗选煤厂的煤泥水性质特点,对其进行红外光谱及XRD检测,根据微生物絮凝剂结构和组成,建立了絮凝剂对煤泥水絮凝作用模型,分析了微生物絮凝剂在煤泥水中的作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剖析了煤泥水微生物絮凝剂絮凝机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煤泥水微生物絮凝剂絮凝机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煤泥水处理是选煤生产的重点和难点环节,本文从煤泥水和药剂的基本性质入手,结合沉降试验、剪切试验、吸附试验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等研究了阴离子聚丙烯酰胺(APAM)吸附与剪切条件对煤泥水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剪切条件和APAM用量对煤泥水的絮凝效果有很大影响,APAM在煤泥上的饱和吸附量约为0.74mg/g;随着APAM用量的增加,APAM吸附效率降低,在用量为0.6~0.8kg/t时,APAM吸附效率为63%~51%,对应的透射比在90%以上,澄清度和除浊效果最好,说明APAM药剂的吸附效率与其絮凝效果密切相关。APAM在煤泥上的吸附使得含C峰和含N峰发生了一些变化,C—C和C=O及C—N官能团有所增多。高药剂量可以提供一定的抗剪切特性,提高絮团的再絮凝能力。通过控制药剂量和剪切条件可以调控絮团结构和絮凝沉降效果,提高煤泥水固液分离效率。  相似文献   

12.
聚丙烯酰胺的性质对煤泥水絮凝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研究聚丙烯酰胺 (PAM)的性质对煤泥水絮凝效果的影响 ,合成了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 (PAM)、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 (PHP)和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 (CPAM) ,对望峰岗选煤厂的浮选尾煤进行了絮凝沉降试验 ,研究了聚丙烯酰胺的分子量、水解度和阳离子度对煤泥水絮凝效果的影响 ,并讨论了聚丙烯酰胺的絮凝机理  相似文献   

13.
任楼煤矿选煤厂煤泥水絮凝沉降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皖北任楼煤矿选煤厂煤泥水难以絮凝的现状,分析研究了煤泥水性质,并选用不同凝聚剂与絮凝剂进行沉降试验.结果表明:煤泥水中含有较多黏土类矿物,细粒煤泥含量高,采用质量浓度为200 g/m3石膏,15 g/m3聚丙烯酰胺的联合加药制度,对质量浓度为90 g/L的煤泥水有显著沉降效果,初始沉降速度可达7.8 cm/min.  相似文献   

14.
基于分形维数分析剪切力场对超净煤分选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静  付晓恒  王婕  冯致远  邹佳运 《煤炭学报》2016,41(8):2078-2085
针对目前物理法制超净煤工艺中絮团形成过程动力学指标和絮团形态学变化与超净煤分选效果之间关系研究的不足,应用分形维数分析了剪切力场中絮团形态和粒径的非线性变化并解释了其与超净煤分选效果之间的关系。通过量纲分析法,确立絮团分形维数与搅拌速度的函数关系;通过二维分形维数的研究,描述和表征颗粒群体的整体性和平均性;通过絮团多重分形图谱的研究,揭示絮团分形变化的动力学过程。进而确立絮团生成动力学过程中的控制指标,以期为超净煤制备过程中的工艺操作提供科学依据,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适当的控制参数的指导。研究表明,机械搅拌速度为2 000 r/min时,絮团的二维分形维数有最大值1.762,此时絮团具有密实的结构和合适的粒径;多重分形图谱特征参数f(α_(max))具有最大值0.796,此时絮团粒径最大,数量最多。故此时分选出的超净煤有最高产率84.314%,最低灰分0.831%。  相似文献   

15.
利用白腐真菌作为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研究微生物絮凝剂对煤泥水的絮凝效果,初步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絮凝剂对煤泥水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具有很好的研究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