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冰 《新建筑》2012,(2):118-121
建筑与景观的不协调往往会带来环境使用上的问题。因此,设计师需要建立建筑景观一体化的观点和方法来弥合支离破碎的环境片断。通过对相关理论及实例的研究和分析,提出实现建筑景观一体化的核心要点:突破建筑边界,延伸建筑空间;内外环境融为一体,建立一体化场所精神。  相似文献   

2.
体育公园的复合化趋势促使其突破原有空间界面而不断增强内外空间的互动交流,场馆与空间景观也从原来的独立空间要素发展为体育公园场所精神统一的载体。文章针对当前体育公园场所营造中存在的场馆尺度缺乏协调性、建筑景观缺少互动性、场所文脉缺乏在地性、运动空间场所感缺乏等问题,结合实际案例从场馆体量消隐、景观建筑衔接、场所文脉衍生、空间场所感营造四个角度提出当代体育公园建筑与景观“交互”设计策略,探讨体育公园建设过程中突破空间边界的场所营造思路、趋势和挑战。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中国港口博物馆景观设计为例,分析了建筑与景观的空间构成性质和特点,从建筑界面、空间限定要素、空间氛围与植物配合三个层面上论述了建筑与景观的内外连续性、建筑空间限定要素在构成上的拆解、建筑与景观空间氛围的整合与植物造景对建筑空间的柔化,进而阐述了建筑与景观的空间构成关系。  相似文献   

4.
以亲水休闲建筑的设计理念为依据,通过对长沙泉水湖景区亲水休闲建筑"照月轩"的分析,从室内外空间交错、自然景观和人造景观交错、建筑边界的模糊等方面,提出了亲水休闲建筑体验空间营造的设计方法,为同类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魏方 《风景园林》2018,25(3):105-111
基于时空关系与体验,探讨了景观与建筑的交接空间。对其建构方式与体验感知方式进行研究。基于戴维·哈维(David Harvey)的"时空压缩"以及希格弗莱德·吉迪恩(Sigfried Giedion)的"空间时间"理论,通过诠释"厚性"的概念,分析了景观与建筑空间交接的2种基本出发点:基于时空拉伸的"延展",以及基于时空压缩的"解蔽";通过案例研究,对其不同的空间组织方法与空间界定材料的使用方式进行解读,并论述与此对应的2种空间感知过程:"可推导性"与"瞬时生成性";通过分析4个现当代景观实践案例,对景观设计在空间"内外交互"建构中所发挥的主动性与使用方法进行综合研究。最后,对时空建构的基本方法、综合使用等方面进行应用层面的分类与总结。  相似文献   

6.
缪斯 《建筑技艺》2021,27(2):89-93
1 庭院的变形 被北京壮丽的西山景观所包围的五里春秋泛文化艺术中心,试图创造一个建筑、景观、室内三位一体的空间,建筑和室内设计试图让观者身临其境地体验被景观环绕的感受.一条连续的坡道由室外向室内盘旋上升,远处的景观被动态地引入建筑中,景观的"第一自然"和室内的"第二自然"无缝地联系在一起.由于室内外空间都紧密围绕着景观...  相似文献   

7.
历史建筑地标景观的可视化展示对于彰显城市文化特征、树立城市形象意义重大。以延安南关街片区为例,借助 GIS 平台对其历史建筑地标景观进行景观域面可视范围测度、景观视线廊道构建以及景观视野图景优化,从域面、轴线和焦点三个层面探析历史建筑地标景观的可视化表达方法与途径。研究表明,可视化分析方法可为景观表达提供数据基础和科学支撑,有助于营造增进视觉体验的可视空间语境,实现历史建筑地标景观的可见、可感与可意。  相似文献   

8.
《建筑师》2019,(2)
正环境:建筑位于嘉陵江南岸的天地湖畔,再往南是连绵陡峭的山体,北侧则是重庆天地商业街区。思考:如何嵌入自然,成为景观的一部分,同时也让内部空间的体验融入自然使景观成为建筑的一部分。行走中的风景:展陈与自然通过连续的路径被串接,融合景观体验与展陈需求的空间变化,从停车区,涵洞,广场,多标高的通高空间,楼梯,平台,挑台,低阔窗,咖啡厅,天光,水池,到玻璃廊……的一系列身体在空间漫游时与风景的交互。  相似文献   

