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传统的骨干网络交换设备都是基于2-3层网络结构所设计,它们为网络提供了最为基础的构架,确保了骨干网络的大容量、高速率。随着网络应用的不断发展,更多的功能服务与安全防护都将通过4—7层网络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骨干网络交换设备都是基于2-3层网络结构所设计,它们为网络提供了最为基础的构架,确保了骨干网络的大容量、高速率。随着网络应用的不断发展,更多的功能服务与安全防护都将通过4-7层网络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末的网络主要是为了实现静态应用和电子邮件应用而设计的,往往只是针对某一特殊的应用需求。而目前随着承载业务的变化和交换技术的发展,网络应用呈现出动态的、可预测的新特点,如云网络。云网络根据各种应用对资源的实时需要,动态地供应资源,以满足多种应用需求。显然,云网络的出现远远超越了传统网络的设计理念和服务范畴,传统网络固有的高传输延迟成为了网络发展的最大障碍,云计算网络交换将迎来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4.
基于应用的交换网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应用的多样化,计算机网络不仅要提供足够的带宽,而且对于不同的应用要具有不同的服务质量(QoS)。该文通过对多层交换的介绍,说明了在多层交换技术支持下,如何保证不同网络应用的QoS,以满足用户网络应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林予松  庞军 《微电脑世界》2001,(6):93-95,99
过去,传统的局域网在建设时,往往没有考虑到基于网络的多媒体应用会发展得如此迅猛。所以大多数网络都只能满足传统办公自动化或者数据库应用的需要。随着网络应用的不断拓展,传统网络越来越不适应新的应用需求。我们知道,技术的发展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而网络的建设与改造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随着网络应用的改变,我们不可能完全抛弃原有的网络,而重新建设一个新的网络。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新技术改造传统网络,以适应网络应用的发展便成为—个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赵春生 《福建电脑》2010,26(7):38-39
随着网络应用的不断深入,网络带宽成为信息传输交换的瓶颈。移动代理(Mobile Agent)是一种基于网络、通信、分布式系统的新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当前应用面临的诸多问题。本文对移动代理技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交换尤其是三层交换技术高速发展,VLAN技术与ACLs技术是成为当前网络应用的主流。拟在通过VLAN技术和访问控制技术ACLs的探讨,设计一个适合园区网络服务的新模式。通过园区网络建设的实例,结果表明,VLAN和访问控制技术相结合大大增强了园区网络的管理能力和安全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8.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能特性和网络应用对服务质量(QoS)要求的不断提高,提出了一种节能高效的服务质量管理机制,运用Agent技术实现传感器节点的信息采集和QoS预约,当网络环境变化时进行QoS协商与再协商.与传统QoS机制相比,基于Agent实现的QoS管理机制能够最大限度对支持网络应用,更适合传感器网络的节能要求,延长网络的生命期.  相似文献   

9.
公司全球化趋势以及基于Internet技术的产品和商业工具的不断更新大大推动了企业级网络计算技术的发展,企业网络的增长不仅仅表现为网络用户数量的增长,还表现为在整个企业网络的主干链路上平均每个用户的流量以指数规律上升的趋势,以及新的网络应用带来的对网络带宽以外的新需求。这就使得网络管理者不得不时刻关注包括第三层交换和交换式路由技术在内的新的网络主干技术的发展动向。虽然网络交换机的速度已经越来越快,价格越来越便宜,但它们在性能、功能和交换能力等方面仍存在着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10.
TinyOS的汇聚树协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能量和计算能力受限的应用相关的网络.汇聚树协议(Collection Tree Protocol,CTP)是TinyOS中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的数据汇聚协议.CTP是一个基于树的汇聚协议,在网络中设置若干汇聚根节点,节点通过与邻居节点交换相互的链路质量估计信息来选择父节点作为下一跳,从而建立起...  相似文献   

