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致命性武器强调的是增强作战的灵活性和机动性,允许部队在各种环境中充分利用可调配的军事力量。非致命性武器本身不会改变军事作战的基本性质,但它能为指挥官提供更多的可选择的作战方式和机会。为此,美军在研制发展非致命性武器的同时,还注重训练经验与实战经验的积累。他们设计了几种场景,并制定了在这些场景中使用非致命性武器的演习方案。这些场景涉及不同的战术态势;反映了非致命性武器在各种军事行动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美国政府、军队和工业部门中的一些人竭力主张研制非致命性武器。为此,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在1991年7月提出的1992年国防授权报告中要求政府拨款来研究这种武器。何谓非致命性武器所谓“非致命性武器”是指一系列不会产生人员死亡、设备毁坏和生态环境的破坏,而是通过软杀伤、软破坏使敌方战斗力丧失或削弱的温和型武器。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密切注视着非致命性武器的发  相似文献   

3.
美国国防部对非致命武器定义为:指那些设计和使用目的是为了使人员或器材丧失行为或工作能力的同时,将对人员的致命性,永久性伤害以及资源和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的武器。非致命性武器也就是利用物理、化学及生物医学技术原理作用于有机目标或武器,使有生目标暂时受抑制或丧失抵抗力,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上政治派别之间、不同种族之间、宗教之间或者以上各种矛盾都有的混合团体之间的冲突不断发生,刑事案件层出不穷,各国都在研制和生产自己的防暴武器。俄罗斯也不例外。他们的警用武器有两大类:一类是致命性的,另一类是非致命性的。像大家所熟悉的AK系列及TIM手枪系列就属致命性武器。以下介绍俄罗斯近些年来研制的几种新的警用武器弹药。  相似文献   

5.
正霰弹枪,又称滑膛枪、猎枪或鸟枪,是一种集束发射多个弹丸或弹头的滑膛武器,主要用于杀伤近距离生动目标。既可发射致命性弹药,又可发射非致命性弹药。发射致命性弹药时,具有近距离上火力猛烈、命中率高、杀伤性强、火力密集及可实施饱和性攻击等特点。发射非致命性弹药时,可使用低杀伤弹药、催泪弹药、致昏弹药等,具有致伤但不致死、驱散、驱离、致昏等效果。近年来,随着城市作战、反恐防暴行动及其它特种作战任务的增多,霰弹枪异军突起,日益受到各国军警部队的青睐。  相似文献   

6.
非致命性小口径武器弹药技术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士兵们向来被赋予摧毁来袭目标等任务,武器的杀伤力自然越大越好。然而,在20世纪的后25年内,形势开始逐渐发生变化。随着恢复与维持安全成为军事行动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武器装备的发展和相应的训练也随之有了新的变化。过去,士兵们除了要携带标配枪支外,一般还须携带其他武器。随着非致命性(亦称低致命性)特种弹药的出现,单兵的负重也相对减轻了;此外,多数情况下士兵们还能够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与需要,随时将非致命性武器转换成致命性武器,以妥善控制局势,反之亦然。本文着重探讨了标准12号口径(18.51mm)霰弹枪和40mm榴弹  相似文献   

7.
非致命性武器作为一类全新的武器,已引起世人的瞩目。它们采用全新的工作原理,对敌方的薄弱之处,实施实然袭击,往往收到常规武器所达不到的理想战果。非致命性武器五花八门,本文仅介绍其中的激光枪与光学弹药,微波武器与微波弹、声武器与声弹,读者会从中领略非致命性武器之妙。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非致命性武器受到世界武器界的重视,其中非致命性化学武器尤其受到警界的青睐。为了应付突发事件和维护社会治安,不少国家都在纷纷研制非致命性化学武器。  相似文献   

9.
非致命地雷属软杀伤武器,亦称失能地雷。是一种采用非致命失能技术,能够使作战人员或车辆暂时丧失战斗力或机动能力,从而达到作战意图的地雷。这种地雷一般不危及人的生命,也不会摧毁武器装备和建筑物,但能“以柔克刚”,有效阻止敌方人员和装备的各种行动。 泡沫地雷 泡沫地雷装有高速膨胀的泡沫,设置在装甲车辆经过的道路附近,引爆后短时间内形成大量泡沫,覆盖发动机使之缺氧而  相似文献   

10.
警用武器是治安人员个人使用的武器弹药,用以打击、控制犯罪分子,保护自己。警用武器主要包括致命性武器、非致命性武器及相关器材等。 警用武器的特点 (1)使用目的不同。使用军用武器的目的是摧毁、破坏敌军事装备和歼灭敌有生力量。而警用武器的使用则遵守《人民警察法》和《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规范。条例规定:“人民警察使用警械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美国国防部决定将一种还处在试验阶段的新式非致命性武器部署到伊拉克,以对巴格达的联合作战指挥所附近的安全区域实施保护。这种新式武器被称为主动拒止技术武器,主要用于控制人群,其优点是:对人的攻击无声无息,是“自原子弹研制成功以来最具革命性的新式武器”。美国空军于2001年3月对外公布了这种武器,曾引起广泛的关注和争议,争议的焦点主要是使用这种武器是否合法和人道。但到目前为止,这种武器的技术细节还未对外公布,本文将就这种武器所采用的技术作一简要解析。  相似文献   

