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了1998年嫩江,松花江洪水中暴露出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今后江河治理对策,防洪体系建设方向和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建议设想,以使今后更好地开展松辽流域的防汛工作。 相似文献
2.
长江,嫩江大水给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长江洪灾的治理方针,江泽民总书记在江西慰问军民、指导抗洪抢险救灾时作了重要指示。他洞察全国人民特别是我们水利工作者久存于心底的强烈愿望,总结了长江抗洪抢险的经验和教训,实际上也是总结了新中国50年来水利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他根据邓小平同志的理论,提出治理长江的战略方针,也是全国水利建设的战略方针。他指出:“搞好水利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 相似文献
3.
1998年7、8月份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水,洪水过后,我们需要进行认真的反思:松花江流域防洪体系的工程系统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水文测报与通讯系统存在着严重的缺陷,防汛指挥系统存在着严重的缺陷,缺乏防御超标准洪水预案,清障力度不够。因此,加快松花江流域防洪体系建设势在必行。必须在嫩江干流建设尼尔基大型骨干控制性水利工程,建立完善的水文测报与通讯系统,建立全流域防汛统一指挥组织机构,制定操作性强的防御超标准洪水预案。 相似文献
4.
基于1998年长江抗洪抢中的经验和暴露出的有关问题,对黄河防洪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在洪水分析,水文预报、防洪工程建设和依法防洪等方面的若干建议;防洪方案的制定,一定要立足于最不利的情况;及时准确的水文预报至关重要,要下大力气研究黄河流域的产汇流规律;要着力建设完善的防洪体系;在防洪工作中,要时刻树立“防重于抢”的意识;防洪工作一定要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 相似文献
5.
1998年,长江发生了流域性大洪水。洪水水位之高,持续时间之长,为历史所罕见。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广大抗洪军民的奋力搏斗,取得了抗洪抢险的全面胜利。洪水过后,水利部及时组织召开了防洪与治水专家座谈会,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也组织部分两院院士提出了专题咨询报告,对1998年长江防洪进行了总结和反思。专家们提出的一些经验和教训给淮河防洪带来了有益的启示。 一、长江防洪的经验与教训 总结1998年长江抗洪抢险取得胜利的经验,首先是已建防洪工程特别是堤防和干支流水库充分发挥了作用。在长江第6次洪峰期间,长江葛洲坝、清江隔河岩、沮漳河漳河水库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了 1998年嫩江、松花江特大洪水的成因。气候异常、“厄尔尼诺”现象 ,生态环境的日益破坏以及各支流洪水的遭遇叠加是造成这次大洪水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8.
1998年汛期,嫩江流域、松花江流域发生了超历史记录的特大洪水。文中在汇集大量勘测分析成果后, 经分析论证得出如下结论: 1998 年嫩江洪水的特征是: 从过程分布上看, 发生早, 结束晚, 持续时间长, 洪水次数多, 支流洪水多在干流遭遇; 从地域分布特点上看, 有上游型、下游型、全流域型洪水;从洪水来源角度看, 洪水主要来自于嫩江右岸支流。松花江干流洪水特征是: 洪水主要来自嫩江, 洪水过程平缓, 洪峰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10.
我国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辽河及松花江等七大江河,其流域面积虽然只占全国国土面积的45%,但人口占全国的77%,耕地占全国的80%,几乎包括了目前我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这些地区的地面高程多在江河洪水位以下,受江河洪水的威胁很大。大江大河一旦失事造成洪水泛滥,均直接影响我国的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历史上,七大江河洪灾频繁,损失惨重。据统计,长江从汉朝至今发生洪灾200余次;黄河在解放前的2000多年中,决口泛滥1500多次,大改道26次;淮河自1194年下游河道被黄河夺截后的500年间,发生水灾350余次;海河在解放前的580多年间发生水灾367次,近300年来, 相似文献
11.
12.
论述我国主要大江大河治理上的历史性难点,讨论水利发展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重要关系,指出水利科学应包括水科学、水工程和水管理,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体系,是水利事业的科学基础。通过分析治水理念、治水措施、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的新变化,提出水利科学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中下游洪水位变化与河床冲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大量的实测资料,分析了长江中下游近50年来的洪水位变化与河床冲淤变化,发现部分水文断面洪水位抬升明显、高洪水位持续时间加长的现象,与河段河床演变及河道形态变化密切相关.为长江中下游洪水抬升机理分析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严恺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1999,19(1):2-5
回顾了1998年长江、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的特大洪水及全国军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取得抗洪抢险的全面胜利,反思和分析了造成1998年洪灾的原因.对我国今后的防洪和水利建设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增强防洪意识,加大水利建设力度;加强大江大河的综合治理,提高防洪标准;推行非工程的防洪措施;坚持依法防洪,依法治水;搞好水利建设必须遵循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开发利用、综合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结合嫩江江桥断面年降水量资料,采用三元、四元和五元可公度式对大旱年和大涝年进行了预测,同时利用可公度网络结构图对嫩江流域水文情势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2年和2025年前后嫩江流域可能发生大旱灾害,2024年、2028年和2038年前后可能发生大涝灾害;2010—2016年为嫩江流域丰水多发时段,以平水年和丰水年为主;2016—2025年为枯水和丰水多发时段的重叠时段,这一时段内水文情势发生骤变的可能性比较大;2025—2031年为枯水多发时段,以枯水年和平水年为主。 相似文献
16.
牛占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1999,19(3):31-37
根据对台湾水利的初步考察,介绍台湾河川雨洪的自然特点,以水资源开发调配和防洪为重点的工程建设概况,河流泥沙处理的措施,水利规划整体思想和环境保育理念等.可以看出,随着经济发展和需求的提高,台湾水利事业在取得成就的基础上仍保持良好的建设势头和深化管理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1998—2002年流域水利规划计划工作的回顾和分析,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内海河流域水利规划计划工作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明确了2003年流域水利规划计划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长江流域资源丰富、人口密集。20世纪长江流域的3次大洪涝造成了巨大损失,所以研究流域洪水相关因子,探寻洪涝规律意义重大。天文地理、大气环流、厄尔尼诺以及拉尼娜等因素是造成长江流域大洪水的主要因素,人为因素加重了洪涝灾害。全球变暖的大环境,将会加快大气水循环,增加降水量。同时指出,长江流域洪水治理值得反思,用于防洪的堤坝存在潜在危险。长江流域防洪压力最大的荆江段,在高堤防高水位形势下,加上大堤管涌、岸崩、可能的地震等致灾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可能会北向溃堤,造成巨大灾难。最后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为长江流域防洪减灾尽到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9.
在海河流域“上蓄、中疏、下排,适当地滞的防洪方针指导下,经2次大规模治理,形成了由水库、河道和蓄滞洪区组成的防洪工程体系。这一体系还不完善,完善的重点和难点是解决好蓄滞洪区和河口问题,蓄滞洪区的运用必须处理好流域防洪与蓄滞洪区发展的关系,解决河口问题,要加强对泥沙规律和相应工程措施的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