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ween80在一水硬铝石浮选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浮选试验、红外光谱和粒度分析研究Tween80对油酸钠浮选一水硬铝石的影响。结果表明:当Tween80与油酸钠以适宜的比例(质量比为1:9)混合时,有利于一水硬铝石的浮选;随着Tween80的增多,混合表面活性剂不利于一水硬铝石的浮选。加入Tween80强化了细粒级一水硬铝石的捕收,但没有明显改善油酸钠在低温下的捕收能力;油酸钠主要以阴离子形式吸附于一水硬铝石表面,且加入Tween80可能与油酸钠在一水硬铝石表面产生共吸附。  相似文献   

2.
通过浮选试验、接触角测定后矿物颗粒黏着功的计算以及芘荧光探针检测,考察捕收剂油酸钠对钼酸钙及磷灰石的浮选性能。结果表明:在碱性条件下,两种矿物的浮选行为相似,浮选回收率均可达到80%以上,油酸钠对钼酸钙和磷灰石有很好的捕收性能。六偏磷酸钠用量达到220 mg/L时,钼酸钙的回收率为62.5%,而此时磷灰石的回收率仅有20.3%,两种矿物的可浮性差异显著增加。油酸钠可以显著增加两种矿物颗粒的黏着功,使其更易向气泡粘附并上浮。六偏磷酸钠显著扩大两种矿物的表面疏水性差异,优化其浮选分离条件。油酸钠在钼酸钙及磷灰石表面未形成胶束、半胶束吸附和非静电吸附,而是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3.
油酸钠对微细粒钛铁矿的捕收机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油酸钠为捕收剂,通过浮选实验、溶液化学计算、动电位和红外光谱检测研究了微细粒钛铁矿的可浮性及药剂与矿物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当油酸钠浓度为0.2 mmol/L时,微细粒钛铁矿可浮性较好的pH值为4~10.油酸钠对钛铁矿的捕收作用主要由两方面因素控制:当pH值为4~6时,以油酸根离子与钛铁矿表面铁质点间发生化学作用为主,红外光谱分析显示作用产物为油酸铁;当pH值为6~10时,上述化学作用减弱,但油酸钠溶液中高表面活性组分离子-分子缔合物浓度增大,使钛铁矿保持了较好的可浮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菱锌矿纯矿物浮选试验、溶液化学理论计算、动电位测试和吸附量测试,考察碳酸钠在油酸钠浮选菱锌矿体系中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碱性条件下(pH10),油酸钠浮选菱锌矿效果较差,当pH 10.5时,碳酸钠用量的增加能显著改善菱锌矿的可浮性。由泡沫稳定性测试可知,浮选体系三相泡沫层稳定性能随着碳酸钠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结合起泡剂MIBC、松醇油实验说明,当pH10时碳酸钠调浆能显著提高菱锌矿矿物的可浮性很可能是起到稳定油酸钠泡沫层作用  相似文献   

5.
新型季铵盐捕收剂对白钨矿和方解石的常温浮选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辛基二甲基溴化铵(DDAB)作捕收剂,研究白钨矿、方解石单矿物的浮选行为和其人工混合矿的浮选分离以及柿竹园白钨矿的常温精选。结果表明:在单矿物和人工混合矿的浮选中,DDAB在对白钨矿的捕收能力和选择性上均显著优于油酸,其最佳的浮选pH值范围为8~10;在对柿竹园白钨矿的常温精选中,DDAB取得了开路最终浮选精矿WO3品位51.63%,回收率43.83%的良好指标。这些都证明DDAB是一种新型高效的白钨矿常温精选捕收剂。通过对白钨矿和方解石的表面动电位分析、DDAB的结构分析以及DDAB与白钨矿作用的红外光谱分析和量子化学分析,推断DDAB主要依靠静电力与白钨矿表面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纯矿物试验研究油酸钠为捕收剂体系中异极矿的浮选行为。结果表明:当油酸钠用量为3×10~(-4)mol/L、p H值为4~8和11时,异极矿浮选回收率均在80%左右。Zeta电位及红外光谱测试结果表明:油酸钠在异极矿表面主要发生化学吸附,同时也可能存在物理吸附。根据油酸钠溶液和锌离子水解组分含量化学计算,当p H值为4~8时,油酸钠溶液的优势组分为RCOO~-和(RCOO)_2~(2-);而异极矿表面锌离子主要以Zn~(2+)和少量Zn OH~+形式存在。结合异极矿在油酸钠捕收剂体系中的浮选行为,油酸钠在异极矿表面的相互作用原理是异极矿表面Zn~(2+)和羟基络合物Zn(OH)~+成为浮选的活性质点,能与油酸钠作用形成油酸盐,从而使异极矿疏水上浮;RCOOH_(aq)分子和离子-分子缔合物RCOOH·RCOO~-的物理吸附也可能存在;而在p H为11时矿物可浮性较好,可能是油酸根离子与矿物表面的形成Zn(OH)_2发生离子交换。  相似文献   

