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综述了近年稀土有机配合物的主要配体种类及其对应稀土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β-二酮类配体、羧酸类配体、邻菲罗啉类配体和三苯基氧膦类配体。同时对稀土配合物在光电材料、生物医学工程及传感器等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与展望。研制稳定性好、荧光量子效率更高的新型稀土配合物体系将是新一代稀土有机配体的追求目标。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近年稀土有机配合物的主要配体种类及其对应稀土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β-二酮类配体、羧酸类配体、邻菲罗啉类配体和三苯基氧膦类配体。同时对稀土配合物在光电材料、生物医学工程及传感器等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与展望。研制稳定性好、荧光量子效率更高的新型稀土配合物体系将是新一代稀土有机配体的追求目标。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计算机分子模拟的方法对1-苯基-3-二茂铁基β-二酮、铕、丙烯酸稀土三元配合物荧光猝灭的原因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配体中引入二茂铁基后,配体的最低激发三重态能级低于稀土离子的激发态能级,不能够满足稀土配合物发光的必要条件,证明配体中二茂铁基的引入是导致稀土配合物荧光猝灭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分别以β-二酬类化合物为第一配体、菲类化合物为第二配体,合成了八种稀土铕、铽配合物。用红外光谱对八种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实验考察了配合物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及其长寿命荧光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5.
《广东化工》2021,48(7)
白光LED具有节能、环保、耐用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LED发光材料的稀土配合物和近十年Eu3+(4f6)、Tb3+(4f8)和Dy3+(4f9)等稀土离子形成的配合物发光性能的研究进展。除了受中心稀土原子影响外,有机配体的结构特征、平面刚性程度以及配体间的协同效应都会影响配合物的发光性能。并对LED稀土有机荧光粉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稀土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李建宇  李海涛 《精细化工》2001,18(7):417-420
有机电致发光 (OEL)是目前国际上一个热点研究课题 ,稀土配合物发光的色纯度高 ,作为OEL材料具有独特的意义。本文介绍了稀土OEL材料的发光机理 ;讨论了稀土OEL材料的结构(包括配体、第二配体和中心离子 )对其发光特性的影响 ,以及材料的电致发光性能与光致发光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稀土金属配合物因镧系离子独特的电子结构而成为一类具有特殊性能的发光材料,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及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光致发光稀土有机配合物的发光机理、发光特性以及有机配体研究等发展情况,针对光致发光稀土有机配合物发光材料在分析化学、生物、医药中的应用进行了综合性的评述,展望了稀土配合物发光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白光发光二极管(LED)具有高效、环保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照明领域。本文以稀土配合物为切入点,介绍了发光材料的发光原理,对相关的稀土配合物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进行了总结,阐明了配合物的荧光强度主要受到发射态的能量、激发三重态到稀土离子共振态的能量转移效率、配体对紫外光的吸收强度等因素的影响,并就如何提高铕配合物的性能,扩大在LED上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应用化工》2022,(11):2394-2397
应用Claisen酯缩合反应机理,合成了新型含有β-二酮结构的有机配体1,5-二苯乙烯基乙酰丙酮(Dsacac),并将其作为第一配体,1,10-邻菲罗啉(Phen)作为协同配体,分别合成Eu(Ⅲ)单核稀土配合物(Eu(dsacac)3phen)和Eu/Y不同质量比掺杂配合物(EuxY1-x(dsacac)3phen),分析了单核稀土配合物和掺杂配合物的结构、稳定性、荧光性能以及配合物的能量传递过程。结果表明,掺杂适量的非荧光离子Y3+可以提高配合物的发光强度。  相似文献   

10.
应用Claisen酯缩合反应机理,合成了新型含有β-二酮结构的有机配体1,5-二苯乙烯基乙酰丙酮(Dsacac),并将其作为第一配体,1,10-邻菲罗啉(Phen)作为协同配体,分别合成Eu(Ⅲ)单核稀土配合物(Eu(dsacac)3phen)和Eu/Y不同质量比掺杂配合物(EuxY1-x(dsacac)3phen),分析了单核稀土配合物和掺杂配合物的结构、稳定性、荧光性能以及配合物的能量传递过程。结果表明,掺杂适量的非荧光离子Y3+可以提高配合物的发光强度。  相似文献   

