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建立了新型滚子动力吸振器的动力学模型,分析了系统的振动控制特性,研究了吸振器参数的最优调整及系统各参数对振动控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该滚子动力吸振器振动控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DVG850高速立式加工中心在某些频率段工作时会发生共振,文章依据机械振动理论,设计出了针对该加工中心立柱的动力吸振器;通过有限元分析验证了该吸振器对加工中心立柱减振效果,分析表明:该减振器对立柱的弯曲振动和与立柱相连接的部件的振动引起的立柱弯曲振动减振效果较好,对立柱的局部振动和扭转振动减振效果较小,而对与立柱无直接连接关系的部件的振动无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3.
某品牌四驱SUV在ET阶段整车NVH摸底测试中,当发动机转速为3 600 r/min时出现了车内地板异常抖动和较大的轰鸣声。测试传动轴总成后节一阶弯曲模态为117.34 Hz,确认了车内抖动和异响的原因为发动机二阶次激励激发传动轴后节一阶弯曲模态,从而发生共振。基于动力吸振原理,匹配动力吸振器性能参数和设计吸振器结构,应用LMS测试设备验证吸振器样件的固有频率。装车后测试表明:该方案可消除发动机3 600 r/min下的轰鸣声,满足NVH要求。  相似文献   

4.
探索动态吸振器对多自由度系统的影响,在工程实践中应用动力吸振器控制振动噪声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建立一个带阻尼多自由度振动系统的动力学方程,接着应用线加速度法求解到系统的多个传递函数。然后分别将动力吸振器的阻尼比和质量作为变量,分析两个参数对动力吸振器振动控制效果的影响。随着阻尼比增加对目标峰值衰减程度变化不大,然而新生成的峰值随着阻尼的增加有显著减小;动力吸振器的质量越大,对目标频率的衰减也越大,同时新峰值频率也越偏离目标频率。建议吸振器的阻尼比控制在6%~8%之间,同时质量最好控制在20%~40%目标件质量。  相似文献   

5.
对三自由度主系统动力吸振器进行理论研究。根据三自由度系统简化模型,利用微分方程的叠加原理,推导三自由度主系统受简谐激励时传到基础上的力与激励力的力传递率解析表达式,得到耦合动力吸振器后系统力传递率解析表达式;根据所推导公式,分析动力吸振器质量比、固有频率比和阻尼比对力传递率的影响,得到吸振器各结构参数的影响规律,解决了三自由度主系统动力吸振器的参数选取问题,为多自由度主系统动力吸振器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海上风机吊装过程中的振动对其工作稳定性有直接影响,合理选择吸振器对于减小吊装过程中的振动至关重要。为了研究不同控制器种类对于准零刚度液压动力吸振器性能的影响,使用Simulink建立一种基于准零刚度理论的液压动力吸振器,并添加了普通PID、模糊PID以及自适应控制器。同时引入了一组空白对照量,对比分析不同控制器下吸振器的工作性能。结果表明:液压动力吸振器能有效减小振动,在模糊PID控制下系统的响应时间更短,超调量更小,稳定性更好。  相似文献   

7.
根据磁流变减摆器的设计流程,结合课题组研究成果,对CATIA和MATLAB进行二次开发,建立基于Visual Basic 6.O环境的摆振仿真平台.该平台实现了友好的人机交互功能,根据设计需求输入参数,后台包含参数化建模模块、理论计算模块以及摆振仿真模块,模块之间可以实现有效数据交换,从而完成磁流变减摆器的结构设计、参...  相似文献   

8.
采用线性二次型(LQR)最优控制策略对由磁流变(MR)阻尼器构成的前起落架减摆器进行半主动控制,考虑其对机轮摆动角度、摆动角速度和侧向位移的影响。采用Spencer模型来表征磁流变阻尼器的动力学特性;建立了前起落架摆振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减摆器在不同摆角和摆动角速度时的稳定范围。对前起落架系统的振动响应和控制性能进行比较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飞机滑跑速度范围内,半主动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作用于磁流变阻尼器中能有效地抑制前起落架摆振。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科隆蛋区段双重钢轨吸振器对钢轨波磨的抑制效果。方法 首先,结合现场建立轮对-钢轨-吸振器系统的有限元模型。然后,基于摩擦自激振动理论,采用复特征值法与瞬时动态法对单重和双重钢轨吸振器的抑制效果进行对比。进而,采用谐响应分析探究双重钢轨吸振器对钢轨波磨抑制效果提高的原理。最后,对双重钢轨吸振器的关键连接参数进行参数化分析,基于最小二乘法对其进行多参数拟合求最优解。结果 轮轨系统有3个不稳定振动频率228.57、480.97、1181.60Hz,单重钢轨吸振器对其的抑制效果分别达到了15.20%、100%、20.19%,双重钢轨吸振器对其的抑制效果达到了15.20%、100%、100%。双重钢轨吸振器调谐频率分别为183.64、473.62 Hz。对比参数优化前后,经过优化连接参数后的轮对-钢轨-吸振器系统的复特征值实部较小,为33.683。结论 双重钢轨吸振器因其2个调谐频率能更好地抑制轮轨系统的多个不稳定振动频率,从而对钢轨波磨的抑制效果更好。减小连接刚度和增大连接阻尼能提高其对钢轨波磨的抑制效果。当双重钢轨吸振器的下质量块垂向刚度为22.7×107N/...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飞机前起落架摆振问题,安装减摆器是一种可靠而有效的措施。为实现减摆器阻尼力的可调可控,采用磁流变液作为工作介质,以某型无人机前起落架等效黏性阻尼系数为设计依据,设计一种压差剪切式磁流变液减摆器。首先,利用Maxwell有限元软件对减摆器磁路进行仿真优化。其次,将减摆器安装在疲劳机上进行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减摆器阻尼性能达到设计要求,实现了阻尼力的可调、可控。  相似文献   

