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水陆两栖飞机水载荷静力试验主要考核该型机在水面着水工况时的结构强度,包括浮筒着水、船首着水和船尾着水等典型着水工况,由于水陆两栖飞机结构的独特性和载荷的复杂性,即浮筒、船首及船尾类似于悬臂梁结构,且所受水载荷为三维集中压向大载荷,造成考核区域的变形远远大于陆地飞机,该大变形对考核部位垂直方向加载误差高达10%以上,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基于结构变形约束的载荷优化配平技术,选取挠度为优化目标,建立平衡载荷计算模型,引入全机总力、总矩平衡方程组,通过对非考核部位的试验配平载荷进行优化,限制了水载荷考核区域的刚体位移,并通过有限元分析和试验方法验证了该载荷优化配平技术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载荷优化配平技术能够将垂直方向加载误差控制在1%以内。 相似文献
4.
多轮多支柱起落架飞机主起落架数量较多,试验机及试验设备重力大。试验应急卸载时,能量快速释放的不协调性易对支持点结构产生较大冲击载荷,且该载荷不可控,影响试验的考核。因此研究一种载荷限定技术,该技术能够兼顾飞机试验支持以及加载的功能。对该技术的原理、实现结构以及功能进行详细阐述;通过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和组合,搭建验证平台,对载荷限定技术工作原理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技术原理完全能够满足试验要求。 相似文献
5.
多轮多支柱起落架结构飞机的结构强度试验,由于起落架加载空间狭小,起落架载荷施加困难。为解决此问题,提出一种差动式加载方法,通过设计特殊杠杆将作动筒设置于两个相邻起落架之间,形成一种加载二力杆,顺利实现所有起落架的载荷施加,且满足拉压双向交变载荷施加需求。该方法一次安装到位,空间占用率低,极大缩减了试验换装周期。通过软件仿真模拟了差动式加载方法在多轮多支柱起落架上的应用,且该方法已经成功应用到某型飞机全机疲劳试验。仿真和应用结果表明,差动式加载方法完全能够实现多轮多支柱起落架的拉压双向交变载荷的施加,为类似复杂区域多结构试验件的考核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7.
针对以往大型飞机姿态转换过程存在潜在的胶布带脱落、局部失稳以及多种提升设备不协调等风险问题,提出一种大型飞机结构强度试验姿态转换与控制方法。通过设计位移提升装置和全浮动支持平台,确保飞机姿态转换系统安全可靠;应用协调加载控制系统,提出多点协调的位移提升控制方案,实现飞机姿态平稳转换和精准控制;研究飞机姿态实时测量算法,开发可视化监控系统,实现飞机姿态多维变量实时监控。通过全要素测试,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性。试验结果表明:某大型飞机的姿态转换过程实现了多维度可视化监控,与传统方法相比,效率提升了约35%,可靠性及安全性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8.
9.
多轮多支柱起落架飞机特点是主起落架数量较多,且试验机及设备质量较大,单支柱起落架承载受限,因此试验过程中无法采用单个主起落架作为试验支持点,但选择多个主起落架作为支持点则造成飞机静不定,因此设计了一种试验支持系统。借鉴连通器结构,应用帕斯卡原理及静压支撑原理将支持点起落架通过液压系统进行虚拟联合,形成一种类等臂杠杆,保证所联合支持点的起落架受载一致,结合前起落架实现飞机静定支持。对该支持系统进行了功能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完全能够满足试验支持的要求。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飞机结构强度试验,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11.
12.
飞机多层结构铆钉周围埋藏裂纹检测是无损检测领域的一个难点和热点,脉冲涡流能够对这种裂纹进行有效的检测.针对这种缺陷检测,本研究采用了一种双激励线圈且用隧道磁电阻(TMR)为接收的新型探头.双激励源反向联接,激励电流不至于过大,但磁场却能达到局部聚焦的作用.通过大量试验对该传感器参数进行优化选择,以提高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试验结果表明:当激励线圈绕制180 匝、两激励线圈间距为20~30 mm、单个线圈水平夹角为60°~90°、且TMR位于裂纹正上方时探头的检测灵敏度最大.该研究结果可为飞机多层结构铆钉周围裂纹脉冲涡流检测探头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新型跷跷板式装船机金属结构的强度进行了分析计算。新型装船机简化了结构,减轻了整机重量,降低了经济成本。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对某直升机加强侧垂直安定面复合材料结构件的加载及无损检测跟踪试验全过程,通过分析试验结果确定无损检测方法和预加载值的大小。 相似文献
15.
16.
17.
对于发射药挤出成型用的螺杆挤压机的双锥度螺杆,在采用某种工艺的时候,药料的相互剪切和挤压作用大大提高。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通过模拟药料在挤压过程中的流动和应力分布情况以及流固耦合,对现有的螺杆进行强度分析,校核其是否适应新的工艺。以降低流道内最大压力差为优化目标,螺杆强度为约束条件,通过改变螺杆的结构参数,提高螺杆挤压机的挤出效率。结果表明:楔形角对流道最大压力差影响显著大于螺棱宽度;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参数组合为楔形角均为24°,螺棱宽度为1.5 mm,此挤出流道内压力差达到最小。 相似文献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