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堡凹陷高柳地区二次三维地震采集技术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南堡凹陷高柳地区原有地震资料品质较低,已不能满足该区油气资源挖潜需要,为此在该区进行了二次三维地震勘探。针对该区地表条件复杂及地下层倾角大,断层发育、断块小且多的特点,制定了合理的施工方案,采用恢复炮点变观、炮点横向移动变观和块状特观设计等先进的地面设计施工技术,并对地震采集方法及行项参数进行了全面优化。实践表明二次三维地震剖面不仅拥有较高的信噪比,同时具有较高的分辨率,浅层资料可充分满足精细构造解释和高分辨率储集层反演需要,中、深层资料能够准确落实构造形态,进行层序地层学研究。以二次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通过开展综合地质研究,经过少量探井、评价井的实施,新增含油面积85.5km^2,三级石油地质储量25,601万t,图4表1参9。  相似文献   

2.
拉东投影法三维叠前时间偏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地下地质构造正确成像是地震勘探的最终目的,由于三维地震资料采集不可能都沿垂直构造走向的方向进行,这就给地震资料的三维处理带来了许多困难。本文将三维叠后拉东投影偏移思想应用于三维叠前处理,提出了三维叠前投影时间偏移算法。利用拉东投影变换的原理,将整个三维叠前数据体投影到各方向的径向线上,使各方位角的构造都包含在其中某条或多条径向剖面上。投影完成后,形成一系列独立的二维叠前径向线,然后采用各种标准的二维叠前时间偏移成像方法来实现各径向线的叠前时间偏移。当各径向剖面偏移完成后,在时间切片上进行反投影,从而最终形成三维叠前时间偏移结果。实际应用表明,用本方法进行三维叠前时间偏移,可明显提高剖面的信噪比,边界反射很弱,并且资料的中深层成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三维地震资料综合解释方法探讨   总被引:27,自引:11,他引:16  
张永华 《石油物探》2004,43(1):49-53
介绍了三维地震资料综合解释方法.在解释地震剖面时.要以盆地构造样式和盆地的充填模式为指导,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和平衡剖面技术,以人机联作解释系统为手段.综合利用钻井、野外地质资料对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地质解释,其解释结果采用模型计算的方法和平衡分析的方法进行验证.该解释方法在构造复杂的泌阳凹陷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三维地震处理连片拼接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因不同年度、不同采集因素造成的三维地震资料品质差大的问题,利用统一网络定义、面元均化、子波整形等技术手段,研究了开发了三维地震资料连片处理技术。实践证明,合理使用三维连片拼接技术,可以在不改变原有剖面构造形态的前提下,滴除因各种采集因素引起的不同区块间的波形差异,应用该方法拼接的三维地震剖面波特征一致,偏移归位准确,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四川盆地东部WBC构造三维地震工区内的浅层侏罗系砂岩储层的天然气钻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地震预测成果和钻探表明,该区砂岩储层较发育,并有由三维地震区向北部二维地震区延伸发育的趋势。为了搞清该区储层向北部二维区的延伸展布情况,需要对北部二维资料采用三维地震区的处理流程及参数进行处理。为得到与三维地震数据特性相一致的二维地震处理数据,以便能采用三维地震储层预测方法预测北部二维区的储层分布情况,针对二维地震剖面与相同部位的三维地震剖面反射波形特征不一致的情况,从单炮记录的极性、反射特征、相位差异、反褶积处理过程及采集仪器类型等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认为是因不同年度采用的地震采集仪器不同,导致了剖面反射特征的差异。因此,采用匹配波滤处理技术较好地解决了反射波特征不一致性问题,获得了与三维区波形特征一致的地震资料。该处理方法对于不同年度采集的二、三维地震资料的统一处理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在准噶尔盆地开展了以大面元区带三维为主的一次三维地震勘探,旨在寻找大中型构造油气藏,成效显著.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勘探目标向岩性-地层型油气藏转换,一次三维精度不足的缺陷逐渐显现,为此,在地质评价非常高的一次三维覆盖区开展了二次三维地震勘探.二次三维地震勘探突出应用了5项技术措施,即宽方位角观测与束间耦合,常规面元或小面元采集,地表相对潮湿季节施工,根据表层条件优选激发参数和应用中高频检波器接受与炮检联合组合.在厚沙漠区,二次三维资料主频比一次三维高15~20 Hz,达到45~50 Hz,其信噪比、保真度也有很大提高.对小断裂、不整合面、尖灭点和砂体的地震反射成像清晰度明显提高,岩性圈闭识别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7.
一种三维地震数据空间解释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三维地震勘探资料的解释一直沿用二维的方法和流程,不能完全、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随着勘探目标的进一步细化,这种方法已不能满足解释的需要。根据目前解释技术的现状,将常规剖面与三维所特有的切片资料紧密结合,以大网格的剖面为格架,用水平切片精细解释构造。初步总结出层位标定、骨架剖面建立、构造解释、数据拾取、网格化、平滑、时深转换、成图等一套较完整的三维资料解释方法,与常规方法比较,具有高效、直观、可检查的特点。该技术在滨东和宁海等地区进行了试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三维补偿法在二维剖面作图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三维补偿法是通过对二维叠偏剖面的三维补偿空间校正,使两条叠偏剖面在交点闭合。本文把该空校方法利用计算机技术使剖面闭合、等T0图二次空校和时深转换一次完成,得到的深度及构造图,与钻井深度、三维构造图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三维地震勘探资料的解释一直沿用二维的方法和流程,不能完全、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随着勘探目标的进一步细化,这种方法已逐渐不能满足解释的需要。根据目前的技术现状,将常规的剖面与三维所特有的切片资料紧密结合,以大网格的剖面为格架,用水平切片精细解释构造,初步总结出从层位标定、骨架剖面建立、构造解释、数据拾取、网格、平滑、时深转换、成图等较完整的一套三维资料空间解释方法。与常规方法比较,该方法具有高效、直观、可检查的特点。在滨东、宁海等地区的试解释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沙市构造三维勘探地震测线穿越沙市,横跨长江,采用多种震源联合施工,规则与不规则数据块采集,使得资料处理中振幅、相位、频率一致性较差,给网格化定义、时差校正带来较大难度。文中介绍了三维网格定义、时差校正、地表二致性振幅补偿、相位及频率一致性处理、三参量速度分析及三维DMO速度分析等方法的应用。通过使用检波点网格化、时差校正及振幅、相位、频率一致性处理和三参量速度、DMO速度分析等方法对该三维资料进行处理后,共获得294张高信噪比、高品质比的地震剖面,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和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在大港滩海关家堡地区利用三维地震资料与测井资料结合,实现了地震解释剖面上层位准确标定,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构造精细解释。对工区内断裂组合形式、构造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针对隐蔽小断层、低幅度构造采用多种地震综合解释技术,完成了工区内70km2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工作,7个主要目的层位的高精度深度构造图,发现多个新的有利圈闭,为下步井位部署提供了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12.
������ذ��ϰ������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阿南凹陷位于二连盆地马尼特坳陷东部,是盆地的主要含油气远景区,阿南岫陷阿尔善构造上的多口钻井在腾二段砂层组中均见到工业性油气流,为此,充分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并结合钻,测井资料,运用地震正演模型的方法详细讨论了气藏的地震特征及其形成的地质背景,地震正演模型表明,气藏的地震特征与其所处的构造位置,构造面积,断裂的发育程度,含气砂岩的厚度及泥岩夹层等有着密切关系,根据气藏的地震特征预测:区内阿451,阿3,阿402,阿454等断块由于所处构造位置高,面积大且砂岩发育,其气藏地震剖面的特征清晰,属于有利的含气区,阿414,阿18与阿1等断块为较有利的含气区。  相似文献   

