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研究了^117Sn^m及^117Sn^m(Ⅳ)-EDTMP在体外骨模型羟基磷灰石(HA)上的吸附及解吸特性,探讨了其骨吸附机理。吸附研究表明:^117Sn^m(Ⅳ)及^117Sn^m(Ⅳ)-EDTMP在HA上都有明显的吸附,其对^117Sn^m(Ⅳ)的吸附量大于对^117Sn^m(Ⅳ)-EDTMP的吸附量;pH对吸附有明显影响,酸性条件最有利于吸附,弱碱性条件最不利于吸附;温度对吸附几乎没有影响。解吸研究表明:生理盐水和EDTMP对^117Sn^m(Ⅳ)-EDTMP的解吸量大于对^117Sn^m(Ⅳ)的解吸量。对^117Sn^m(Ⅳ)-EDTMP的吸附机理研究初步表明:当吸附量小于60μmol/g时,络合物以整个配位络合物吸附为主;当吸附量大于60μmol/g时,配位络合物整体吸附与^117Sn^m(Ⅳ)从配体到HA的转移络合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117Sn^m(Ⅳ)-EDTMP在体外骨模型骨胶原上的吸附和解吸特性,并与其在HA上的吸附、解吸特性做了比较。结果表明:pH和温度对^117Sn^m(Ⅳ)-EDTMP在骨胶原上吸附的影响与其在HA上的相似;而^117Sn^m(Ⅳ)-EDTMP在骨胶原上的吸附平衡以及吸附方式与其在HA上的吸附明显不同。^117Sn^m(Ⅳ)-EDTMP在骨胶原上的吸附非常稳定,它们从骨胶原上的解吸量远小于在相同条件下从HA上的解吸量。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各种因素对153Sm-HEDTMP(羟乙基乙二胺三甲撑膦酸)在羟基磷灰石(HA)上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室温下153Sm-HEDTMP在HA上吸附20 min即可达到平衡,温度对吸附量影响不明显;过量配体会使配合物吸附量降低;吸附量在酸性条件下较高,153Sm3 在HA上的吸附能力最强,饱和吸附容量可达720μmol.g-1;153Sm-HEDTMP饱和吸附容量为61μmol.g-1;Ca2 对吸附有强烈的促进作用。EDTMP和HEDTMP对配合物的解吸率较高;生理盐水的解吸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用静态批式的方法研究了pH值、离子强度、温度和腐殖酸浓度等因素对Th(Ⅳ) 在凹凸棒石上的吸附、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对Th(Ⅳ) 在凹凸棒石上的吸附有显著影响,而离子强度对吸附的影响却相对较弱;Th(Ⅳ)在凹凸棒石表面的吸附主要通过内层络合形式进行,而外层络合和离子交换只是微弱的作用;当pH=1.80时,富里酸(FA)和胡敏酸(HA)对吸附亦有促进作用;升高温度有利于Th(Ⅳ) 在凹凸棒石上的吸附,通过热力学数据ΔH, ΔS和ΔG分析发现,Th(Ⅳ) 在凹凸棒石上的吸附是一个吸热且自发的过程;同时,Th(Ⅳ)在凹凸棒石上的吸附过程是不可逆的.  相似文献   

5.
实验研究硅胶对硝酸体系中Zr、Pu(Ⅳ)的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行为。在1.0~4.0mol/LHNO3中,硅胶对Zr的静态吸附容量(以干硅胶计)约为20mg/g,对Pu(Ⅳ)的吸附分配系数为0.7~1.4mL/g。随着料液酸度的降低,硅胶对Zr、Pu的吸附增加。动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进料酸度为2.0mol/LHNO3时,硅胶吸附柱的工作容量约为3.5倍柱体积。使用2mol/LHNO3淋洗液可将吸附Zr、Pu后的硅胶柱中的部分Zr、Pu洗脱,但洗脱不完全。用2倍柱体积的0.2mol/LH2C2O4可将硅胶吸附的Zr、Pu解吸下来。硅胶柱用0.2mol/LH2C2O4解吸后复用6次,Zr的穿透曲线位置相同。  相似文献   