7.
通过浮选试验、吸附量测试和XPS分析,研究油酸钠和聚醚P123组合捕收剂以及抑制剂海藻酸钠在白钨矿与方解石浮选分离中的作用,考察钙离子对白钨矿与方解石浮选分离的影响,并分析海藻酸钠对方解石的抑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与常用捕收剂油酸钠相比,油酸钠和聚醚P123组合捕收剂提高白钨矿的浮选回收率,并降低方解石的浮选回收率,但仅用捕收剂在试验所研究的pH范围内无法实现白钨矿与方解石的浮选分离。抑制剂海藻酸钠在白钨矿及方解石表面均能被吸附,但在方解石表面的吸附量显著高于在白钨矿表面的吸附量,从而对方解石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钙离子的存在对方解石和白钨矿的浮选影响较小,对海藻酸钠的抑制行为也没有影响,使用海藻酸钠做抑制剂能够实现白钨矿与方解石的浮选分离。XPS分析表明海藻酸钠作用后方解石表面钙原子的特征吸收峰发生明显偏移,说明海藻酸钠主要是通过与方解石表面的钙离子发生化学反应而吸附在方解石表面。  相似文献   

8.
通过浮选实验、吸附量测定、Zeta电位测试、羟肟酸与Ca2+作用模型的建立以及红外光谱测试,研究羟肟酸对白钨矿的浮选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当pH为8~10时,白钨矿具有很好的可浮性,且在pH=9时达到最大回收率,其中环已甲基羟肟酸(CHA)对白钨矿的捕收能力优于BHA的;在整个实验pH范围内(8~10),CHA在白钨矿表面的吸附量均大于苯甲羟肟酸(BHA)的,CHA的加入使白钨矿表面动电位向负移动的程度要大于BHA的,且CHA与Ca2+的结合能更负,这均说明CHA更容易在白钨矿表面发生吸附,对白钨矿的捕收能力更强;BHA在白钨矿表面发生牢固的化学吸附,与钙离子作用生成了BHA钙盐。  相似文献   

9.
通过吸附量的测定、热力学分析及单矿物浮选试验,揭示温度对油酸钠在一水硬铝石表面的吸附量及其浮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时,油酸钠在一水硬铝石表面的吸附等温线为L-S型吸附曲线;在32℃时,其为L型吸附曲线。初始浓度在2 mmol/L以下时,油酸钠在一水硬铝石表面为单分子层吸附,吸附热约为-89.31k J/mol,属化学吸附,32℃时的吸附量高于15℃时的,ΘΔ15℃GΘ2Δ3℃G,温度的降低导致油酸钠的吸附量减少,主要是油酸钠的溶解度降低所致;低温下,增加矿浆温度比增大捕收剂用量能更有效地提高油酸钠吸附量及浮选回收率。  相似文献   

10.
通过浮选试验、表面张力测试、Zeta电位以及红外光谱分析,考察油酸钠(NaOL)、十二烷基琥珀酰胺(HZ)两种捕收剂及其组合捕收剂对锂辉石的浮选性能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单一捕收剂在一定浓度下都能较好地浮选锂辉石,其中HZ的捕收性能强于NaOL,组合捕收剂浮选效果明显优于任意单一捕收剂。在药剂用量为200mg/L、pH=9.0左右、组合捕收剂的混合摩尔比n(NaOL):n(HZ)为5:1的条件下,浮选效果最好,浮选回收率达88.48%。红外光谱分析表明NaOL在锂辉石表面以化学吸附为主,HZ则以物理吸附为主,两种捕收剂组合使用后的正协同作用是由于锂辉石矿物表面的不均匀性和表面的活性质点的差异使这两种不同药剂能选择性的吸附在矿物表面的不同位置,从而提高药剂捕收性能。  相似文献   

