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宰杀方式对冷冻斑点叉尾鮰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不同宰杀方式对冷冻斑点叉尾鮰鱼片品质的影响,寻求合适的宰杀方式以提高冷冻鮰鱼片的品质。采用四种不同宰杀方式:CO2窒息、电击、敲头及冰水中放血,宰杀后将鱼肉置于-18℃冰箱中保藏。考察各组样品的p H、色差、血红蛋白含量、解冻汁液流失、TVB-N及菌落总数。鱼肉p H值在宰后45 h内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放血组的p H值变化最小,其次为敲头组,CO2窒息组变化最大。冰水中放血组鱼片白度和绿值与其他组有显著差异(P0.05),血液残留少(P0.05)。储藏60 d期间,CO2窒息组的解冻汁液流失率最大为5.53%(P0.05),敲头组最小为3.25%(P0.05)。冰水中放血组的鱼肉TVB-N值最小(P0.05),其他三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菌落总数在储藏期间呈现下降趋势,冰水中放血组的菌落总数最小,其次为敲头组、窒息组和电击组。可知敲头和冰水中放血的致死方式能得到较好的鮰鱼片品质。  相似文献   

2.
葛飞  桂琳  陶玉贵  黄寅 《食品科学》2010,31(8):290-293
以斑点叉尾鮰和经90℃加热处理的斑点叉尾鮰为原料分别制备液体鱼蛋白,并置于6、10、15、20、30、40℃条件下贮藏40d。分析测定40℃条件下贮藏5、10、20、40d 的液体鱼蛋白粗成分,40℃条件下贮藏40d 的液体鱼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微量元素含量和新鲜原料制备当天及贮藏第1、2、3、4、5、10、20、40d的液体鱼蛋白样品中蛋白质水解度和酸溶性蛋白含量。结果表明,斑点叉尾鮰液体鱼蛋白在40℃条件下贮藏40d后,与原料液体鱼蛋白相比,其蛋白质含量提高了12g/kg,而脂肪、灰分和水分的含量则分别降低了3、3、31g/kg;氨基酸种类及含量、无机元素含量未发生明显变化;水解度、酸溶性蛋白含量随贮藏条件的不同而各异;经加热处理的斑点叉尾鮰液体鱼蛋白的水解度、酸溶性蛋白含量不受贮藏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研究在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酵母多糖对斑点叉尾鮰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O.2%、0.3%酵母多糖组斑点叉尾细的头肾指数比对照组分别提高15.09%和7.50%,但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0.3%酵母多糖组脾脏指数比对照组提高9.84%,但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酵母多糖组斑点叉尾鮰血液中白细胞总数比对照组呈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0.2%酵母多糖组斑点叉尾鮰白细胞吞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1%酵母多糖组,而0.2%、0.3%酵母多糖组间差异不显著;0.3%酵母多糖组斑点叉尾鮰吞噬指数比对照组显著提高29.77%.  相似文献   

4.
液熏斑点叉尾鮰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斑点叉尾鮰为原料,开发液熏型鮰鱼肉食品。优化了加工过程中鱼肉去腥配方,选择合适液熏剂熏制鱼肉,研究熏液浓度、液熏方法、熟制工艺对产品品质影响及食盐在熏液中的渗透率。结果表明:去腥剂为绿茶水,去腥时间1.5h,鱼肉与去腥剂质量比为1∶10,去腥温度为15℃时,有最佳去腥效果;熏液Ⅱ号在质量分数为3%时,在10~15℃条件下采用浸渍法液熏鱼肉,之后在150~180℃油温下油炸或90℃烘干熟制,可得风味鲜美产品;加熏液腌液能阻碍食盐渗透,并随时间延长,食盐渗透量与不加熏液条件下相当。  相似文献   

5.
目的:降低单环刺螠运输成本,减少单环刺螠营养损失。方法:采用壳聚糖对单环刺螠进行前处理,测定无水保活前、后及复水后3种状态下单环刺螠的主要营养及生理指标变化。结果:壳聚糖保活单环刺螠的较适质量浓度为3 g/L,经壳聚糖前处理后,无水保活64 h后存活率为67%,壳聚糖处理后的试验组其存活率、肌糖原、持水力、水分、乳酸含量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与未复水相比,复水后,试验组和对照组蛋白质、乳酸、脂肪、水分含量均极显著下降(P<0.01)。结论:壳聚糖处理提高了无水保活单环刺螠的存活率及品质。  相似文献   

6.
以过氧化值(POV)为指标,采用Schaal烘箱法研究了D-异抗坏血酸钠、迷迭香、茶多酚对斑点叉尾鮰内脏精炼鱼油的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当抗氧化剂的添加浓度为0.02%时,抗氧化性能由大到小顺序为茶多酚>迷迭香>D-异抗坏血酸钠,茶多酚的抗氧化效果与其浓度呈剂量效应关系。添加维生素C和柠檬酸对茶多酚的抗氧化效果均有协同增效作用,但维生素C对茶多酚抗氧化能力的增效略大于柠檬酸。  相似文献   

