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保障村镇一体化进程中村镇的防灾安全,本文从灾害系统论和风险管理角度出发,剖析了我国村镇灾害的特征,探讨了村镇防灾减灾的基本对策,提出了村镇防灾减灾规划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2.
城市综合防灾与减灾能力可以衡量一个城市在面临灾害时的抗御能力及恢复能力,并且是辅助城市安全减灾决策的重要依据。首先从城市灾害危险性、易损性和承灾能力三个方面建立城市综合防灾与减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评价指标分级标准等级值;其次基于概率论原理,利用实用概率方法进行城市综合防灾与减灾能力评价,从而较为客观、快速的给出城市综合防灾与减灾能力水平;最后,通过实例分析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农村防灾减灾相对薄弱的情况,分析了我国农村防灾减灾的现状,提出了农村防灾规划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曾编制的四川省汶川县克约村防灾减灾规划对农村防灾进行探讨。在现有的规范指导下,结合农村自身的情况,综合考虑各致灾因素,从单灾种向多灾种综合防御发展,建立农村防灾减灾体系,力求使灾害发生时各种损失降到最小,保障村庄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梳理了我国防灾减灾政策的发展,指出当前阶段在灾害监测、预警、评估及控制等技术仍有欠缺,信息化防灾减灾能力相对薄弱,并缺少综合化、集成化与系统化的防灾减灾科技平台建设。为促进城市防灾减灾建设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防灾转变,提高防灾减灾信息化管理水平,本文提出以数字化技术为手段,在系统研究城市建设多灾害防御技术基础上,构建"单体建筑防灾设计—区域防灾分析—统一管控平台"三个层次的城市综合防灾减灾技术理论体系,完善了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实现了从单体建筑到城市不同维度的灾害分析与处置决策支持,对于提高我国城市建设的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综合防灾理念,分析CBD主要灾害及其特征,以及规划设计中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高层建筑综合体"自防自救"策略、平灾结合的复合空间设计、公众参与的防灾减灾规划体系与应急管理、信息网络平台与生命线系统的优化等防灾减灾对策,以提高CBD安全容量和防灾减灾能力。  相似文献   

6.
史斌  刘弘涛 《室内设计》2022,(2):100-106
廓清不同灾害应对理念在规划应用 中的逻辑与特点,对防灾减灾规划框架的建 立与实施意义重大。回顾总结了综合防灾减 灾、灾害风险管理、韧性、安全等4种理念 的内涵,从系统认识角度将其归纳为“行为 导向”与“功能导向”两类。不同理念指导 下的规划在目标、对象、内容及实施效益方 面存在差异,但也具有风险“识别—分析— 评价—处置”的潜在规划编制逻辑。遵循城 市系统中存在的“结构—涨落—功能”作用 关系,建立了“功能需求整合—风险评价衔 接—空间系统组织—规划实施控制”的防灾 减灾整合框架,提出了防灾减灾规划应满足 的多功能目标、风险评价路径、空间系统组 织思路以及规划实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综合防灾规划是一种新兴的规划类型,其中灾害风险评估作为关键环节应体现"综合"内涵,即考虑多灾种、全过程及多手段的防灾需求。灾害风险评估需要有明确的评估目标、全面的评估对象、清晰的评估要素、完善的评估流程以及综合的评估方法。灾害风险评估方法体系的构建应是:首先明确灾害风险评估的作用与目标;确立由单灾种分析向多灾种复合的评估流程;建立多灾种风险辨识机制;落实单灾种风险分析与区划;整合多灾种综合风险。  相似文献   

