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许琛 《中国科技博览》2014,(16):353-353
书籍承载着人类文明的历史与智慧的结晶,随着人们对书籍设计的认识从视觉形态到精神内涵要求的不断提升,书籍设计的艺术形式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在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西方文化与本土文化进行着激烈交汇,我国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也面临更多的问题与考验。邱陵的书籍装帧艺术以及他对书籍装帧艺术性的执著精神,对于当代书籍装帧艺术有着不可替代的感召力和启示性,对于解决当代书籍装帧艺术所面临的问题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2.
书籍装帧设计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应艳 《包装工程》2014,35(22):81-84
目的探究书籍装帧设计中的文化内涵。方法从书籍装帧设计的内容入手,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书籍装帧设计的重要意义,探讨出书籍装帧设计中文化内涵的具体体现。结论书籍装帧设计体现在书籍设计的多个方面,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书籍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内涵。把握好书籍装帧设计的要点,就能够很有效地体现书籍设计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田玥 《上海包装》2023,(7):43-45
书籍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是知识得以延续发展的纽带。装帧设计作为书籍外在形式的表现,反映出书籍特有的文化属性及人文精神。在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书籍装帧设计呈现出更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通过对书籍装帧设计中文化性的体现进行分析,探讨新时代背景下书籍装帧的文化表现形式,以期对推动现代书籍装帧文化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字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双重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易中华 《包装工程》2011,32(4):33-35
以视觉传达的角度为切入点,从文字的识别功效、文字体现书籍内涵方面,分析文字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识别性;从文字在书籍装帧中的设计表现、审美特征、艺术魅力方面,分析文字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审美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书籍装帧中的文字设计只有借鉴和吸收优秀文化,融汇先进的设计理念和现代表现形式,才能更好地体现文字设计的艺术魅力,促进书籍装帧设计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5.
沙建红 《包装工程》2011,32(14):20-22
通过对目前书籍装帧设计现状的分析,结合李渔的设计观念,论述了在书籍装帧设计中功能性与艺术性的结合、崇尚简朴与主张创新的艺术表现、身体力行的设计方法、以及艺术与技术之间的联系与价值等。提出了现代书籍装帧设计应将这些设计思想进行有效运用,从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中汲取营养,由心而生,达到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从而使书籍的装帧设计实现功能与精神品位上的完美追求。  相似文献   

6.
书籍装帧是书籍存在和视觉传递的重要形式,它是一门设计艺术,具有审美的、功能的、工艺的多元化本质,从外在形态上它具有整体性,从内涵上它是一门表现艺术。优秀的装帧设计都是充分发挥其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达到一种由表及里的完美。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书籍仅以功能形式的出现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要,人们不仅注重书的实用功能,而且日渐重视它的美观价值。因而,要发展我国的书籍装帧艺术首先要研究和探索现代书籍装帧艺术的特性。  相似文献   

7.
陈佩琳 《包装工程》2011,32(4):101-103,107
通过对历史发展的纵向横向比较,定位我国书籍设计的现状及发展方向。从设计实践和调查活动出发,从设计者和读者的视角探寻书籍设计新语言。使中国现代书籍装帧设计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应以书籍的"国"字作为设计导向,把中国的特有文化传达给世界,让世界认识中国的书籍装帧设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刨切薄竹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美学特征及设计创新。方法从竹材在我国文化传承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出发,提出可将刨切薄竹作为书籍装帧设计的新型材料。阐释刨切薄竹的材料特性,例举其在产品、建筑等领域的创新应用现状,归纳出薄竹饰面板、薄竹胶合板和薄竹编织板等三种适合于书籍装帧设计的刨切薄竹后续加工类型,并从色泽美、肌理美、触感美、文化美、技术美等五个美学维度剖析刨切薄竹在书籍装帧设计中体现出的美学特征,并结合实际案例,提出设计形式创新与设计方法创新两条创新设计思路。结论刨切薄竹是一种继承传统竹材的文化情感与审美属性,又兼具现代科技感与优秀物理特性的新型高科技竹材,在推动书籍装帧设计多元化发展,应对国际化与数媒化的冲击下具有良好的研究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书籍装帧设计的立体空间语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籍,三维空间特性的文化产物,长久来却被偏重于二维的封面与版式设计.时代的进步与书籍装帧艺术的逐步成熟造就装帧设计观念快速成长的契机.从平面到立体,从二维至三维,空间的意义成为书籍装帧设计中不可回避的重要元素之一.当暂且隐没书籍内部的文字与图画信息,书籍外在的立体形态、重要的形态"边缘"及内部的立体结构成为与人交流最为直接的载体,同样叙述着书籍的情感.因而,将思维融入书籍的立体空间世界,经过理论的思考与思辨的力量给予书籍设计的整个过程带来质的飞跃,创造具有独特气息与永恒价值的文化生命体.  相似文献   