13.
基于地层切片的地震沉积解释方法是随着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三维地震解释新方法。通过建立等时格架约束下的高密度地层切片,结合剖面精细构造解释,能够从平面和剖面两个视角互动解释地震资料。在高密度地层切片上进行沉积微相的解释,大大提高了地震资料的利用率,真正做到了全三维地震解释,同时平面和剖面的互动解释,解决了因为地震纵向分辨率低,在剖面上很难识别沉积微相的问题,降低了解释难度,大大提高了解释效率。  相似文献   

14.
1 .序言泰国海上气田大致位于泰国湾的中间部位。在以前的四个构造上,大致已打了300多口试验井和开发井,反复作了十几次的地震测量工作(约48000公里)。在转向气田开发的同时,1980年作了三维地震勘探工作。三维地震反射资料,在解释泰国海上气田复杂地质构造和推断储层的不规则分布上,发挥了它的优势。使用三维地震资料切成任意方向的地震剖面,由钻井平台起结合倾斜开发井的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在共作站上利用二维偏移剖面作图原理与方法,该方法充分地利用了纵横两方向的偏移剖面的地震信息,并由计算机快速实现三维偏移工作,有利于构造图精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拟真三维投影偏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常规三维地震资料处理中常用二步法来实现偏移,但由于三维纵测线或横测线往往不在地质体的真倾角方向上,所以很难实现三维地震数据的正确偏移归位。而真三维地震数据偏移方法,需要较大的计算机内存及计算量,故未能得到广泛应用。为此,本文介绍一种拟真三维投影偏移方法。该方法的实现过程是,首先利用三维叠加数据体的时间切片进行Radon投影,得到一系列径向剖面;然后对每条径向剖面作Radon正,反变换,得到径向偏移  相似文献   

17.
三维一步法全倾角偏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时间层分裂法实现三难一步法全倾角滤动方程有限差分偏移。该方法对和构造走向及倾角都无特殊限制。文中阐述了差分议程理论及实现方法,并对山区三维、煤田三维以及海陆交互区三维地震数据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本方法的偏移成像剖面比两步法偏移成像剖面分辨率高、界面归位合理、断点清楚,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4,49(3):629-630
<正>地震数据体拼接技术采用时差校正场进行地震数据体拼接,理论上实现了零时差拼接,且可实现动态拼接,保持原始数据体特征不变。利用拼接地震数据体,可实现大区域精细构造研究,快速建立区带级或盆地级三维构造地质模型。时间域数据体拼接前后剖面对比深度域数据体拼接前后剖面对比三维地震体解释技术使解释员在三维空间进行地震资料解释,直观、快捷、高效,而且精度高,尤其是复杂构造区的断层解释更具优势。采用块状体、网格体等解释  相似文献   

19.
应用地震资料解释数据,通过层拉平技术、古地层厚度计算可以实现古构造恢复和构造演化的精细研究.该技术是在研究地层及地震波组反射特征基础上,通过对多口探井制作合成记录,从而准确标定出主要目的层的反射波组,再利用地震剖面层拉平技术研究不同层的构造剖面演化,利用目的层底、顶的三维地震解释数据恢复关键沉积构造期的古构造形态并进行...  相似文献   

20.
冀东油田老爷庙地区地震工作始于1976年。由于目的层反射弱、多次波发育,地震资料品质差,为此二次三维采集时选择了近似全三维的观测系统;采取检波器下井单点接收,中密中爆速炸药激发;科学合理的现场设计,完善的质量监督体系及严密的施工使得所采集资料的覆盖次数、偏移距、方位角分布基本均匀,保证了高质量的剖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