8.
以流动人口聚居区衍生灾害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聚居区火灾、治安和公共卫生等衍生灾害的致灾因子与致灾机理的分析,从防灾体制、灾害预警、空间防灾和民众防灾意识等四个方面提出流动人口聚居区衍生灾害的防控策略。以聚居区的特征与需要为基点,不但提出城市空间防灾优化策略,更强调建立聚居区综合防灾体制、灾害监管预警体系、提升民众防灾减灾意识等非工程性措施,从根源上控制和减少流动人口聚居区衍生灾害的产生与蔓延,完善流动人口聚居区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自然灾害对村镇造成的人员和经济损失惨重,村镇防灾减灾问题亟待解决。文章对比城市灾害论述了村镇灾害特点;从法规体系、建房主体及政府监管3个方面剖析目前我国村镇建筑防灾减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村镇灾害特点及现状,提出了改善我国村镇建筑防灾减灾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纽约市防灾规划为研究对象,探讨其聚焦于"综合"的编制经验,通过对核心内容识别与分析,总结归纳出纽约市防灾规划的典型特征。首先,规划的"综合"内涵主要体现在操作模式与规划内容上,灾害风险评估与减灾战略是整个规划的关键环节;其次,规划在灾种辨识与描述、脆弱性评估、防灾目标设定、防灾行动确定等问题上具有高度的连贯性,并表现出在规划技术、部门协作以及实施操作等方面的优势;最后,规划仍面临一定的局限,其在区域协调、防灾整体空间布局等方面具有完善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王健伟  陈斌  张文俊 《市政技术》2012,30(4):73-76,94
防灾减灾是桥梁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基于相关文献、法律、法规、预案及技术规范,参考实际灾害管理经验,建立了1套城市桥梁防灾减灾安全机制,从灾前、灾期、灾后3个阶段采取措施来保证桥梁的安全,将灾害损失减至最低,从而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该机制的建立为桥梁管理部门制订相关法规、政策奠定了基础,也可为其他大型公共设施防灾减灾安全机制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云南城镇泥石流灾害和城镇泥石流防灾、减灾工作的经验与教训,提出了城镇泥石流防灾规划的编制要点,给出了云南梁河县城后山防灾规划实例。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农民经济收入的增长,村镇新建房屋越来越多,建造标准也越来越高,结构形式也日趋多样化。因此,在制定村镇建设总体规划过程中,应根据当地易遭受的灾种及其特点,同时制定相应的防灾对策与措施,不仅是我们当前防灾减灾工作的需要,也是新形势下村镇建设的需要。否则建设越多,将来灾害损  相似文献   

14.
城市作为现代社会人类赖以生存的巨型机器,如何加强其抵御灾害的能力成为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的编制成为城市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和迫切任务.针对这个极为复杂并且陌生的命题,在编制北京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的过程中,突破以往城市规划领域单灾种罗列的编制方式,重点强化城市规划在城市防灾减灾中具有的前瞻性、空间统筹、综合协调等优势,力争衔接起城市总体规划与各相关专业规划,发挥恰如其分的作用.文章探讨了城市规划的事权范围,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的编制方法和内容以及组织编制过程中的一些工作体会.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的目标及任务出发,提出了我国城乡防灾减灾建设必须走综合减灾的思路,特别结合“5.12”汶川灾后重建规划编制中所面临的问题,研究了基于可持续发展观与综合减灾思路下的灾后重建规划编制要点。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防灾减灾的问题日益突出。从我国大部分城市防灾规划所考虑的主要灾种出发,文章选择了地震、火灾和洪水这3类灾种来探讨城市防灾减灾问题。同时,结合已发生的典型灾害和潜在的灾害,从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出发,分析了各灾种对城市的危害,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防灾减灾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日本防灾基本计划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江波  苟爱萍 《四川建筑》2011,(6):39-41,44
防灾基本计划是日本编制各层次防灾规划的基础。文章首先阐述了日本防灾基本计划的目的和立法依据,回顾了防灾基本计划的背景概况、历史上多次修订的具体原因。然后,分析了该计划的体系构成;总结出其特色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按灾前预防、灾中应急、灾后恢复和复兴的时间阶段来划分对策;二是手段多样综合,包含大量的有关灾害管理体制、区域支援与协调、灾害应对活动的组织、居民防灾活动引导等众多非工程性措施;三是灾种全面;四是重点内容突出。最后,提出对我国的启示包括综合防灾规划管理应及早立法,防灾工作应常态化,逐步走上"主动防灾"之路。  相似文献   

18.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探析——以略阳县城综合防灾规划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现行防灾规划已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文章试图结合曾参与完成的略阳县城综合防灾规划,进行城市综合防灾的探讨:在加强防灾工程设施规划的基础上,改变以往防灾规划中各灾种分工负责的局面,综合考虑各致灾因素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建立健全城市综合防灾体系,变传统的单纯抵御灾害为防灾、抗灾、避灾、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相结合,力求使灾害发生时的各种损失降到最小,保障城市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李军  叶勇 《室内设计》2016,(4):73-78
近年来我国村镇地区灾害频发、 损失严重,编制综合防灾规划的意义重大, 但具体编制工作仍举步维艰。本研究认为 村镇综合防灾规划具有独特性,不能完全 照搬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村镇综合防灾规 划的困境在于指导性的法律体系不健全、编 制体系不够完善、管理实施困难。本文借鉴 了美国和日本地方综合防灾规划的经验,指 出我国村镇综合防灾规划对策在于完善规 划法律体系、完善规划编制体系、突出规划 的实施性、重视防灾避难空间建设、探索规 划实施的新机制等,并以神农架松柏镇为例 加以佐证。  相似文献   

20.
灾害事件对我国城乡规划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和归纳了我国近期灾害事件发生的特点和原因,针对目前城乡规划面临的问题和困境,结合城乡规划在选址避险、工程防护、应急减灾和灾后恢复等方面的使命和职责,在规划理念、技术标准落实、规划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综合防灾机制构建等方面提出了城乡规划应对灾害事件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