6.
利用静态批式法研究了Eu(Ⅲ)在北山除碳酸盐土壤上的吸附,探讨了体系pH值、固液比、胡敏酸(HA)以及离子强度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并讨论了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pH对Eu(Ⅲ)在北山除碳酸盐土壤表面吸附的影响显著,吸附量在pH=5~6迅速增加;Eu(Ⅲ)吸附量与固液比呈正相关,当m/V>1.2g/L时,吸附接近平衡;Eu(Ⅲ)的吸附量随离子强度的增大而减小;低pH下,Eu(Ⅲ)在北山除碳酸盐土壤表面上可能以离子交换和外层配合吸附为主,而在高pH下则可能主要以内层配合作用为主;在低pH值时,HA促进Eu(Ⅲ)吸附,而高pH时,则对Eu(Ⅲ)的吸附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制备了新的伯胺二膦酸类配体ABDP(4-氨基-1-羟丁基-1,1-二膦酸)和2-AEDP(2-氨基-亚乙基-1,1-二膦酸)的153Sm标记物,研究其标记条件及体外性质.实验表明,使用153Sm标记两个配体,其标记率均可以达到95%以上,增加配体量可以提高标记率和稳定性,通过研究标记物在羟基磷灰石(HA)上的吸附可以看出,153Sm-ABDP在HA上的吸附率较高,提示它可能有较好的骨吸附.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类普鲁士蓝吸附剂K2NiFe(CN)6(KNiFC)在室温离子液体(RTILs)中对Cs+的吸附,包括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吸附机理,并且研究了配体N,N,N′,N′-四甲基丙二酰胺(TMMA)、N,N-二甲基甲酰胺(DMF)、亚甲基二磷酸四异丙酯(TIPMBP)以及共存离子U(Ⅵ)和Th(Ⅳ)对Cs+吸附的影响。结果显示:温度为298 K时,Cs+的饱和吸附量为40.3 mg/g;温度为338 K时,其饱和吸附量为49.2 mg/g;吸附平衡时间约为18 h。吸附可以很好地用准二级动力学描述,吸附反应为吸热反应。通过对吸附剂进行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XPS)表征,证明其吸附机理为阳离子交换机理。当Cs+、U(Ⅵ)或Th(Ⅳ)共同存在时,会发生吸附竞争。而当在Cs+、Th(Ⅳ)或U(Ⅵ)混合溶液中分别加入TMMA、DMF、TIPMBP后,Th(Ⅳ)几乎不被吸附,Cs+的吸附量不变;U(Ⅵ)吸附量很小,Cs+的吸附量变化不大。当离子液体中Cs+、Th(Ⅳ)或U(Ⅵ)共存时,可以通过加入配体来实现类普鲁士蓝KNiFC无机吸附剂对Cs+的选择性吸附。  相似文献   