11.
机载光电平台隔振装置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合理的隔振装置能有效隔离机体传递给平台的振动,保证平台稳定和跟踪精度。分析了金属三向隔振装置的工作机理,指出其在机载光电平台应用中的优点。通过试验测试了金属三向隔振装置在光电平台中的隔振效果,并对测试曲线进行了分析,为机载光电平台隔振装置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赵峰 《机床与液压》2023,51(17):146-152
以SR20飞机前起落架减振器为例,通过逆向建模的方法建立减振器的三维模型,并使用Fluent进行流体仿真,通过台架试验的方法验证仿真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改变减振器常通孔直径、导油槽宽度、导油槽深度、活塞杆直径和单向活门直径来探究其结构参数变化对减振器动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常通孔直径相较于其他4个参数对减振器的动态性能影响较小;导油槽的流通面积对于减振器的动态性能影响较大,其中导油槽宽度的影响大于导油槽深度;随着导油槽流通面积的减少,减振器中位复原阻尼力和中位压缩阻尼力变大,且变化明显;活塞杆直径减小,减振器阻尼力变大;单向活门直径减小,减振器复原阻尼力不变,中位压缩阻尼力变大。  相似文献   

13.
采用半主动控制方法对海洋平台的振动进行控制,以一典型导管架式海洋平台为原型,根据动力相似准则按1∶ 50 比例设计海洋平台结构模型,以磁流变阻尼器为控制装置设计半主动控制系统,进行多工况减振效果的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进行波浪水池试验研究,对比分析半主动控制系统控制效果的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讨论磁流变阻尼器自身刚度、质量对平台动力响应及减振效果的影响,给出磁流变阻尼器半主动控制系统对海洋平台结构振动的减振特点.  相似文献   

14.
磁流变减振器及其在汽车半主动悬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了磁流变液的特性及磁流变减振器的工作原理。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综述了汽车半主动悬架磁流变减振器所采用的控制策略。对汽车半主动悬架磁流变减振器今后的研究工作重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比例阀是可调阻尼减振器核心元件,其动态特性直接影响着减振器的阻尼调节效果。提出一种减振器用比例阀,介绍其结构及工作原理。建立比例阀的动态特性模型,对比例阀的动态特性进行仿真分析。研究激励电压、负载压差、运动阻尼系数及阀芯-衔铁质量对阀芯上升时间、响应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励电压越大、负载压差越小、阻尼系数越小,比例阀响应时间和阀芯上升时间越短;阀芯-衔铁组件质量对比例阀动态时域特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针对精密仪器设备六自由度半主动隔振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新型双活塞磁流变液阻尼器的六自由度半主动隔振平台。首先,完成了阻尼器的研制,通过实验方法获得了阻尼器的动力学特性曲线,并建立了其双曲正切模型。其次,在新型阻尼器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Stewart平台结构的六自由度半主动隔振平台。对平台隔振性能仿真研究的结果表明,此平台在6个方向上都有明显的隔振效果。所提出的六自由度半主动隔振平台具有自身质量轻、结构紧凑的优点,并且隔振效果明显,满足精密仪器设备的六自由度半主动隔振需求。  相似文献   

17.
以某国产液压减振器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建立减振器AMESim一维仿真模型,仿真得到其不同速度下的阻尼特性曲线,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能够较好地吻合,表明用AMESim所建立的一维仿真模型真实可靠,满足工程实践的要求;最后,基于该仿真模型研究常通孔节流面积、复原孔节流面积、阀片刚度、开阀压力和活塞缝隙等几个关键设计参数对减振器动态特性的影响情况,仿真模型能够指导实际工程设计以及相关的性能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