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林油田浅井及压力异常井测试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油田的MFE地层测试施工中,有两种情况有别于其他油田。一是浅井测试,垂直井深甚至小于280m;二是压力异常井测试,这类井的特点是地层压力大于静液柱压力,二开井操作MFE时经常出现卡瓦封隔器上窜或跨隔封隔器不密封、MFE无法换位等现象。针对以上两种特殊情况,总结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测试方法,经过多年应用,效果理想,为吉林油田的勘探开发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2.
超浅层MFE套管测试靠管柱自身悬重不能达到所用的封隔器的座封吨位,从而无法满足地层测试的要求。用加重管柱重量的方式就能解决这一问题,扩大了MFE测试工具的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3.
目前以地层测试器(MFE)为主的地层测试技术,需要采用上提下放管柱方式实现多次流动的开关井,不能完全满足高压油气井地层测试生产及安全环保要求。YKDL压控式智能井下电子多流测试器以开关井操作不动管柱为设计原则,采用微型电机作为驱动动力,进而控制开关机构的多次开关。其方法为控制电路按着预先设置的智能时间输出开或关的控制指令给控制单元,从而使电源的电力输出给开关控制机构,使其转动,实现开关机构的开或关。当现场情况发生变化时,地面利用水泥车环空加压,形成开关井压力码,再进行开关机构的开或关。介绍了地层测试器MFE存在的不足及新型工具的技术原理特点,主要介绍了YKDL压控式智能井下电子多流测试器的结构原理、技术特点及现场应用情况,同时指出了地层测试工具多元化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浅井测试时,P-T封隔器与MFE配合使用容易在开关井操作时提松封隔器。Posi-Lock双卡瓦可回收式机械封隔器在浅井中的成功应用能够很好的解决以上的问题,其安全性、可靠性已得到广泛认可。  相似文献   

5.
李加明 《油气井测试》2010,19(4):33-35,38
通过对MFE、APR两种测试工具的结构、原理和工作特性的剖析,结合现场使用情况,对测试作业过程中遇到的封隔器失封、开关井不正常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运用力学原理分析了封隔器受力状态和测试操作力学。根据不同井况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措施和建议,为合理选用MFE、APR地层测试工具,组配合适的测试管柱结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MFE与井口加压结合的验窜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FE工具与井口加压结合的验窜方法根据MFE地层测试的工作原理,下井管柱采用单封隔器的结构,下部带电子压力计和机械压力计监测。无人工在井口环空观察液面变化,然后用高压泵车在环空加压。起出管柱后对环空的变化情况及压力计的压力卡片进行综合分析以确认窜通点。运用该方法在塔30-18井的八个验窜点中,找到了二个窜通点,为本井的下步封堵作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超浅井地层测试中因环空压力小、管柱重量轻、封隔器坐封难、开关井操作难的问题 ,分析了各测试工具的性能特点 ,设计出一套解决测试工具性能、管柱结构和工作制度的超浅井地层测试工艺技术。认为计算好封隔器所需钻压及油管、钻铤数量 ,保证封隔器坐封严密 ,减少开关井次数是测试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根据MFE地层测试的工作原理,下井管柱采用单封隔器结构,下部带电子压力计监测。通过MFE的开、关和人工在井口观察环空及油管液面的变化,初’步判断漏点的位置,以决定下步封位,起出测试管柱后结合地面观察和井下电子压力计记录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套管的漏点。应用该方法在西5井中用一趟测试管柱成功的在井深4403.80~5162.00m之间坐封9次,找到漏点的位置,为本井的下一步试油工作创造了条件,加快了施工进程。  相似文献   

9.
92.25mm江斯顿地层测试工具在浅井、负压射孔并及高压井测试中,由于锁紧力小、地层压力高等因素,开关井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封隔器失封及封隔器上窜现象;在分层抽汲试油中,抽子上提时也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为解决这些问题,吉林石油集团公司试油处研制了防上窜工具。经过几年的现场应用,证明该工具在地层测试和分层抽汲试油作业中可以有效地防止封隔器失封及封隔器上窜。  相似文献   

10.
Y441系列双压差逐级解封封隔器(以下简称Y441封隔器),采用液压坐封,双锥体卡瓦锚定,机械内锁紧,上提下放管柱解封的结构,具有多级使用,逐级解封的功能。坐封可靠,卡位准确,并能改善管柱受力状况。该封隔器与配套工具组合,能形成六套工艺管柱,可适应不同井况的工艺要求。现场300多井次的应用表明,Y441封隔器性能优良,并部分地替代了国外进口的同类产品。  相似文献   

