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研究绥滨坳陷城子河组砂体输导天然气的能力,根据该砂体的发育程度(砂地比)和渗透率特征,定义和求取了砂体输导天然气能力评价参数,其值为0.01~4.25,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坳陷东部,由此向西该评价参数值逐渐减少。通过定义求取气藏天然气聚集效率,对我国11个以砂体为主要输导通道的大中型气田天然气聚集效率值进行了计算,并通过对这11个大中型气田砂体输导能力评价参数与天然气聚集效率之间关系研究,得到绥滨坳陷城子河组高效、中效和低效砂体输导层输导天然气能力评价参数评价标准,据此评价标准得到城子河组砂体输导能力高效区位于坳陷东部,中、低效区位于坳陷西部。结合研究区圈闭条件综合研究认为,绥滨坳陷城子河组天然气有利区位于绥滨坳陷福兴斜坡。
相似文献
2.
万军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8,27(2):4-8
为了研究绥滨坳陷城子河组输导天然气特征能力,在其砂体和断裂发育及分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定义和求取砂体及断裂输导天然气能力评价参数,对绥滨坳陷城子河组砂体输导天然气特征能力进行了评价,得到城子河组砂体输导天然气能力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北部斜坡区绥D2井处和东部斜坡区集贤镇处,断裂输导天然气能力东部高于西部.根据砂体和断裂输导天然气能力评价结果,结合源岩和圈闭发育特征,对绥滨坳陷城子河组天然气成藏的有利区进行了预测,得到福兴斜坡地区中部及东部斜坡区南部是绥滨坳陷城子河组天然气成藏与分布的有利区,是该区下一步天然气勘探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3.
库车坳陷北带断裂输导天然气效率评价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在断裂输导天然气能力影响因素分析基础上,建立了断裂输导天然气能力评价参数.利用此评价参数对中国24个以断裂为主要输导通道的大中型气田断裂输导天然气能力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其天然气聚集效率和断裂输导天然气能力评价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得到:高效、中效和低效断裂输导天然气能力评价参数值应分别为大于250×10-4、250×10-4~25×10-4和小于25×10-4.根据库车坳陷北带断裂输导特征,对其下白垩统顶部断裂输导天然气效率进行了研究,得到库车坳陷北带下白垩统顶部高效断裂输导天然气区主要分布在大北1井周围、克拉1、2、3、4井周围和东秋5井-迪那2-依南2井周围3个地区,中、低效断裂输导天然气区围绕高效断裂输导天然气区分布.目前在该区发现的5个气田皆分布在高效断裂输导天然气分布区,表明高效断裂输导应是库车坳陷北带天然气成藏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通过野外观察与描述,将库车坳陷逆掩断裂带内部划分为断裂岩、破碎岩和裂缝发育三个带,存在空腔、裂隙和连同孔隙三种输导通道。在断裂活动时期,断裂岩带和破碎岩带具有相对较高的孔渗性,天然气主要是通过裂缝扩张形成的空腔进行加速输导运移。断裂静止裂缝未充填期前,裂缝发育带具有相对较高的孔渗性,天然气主要是通过裂缝快速输导运移。断裂静止期裂缝充填期后,破碎带具有一定的孔渗性,天然气主要是通过其连通孔隙进行缓慢输导运移。库车坳陷天然气藏主要是通过断裂岩带和破碎带内部裂缝扩张形成的空腔进行输导运移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根据库车坳陷典型构造天然气成藏条件研究,总结出库车坳陷断裂输导天然气具有4种成藏模式。即由盐下断裂和穿盐断裂(不连接圈闭)构成的输导天然气成藏模式、仅由盐下断裂构成的输导天然气成藏模式、由盐下断裂和圈闭顶部突破断裂构成的输导天然气成藏模式和仅由穿盐断裂构成的输导天然气成藏模式。前二种输导天然气成藏模式对库车坳陷天然气成藏的作用相对较大,有利于天然气的大规模聚集成藏。而后二种输导天然气成藏模式对成藏的作用相对较低,不利于天然气的大规模聚集,只能形成一些小型气藏。 相似文献
6.
