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彭娟  潘军  徐娇  张卫江 《化学工程》2011,39(11):26-29
通过塔釜剩余曲线图、蒸馏边界线、液-液相平衡线等曲线,对乙二醇独乙醚-甲基异丁基酮-水三元非均相共沸物系进行理论分析,确定该物系分离需要共沸精馏、冷凝分相、油相部分回流、重组分回收、轻组分回收等5步工艺.通过流程设计、模拟计算、实验验证等研究,得到质量分数为99.24%甲基异丁基酮,质量分数为99.17%的乙二醇独乙醚...  相似文献   

2.
丙酮-甲基异丙基酮-水三元非均相共沸物精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剩余曲线图(RCM)方法对丙酮-甲基异丙基酮(MIPK)-水三元非均相共沸物系进行分析,提出通过利用中间液-液分离器,在一个塔中实现丙酮、MIPK、水的分离。结合残余曲线、蒸馏边界线、精馏段和提留段浓度轮廓线、中间液-液分离器相平衡线等曲线对提出的丙酮、MIPK、水三元物系非均相共沸精馏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非均相共沸精馏过程的设计和操作都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以MIPK生产中的分离过程为例,建立了节能型精馏流程,结果表明,该流程可以节省设备投资,简化操作,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3.
刘金海 《甘肃化工》2005,19(4):23-24,36
在双酚A生产中,缩合反应产生的水和过量的苯酚形成大量苯酚-水混合物。脱除混合物中的水和回收苯酚供缩合反应循环使用,是双酚A生产工艺中非常重要的单元操作。由于苯酚和水能形成共沸物,因此不能用普通精馏方法将它们分离。如果在苯酚-水物系中加入一种共沸剂甲苯,使甲苯与水形成更易分离的甲苯-水共沸物,用共沸精馏法即可实现苯酚-水混合物的分离。分离后的水可以直接送到生化装置进行处理,苯酚回收供反应系统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4.
叙述了共沸蒸馏法从未加氢裂解汽油中提取纯苯的工艺路线、试验装置、试验过程和试验结果,共沸精馏工艺条件:共沸剂用量为低沸物的33%,剥离剂为2%,纯苯含量≥99.4%,全程收率≥93%。此法工艺过程具备了工业化条件。  相似文献   

5.
共沸蒸馏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沸蒸馏为共沸物或相对挥发度接近于1的非理想物系的分离过程提供了选择。介绍了蒸馏残余曲线图的热力学原理,并以反应蒸馏生产乙酸乙酯工艺为例说明了蒸馏残余曲线图在流程设计等方面的应用。分别从夹带剂选择、过程设计、过程集成强化、过程控制等角度阐述了共沸蒸馏过程相关理论研究进展;在应用方面,主要综述了乙醇、异丙醇稀溶液、稀乙酸等脱水及回收利用情况,共沸蒸馏过程强化反应蒸馏、变压共沸蒸馏、共沸蒸馏耦合膜分离研究进展情况以及反应蒸馏工艺的局限性,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节能型甲基异丙基酮分离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基异丙基酮生产中,水与甲基异丙基酮等形成共沸物,文中运用剩余曲线图(RCM)方法对甲基异丙基酮分离过程进行分析研究,根据非均相共沸精馏原理,提出了在丙酮塔中增加油水分离器的方法脱除待分离物系中的水,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文章在Aspen Plus中建立了该节能型甲基异丙基酮分离过程的模拟模型,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加以实验验证,二者比较吻合。结果表明,该分离工艺即节省了设备投资,又降低了分离能耗,并且提高了脱水效率,改善了产品质量,同时还提高了产品收率,所用方法对简化工艺流程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牛玉锋  刘振华  乔凯  陈明 《广东化工》2010,37(10):76-77
非均相共沸精馏广泛应用于共沸物和近沸物的分离。文章介绍了非均相连续共沸精馏和非均相间歇共沸精馏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对共沸精馏中的关键问题如共沸剂的选择做了详细论述和验证。利用残余曲线法对非均相共沸精馏的过程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由甲醇共沸物中提取碳酸二甲酯的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成时伟 《化学世界》1993,34(11):560-562
发现了糠醛可作为萃取剂,通过有效的萃取精馏分离碳酸二甲酯与甲醇的共沸溶液;分析比较了糠醛与氯苯这两种萃取剂及萃取精馏与其他分离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以糠醛作为萃取剂,用萃取精馏法分离碳酸二甲酯与甲醇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以125种含水二元共沸物为研究对象,基于定量结构-性质关系,对该类共沸物在常压下的共沸温度及组成进行了预测研究,分别建立了多个预测模型。首先,利用HyperChem 8.0软件绘制了纯组分的三维分子结构,并利用分子力学方法和量子力学半经验方法对分子结构进行优化;然后,利用Materials Studio 8.0软件计算纯物质的分子描述符;其次,利用遗传算法分别筛选出与共沸温度及组成最为密切的特征描述符;再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6个共沸温度预测模型及5个共沸组成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稳定性、拟合能力和预测能力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对最适宜模型分别进行内部验证、外部验证、应用域分析、与文献中同类模型及UNIFAC基团贡献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最适宜共沸温度/组成预测模型分别是利用8/5个特征描述符所建立的模型;其复相关系数,调整复相关系数,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留一法交叉验证系数和外部验证系数分别为0.960 6/0.997 0、0.957 2/0.996 9、2.940 0/0.016 1、1.890 0/0.010 4、0.947 5/0.995 7和0.943 9/0.997 6,且模型的稳定性、预测能力和泛化能力均优同类模型。  相似文献   

