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木结构发展迅速,但木结构教学相较国外仍有较大差距,中国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在木结构设计和分析能力方面亟待提高。与国外高校合作、组织中国学生赴境外接受木结构学习,可借助国外先进的木结构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资源与学习体验。文章首先介绍木结构境外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教学手段,通过境外学习学生反馈表明,学生木结构设计能力显著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得到拓展,学术英语表达能力得以提升,总之,学生学习效果良好。其次,从英文教学、实践教学、前后期教学等方面进行思考,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为探索未来木结构境外教学模式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2.
木结构建筑是一种绿色、低碳的建筑体系,近年来我国正在逐步推进木结构建筑的发展。文章介绍了日本与我国台湾地区在木结构建筑技术人才方面的培养体系,通过与我国高校木结构相关专业培养现状的对比分析,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教材建设三个方面,提出了日本与我国台湾地区的办学经验对优化我国高校木结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木结构设计软件课程是南京林业大学木结构建筑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与特色课程,是木结构建筑专业技术人员从事专业工作的重要设计工具,关系到木结构建筑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针对课程内容国际木结构知识多,教学课时有限,教学难度大等特点和难点,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出发,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评与实践活动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创新。课程教学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以软件专业培训工程师在线答疑和国外专家学术报告活动为辅。同时组织国内外学生进行复杂模型设计(一对一),运用所学软件知识参与国内高校木结构模型设计竞赛,以及木结构数字化设计与加工等生产实训。教学实践中,木结构设计软件课程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为今后的工作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现代木结构技术在我国乡镇民居建设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解析了现代木结构的基本概念与特点,比较了现代木结构与传统木结构的异同,提出二者的融合有利于我国乡镇人居环境的改善及建筑风貌的提升。以此为基础,通过一次项目实践的梳理,分析了现代木结构技术介入乡镇民居建设的设计流程,以及建筑方案设计、构件设计、专业协同等方面的设计要点,即模数化、精确化、一体化。以期为当下建设具有中国传统特色乡镇民居提供多一种思路,促进中国乡镇建设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木结构曾以木屋盖的形式大量应用于中国内地三线建设和小城市建设中的低标准建筑。其时,同济大学"五七公社"在教育革命背景下,曾针对建筑、土木、规划等专业,编撰两本木结构教材《木结构》和《木结构计算图表》,旨在培养"一竿子捅到底"式通晓木构设计、计算和施工全过程的实用型人才。两本教材的特色在于把基本计算理论放在具体的屋架计算中,也即是结合典型工程学习基本理论。文章通过对两本教材编制背景和具体内容的分析,力图揭示"五七公社"木构教学在中国现代木构教学史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以及对当前中国的木构教学和木构产业发展可资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装配式木结构建筑的发展,从环保、节能保温、安全、可持续性、设计和施工六个方面系统总结了装配式木结构建筑的主要特征,基于木结构建筑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总结制约我国木结构建筑发展的三个因素,最后指出装配式木结构建筑在中国广阔的应用前景,并对我国装配式木结构建筑的发展提出建议,展望未来装配式木结构建筑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门窗》2016,(8)
木结构建筑作为中国传统的建筑模式,在整个社会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工业的发展,大量型的建筑出现,木建筑越来越少;随着人类居住环境变化,绿色低碳提上日程,木结构在体现出了充分的优势,本文从木结构的特点出发,研究现代木结构建筑的特点,分析木结构在节能、环保方面的优良特性,对现代木结构发展做出研究。  相似文献   

8.
回顾现代木结构技术在中国的进展,包括现代木结构的应用、木结构建筑标准编制的情况等;对中国木结构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建议,并对中国木结构发展的前景提出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9.
