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目前部分排量效率低于电泵井合理排量下限80%的电泵井,没有根据电动机负载的变化进行相应的变化,电压设置过高,形成了"大马拉小车"现象,造成电能浪费严重.针对这种情况,通过理论公式计算,确定了这部分电泵井相对合理的工作电压值,通过下调变压器输出电压档位达到相对合理输出电压值,并对调电压前和调电压后电泵井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等相关数据进行测试对比,得出了低负载电泵井可以通过降低电压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文留油田已进入中后期开发阶段,电泵采油作为一种强化采油方式,其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目前,电泵采油井日产液量占油田的49.1%,日产油量占油田的22.4%,泵排量系数0.978,采油单耗195.34kw·h/t,调查、研究电泵井系统效率现状和影响因素,对电泵采油井实现高效合理运行及油田挖潜增效、节能降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埕岛油田潜油电泵井能耗现状进行了分析,从潜油电泵机组配套电机功率、电泵扬程、下泵节数、下泵深度等方面入手,测算潜油电泵各部分功率损失,对比各部分功率及电泵采油系统效率变化,找出了节能降耗的潜力,并提出了优化方案,可以提高系统效率,降低能耗。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电泵井出现的泵机组扬程设计单一,与电泵井实际需要扬程不相匹配的问题,开展了电泵井个性化设计研究,并自主研发了电泵井优化设计软件。2006年,共应用4口大流道抽聚电泵井,排量效率由84.3%提高到128.2%,提高了43.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文中对潜油电泵地面与井下各部件进行了系统能耗理论分析与现场试验分析,绘制了潜油电泵系统能流图,找出了潜油电泵系统的能耗分布的规律,并依据生产实际情况提出了电泵井系统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与节能降耗的具体措施,为探索潜油电泵的节能途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潜油电泵在油田开发的各种机械采油设备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但是在选井、选泵上依然存在一些问题,经常出现泵工作时偏离高效区、不能在理想工况点下运行的情况,导致整套机组的系统效率低、能耗大。以潜油电泵井系统效率计算和测试试验为基础,分析了影响机组系统效率的各种因素,分析表明系统效率高低取决于潜油电泵设备各部件损耗和运行参数的设置,以及管理水平和油井状况;提出了通过提升潜油电泵产品结构性能、优化油井和参数设计、加强日常管理等措施来提高潜油电泵井的系统效率,进而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仝琳  冯菁 《中国石油》2013,(16):77-77
在节能降耗空间日益缩小的情况下,大港油田采油三厂合理控制电泵井井口压差,年节电可达1000万千瓦时。电泵井在该厂应用了20多年,以往的油嘴前后压差没有统一的标准,过大的压差不但降低了产液量,而且造成机组功耗的增加,产液单耗随之升高。通过反复试验,  相似文献   

8.
袁辉  杨柳 《石油矿场机械》2011,40(12):45-48
随着油井数据自动采集技术的广泛实施,针对电泵井能耗问题,开发了利用实时采集的电泵井电参数、液量、井口压力、井筒测压等参数实时计算系统效率及能耗构成指标的计算模型。在油田应用20井次,基本明确了油井的系统损耗构成及油井的实时系统损耗构成,可为油田节能降耗提供实时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
埕岛油田潜油电泵井提升系统效率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立民 《河南石油》2006,20(1):79-80
对埕岛油田潜油电泵井能耗现状进行了分析,从潜油电泵机组配套电机功率、电泵扬程、下泵节数、下泵深度等方面入手,测算潜油电泵各部分功率损失,对比各部分功率及电泵采油系统效率变化,找出了节能降耗的潜力,并提出了优化方案,可以提高系统效率,降低能耗。  相似文献   

10.
在节能降耗空间日益缩小的情况下,大港油田采油三厂合理控制电泵井井口压差,年节电可达1000万千瓦时。电泵井在该厂应用了20多年,以往的油嘴前后压差没有统一的标准,过大的压差不但降低了产液量,而且造成机组功耗的增加,产液单耗随之升高。通过反复试验,采油三厂技术人员发  相似文献   