9.
《世界建筑导报》2006,(11):70-73
该项目位于梅江南大岛黄金地段,多种开发要求——办公、公寓、商业建筑令设计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空间和造型,形成连续而又富于变化的景观体验。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作者在美国学习、工怍与生活的实际体验为基础,对于美国景观建筑从行业、职业与学业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与分析。  相似文献   

11.
林琳 《建筑学报》2006,(8):60-64
从中国海洋石油总部办公楼的象征性建筑形态入手,对城市建筑形象与城市空间、建筑内外空间景观、传统建筑空间形态与现代建筑手法以及新材料、新技术在现代化办公建筑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秦凤 《工业建筑》2020,(5):217-218
<正>文化价值塑造和审美体验营造是党文化主题公园建设的核心价值所在。通过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景观建筑小品设计》课程中的实践项目,乐清市南岳镇后塘村党文化主题公园景观建筑小品设计教学成果方案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党文化主题公园景观建筑小品设计思路应从价值观引导和审美体验的角度综合考虑,并遵循创新设计形式与红色文化、传统文化、社会核心价值文化相融合的原则,打造更具审美体验与文化传播价值的景观建筑小品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3.
《城市环境设计》2012,(1):360-361
UED:您当初学习的是景观建筑专业,请您结合实例谈一下景观师与建筑师的在合作中关系?Martin: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两者需要遵循一些共同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本质上可归结为两个关键词,那就是对"空间"和"体验"进行设计。建筑师思考的是如何布局室内空间,如房间、大门、视线和入口等:景观设计师亦是如此,只是景观设计师思考的是室外场地空间和体验。一个成功并且完整的项目关键是将建筑和景观合二为一,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9)
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是由Perkins+Will建筑设计事务所耗时8年设计建造的城市新地标,秉承了"自然生态"的建筑理念,整体建筑通透性极佳,馆内空间与馆外景观相互交融,内外穿插,新馆在展品选择与陈列方式上进行了对老馆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内容丰富,在展览设施,展示方式等方面作出不少创新。目前,该馆已经无疑可以称为一个"亲子主题"的展览建筑。本文从环境行为学角度,谈谈这座博物馆仍可以改进之处,并将对参观过程中的几个重要"体验点"进行逐一分析。  相似文献   

15.
从感知和体验的视角出发,引入心理学中的“图式”理论,揭示城市建筑景观审美活动的内涵。以英国伦敦作为实证案例,对游记文本数据进行质性分析,并通过建构城市建筑景观审美认知地图的方式,探析深层认知图式的表征和结构。识别出与审美感知紧密相关的8个城市建筑景观维度及相应的21个图式表征,以此揭示人们审视城市建筑景观的途径,为我国的相关建设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严何 《建筑师》2013,(5):60-66
在纳尔逊一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新馆中,斯蒂文·霍尔以“石头与羽毛”的最初概念创造了一处给人带来全新体验的场所。通过对建筑的阅读,文章试图从竞赛过程、光线营造、空间体验与演进等几个方面剖析其如何实现建筑与景观的融合,从而达到新旧并存、和而不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沈瑾 《建筑学报》2004,(11):44-47
建筑与环境不仅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更应该成为建筑内部空间的一个重要景观要素,人在室内外空间中的感受与体验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从大扬州城市文化景观结构的价值重组,考古文化价值景观意境的序列呈现,墓葬本体保护引导下墓葬形制的行为体验以及建筑与景观结合下的场景设置与空间体验4个方面,分析隋炀帝墓考古遗址公园的设计理念与过程,以诠释大遗址保护设计中文化景观的叙事呈现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9.
参与莆田“名邦豪苑”景观设计项目实践,围绕创造优美的生活环境这一永恒主题,结合建筑景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学习国内外现代建筑与景观如何更好地交融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对其布局、内外环境、艺术形象的设计,新结构、新思维、新技术的应用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探索现代建筑与景观完美结合设计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张翠娇  梁雪 《新建筑》2012,(2):84-88
阿尔瓦罗·西扎是一个注重建筑体验的建筑师,漫步在他设计的建筑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内部的漫步路径与建筑的表现形态、周边的景观都有很大关系.通过解析他近年完成的三个作品来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了解西扎在建筑设计中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