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Planning》2017,(1)
物探制图是地球物理勘探制图的简称,是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物探)课程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探图件的质量也是学生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体现。课题组基于对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已毕业校友的问卷调查分析,了解校友对物探制图类课程的评价,查找物探制图类课程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反思物探制图类课程教学与工程实践需求之间的差距问题;并结合校友对物探制图类课程意见和建议的统计和分析,从教学材料、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等方面明确课程建设和改革方向,并提出提高物探制图类课程教学质量和满意度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2.
“水工钢结构”作为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为实现“新工科”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教学模式必须进行改革。文章在分析合肥工业大学“水工钢结构”课程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措施,即教学顺序调整、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以案例为主线的教学内容优化和学生成绩评价机制改革。两年的实施效果表明,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医学院校社工专业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价值取向决定了其实践课程教学的重点要放在社工实务能力培养上。本文以社会工作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中基础课程《社会调查方法》教学为对象,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以“四位一体”的整体教学模式和实践环节中“协作学习教学模式”相结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调查的能力,同时也为该课程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改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3)
以重庆工商大学三坐标测量课程为例,探讨基于启发式教学的应用课程教学模式研究。首先,从三坐标测量课程方案设计着手,阐述了三坐标测量课程的建设、实践与探索。其次,针对过往课堂中反映出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启发式教学模式的优化方案,形成一套具有综合性、创新性和开放性的实践应用型实验课程体系。实践表明,启发式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应用和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5.
针对水工钢结构课程具有理论性及实践性均较强、学时较少、教学环节存在客观分离的特点,基于"能力导向一体化"的教学思想,从水工钢结构教学过程着手,提出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并在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方法、学生成绩评价机制方面提出了具体改革方案,对进一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水平,培养高素质的水利工程实践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4)
实践课程的设置是动漫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只有解决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等深层次问题,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构建一套符合高职院校特色的动画实践课程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即专业课程项目化、文化课程兼容化。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15)
随着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以及市场对于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模式都要随之进行相应调整,尤其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办学特色以及实践教学模式有了更高的要求。广告摄影课程是高校广告学、视觉传达、产品设计等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也是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课程体系中最具专业特色的课程之一,涉及多学科知识的运用和多种实践教学手段的创新。文章通过对广告摄影课程的研究,对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少学时工程制图教学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工程制图是高校理工类专业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近年来随着高校教学计划的调整和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的改革,工程制图课程学时有较大幅度降低,出现学时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此矛盾在少学时工程制图课程中尤为突出.文章就解决少学时工程制图教学过程中的此矛盾进行了探讨与实践.  相似文献   

9.
程峰  李玉祥  赵炜 《砖瓦》2022,(6):166-167+171
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CAD制图课程教学为例,针对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高校教育改革的趋势,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加强实践和课程考核方式等四个层面开展了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期为本领域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培养和发展能力在研究生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传统培养模式存在着课程体系局限、教学方法单一以及评价机制落后等缺点,对能力培养重视不足,容易与当代社会需求产生脱节。文章结合水工结构工程专业特色,研究建立以能力为导向的水工结构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在能力导向的前提下,优化研究生课程体系,探讨适合该专业研究生的参与式教学模式,形成培养持续研究能力的教学机制。  相似文献   

11.
依据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了土木工程专业建筑设备工程课程内容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删除各系统水力计算、增加室外管网施工内容,将各类设备工程施工方法和施工图的识读作为重点内容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2.
路基路面工程学是道路工程方向的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满足道路工程建设快速发展的需求。在目前的路基路面工程学教学模式和用人单位人才需求标准的基础上,文章阐释了实践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探讨了改革的思路和方法,并结合实践教学经验分析了路基路面工程学实践教学的方法。结果表明,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土木工程制图课程教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社会需求为依据,优化土木工程制图课程教学体系,突出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强调学以致用。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评价方法等方面阐述了新形势下提高学生制图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建筑设备与安装工程定额与概预算课程是中国矿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讲授建筑设备安装与工程造价方面的内容。目前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方法单一,师资力量薄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较差,导致考试成绩与实际操作能力均不理想。针对以上问题,文章进行了课程教学的改革和研究,通过对课程内容的调整、引入研讨与案例教学法、采用"一章一练"的实践教学方式,以及引进来、走出去的教师培训模式等方面的创新探索,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效,学生实践与考试成绩都有了显著提高,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以及实践能力都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在双一流和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合理运用教学智慧引领智慧教学改革成为实现和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关键举措。隧道工程课程作为一门理论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学科交叉性极强的土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传统的教学理念、模式和课程内容等已不能满足新时期城市轨道交通、资源开发工程及"一带一路"建设等对高层次创新复合型工程人才的需求。在系统阐述隧道工程课程特点和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科育人为准绳,结合郑州大学隧道工程课程教学实践,提出教学能力智慧升级、教学内容智慧更新、教学模式智慧立体化、学习导向智慧自主化的"四维一体"智慧教学改革方法,以实现教学相长,智慧相融。实践表明,该方法使隧道工程课程的"教"与"学"从单一知识的讲解逐步走向多元智慧的传授,体现了智慧教学改革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后勤工程学院为例,针对土木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普遍存在的"重论文研究,轻课程学习"的倾向,提出以未来岗位需求为牵引,以创新能力提高为主导,以人才培养为目标,改革传统层次化课程体系,采用模块化课程设计,形成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拓展课程模块、研究课程模块等四大模块课程结构,加大教学内容创新力度,使模块化课程的教学内容凸显前沿性、动态性、实践性三种特性。同时探索"硬规定、活模块"的模块化课程教学实施模式,以及任课教师授课质量和博士研究生学习成绩两方面模块化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为创建科学合理的土木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模块化课程体系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水工建筑物课程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主干专业课程,在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分析课程教学的目的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从课程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制定符合广东省区域特色的水工建筑物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通过形式多样的授课方式、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着力帮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立足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结合工程制图课程教学特点,设计了基于AutoCAD平台,符合工程制图课程特点的教学辅助系统,有效地提高了课件的制作效率,促进了课程教学核心目标——识图和绘图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焦玮  李文芳 《山西建筑》2007,33(6):198-199
从加强本课程与前导课程的知识衔接、合理安排授课内容、新知识新信息的介入等方面对建筑业的学生提出了要求,指出为适应时代的要求,使学生在社会上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应加强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使学生树立起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观念。  相似文献   

20.
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有机结合的教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将传统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两者有效地整合,科学地建立了该模式下的教学体系,同时,提出了两者有机结合教学中计算机绘图教学内容的处理方式,对充分发挥计算机绘图对传统工程制图的辅助作用进行了研究与实践。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不仅保证了教学质量,而且大力提升了学生计算机绘图能力、徒手绘图的能力及形象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