7.
采用酸性蛋白酶水解斑点叉尾鮰内脏并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酶解温度为45.228℃,pH值为4.038,水解时间为6.621 h,轰物浓度为5.576%时,水解度(DH)能达到最大值18.013%,酶解产物氨基酸组成中诱食性氨基酸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8.
无水保活温度对斑点叉尾鮰生化指标和肌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无水保活温度对斑点叉尾鮰生理应激和鱼肉品质的影响,研究了MS-222麻醉的斑点叉尾鮰无水保活5 h所需的较佳温度范围,测定了不同保活温度(0、2、4、6℃)下,保活前(对照)、保活中(5 h)和保活后3种状态下斑点叉尾鮰的血液生化及鱼肉蛋白质、脂肪、水分、质构和游离氨基酸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MS-222麻醉斑点叉尾鮰在(2~6)℃下可以保活5 h,在清水中恢复24 h后存活率达到100%;无水保活5 h后,血液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明显高于未处理值(P0.05),恢复24 h后,基本都恢复至未处理组值,但0、2℃保活组仍明显高于未处理组值(P0.05);肌酐和尿素氮在保活5 h后都显著升高,恢复24后很难回到初始水平,无水保活对肾脏造成的影响是不可逆的,4℃保活组尿素氮增量最大,达7.22 mmol/L;0、2℃下,鱼肉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保活5 h后下降,而在4、6℃下有所上升,24 h后基本恢复至未处理组值;保活温度越低,对鱼肉质构影响越大,在6℃下,质构变化较小。因此,研究表明,6℃下保活,无水保活对鱼肉的生理生化指标和肌肉品质影响较小,且在无水保活中产生的应激反应在恢复24 h后基本消除,而较低温度下0、2℃,会对斑点叉尾鮰造成不可恢复的损伤。该研究结果为无水保活在淡水鱼活鱼运输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斑点叉尾鮰下脚料生产加工鱼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欧阳杰  郑晓伟  沈建 《现代食品科技》2011,27(11):1336-1339
以斑点叉尾鮰鱼片加工下脚料为原料加工鱼糜,分析其组成和肌肉成分,研究采肉与精滤工艺及其设备参数,结果表明:斑点叉尾鮰鱼片加工下脚料的肌肉特性适合鱼糜加工,总含肉率为39.6%;轴辊挤压结合采肉机是最适合斑点叉尾鮰下脚料的采肉方法,采肉得率可达35.7%,能有效地减少鱼骨和鱼刺混入鱼糜;网孔直径1.8 mm结合螺杆转速6...  相似文献   

10.
以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为研究对象,通过控制暂养温度(12、16、20、24℃)、氨氮质量浓度(0、5、10、20 mg/L)和暂养密度(1:2、1:3、1:4、1:5,m/V),考察不同环境因子对斑点叉尾鮰肌肉理化特性(水分含量、pH值和持水力)与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暂养温度24℃...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无水保活过程中珍珠龙胆石斑鱼的滋味变化规律,通过电子舌分析结果,核苷酸、有机酸和游离氨基酸等测定指标,研究了无水保活0、3、6、9、12 h后石斑鱼鱼肉的滋味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电子舌PCA分析中,PC1和PC2的累积贡献率为90.29%,可以反映样本的总体特性;与鲜样相比,保活后鱼肉的鲜味值和浓厚味值均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为阐明暂养过程中亚硒酸钠对斑点叉尾鮰血液指标的影响,本研究将斑点叉尾鮰随机分为4组(每组20条,鱼水比130 g:1 L),添加亚硒酸钠(Na2SeO3)至水中初始浓度分别为0(对照组)、0.1、0.2、0.5 mg/L,禁食暂养4 d,每天取样检测鮰鱼肝脏代谢、能量代谢、免疫蛋白及氧化应激等相关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暂养初期,0.1 mg/L Na2SeO3组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指标值显著(p<0.05)低于0.2 mg/L组和0.5 mg/L组。随着暂养天数增加,Na2SeO3组血清ALT活力和AST活力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0.1 mg/L Na2SeO3组暂养2 d时,ALT和AST活力跟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最大降幅分别达75.39%和170.13%。随暂养时间延长,0.1 mg/L Na2SeO3组MDA浓度大部分显著(p<0.05)低于0.2 mg/L组和0.5 mg/L组;血糖先显著升高(p<0.05)后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趋势相反,延缓了血糖下降速率。以上结果表明,鱼水比130 g:1 L时,Na2SeO3在水中初始浓度0.1 mg/L暂养2 d左右,可缓解斑点叉尾鮰的应激反应、延缓禁食导致的血糖降低过程并提高其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3.
斑点叉尾鮰在不同保藏温度下的鲜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感官评定、僵硬指数、K值、pH、挥发性盐基氮(TVB-N)、细菌总数等6个方面综合测定斑点叉尾鮰在4℃、10℃和20℃保藏中的鲜度变化,并比较不同评价方法的适用性。结果显示,随着保藏温度水平的升高,其鲜度下降逐渐加快。在20℃时很快达到全僵,并迅速出现解僵,而在4℃和10℃下相对较为缓慢。K值在20℃时上升较快,而在4℃和10℃下增加缓慢。斑点叉尾鮰肌肉的pH总体变化不是很明显。TVB-N水平的升高与细菌代谢有关,其值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可作为描述斑点叉尾鮰死后后期质量变化的一个主要分解指标,并与菌落总数之间显示出良好的相关性。总而言之,斑点叉尾鮰在常温保藏时(如20℃)鲜度下降较快,因此宰杀后的鱼体应迅速放在一个相对低温的环境中(如4℃)进行保藏。  相似文献   