10.
传统书籍装帧是中国传统文化乃至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之一,在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艺术文化园中,传统书籍装帧堪称其中的一朵奇葩。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崇尚自然、呼唤振兴民族传统文化,传统书籍以其独具的形式美感、丰富的内涵等方面优势散发着"儒雅"气息,在众传统文化中保有一席之地。在今天这个崇尚传统精髓,追求民族传统文化的时代,赏识传统书籍装帧之"儒雅"气息,不仅可以从中体会到其艺术价值,还可以意会其所具有的文化价值。本文主要从传统书籍装帧之工艺美、形式美及装饰美等方面并结合美学原理,描述传统书籍装帧特有的"儒雅"气息。  相似文献   

11.
刘变琴  刘卓 《包装工程》2018,39(10):260-262
探究和分析平面设计中意境的营造方式,认识意境营造对于平面作品内涵和艺术形象的重要意义。基于意境的内涵分析其在平面设计中的界定及作用,结合实例探讨其在标志设计、招贴设计、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总结出标志设计中"艺术夸张、融汇传统、空间构成"的意境营造方式;招贴设计中"整体环境的协调、象征寓意的创新、空白空间的营造"的意境营造方式和书籍设计中"封面和封底的寓意、插图和内页的互补、材料和风格的统一"的意境营造方式。因此,在平面设计中进行合理的意境营造,能够为设计作品增添文化寓意,凸显精神内涵,提升整体的艺术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2.
砚台的艺术风格可分为时代风格、地域风格与治砚艺术家的个人风格。由于宋代地域性的治砚艺术家群体并未产生,故宋砚的地域性风格并不明显。砚台艺术风格的形成与两大因素有关,一为在砚台的发展过程中所处的社会历史客观因素,二为治砚艺术家的主观因素。治砚艺术家的主观因素又包含艺术家的审美趣味、生活经验、文化修养、艺术修养、才能与个性,宋代文人砚的产生,标志着文人成为治砚艺术家的主体,于是文人的审美趣味、文化修养、艺术修养便成了影响文人砚艺术风格特征的重要因素。文章通过探析宋代文人砚中的三教纹饰、仿生砚形制、仿生纹饰与文人情趣题材纹饰、砚铭,结合宋代文人砚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发掘其背后艺术风格转变的原因及文人砚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3.
刘雷 《包装工程》2018,39(6):84-88
目的从意境表现方式与特征、意境创意设计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式等方面,系统梳理与分析现代文化类书籍封面设计中的意境创意设计情况,指出现代文化类书籍封面设计意境创意设计策略。方法以我国传统儒家思想、文艺理论、书画理论为基础,以当前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类书籍封面设计作品为案例,利用理论分析与案例解读相结合的方法,展开对此类书籍封面设计中意境创意设计情况的研究。结论现代文化类书籍封面设计中意境创意设计体现在图画、色彩、留白、文字等各项元素中,视觉上表现出文化审美的特征,情感上呈现出思想高远的特征,而内容上则彰显出书画一体的特征。有效解决现代文化类书籍封面设计意境创意设计过程中,所存在的文字与画面风格不协调、封面意境脱离书籍内容、缺乏对现代书籍封面设计原则与设计技法的重视方面的问题,则必须立足于书籍内容与思想,结合现代设计原则和手法,整合设计封面中的各项元素,由此呈现出完美的书籍封面意境效果。  相似文献   