12.
吴磊 《国外坦克》2013,(6):34-36
美国联合非致命性武器计划(JNLWP)中这样定义非致命性武器(NLW):主要用于使人员或装备失能,同时将对人员造成的杀伤或永久性伤残以及对财产及环境的破坏程度降至最低的武器。该种武器可被用于人道主义援助、阻止车辆或快艇、清理建筑物、检查站安防、人群控制、前方作战基地(FOB)安防、海上稳定行动、保护公民权、镇压囚犯以及反海盗等行动中。整个非致命性技术包含了沿用已久的"豆袋弹"(bean bag round)(即霰弹)、人群控制/平暴、对人员的区域拒止、标识以及用于阻止人员和车辆接近的系统等。然而军  相似文献   

13.
最近,英军正式装备一款非致命性武器——GLOW激光枪,其由法国泰勒斯公司研发。GLOW是Green Light OpticalWarner的缩写,意为"绿光光学警告者"。GLOW激光枪发射绿色激光,能让人感到眩晕和暂时失明。其可发出两种光束,一种是宽光束,另一种是窄光束。宽光束在50m内指向人群,可用于对人群进行驱散;  相似文献   

14.
冷战结束后,各国军警部门重视发展非致命性武器,许多厂家开动脑筋进行设计和生产,目前出现的许多产品已广泛装备特种作战部队、维和部队、武警部队和警备人员。非致命性武器的主要用途是在不使人员受严重伤害的情况下,有效地排除  相似文献   

15.
美国国防部推动非致命性武器技术据美国五角大楼官员称,1996年向国会提交的国防预算中有1千万美元将用于资助非致命性武器的研究和应用工作。已经向国防部建议的非致命性技术包括:·使车辆停止的牵引抑制剂;·产生光学致盲、操作人员目眩并使电磁传感器过载的激光...  相似文献   

16.
《火工品》1995,(1)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一直在秘密地研究一种“非致命”武器,这种尖端高科技武器的名称有“沙泡袋”、“肥皂泡泡”、“粘泡泡”等。这些名称听起来酷似玩具,但实际上却是美军历史上最有效的武器。这种新武器与现代武器最大的区别在于不会让人死亡,也不会流血,而是让人头晕、脑胀、呕吐、腹泻,从而失去战斗力。待有效时间过后,又恢复正常的体力。美国国防部拟于1995年研制成功一种神秘的镇暴枪,它可发射小型的“沙包袋”。这种武器将比橡皮子弹安全,但是,仍可以打倒一个强悍的男子。正在积极研制的其它武器还有:制止坦克和卡…  相似文献   

17.
防务要闻     
美国加速研究定向能武器据预测,在美军未来的主战武器系统中,定向能武器将占有一席之地,美国国防部将研究并确定使用定向能武器对未来战争的影响。该武器在战场上的主要优势包括:从空中、地面快速精确地攻击目标,具有多次攻击目标的能力和可用同一武器进行致命和非致命杀伤等。它可以取代火炮和导弹作为主战武器使用,在近程和远程上也都具有优势。根据研究表明,定向能武器在未来作战中的威力可能抵得上弹道导弹或喷气式飞机。目前美国国防部正试图加速研究定向能技术。据认为,在今后10~15午内,美国需要生产高能武器、在较长时期内推动和支持部署可靠的定向能武器系统。  相似文献   

18.
武器总是伴随着拈术的进步和作战需求的提高而不断发展,而各国对先进武器的迫求也总是毫无止境。20世纪60年代之后,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开始不遣余力地追求以“激光”作为“子弹”的武器——高能激光武器,从而引发了一场新的武器技术革命。  相似文献   

19.
彤云 《国外坦克》2009,(6):9-13
现代战争中,城市作战可能是最危险,而又要经常遭遇的战斗形态,避免伤及无辜平民的政策,导致了某些致命性武器不能使用,而相对来说,却被对方当成了战术掩护的手段,形成了非对称战争的态势,以往采用大规模空袭和炮击摧毁城市内敌人的做法已不可行,而伴随城市区域控制权而来的就是无休止的伏击、狙击和自杀式攻击,为了抗击这些威胁,城市战装甲装备出现了新的变革。  相似文献   

20.
《轻兵器》2018,(8)
正京安SCREW(司固)多功能电脉冲防暴器(以下简称SCREW)是全新一代的飞射式非致命性电击武器,源自德国先进的军工技术,当代的最新科技和研发成果让SCREW更加安全、高效、迅速、精准,目前已经通过世界多国执法机构的检测认证,在实际运用中被证实为最有效的非致命性武器之一,深受各国军警欢迎。SCREW的特殊优势:1,SCREW通过了中国权威机构的联合检测认证:SCREW在中国国内通过了军事科学院、军事科学医学研究院、辐射医学研究所、公安部警用装备重点实验室、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