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孙英华  郭伟玲 《半导体技术》1998,23(6):19-22,49
介绍了一种与传统MTF法完全不同的测量电流密度因子n的新型动态电流斜坡测试法。测试了4种不同样品。结果表明,n值与材料有关,并符合BLACK方程。  相似文献   

2.
展示了一种低阈值(~131 A/cm2)2m InGaSb/AlGaAsSb单量子阱(Single Quantum Well,SQW)激光器,并对该激光器的理想因子n进行了研究。激光器的总体理想因子n由中央pn结的理想因子n和n型GaSb衬底与n型金属之间形成的整流结的理想因子n两部分组成。当温度从20℃升高到80℃时,激光器的总体理想因子n从4.0降低至3.3。该结果与所使用的理论模型以及独立的GaSb材料整流结(pn结、GaSb/金属结等)理想因子n的数值是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3.
黄学玉 《红外技术》1999,21(5):36-39
介绍了一种采用0.81μm的激光作为光源,Si-PlN光电二极管作为光接收元件,以单片机控制实现的可同时精确测量高温物体发射率及温度的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光学发射与接收系统,信号放大与处理系统及显示系统3部分组成。还介绍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基本结构,讨论了其中的技术难点及其相应的解决方案分析了发射率及的标准测量误差及相对误差。对1000℃的铸铁进行测量时,发射率的测量精度σε1≈0.283×10^-  相似文献   

4.
5.
环境因子的定义及研究现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普遍接受的三个基本假设出发,讨论环境因子的定义和失效机理不变的约束条件,重点综述环境因子的研究现状和常用方法,并探讨引入反应论模型解决环境因子预测问题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6.
GaAs微波功率FET可靠性评价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使GaAs微波功率FET更可靠地应用于重要微波系统,选取高可靠器件生产线生产的CS0531型器件进行加速寿命试验,并研制了专用试验设备。观察到器件n因子随着试验时间有增大的趋势,初始低频噪声值与器件突然烧毁有一定的相关性。这一结果表明低频噪声有可能成为未来评价GaAs器件可靠性的一种方法。该器件失效机构激活能2.45eV,为道温度110℃时,10年平均失效率4Fit,平均寿命75137×1011h。  相似文献   

7.
可同时精确测量高温物体发射率及温度的系统(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采用0.81μm的激光作为光源,Si-PIN光电二极管作为光接收元件,以8031单片机控制实现的可同时精确测量高温物体发射率及温度的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光学发射与接收系统、信号放大与处理系统及显示系统3部分组成。还介绍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基本结构,讨论了其中的技术难点及其相应的解决方案,分析了发射率及温度的标准测量误差及相对误差。对1000℃的铸铁进行测量时,发射率的测量精度σελ≈0.283×10-2,|(σελ/ελ)|≈0.35%;温度的测量精度σT=0.95K,|σT/T|≈0.075%。  相似文献   

8.
可靠性评估领域中环境因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了环境因子在可靠性评估领域的重要性,基于研究环境因子的3个前提,讨论了各类分布环境因子的定义。重点综述了国内环境因子的研究情况和所取得的成果,最后根据可靠性评估理论的发展方向和小子样理论在可靠性评估领域中的重要性,指出了对环境因子的确定方法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和方向。  相似文献   