中国大中型气田断裂和砂体输导特征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63个大中型气田天然气的输导通道分为6类:断裂、不整合、砂体、断裂-不整合、断裂-砂体、不整合-砂体。断裂是天然气运移的主要输导通道,以断裂为主要输导通道的大中型气田约占大中型气田总数的55.56%。为更好地对比以断裂和以砂体为主要输导通道的大中型气田的不同输导特征,利用天然气沿输导层输导速度的大小来反映天然气输导能力的强弱。对中国53个以断裂(包括断裂不整合)和砂体为主要输导通道的大中型气田天然气输导能力及天然气聚集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断裂输导天然气能力远高于砂体输导天然气能力,二者相差约4个数量级;断裂输导对大中型气田天然气聚集效率的贡献也大于砂体输导对大中型气田天然气聚集效率的贡献。图4表1参19 相似文献
7.
绥滨坳陷地震层序地层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地震层序地层分析方法对绥滨坳陷进行了层序地层识别,在绥滨坳陷选择了7条主干地震测线(剖面)来进行层序地层解释.结果是,发育的8个三级层序(sq1~sq8)在绥滨坳陷主干地震剖面呈横向分布.其中,过滨参1井的南北向269测线(剖面)发育Sq7以下层序;过滨参1井的近东西向44测线(剖面)sq7和sq8层序向上逐渐被削掉;工区南部的近东西向40测线(剖面)sq5到sq8层序向上逐渐被削掉;工区西南部的近南北向256测线(剖面)和工区西北部的近南北向268测线(剖面)各层序之间具有明显的旋回性;工区中部的近东西向68测线(剖面)从sq1到sq8没有明显的层位缺失;工区中部的近南北向280.5测线(剖面)地震发射特征不明显,但仍可进行层序划分和对比.为绥滨坳陷提供了最有利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8.
三江盆地绥滨坳陷石油地质条件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江盆地是中生代碰撞前陆沉降带上的一个叠合盆地。盆内广泛接受了中生代晚侏罗世-新生代海相-陆相的含煤碎屑岩沉积。绥滨坳陷是盆地西部的一个西断东超的箕状断陷,面积5470km2。坳陷具有良好的成油成气地质条件,并普遍见到煤成气显示,有希望获得中小型气田及油田。 相似文献
9.
三江盆地绥滨坳陷石油地质特征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为了了解绥滨坳陷资源潜力,明确勘探方向,通过对其石油地质条件分析,预测最有利含油气远景区。认为绥滨坳陷的生烃层位是中生界,东荣组、城子河组和穆棱组厚度大、分布广,暗色泥岩发育,有机质丰度较高,热演化程度较高,达到了成熟至过成熟阶段,并在滨参1井岩心薄片(玻屑凝灰岩沥青缝)中发现了有油的浸染现象,说明在东荣组中曾有过油的运移;砂岩储层的物性较差,属于低孔低渗储集岩;东荣组、城子河组和穆棱组构成了该坳陷的三套相对较好的区域性盖层;具有良好的天然气勘探前景。最有利含油气远景区位于军川农场至普阳农场一带。 相似文献
10.
绥滨坳陷城子河组泥岩盖层封闭能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绥滨坳陷城子河组泥岩盖层宏观发育特征及地球物理信息所反映的微观封闭特征的基础上,选取孔隙度、盖层厚度、单层厚度、泥地比及沉积环境等参数定义了评价泥岩盖层封闭能力的综合评价系数,并对城子河组泥岩盖层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表明,该区城子河组泥岩盖层分布较广,单层厚度小,横向连续性差,但总厚度较大,以叠合累加方式对油气藏起封盖作用;中、西部地区泥质盖层质量相对较好,封闭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1.