11.
网络技术的应用已经从传统的小型业务系统逐渐扩展到大型的关键业务系统中,但是在浩瀚的Internet网络中,系统容易受到外界的攻击与破坏,信息被窃取和修改等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研究现有的snort入侵检测系统算法,并进行优化改进,使其在实际应用中提高信息安全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数据集中在企业信息化领域的展开,企业级数据中心的建设当前成为行业信息化的新热点。传统的数据中心的关键需求是性能、安全、永续,随着应用的展开,服务器、存储、网络在数据中心内的不断增长、集中引起了较多的问题,网络规定设计部门往往为单个或少数几个建设独立的基础网络,使得数据中心网络系统十分复杂。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成为计算机网络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网络攻击日益频繁,传统的安全防护产品存在漏洞, 入侵检测作为信息安全的重要防护手段弥补了防火墙的不足,提供了有效的网络入侵检测措施,保护网络安全。然而传统的入侵检测系统存在许多问题,基于机器学习的入侵检测方法实现了对网络攻击的智能检测,提高了入侵检测的效率,降低了漏报率和误报率。本文首先简要介绍机器学习的部分算法,然后对机器学习算法在网络入侵检测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的分析,比较各个算法在入侵检测应用中的优势和缺点,最后总结了机器学习的应用前景,为获得性能良好的网络入侵检测和防御系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RSS技术及其发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网络成为人们重要的信息来源,但传统的浏览方式存在一定不足。一种新的浏览技术RSS在近年来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Web站点为用户提供基于RSS的浏览方式。文中对RSS技术的各个方面做一个综述,分析了RSS的由来及发展状况,给出了RSS不同版本之间的对比;介绍了RSS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其与传统的浏览方式的区别。对RSS的优点及应用领域作一个探讨,简单讨论了RSS的一些不足。作为一种新的网络浏览方式,RSS存在优点的同时存在一定的不足,但其将来必定会越来越完善。  相似文献   

15.
随着校园网的发展,传统的体系结构已不能满足应用开发的需要,在分析校园网信息平台体系结构的基础上,结合J2EE的三层体系结构,给出基于J2EE的校园网信息平台体系结构,并讨论在应用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与位置相关的移动应用越来越多,传统应用分发模式中,用户需要手动对应用进行搜索、下载、安装以及卸载,不利于提升用户使用应用服务的体验。设计并实现了基于位置信息的流式移动应用推送系统,该系统中服务器利用移动终端位置信息将相关应用解析、安装,并推送到移动终端显示,移动终端根据用户的选择从服务器流式加载应用。该系统使得用户在切换位置时,不用下载、安装即可使用和当前位置相关的应用服务。实验表明,和传统应用分发模式相比,在3G网络环境下可以减少64.37%的应用获取时延,在4G网络环境下可以减少74.49%的应用获取时延。  相似文献   

17.
办公信息化、无纸化改造时期,无线局域网凭借其优越性能得到了推广应用,改变了传统办公模式的功能缺陷。无线局域网应用阶段易受到安全风险的干扰,导致网络运行速率降低而影响了正常的办公流程。本文分析了基于无线网的安全管理机制,为信息化、无线化办公创造更加安全可靠的作业环境。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发展模式创新,互联网对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愈加深远,围绕着信息获取、利用和控制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网络与信息安全面临的形势日益严峻。并且将服务和业务扩展到web平台上,传统的防火墙已经无法满足日趋多样化、复杂化的恶意攻击。  相似文献   

19.
从深度图RGB-D域中联合学习RGB图像特征与3D几何信息有利于室内场景语义分割,然而传统分割方法通常需要精确的深度图作为输入,严重限制了其应用范围。提出一种新的室内场景理解网络框架,建立基于语义特征与深度特征提取网络的联合学习网络模型提取深度感知特征,通过几何信息指导的深度特征传输模块与金字塔特征融合模块将学习到的深度特征、多尺度空间信息与语义特征相结合,生成具有更强表达能力的特征表示,实现更准确的室内场景语义分割。实验结果表明,联合学习网络模型在NYU-Dv2与SUN RGBD数据集上分别取得了69.5%与68.4%的平均分割准确度,相比传统分割方法具有更好的室内场景语义分割性能及更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Web的企业协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Internet技术的广泛发展与普遍应用,以World Wide Web为基础来实现企业信息管理与联合协作的商务活动也越来越流行。传统的3层式Wleb应用构架在系统安全性和可扩展性方面已经无法满足Wleb应用开发的需求。根据Internet环境下的数据存储与计算特点,采用软构件技术提出并实现了一个以4层体系结构为基础的基于Wleb的企业信息管理与协作支持平台(WBECP—Wleb Based Enterprise Cooperating Platform)。在给出WBECP系统体系结构模型的基础上,对相关的主要技术进行了分析讨论,并在给出系统具体应用示例的基础上得出最后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