9.
羟基磷灰石对153Sm-HEDTMP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各种因素对153Sm-HEDTMP(羟乙基乙二胺三甲撑膦酸)在羟基磷灰石(HA)上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室温下153Sm-HEDTMP在HA上吸附20min即可达到平衡,温度对吸附量影响不明显。过量配体会使配合物吸附量降低;吸附量在酸性条件下较高,153Sm3+在HA上的吸附能力最强,饱和吸附容量可达720 µmol•g-1;153Sm-HEDTMP饱和吸附容量为61µmol•g-1,153Sm-HEDTMP的吸附好于153Sm-EDTMP,Ca2+对吸附有强烈的促进作用。EDTMP和HEDTMP对配合物的解吸率较高;生理盐水解吸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硅基季铵化分离材料对Pu(Ⅳ)的吸附性能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硅基季铵化分离材料(SiR4N)在硝酸溶液中对Pu(Ⅳ)的吸附性能和机理。结果表明,SiR4N对Pu(Ⅳ)的吸附等温线基本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吸附为放热反应,ΔH=-7.23 kJ/mol。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分配比D与树脂功能基团SiR4N+的关系式为:lgD=3.43+1.74lgn(SiR4N+),其配位比接近于2,由此可推测SiR4N在硝酸溶液体系主要吸附的是[Pu(NO3)6]2-。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放射性核素在花岗岩上吸附作用的研究现状和进展。相关研究表明:(1)花岗岩的物化性质(包括形貌、化学组成及表面酸碱特性)对放射性核素的吸附有一定的影响;(2)放射性核素在花岗岩表面的吸附速率普遍较快,吸附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3)各种环境因素如pH值、离子强度、温度、地下水中的主要离子、天然有机质、低氧条件等对放射性核素在花岗岩表面吸附的影响因吸附质离子不同而变化各异;(4)建立在基本吸附数据基础上的表面配位模型可以用于间接探讨相应的吸附机理,拓展了研究核素迁移的思路;(5)采用先进光谱表征技术如XPS可对放射性核素在花岗岩上的吸附机理进行分子或原子水平上的论证。  相似文献   

12.
以多孔二氧化硅聚合物颗粒为载体,采用真空灌注法合成了一种复合型硅基吸附剂HDEHP/SiO_2-P(二(2-乙基己基)磷酸酯,di-2-ethylhexylphosphoric acid,HDEHP),用于吸附硝酸体系中的Zr(Ⅳ)。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热-热重分析(TG-DTA)等手段对吸附剂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硝酸体系下,吸附剂对Zr(Ⅳ)的吸附选择性以及时间、温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吸附剂在一定酸度范围内对Zr(Ⅳ)有良好的吸附选择性;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平衡时间为15h;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该吸附剂对Zr(Ⅳ)的吸附容量随温度升高而提高,298K时的吸附容量为0.456 mmol/g。HDEHP/SiO_2-P在吸附Zr(Ⅳ)后,用草酸溶液可以有效地将Zr(Ⅳ)解吸下来,解吸率达到98%,解吸的平衡时间在1h以内。  相似文献   

13.
先利用水相/有机相(W/O)反相乳液体系原位制备磁性壳聚糖树脂,再经三乙四胺接枝改性,制备氨基化磁性壳聚糖树脂(TETA-MCS)。TETA-MCS具有氨基含量高,易于磁分离的优点,可有效吸附Th(Ⅳ)。FTIR分析表明,TETA-MCS中的氨基、羟基可与Th(Ⅳ)形成O,N-Th(Ⅳ)络合物。吸附为自发吸热过程,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分别用Langmuir、Freundlich和Tempkin模型拟合,其中Langmuir模型拟合最好,25 ℃时Th(Ⅳ)最大吸附容量达133.3 mg/g。TETA-MCS利用0.2 mol/L HNO3-0.1 mol/L EDTA脱附再生,可重复使用多次。  相似文献   

14.
为了去除乏燃料溶解液和高放废液中的Zr,研究了酸性条件下硅胶对Zr的静态吸附和对Zr,Pu的动态吸附。研究结果表明,在25℃和1mol/L HNO3时,硅胶对Zr的静态吸附容量约为0225mmol/g,随着料液酸度的降低、硅胶粒度的减小、Zr浓度及固液比的升高,硅胶吸附Zr的能力增大;在4mol/L HNO3溶液中,硅胶吸附Zr而几乎不吸附Pu(Ⅳ),因此可用硅胶吸附法使Zr与Pu(Ⅳ)分离。用2个柱体积的02mol/L H2C2O4可将吸附在硅胶上的Zr解吸下来,洗脱率可达992%。硅胶再次吸附Zr时,吸附性能曲线和吸附容量均无明显变化,硅胶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5.
153Sm标记二膦酸配体及其在羟基磷灰石上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新的伯胺二膦酸类配体ABDP(4-氨基-1-羟丁基-1,1-二膦酸)和2-AEDP(2-氨基-亚乙基-1,1-二膦酸)的^153Sm标记物,研究其标记条件及体外性质。实验表明,使用^153Sm标记两个配体,其标记率均可以达到95%以上,增加配体量可以提高标记率和稳定性,通过研究标记物在羟基磷灰石(HA)上的吸附可以看出,^153Sm—ABDP在HA上的吸附率较高,提示它可能有较好的骨吸附。  相似文献   