气藏天然气输导效率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达西定律,利用天然气渗滤运移输导速度建立了一套气藏天然气输导效率的研究方法。以我国19个大、中型气田为例,对其天然气输导效率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大、中型气田天然气输导效率差异较大,断裂输导的大、中型气田天然气输导效率明显高于砂体输导的大、中型气田的天然气输导效率,这主要是由于断裂渗透率和源岩-圈闭的垂直距离明显大于砂体渗透率和源岩-圈闭垂直距离的缘故。对我国19个大、中型气田天然气聚集效率与其输导效率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高效大、中型气田形成所需要的天然气输导效率应大于1.96nm/s,中效大、中型气田形成所需要的天然气输导效率应为1.96~0.15nm/s,低效大、中型气田形成所需要的天然气输导效率应小于0.15nm/s。 相似文献
12.
沾化凹陷沙河街组砂岩透镜体表面与内部碳酸盐胶结作用的差异及其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沾化凹陷沙河街组不同分布模式的砂岩透镜体内部和表面砂岩和泥岩的密集采样进行了薄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阴极发光分析,探讨了砂泥岩界面附近与透镜体内部的碳酸盐胶结作用的差异及其成因。研究表明,这种差异随透镜体的埋藏深度以及砂岩、泥岩各自的厚度变化而变化。无论是孤立式透镜体,还是叠加式透镜体,当砂体厚度超过2m、泥岩厚度超过5m时,砂、泥岩界面的晚期碳酸盐胶结程度高于砂体内部。透镜体在埋藏过程中形成的大量次生孔隙,以及晚期成岩作用阶段砂泥岩之间存在的单向或双向流体(物质)传递,是晚期碳酸盐矿物能否在透镜体表面(或薄砂体内部)大量胶结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详细分析三江盆地绥滨坳陷的钻井资料,并结合地震解释剖面.将绥滨坳陷中生界划分为4个二级层序、8个三级层序,其中二级层序底部的三级层序发育低位体系域,其余不发育低位体系域.平衡剖面和米兰科维奇旋回分析结果表明,绥滨坳陷中生界三级以上层序主要受构造控制,米兰科维奇旋回只对高频层序(体系域)有控制作用.在上述分析基础上建立了绥滨坳陷中生界二级层序地层模式,该模式具有典型的三分性:早期的盆地充填(低位体系域),中期的盆地扩展(水进体系域)和晚期的盆地萎缩(高位体系域).并指出,二级层序发育的低位体系域上覆的水进体系域可以作为很好的封盖层,同时又可能是烃源岩,因而低位体系域应成为下一步油气勘探的目标.图9表1参9 相似文献
14.
川西坳陷中段沙溪庙组天然气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川西坳陷中段沙溪庙组天然气成藏地质条件,为油气勘探提供理论依据。从油气的烃源条件、储集条件、保存条件及成藏组合方面入手,结合构造史以及岩心、地震及钻井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川西坳陷中段处于生烃坳陷中心地带,烃源岩丰富,具备生烃能力。晚三叠世中、晚期发育冲积扇—河流沉积相带,储集条件良好,后期构造运动使断层裂缝系统较发育,有利于储集条件改善和油气富集。其上有压力封存箱和巨厚的砂泥岩互层,保存条件良好。川西坳陷中段新场—盐亭地区近EW向古隆起及龙门山前缘扩展变形带中的鸭子河—石板滩地区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带。 相似文献
15.
虚拟三维地震是基于二维地震数据建立的包含所有二维测线信息的三维地震数据体。本文依据此方法在三江盆地绥滨拗陷建立了虚拟三维数据体,进行地震反演,提取了泥岩厚度图,并与地震相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明确了烃源岩分布详情,为有利区带划分和综合评价提供了更加可靠的基础资料。因此,虚拟三维地震技术可望推广应用于其他仅有二维地震资料的地区。 相似文献
16.
潜江凹陷新沟嘴组砂体预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潜江凹陷下第三系新沟嘴组砂体预测技术。该技术首先以准层序为单元进行精细沉积微相分析.预测砂体成因类型和平面展布;然后根据已知井分析砂体在地震剖面上的外部形态、内部反射结构特征和地震属性特征,运用波阻抗反演等技术,在高分辨率地震剖面上识别和追踪对比砂体;最后采用模型正演技术检验砂体预测结果。实际应用表明,该技术对砂体的识别与预测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