11.
8-羟基喹啉在微细粒铝硅矿物浮选分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浮选实验、动电位和红外光谱测定,考查了8-羟基喹啉对一水硬铝石和高岭石浮选分离的作用及机理。单矿物浮选结果表明:8-羟基喹啉的捕收能力较弱,选择性差。人工混合矿分离实验结果表明:8-羟基喹啉用量是油酸钠用量的1/10或更小时,可以显著提高Al2O3精矿的回收率;其中油酸钠在较低用量水平时,8-羟基喹啉可基本保持原有的选择性,实现铝硅分离。动电位测试表明:8-羟基喹啉用量在0~5×10-4 mol/L范围内,在两个不同的油酸钠用量下,高岭石的ζ电位均随着8-羟基喹啉用量的增大而负移;而对于一水硬铝石而言,结果却不一样,这说明8-羟基喹啉在铝硅矿物表面吸附的模式可能不同。红外分析结果表明:8-羟基喹啉主要通过氢键作用和络合作用被吸附在矿粒表面,造成矿物表面的初步疏水,促进捕收剂对矿物的捕收。  相似文献   

12.
温度对油酸钠在一水硬铝石矿物表面吸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采用红外光谱和光电子能谱检测,研究了不同温度条件下油酸钠在一水硬铝石矿物表面吸附,并分析了温度影响油酸钠捕收一水硬铝石能力的根本原因.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10~45℃),油酸钠对一水硬铝石的捕收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提高;在常温或相对低温条件下,油酸钠在一水硬铝石表面没有呈现明显的化学吸附形式,只有在较高药剂浓度和较高温度下,油酸钠在一水硬铝石表面才发生明显的化学吸附.温度影响油酸钠捕收能力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温度的不同导致了油酸钠在溶液中的各组份分布率的差异,从而影响油酸钠的捕收能力.  相似文献   

13.
油酸钠对一水硬铝石和高岭石的捕收机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油酸钠为捕收剂,研究了一水硬铝石和高岭石的可浮性,并对捕收剂与矿物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油酸钠对一水硬铝石和高岭石的捕收主要由两方面因素控制,在pH4-7范围内,为化学反应起主要作用,在pH7-10以形成离子-分子缔合物为主要因素,在以油酸钠为琢收剂时,矿物表面活性Al^3 数量的不同导致了高岭石和一水硬铝石的可浮性差异,这为铝土矿正浮选脱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将苯甲羟肟酸(BHA)与油酸钠(NaOL)混合,制备一种新的复配捕收剂(BHOA),并将其应用于从白云石中浮选分离菱锌矿。浮选结果表明,单独使用油酸钠对菱锌矿和白云石均有较好的捕收性能,但选择性较差。在BHA/NaOL摩尔比为2:1的复配体系中,菱锌矿与白云石的回收率分别为90%和5%左右。表面张力分析表明,由于协同效应,复配捕收剂BHOA的表面活性高于单一油酸钠。Zeta电位和XPS测量结果显示,在复配捕收剂BHOA存在的情况下,BHA与NaOL在菱锌矿表面发生共吸附,白云石表面仅观察到油酸钠。  相似文献   

15.
通过纯矿物试验,研究金红石在油酸钠为捕收剂体系中的浮选行为。当油酸钠用量为20 mg/L、pH值为6~8时,金红石浮选回收率均在80%以上;当pH=7.5时,金红石浮选回收率最高,为85.27%。Zeta电位及红外光谱测试结果表明,油酸钠在金红石表面主要发生了化学吸附,同时也可能存在物理吸附。根据油酸钠溶液化学计算,当pH值为6~8时,油酸钠溶液的优势组分为C17H33COO-和(C17H33COO)22-;而金红石表面Ti4+的羟基化合物主要以[Ti(OH)2]2+和[Ti(OH)3]+形式存在。结合金红石在油酸钠捕收剂体系中的浮选行为,油酸钠在金红石表面的相互作用原理是,金红石表面解离的Ti4+在水溶液中形成羟基化合物[Ti(OH)2]2+和[Ti(OH)3]+络合在金红石表面成为浮选的活性质点,再与C17H33COO-和(C17 H33COO)22-作用形成Ti(C17H33COO)4,从而使金红石疏水上浮;油酸(C17H33COOH(aq))分子和离子-分子缔合物(C17H33COOH·C17H33COO-)的物理吸附也可能存在。  相似文献   