14.
研究外源核苷酸——5’-腺苷酸、5’-尿苷酸二钠、5’-胞苷酸二钠、5’-鸟苷酸二钠和5’-肌苷酸二钠对斑点叉尾鮰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和胃肠道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基础饲料中添加外源核苷酸没有显著提高斑点叉尾鮰幼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但显著改善了鱼体的干物质和粗蛋白质含量,同时对胃肠道形态的发育具有显著地促进作用,其中以0.10%核苷酸混合物添加水平较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4℃冷藏条件下斑点叉尾鮰鱼的新鲜度变化,揭示新鲜度变化规律与各项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感官评价、质构、菌落总数、pH、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 TVB-N)含量、总巯基含量、Ca2+-ATP酶活性、颜色、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SDS-PAGE)等指标,探究4℃冷藏条件下斑点叉尾鮰鱼的新鲜度变化,研究反映鮰鱼新鲜度的关键指标,确定鮰鱼的冷藏保藏期。结果 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鮰鱼肉的感官评分、硬度、总巯基含量、Ca2+-ATP酶活性下降,菌落总数、TVB-N含量上升,pH先下降后上升,弹性和总色差(△E*)先上升后下降。电泳结果表明,在冷藏期间肌球蛋白降解明显。根据皮尔森相关性分析结果,菌落总数与b*值和pH的变化相似,弹性与总色差的趋势相关。结论 鮰鱼在冷藏期间品质逐渐劣变,新鲜度下降。综合各项指标,斑点叉尾鮰鱼在4℃冷藏2d内,新鲜度和品质保持较好。本研究可为斑点叉尾鮰鱼的冷藏保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斑点叉尾鮰鱼骨为实验材料,对脱脂鮰鱼骨粉制备工艺,脱脂骨粉在不同的温度、时间、柠檬酸和苹果酸的酸比例、酸质量浓度、骨粉粒度条件下转化成活性钙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鮰鱼骨脱脂的最佳工艺方案为5g/100mL NaOH 溶液浸泡6h,脱脂后的鱼骨粉总钙含量为30.38%。实验采用柠檬酸和苹果酸活化脱脂鮰鱼骨粉制取CMC 活性钙,其最佳工艺条件为柠檬酸和苹果酸的比例1:2、酸质量浓度15g/100mL、骨粉粒度120目、温度100℃、提取时间60min。此时,钙提取率可达87.13%。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鱼类加工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以斑点叉尾鮰内脏为原料,采用水酶法制备鱼油。结果表明:水酶法提取鱼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初始pH7.5、料液比1:1、加酶量3500U/g、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0.5h,该条件下鱼油的提取率达到80.94%;提取到的鱼油(即粗鱼油)外观呈黄褐色,具有鱼腥味和轻微的酸败味,其过氧化值较低,而酸值相对较高;粗鱼油中的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为19.42%,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分别为61.76% 和16.83%,Σn-3/Σn-6 的脂肪酸比值达到3.63。表明斑点叉尾鮰内脏是生产鱼油的良好来源。  相似文献   

18.
通过测定鮰鱼皮明胶蛋白酶解物对Fenton 体系产生的羟自由基的清除效果,筛选得出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酶解物具有较高的清除羟自由基(·OH)的活性;用正交试验L9(34)对胰蛋白酶的水解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佳的水解条件为温度40℃、pH7.5、酶与底物质量浓度比(E/S)3.5%、底物质量浓度2.5g/100mL、酶解时间3h。此外,本研究还采用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进行了复合酶解试验,确定复合酶解的最佳水解条件为先用胰蛋白酶酶解3h,然后用胃蛋白酶酶解3h,此时得到的酶解液自由基清除率最高,达到47.38%。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