11.
Y441系列双压差逐级解封封隔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Y441系列双压差逐级解封封隔器(以下简称Y441封隔器)采用液压坐封,双锥体卡瓦锚定,机械内锁紧,上提下放管柱解封的结构,具有多级使用,逐级解封的功能,坐封可靠,卡位准确,并能改善管柱受力状况。该封隔器与配套工具组合,能形成六套工艺管柱,可适应不同井况的工艺要求,现场300多井次的应用表明,Y441封隔器性能优良,并部分地替代了国外进口的同类产品。  相似文献   

12.
经验点滴     
1.中途裸眼测试口袋过长时:(1)对石炭岩地层,可利用选层锚支撑,用BT封隔器进行测试;(2)对砂泥岩地层,仍需采用井底支撑。但在选择井底支撑尾管时,可考虑用5″加重钻杆代替6″钻铤(或4″钻铤)。2.BT封隔器在煤层气井注入/压降试井中的改进应用:使用常规BT封隔器进行注入/压降测试,当注入压力达到一定值时,封隔器易失封。若在测试管串中连接两个相向的BT封隔器,即连接安全密封的BT封隔器正向,而将另一个BT封隔器反向连接(下接头朝上,上接头朝下)以改变胶筒的受力情况,使用效果可与膨胀封隔器相同,且经济、实用、简单。经验点滴$中…  相似文献   

13.
不动管柱换层采油工艺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胜利油田已进入高含水中后期采油阶段 ,应用新开发的不动管柱换层采油工艺技术 ,取得了很好的分层开采效果。对这项工艺技术的分析表明 ,该项工艺技术的创新点在于 :(1)管柱满足直井、大斜度井、定向井机械控水的使用要求 ;(2 )设计了密封可靠、解封安全的Y4 41E型液压封隔器及其配套工具 ;(3)YK型液压换层开关换层可靠 ,性能稳定 ;(4)可随意换层生产 ,减轻了层间生产矛盾 ,降低了作业成本。  相似文献   

14.
韩贵 《油气井测试》2004,13(6):43-43
套管井MFE地层测试中,影响换位操作的因素有客观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不管哪种因素,如果测试工具有理想的锁紧机构,就可以抵消这些因素对换位操作的影响。 1.原锁紧机构的不足 ①锁紧力小,与P-T封隔器呈刚性连接。在实际操作中,如遇自由点判断不明或自由点过后上提多了一点,都极易提松封隔器旁通,造成测试压力失真影响测试效果。特别是在一些浅井、斜井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5.
新型丢手封隔器及配套不压井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萨南油田在用的253—5丢手封隔器配旁通开关组成的不压井作业技术,在作业施工中存在丢手管柱下移、上滑、掉井、旁通开关失灵、作业施工成功率较低和生产井自动关井等技术问题,研发了一套新型丢手封隔器及配套不压井技术。此技术在地面试验和现场试验中取得了较好效果:(1)新型丢手封隔器的密封性能好,在/140mm和/146mm套管内壁上的锚定力大,作业施工成功率高,可确保丢手管柱在井下长期正常工作;(2)新型丢手封隔器及配套不压井技术的丢手管柱采用悬挂不支井底管柱,可避免主材浪费和节约生产成本;(3)该项技术为电潜泵井和大泵抽油机井的不压井作业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油管传输射孔技术仅限于单管柱传输射孔与MFE测试工具联作,通过上提下放管柱来实现井下测试阀的开关,不适合特殊井的施工,施工成功率低,安全可靠性差。旁通传压射孔与APR测试工具联作,通过环空加压引爆射孔和操作开关井,使射孔一测试联作工艺的成功率大大提高,增加了施工作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MFE测试是通过管柱上提下放实现开关井,利用自由点法进行开关井是MFE操作的核心。由于设备或其它因素的影响,常常会给自由点的观察带来困难。在保证封隔器坐封良好的前提下,为进一步提高MFE开关井操作的可靠性,着重论述开关井操作中许多关键的技术细节,熟练利用和把握这些细节有利于对开关井成功与否形成准确有效的判断,提高操作的一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应用MFE进行244.5mm大套管浅井测试,由于测试管柱重量轻,环空静液柱压力小,给卡瓦封隔器大胶筒压缩坐封严密和开关井操作造成很大的困难,往往会造成失败。吉林油田对此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并在大14井射孔井段907.6~914.0m成功地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19.
通过解决P-T封隔器的坐封负荷、MFE测试器的延时、开关井时“自由点”的控制等问 题,克服了MFE测试器在浅层井测试中存在的局限性,并经实测应用成功,为浅层测试积累了丰 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MFE与APR测试工具在高温高压井的应用对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Johnston公司的MFE和Halliburton公司的APR两种测试工具在同一口高温高压井中的应用情况。MFE测试3次全部失败,测试阀以下管柱出现漏失现象;APR使用3次均获成功。对MFE测试失败原因进行分析认为,超高压地层应用APR测试工具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