11.
含共轭结构氮杂环的非离子嵌段共聚物能与铕(Ⅲ)络合反应形成发光配合物,研究了该发光配合物的配位结构及其荧光性能。以聚苯乙烯-聚4-乙烯基吡啶(PS-b-P4VP)作为高分子配体,以邻菲罗啉(Phen)作为小分子配体,通过吡啶环的氮原子与Eu(Ⅲ)离子配位发生络合反应形成了以网状的Eu(Ⅲ)-P4VP核层以及PS链段为壳层的共聚物-稀土配合物,通过电子透射电镜(TEM)分析了其微观形态结构。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分别表征了嵌段聚合物-稀土铕(III)配合物不同链段的荧光发光强度并且进行了荧光强度的对比。此外,还研究了不同的Eu(Ⅲ)离子浓度对荧光强度的影响,得到了制备共聚物-稀土配合物荧光的最佳Eu(Ⅲ)离子浓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择了三种含氮苯环有机配体与稀土金属离子铕(Ⅲ)进行络合,生成的配合物具有荧光性质,不同结构的配体,共轭效应不同,其配合物发光性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稀土配合物发光材料的研究已经到了一个重要的阶段.本文从稀土配合物设计的角度回顾了稀土配合物发光材料近几年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影响发光性能的几个重要影响因素.除此之外还对稀土配合物的荧光发光强度在实际应用上存在的问题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标题化合物,并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元素分析和热重-差热分析及荧光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组成确定和表征.荧光分析结果表明配体能够激发Eu3+的电偶极跃迁而发红光,配合物具有很好的荧光性能,是一种潜在的红色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15.
β-二酮是重要的有机中间体,在许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如在溶剂萃取方面,β-二酮类化合物作为一种螫合型萃取剂,可以有效地萃取多种常见金属离子;金属β-二酮化合物作为金属有机前驱体.广泛应用于沉积生长各种功能薄膜材料,如氧化物超导薄膜、电致发光薄膜、铁电氧化物薄膜等;稀土金属与β-二酮形成的配合物,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优异的发光性能,在发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稀土离子具有独特的光、电性能使其一直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在光电材料、荧光探针、生物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运用。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型吡啶衍生物有机配体,2-(2-萘甲酰乙酰基)-6-吡啶甲酸(L),并制备和表征其Tb(III)、Eu(III)配合物,得知配体L与Tb(III)、Eu(III)离子配合形成配合物的结构式为Tb(L)3·2H2O和Eu(L)3·2H2O。荧光光谱显示配体L是一个性能优良的敏化稀土离子发光配体。  相似文献   

17.
制备了二连接酰胺配体L{L=1,4-双[(2′-苄胺甲酰基苯氧基)-甲基]苯}的稀土Pr3+、Eu3+和Tb3+的配合物,测定了Pr3+配合物的单晶结构,同时还对Eu3+和Tb3+配合物的荧光性质进行研究。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结果表明,荧光配体采用双-单齿桥联配位特征与稀土Pr3+离子形成环链相间的一维聚合物{[Pr(NO3)3]2.L3}n。配合物属三斜晶系,PI空间群,稀土离子与来自三个配体的羰基氧和三个双齿硝酸根配位,总配位数为9,形成变形的三帽三角棱柱构型的配位多面体。荧光测试结果表明,芳香羧酸经酰胺化后依然能保持对稀土Eu3+、Tb3+离子的敏化发光性能,而配合物的溶解性与水杨酸配合物相比则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稀土-β-二酮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光谱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二苯甲酰甲烷(DBM)和2,2’-联二吡啶(BIPY)为配体,采用乙醇-水溶液析出法合成了三种稀土-β-二酮配合物:Gd(DBM)3BIPY、Sm(DBM)3BIPY、La(DBM)3BIPY。通过元素分析、MS、IR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初步研究了这些配合物的紫外光谱性质。研究表明:配体DBM以烯醇式异构体与金属离子螯合,受螯合效应的影响,配体的IR、UV特征吸收峰均发生红移,染料在340nm-400nm近紫外区有强烈的电子吸收。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7种铽的稀土荧光有机材料——铽三元有机配合物,通过荧光光谱的测定,比较了第一配体的改变对配合物发光性能,尤其是发光强度的影响。实验表明,在以邻菲啉为第二配体的情况下,第一配体对铽三元配合物荧光强度影响顺序依次是:磺基水杨酸对甲基苯甲酸水杨酸苯甲酸对氨基苯甲酸乙酰丙酮,其磺基水杨酸为第一配体的铽三元有机配合物荧光强度最大,其相对强度为20000。  相似文献   

20.
李华题  李颖 《广州化工》2015,43(3):74-76
杂化配体POSS-Si-ACAC可以用巯基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SH)修饰β-二酮类配体乙酰丙酮(ACAC)通过共价键和来得到,再将稀土溶液Eu(NO3)3和Tb(NO3)3分别加入进去得到稀土二元杂化材料Eu-(POSS-Si-ACAC)3和Tb-(POSS-Si-ACAC)3。再加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可以得到稀土三元杂化材料,我们研究杂化材料的热稳定性和荧光性能得出结论,三元杂化材料的热稳定性和荧光性能都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