16.
木屑季铵盐型螯合吸附剂对U(Ⅵ)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木屑进行化学改性,制备了木屑季铵盐型螯合吸附剂(MS),用于强化木屑对含铀废水中U(Ⅵ)的吸附性能。对所得MS的晶体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探索了MS投加量、反应时间、溶液pH值和反应温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吸附机理。结果表明:MS投加量为0.1 g/L、吸附时间为2 h、pH=4.5、吸附温度为30 ℃时,铀去除率达99.7%,较未改性木屑对铀的吸附率提高了26.9%。以0.1 mol/L的HCl溶液作为脱附剂,初次解吸率达99.9%,表明MS具有较好的重复利用性。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在模拟地下水介质中,混凝土对碘的吸附(解吸)规律和吸附等温线。实验表明,在30±2℃、c_I=10~(-6)mol/l、pH=9.01条件下的分配比R_(D_a)=3.16±0.32ml/g。还对酸度、固液比、固体比表面和还原剂Fe、(NH_2)_2存在时对R_D值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采用批式实验法研究了低氧条件下,温度对Np(Ⅳ)、Np(Ⅴ)在磁分离后的花岗岩和北山花岗岩上吸附行为的影响.测定了30、45、60、80℃下Np(Ⅳ)、Np(Ⅴ)在磁分离后的花岗岩和北山花岗岩上吸附的Kd值.研究发现,温度升高有利于Np(Ⅳ)、Np(Ⅴ)在花岗岩上的吸附;在近中性地下水体系中,Np(Ⅴ)较Np(Ⅳ)更易...  相似文献   

19.
以羟基磷灰石(HA)作骨体外模型结合计算机模拟的方法,研究了UO22+在HA上的吸附行为以及不同种类的螯合剂对其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5 min后HA对UO22+的吸附达到平衡,HA颗粒形貌未发生明显改变,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乙二胺四乙酸(EDTA)和二乙基三胺五乙酸(DTPA)对HA上UO22+的促排作用类似,能与UO22+螯合形成大量的络合离子从而达到促排的目的,但会对骨骼无机相表面造成损伤;柠檬酸对吸附在HA上的UO22+具有较强的解吸作用,但高浓度的柠檬酸会造成HA颗粒形貌显著变化,因此不适合作为铀的促排剂;抗坏血酸对UO22+在HA上的解吸没有作用,而氨基三乙酸(NTA)会导致HA对铀的吸附率增加。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生物吸附法去除废水中Th(Ⅳ),研究了南海红树林内源真菌Fusarium sp.#ZZF51化学改性后吸附Th(Ⅳ)的行为特性、吸附模型及吸附机理。通过柠檬酸对真菌Fusarium sp.#ZZF51进行修饰,将吸附剂表面的羟基与柠檬酸发生酯化,能更有效地吸附钍离子。结果表明:常温常压下,pH=4.5,ρ0(Th(Ⅳ))=50mg/L,吸附剂0.03g,反应90min,最大吸附率为90.87%,吸附量为75.47mg/g,吸附量比未经处理的真菌(最优吸附条件下,吸附量为11.35mg/g)吸附要大。通过Langmuir、Freundlich、Temkin三种等温吸附模型对数据进行拟合,Langmuir模型能更好地描述受试菌对Th(Ⅳ)的平衡吸附行为,同时吸附过程能很好的用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来解释。此外,比较吸附前后红外光谱图,发现细胞壁上羰基、羟基、氨基是主要的作用基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