14.
源于明代永乐瓷器“造物文化”的茶具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通 《包装工程》2018,39(2):219-222
目的秉承弘扬传统文化的宗旨,汲取明代瓷器中蕴藏的造物文化和审美观念并为当现代茶具设计创新所应用。方法分析明代永乐瓷器的时代面貌与文化意涵,了解明代瓷器的种类、造型、装饰纹样、色彩搭配等。结果明代永乐年间的瓷器蕴涵着时代面貌与文化意涵,精致典雅的审美趣味在造物文化中得到了完美诠释,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器物造型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结论优秀的传统造物文化是孕育中国现代茶具创新设计的肥沃土壤。  相似文献   

15.
民国书刊封面设计文化中的"传统"与"西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明刚 《包装工程》2011,32(4):87-90
以民国时期我国本土书刊装帧设计中西文化交融为启示,分析了民国书刊封面装帧的主要题材为文字与图文并茂,归纳了其从呈现传统本土装帧形式逐步演变成中西结合的现代装帧形式,进而分析了其设计文化内涵表现出浓郁的现代艺术气息;提出了民国书刊封面设计的审美表现:传统审美体验表现为体舒与神怡相携,西艺之美表现为抽象艺术与构成主义相合;进一步诠释了中西杂糅影响下书刊装饰设计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王锋 《包装工程》2017,38(22):290-292
目的探究图形符号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策略。方法结合当前平面设计的现实背景,从图形符号的概念和特点出发,分别探讨图形符号在标志设计、海报设计和包装设计中的运用方向及实例。结论图形符号多样化的表现形式,能够承载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信息,并且赋予平面设计更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有效提升设计作品的艺术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7.
赵勤  李萩敏 《包装工程》2019,40(12):222-228
目的 通过对海昏侯国器物里的艺术元素进行研究,探讨其对当代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启示。方法 通过具体的设计实践案例,分析海昏侯国器物里的艺术元素与当代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价值意义,并从色彩的运用美、线条的韵律美、图案的装饰美、造型的科技美4个方面进行考察分析,洞悉西汉的艺术风格和精神气质,并得出现代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新的灵感。结论 海昏侯国器物艺术元素是西汉时期生产生活、审美观念和文化思想的集中体现,突出展现了当时社会独特的造物思想,蕴含着西汉浓厚的审美特点和精神内涵。进行深入地挖掘研究再运用,充分彰显我国历史、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将海昏侯国器物里的艺术元素运用于当代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实践,是现代艺术设计的重要启示,也是当代艺术设计创造力量的源泉。  相似文献   

18.
任雯 《包装工程》2018,39(10):51-56
目的对具有中国本土文化个性的书籍装帧设计中的中国文化语境构建特点进行分析。方法以德国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评选活动中的中国获奖作品为具体对象,对其蕴含的华夏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与传承创新的独特民族艺术特征进行具体分析。结论通过对书籍装帧设计与中国文化语境之间的内在关系深入解读,对构建中国文化语境中图形、文字、色彩、形式、材质等设计语言进行详尽剖析,通过对中国传统书籍装帧设计语言的巧妙演变、中国文化语境整体设计意识的恰当把控、阅读互动情景和受众体验的深度融入、中国本土特殊材质肌理的创新应用等视角,寻找到在书籍装帧设计中构建中国文化语境的诸多具体应用法则。  相似文献   

19.
周致欣  周秦羽 《包装工程》2017,38(24):75-79
目的对英国纸质图书装帧水平在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演变进行分析。方法以对比工业革命发生之前包括中世纪时期的欧洲图书装帧样式,通过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技术以及文化等变化,对英国出版物的影响进行分别研究。结论由于社会环境以及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进步,英国图书设计从中世纪繁琐装帧之中解脱了出来,整体风格更加趋向多样化和简洁化,在书籍装帧方面分工更加明确,字体、设计、封面、排版、插图以及后期摄影等都更加专业化,是英国出版乃至欧洲出版业取得显著进步的一个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