何敏娟  何桂荣  梁峰  李征 《建筑结构》2019,49(19):83-90
木结构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具有悠久的历史。但中国林木曾一度因过度采伐而资源紧缺,国家不得不限制木材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以致于木结构建筑基本停滞20余年。近几十年,现代木结构作为可持续发展资源利用和低碳建筑结构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很多国家鼓励使用,形成了以轻型木结构、胶合木结构和木混合结构为代表的多种结构形式。近年我国也愈来愈重视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现代木结构建设逐步得到重视。阐述了近20年中国木结构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以期业内更多、更全面地了解我国木结构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木建筑是中华传统建筑的精华,几千年前就已形成较完备的结构体系,然而现代木建筑由于木材短缺,人们居住理念的不同而受到限制,并未得到相应发展。通过研究中国传统与现代木结构建筑在基本概念、结构体系、构造形式、施工方法等方面的差异,比较分析现代木结构建筑相对传统木结构建筑的优势,并在融合中国传统与现代木结构建筑各自优点的基础上,对未来木结构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木结构在我国具有悠久历史,是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主要传承形式。现代木结构作为装配式建筑形式之一,在发达国家已有百余年历史,主要形成了以轻型木结构、胶合木结构和木混合结构为代表的结构形式,而近年来现代木结构在我国科研与应用领域也得到广泛关注。对我国现代木结构研究开展了系统的回顾与总结,主要从五个方面系统梳理了我国现代木结构的研究进展,即材料性能及加工、构件性能及创新、连接性能与进展、体系研究与开发、防火研究及需求。通过对我国现代木结构材料、构件、连接及体系等研究工作的全面梳理,分析了我国现代木结构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指出原材料可持续利用、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建设、关键技术创新与研究、设计理论与规范体系完善等研究趋势,可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同时也将有助于推动相关工程应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国际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房地产从业人员对专业英语的需求越来越高,部分高校开设了全英文房地产经济学课程。虽然国内房地产经济学方面的教改论文较多,但是未见关于其全英文课程建设方面的研究成果。以东南大学的全英文房地产经济学课程为例,分析其面临的学生、教师、教材、素材等方面挑战,总结教学团队、教学材料、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法等方面的改革与建设措施,并提出进一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刘叶桂 《华中建筑》2014,(11):157-161
在生态、低能耗理念充斥着每一个角落的今天,木结构建筑将成为现代建筑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而中国传统建筑的再现则是木结构建筑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支点。《营造法原》是记述中国江南地区传统建筑营造作法的专著,而目前对于《营造法原》还没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研究,尤其是针对传统建筑立面构成这方面的研究更少。该文主要通过对《营造法原》中关于建筑立面主要构成比例的分析研究,从而归纳总结出《营造法原》中建筑立面主要构成部分的比例尺度关系,以期为江南传统建筑的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由于缺乏对木结构火灾性能的系统研究,现行国家标准《木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5-2003)(2005版)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仅对木结构构件的耐火极限进行了相关规定,没有涉及木材的燃烧机理、炭化速度以及木构件耐火极限的计算方法,限制了木结构向多层和大跨方向的发展。本文较系统地研究了我国工程常用树种的燃烧性能和炭化速度,得到了木材炭化速度计算式,提出了与试验结果吻合的木构件基于炭化速度的防火设计方法,为相关标准的制修订提供依据,为木结构在我国的推广应用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和国家首批一流本科线下课程,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混凝土梁板结构、单层工业厂房结构、多高层建筑结构。在专业教育的同时,为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科学精神、工匠精神、法治精神、担当精神、人文素养,以更好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课程教学团队充分依托"名师、名课、名专业"三方面优势,提出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双核心"课程建设理念,重点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创新、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等工作,初步形成"三阶段"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体系、"四要素"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五形态"课程思政教学方式和"六模块"课程思政案例库,构建立体化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
我国规范允许的木结构建筑层数不超过3层;而在欧洲和北美,多层木结构建筑的建造技术和火灾安全设计较为成熟,6~9层的多层木结构建筑已有不少的应用实例。对国内外多层木结构建筑的防火规范要求进行对比调研,整理分析国内外多层木结构建筑的应用案例,为了解各国多层木结构建筑的火灾安全性能和实际应用状况提供参考资料和佐证。  相似文献   

17.
正交胶合木(CLT)结构因其具有施工便捷、结构性能优良和易于维护保养等优点在欧洲和北美等地获得了广泛关注,并越来越普遍地应用于多层甚至高层建筑之中。我国有丰富的竹资源,同时竹材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可加工性和耐久性。在可工业化生产的结构用胶合竹(Glubam)基础上,作者借鉴CLT的概念进一步提出了正交或交错胶合竹木(简称CLBT或CLTB)。在综述国内外学者在正交胶合木结构的力学性能、连接方式和抗震性能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介绍正交胶合竹木的力学与物理性能试验结果,包括正交胶合竹木板梁的弯曲试验、柱的轴心受压试验以及墙体的热学和声学性能试验等,提出基于高阶剪切变形理论的解析模型用以估算CLBT梁、柱在相应荷载作用下的变形量,并通过试验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相关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正交胶合竹木CLBT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与正交胶合木相当的保温隔热及隔声性能;采用国产速生杨木与Glubam胶合竹组坯制备的正交胶合竹木梁板的力学性能不逊于采用进口木材的同类竹木梁板。因此,正交胶合竹木的研发与应用将有助于进一步合理利用我国的速生林资源和丰富的竹资源;竹木等生物质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对于实现碳中和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交胶合木(CLT)结构因其具有施工便捷、结构性能优良和易于维护保养等优点在欧洲和北美等地获得了广泛关注,并越来越普遍地应用于多层甚至高层建筑之中。我国有丰富的竹资源,同时竹材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可加工性和耐久性。在可工业化生产的结构用胶合竹(Glubam)基础上,作者借鉴CLT的概念进一步提出了正交或交错胶合竹木(简称CLBT或CLTB)。在综述国内外学者在正交胶合木结构的力学性能、连接方式和抗震性能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介绍正交胶合竹木的力学与物理性能试验结果,包括正交胶合竹木板梁的弯曲试验、柱的轴心受压试验以及墙体的热学和声学性能试验等,提出基于高阶剪切变形理论的解析模型用以估算CLBT梁、柱在相应荷载作用下的变形量,并通过试验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相关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正交胶合竹木CLBT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与正交胶合木相当的保温隔热及隔声性能;采用国产速生杨木与Glubam胶合竹组坯制备的正交胶合竹木梁板的力学性能不逊于采用进口木材的同类竹木梁板。因此,正交胶合竹木的研发与应用将有助于进一步合理利用我国的速生林资源和丰富的竹资源;竹木等生物质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对于实现碳中和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