10.
胡质云  刘立国 《山东化工》2022,(14):133-135
介绍了有机硅单体副产物共沸物组成成分,利用气相色谱对有机硅副产共沸物进行分析检测,分析了各组分含量;概述了有机硅副产共沸物的分离与再利用技术,比较各工艺技术的优缺点,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对有机硅共沸物的处理和再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氨噻肟酸乙酯环合母液经蒸馏分离,收集环合甲醇回收套用;蒸馏釜残与氢氧化钠作用进行碱性水解,水解液随后进行絮凝沉降、吸附处理,得到澄清稳定的溴离子水溶液。  相似文献   

12.
乙撑双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农药残留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赵丽娟  秦曙  乔雄梧  王霞 《农药》2007,46(11):727-730
主要概述了乙撑双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农药残留分析方法研究进展。内容包括国内外关于乙撑双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农药在不同作物上的残留动态、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残留量的变化、在样品储藏过程中残留量的变化以及在农产品中残留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减压渣油结构复杂,其合理利用应以充分了解其结构为基础。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技术,将伊朗和沙轻减压渣油混合油分离成6个窄馏分和1个萃余残渣,测定各窄馏分的性质和组成,为沸腾床加氢原料的结构表征提供重要基础数据。结果表明,随着窄馏分产率的增加,残炭值、S和N及金属元素含量逐渐增加,饱和分质量分数减小,胶质质量分数增大,芳香分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各窄馏分中基本不含沥青质。用改进的Brown-Ladner法计算了各个原料和窄馏分的结构参数,对窄馏分的二次加工性能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4.
糠醛萃取精馏分离甲醇-碳酸二甲酯二元共沸物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采用糠醛作萃取剂 ,用萃取精馏法对甲醇 -碳酸二甲酯二元恒沸物进行分离 ,找到了合适的实验条件和色谱分析方法 ,得到纯度为 99. 7%的碳酸二甲酯产品 ;研究了萃取剂的配比对分离性能的影响 ,得到最佳萃取剂配比为糠醛 /甲醇 (质量比 )为 6~ 8;考察了萃取剂的循环使用对分离性能的影响 ,发现糠醛经减压蒸馏提纯后循环使用基本不影响分离性能 ;对整个过程物系的回收率进行了考察 ,发现各组分的回收率均比较高。结果表明糠醛是一种毒性较小 ,价格较低 ,分离效果比较理想的新型萃取剂。  相似文献   

15.
八碳烯分离过程的脱水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运用残余曲线图对八碳烯分离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采用非均相共沸精馏的方法脱除待分离物系中的水的新工艺。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即节省了原工艺中脱水所需的一些设备,又降低了分离能耗,并且可大幅度提高脱水效率,改善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6.
硝磺草酮在玉米上的残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硝磺草酮在玉米植株、籽粒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及残留动态。结果表明,硝磺草酮最小检出量为0.3ng,在植株、籽粒及土壤中的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0.02mg/kg、0.01mg/kg和0.01mg/kg。硝磺草酮在植株中添加回收率为80.94%~89.0%,相对标准偏差为3.66%~12.54%;籽粒中添加回收率为78.11%~87.15%,相对标准偏差为3.95%~11.54%;土壤中添加回收率为81.27%~95.38%,相对标准偏差为4.25%~6.28%。植株中半衰期为5.6~6.8d,土壤中半衰期为10.4~10.8d。  相似文献   

17.
煤直接液化残渣焦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明波  王彬  赵奇  曲思建 《洁净煤技术》2005,11(1):29-33,19
采用40kg炼焦试验装置初步探讨了用室式炼焦炉进行液化残渣直接焦化处理的基本规律,考察了残渣所得焦炭的质量及其形状,分析了液化残渣直接炼焦的可能性,为今后利用焦化工艺对液化残渣进行大规模工业化处理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