11.
电泵井产量的动态预测对认识油井供排协调、电泵设备工况、改善工作制度、提高产量和节能降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根据电泵井静态数据、生产动态数据、举升设备的工况数据,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方法,分析了影响潜油电泵工作特性因素的关联性,根据主成分分析方法(PCA)进行数据降维确定主控参数,并综合考虑了电泵机组设备工况的变化趋势和前后关联性,应用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建立了电泵井产量时序预测模型。利用某油田现场实际数据对产液量进行预测,并与BP神经网络的预测结果相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基于LSTM模型的电泵井产液量预测值与现场实际值高度一致,预测模型拟合效果更好,预测精度更高,考虑因素更全面、应用更方便、结果更可靠,进而为潜油电泵生产的产液量动态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为潜油电泵工作制度调整以及合理选泵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机采井供排关系方面分析了影响系统效率的主要因素,通过应用节能减速装置、十二级电机、电泵转抽等措施提高了机采井的系统效率。对油田节能降耗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加强QHD32-6油田电泵井管理和有效预测电泵机组发生故障的概率,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了引发电泵机组故障的因素集、权重集和判断集,给出了影响因素风险系数计算方法和单井风险评价等级标准,建立了电泵井机组故障预测模型。该方法能够预测运转电泵机组故障概率高的井。实际应用表明,2013年上半年应用该方法预测机组故障概率,其准确率达77.78%,累计挽回产量损失7 075 m3。该方法预测准确率能满足工程技术分析需要,为电泵井优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潜油电泵井动液面实时监测困难,影响生产效率与效益的问题,基于潜油电泵井生产系统的构成和机采设备的工作原理,考虑油套环空中液面以上气体的热辐射、液面以下液体的热传导作用和电机、电缆发热等影响,建立了"四段法"潜油电泵井井筒流体温度计算模型;研究分析了实时监测的地面电参数与潜油电泵输入功率、泵有效举升高度、泵吸入口压力的内在关系以及潜油电泵的工作特性,推导了基于地面实测电参数的潜油电泵井动液面计算模型。现场17口油井资料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模型准确度较高,井筒流体温度的平均相对误差为8.75%,动液面的平均相对误差为6.98%。该方法能够实时准确地计算潜油电泵井动液面,为潜油电泵井智能化管理和实时优化调整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针对电泵井运行电流监测方法落后的问题,研发了电泵井工况无线检测技术。完成了监测数据无线传输方案的研究、电流实时数据采集和无线传输装置的研制、电流数据接收和平台软件的编制,并累计应用于42口电泵井,建立了"电泵井工况无线监测平台"。实现了对电泵井运行电流的无线远程实时监测、分析,解决了电泵井运行电流分析滞后问题,提高了电泵井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6.
郑春峰  宫红方  岳世俊  李芳  沈思 《特种油气藏》2012,19(3):140-143,158
为加强QHD32-6油田电泵井管理和有效判断电泵井井下工况,根据电泵井工作原理和井下流体力学理论,结合电泵井结构特征,对电泵井憋压值与时间的变化关系进行论证分析,从而建立了电泵井憋压曲线模型。该模型可绘制并分析不同工况下电泵井憋压曲线及其对应规律。实际应用表明,该电泵井憋压曲线模型(结合其他生产及测试资料)可实现对电泵井井下工况的相对准确分析,为现场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由于聚驱井开采时间的延续,部分同层位开采的水驱电泵井含聚浓度上升,而且聚驱电泵井随着见聚浓度的上升,生产情况也发生了变化。针对电泵井排量效率和见聚浓度之间的矛盾,需要做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针对电泵井见聚后,井液物性的改变导致产量、排量效率下降,要摸索出合理的电泵井清蜡周期;二是针对井液粘度和气体双重因素的作用,导致部分电泵井产量和排量效率下降、沉没度偏高,要做好电泵井定压放气工作,并建议使用井底降粘技术。  相似文献   

18.
针对电潜泵采油井耗电量高、系统效率低的问题,从电潜泵井产液量、动液面、配套电机功率、电泵扬程、下泵深度等参数入手,研究了电泵井系统各部分功率损失和系统效率问题,并应用电潜泵采油系统优化设计软件对18口电泵井进行了优化设计,通过现场推广应用,系统效率提高14·35%,吨液百米耗电降低1·098kW·h。  相似文献   

19.
大庆油田在用的电泵井采出水中HCO3-含量较高,存在结垢趋势,其中个别井结垢严重,造成电泵叶轮结垢堵塞,电泵井过载停机.针对垢样组分研制了DQG-1型电泵井清防垢剂,该清防垢剂与地层原油配伍性好,与用10%盐酸直接溶解垢样对比,溶蚀率和反应速度均有较大提高.现场试验2口井,平均检泵周期由139 d延长到目前的320 d,已延长了181 d,取得了较好的清防垢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钻降期间,由于地层供液不足,电泵井产液量下降,会形成影响电机散热的不利局面,以致出现烧电机的现象,造成电泵井的异常。在实际生产管理中,通过电泵井IPR曲线的应用,推导总结出适用于钻降区电泵井的管理措施。降钻期间异常电泵井的井底流压值均介于饱和压力值和油层中部流压值之间,接近饱和压力值。在钻降期间,绘制电泵井流入特性曲线,在电泵井产量出现下降时,依据产量下降趋势和流压变化的关系,确定电泵井关井时机是较为科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