16.
以白钨矿、萤石和方解石的单矿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Zeta电位和红外光谱测试系统研究不同大分子有机抑制剂对3种矿物浮选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大分子有机抑制剂对白钨矿、萤石和方解石可浮性的抑制能力不同,抑制能力的顺序为:腐殖酸钠羧甲基纤维素单宁聚丙烯酸钠聚丙烯酰胺;Zeta电位和红外光谱研究表明,腐殖酸钠在白钨矿表面吸附作用较弱,与萤石和方解石矿物表面作用较强,主要发生了化学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纯孔雀石、硫化-氧化混合铜矿浮选试验、FT-IR光谱分析、Zeta电位测试、捕收剂及矿物溶液化学分析和DFT计算研究2-乙基-2-烯己基羟肟酸(EHHA)对孔雀石矿物的直接浮选性能及吸附机理。纯矿物浮选试验结果表明:EHHA是一种直接浮选孔雀石矿物的优良捕收剂,在矿浆pH值6、用量200 mg/L的浮选条件下,EHHA能直接浮选出95.33%的孔雀石。实际矿石浮选试验结果表明:EHHA在弱酸性条件下直接浮选硫化-氧化铜矿与使用异丁基黄药(IBX)捕收剂硫化浮选相比较,EHHA所取得的粗精矿中Cu回收率高了1.87%。FT-IR光谱和Zeta电位测试结果表明:EHHA通过形成五元螯合环吸附于孔雀石矿物表面。孔雀石和捕收剂的溶液化学分析表明:EHHA通过与矿物表面的Cu~(2+)螯合成沉淀而发生吸附,OHA通过与孔雀石矿物表面的水合铜离子发生表面化学反应而吸附于矿物表面,相关的FT-IR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这一结论。DFT计算结果表明:EHHA比IBX拥有更大的偶极矩,更高的Mulliken电荷,对孔雀石矿物的捕收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8.
拜耳法氧化铝生产工艺已在我国大规模应用,其中铝土矿选矿是关键环节,而对于我国中低品位的铝土矿资源,需要研究一种更适合我国铝土矿选矿使用的浮选药剂.本文讨论了羟肟酸类捕收荆在中低品位铝土矿浮选中的应用与适用条件.分别用苯甲羟肟酸、对甲苯甲羟肟酸、1-羟基-2-萘甲羟肟酸三种物质作捕收剂进行了铝土矿浮选试验,得出了羟肟酸类捕收剂的浮选性能与pH值的关系,讨论了在适宜的pH值下三种药荆的浮选性能与药荆用量的关系.比较了三种药剂的浮选效果,并解释了三种药剂的浮选性能的差别.  相似文献   

19.
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溶液化学计算、ICP检测和动电位测试,考察在油酸钠(NaOl)体系下碳酸根离子、氟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对萤石和方解石可浮性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当矿浆pH值大于萤石或方解石饱和溶液的pH值(记作pH_(sat))时,碳酸根离子、氟离子、硫酸根离子能活化萤石或方解石的浮选,当矿浆pH值小于萤石或方解石的pH_(sat)值时,阴离子则能抑制萤石或方解石的浮选;添加三种阴离子并不都能使矿浆溶解的钙离子沉淀,但可以改变萤石和方解石的溶解行为;阴离子对萤石和方解石可浮性的影响与溶液中钙离子含量无关,但可能与阴离子在萤石和方解石表面发生吸附并改变矿物的表面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20.
铁闪锌矿的浮选行为及其表面吸附机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浮选实验和红外光谱测定, 考查了铁闪锌矿在无捕收剂或以乙黄药为捕收剂时的浮选行为.结果表明: 铁闪锌矿在酸性条件下, 可实现无捕收剂浮选, 硫酸铜的活化效果不明显; 在乙黄药体系下, 铁闪锌矿只能在酸性条件下可浮, 表面生成产物主要为乙黄原酸锌; 但有硫酸铜存在时, 铁闪锌矿可浮性得到大大改善, 当硫酸铜用量达到一定程度, 在整个pH值范围内铁闪锌矿均有较好的可浮性, 铁闪锌矿表面生成物为CuEX.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