9.
在简单地介绍了增益压缩因子是如何被人们引入速率方程组中云的之后,讨论了该因子对半导体激光器稳态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激光自混合干涉式位移测量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施冰皓  赵建林  李泽仁 《中国激光》2005,32(10):415-1420
对激光自混合干涉式位移测量原理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首先,从三镜法布里珀罗腔理论出发,得到了基于半导体激光自混合干涉原理的位移测量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多种波形调制外反射体位移情况下激光自混合干涉信号进行了理论分析,证实信号倾斜方向发生反转的间隔条纹数目对应反射体位移的幅值范围;反射体有半个波长的位移,信号即输出一个完整的条纹;反馈强度的增加将增大输出条纹的倾斜。对信号倾斜现象进一步分析发现,当反射体位移减小时,信号向左倾斜,反之向右。造成信号倾斜的原因是由于高反馈强度下引起的非线性相位调制了输出信号强度。这些结论同样适用于任意波形调制的反射体位移。实验测试结果同理论分析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1.
意法半导体公司推出首批采用该公司独有的MDmesh^TM高压功率MOSFET第二代技术制造的半导体元器件。新产品特别适合开关电源(SMPS)、功率因数校正器(PFC)和电源适配器。与第一代MDmesh产品相比,其效率明显提升,可大幅度降低成本,提高系统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模糊控制系统中量化因子和比例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提出了在设计模糊控制系统中,量化因子和比例因子的选取原则,整定方法。分别运用模糊控制理论和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对量化因子和比例因子进行了研究。并将其运用于交流调速控制系统中,仿真及实际实验表明,该方法对设计模糊控制系统及系统的稳定性有着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非对称因子是辐射传输理论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参数.基于Mie理论,对单分散系粒子单次散射的非对称因子进行了研究和计算.结果证实:在折射率实部一定情形下,非对称因子有确定的极限值,例如,实折射率为1.33时,该极限值为0.884 7;对实际大气而言,非对称因子一般不会超过0.8.对辐射传榆计算中非对称因子的取值对Mie像函数、H-G像函数和H-G*像函数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非对称因子下,H-G*像函数更接近Mie散射像函数.  相似文献   

14.
采用数值模拟法获得了自混合信号的时域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对激光器重要参量线宽展宽因子在混合信号中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得出了采用较大线宽展宽因子的激光器可以获得幅度较大以及较强的不对称自混合信号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半导体激光器散热技术研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半导体大功率激光器的各种关键技术中,散热问题的解决是一个极其关键的技术。因为半导体激光器能产生很高的峰值功率,这些器件的电光转换效率为40%~50%,即所输入的电能50%~60%都转换为热能。在管芯焊接的地方产生的热流量大约为1KW.cm-2。这种热负载是限制激光器正常工作的关键因素。半导体激光器列阵与叠阵散热问题解决会直接关系到激光器的使用寿命,导致激光器有源区温度的迅速提高,从而引起激光器的光学灾变,甚至烧毁半导体激光器。大功率激光器列阵及叠阵在高功率的二极管泵浦固态激光器(DPSSL)系统中有很大的应用,市场发展潜力很大。因此,有必要发展大功率激光器列阵及叠阵。随着大功率激光器列阵及叠阵的迅速发展,与其有关的关键技术也应该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6.
耦合腔半导体激光器具有频率调制特性,本文根据这一原理,讨论了利用外差检测技术的Michelson型光纤应变测量原理及方法。该方法避免了一般干涉型光纤传感器存在的位相正交问题,可实现大动态范围高精度的应变测量。  相似文献   

17.
机械测试理论与技术是获取机械物理信息的主要途径,是推动工业生产和制造技术进步的“倍增器”。随着我国从“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向“知识密集型”产业升级,以集成电路、航空航天、高速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高技术制造业正成为未来十年我国制造业升级的重点领域。如何完整而精确地获取高性能装备运行过程中的服役状态以及如何实时而全面地获取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形性参数,是保证制造装备与制造过程实现“高性能”、“高效率”的关键所在。开展了科学基金资助情况统计和文献分析,从精密测量、纳米测量与量子测量3个维度综合分析了本领域的代表性进展、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总结了面向高性能制造的机械测试重要理论、核心方法与关键技术进展,探讨了所面临的关键挑战,凝练了未来5~10年的重大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8.
可靠性预计技术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跟踪研究国内,外可靠性预计技术发展动态的基础上,分析比较了美国MIL-HDBK-217系列和我国GJB/Z299手册的发展情况,论述了考虑早期失效,试验与现场数据,环境应力筛选等因素的预计法及各方法的代表模型,就建模基础,元器件覆盖面,费用,适用范围等方面,对新兴的失效物理学预计与217为代表的统计学方法进行了较全面的比较分析,本文对我国可靠性预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信任函数理论框架下,针对决策层融合目标识别问题,对可靠性相异的多传感器融合目标识别提出了一种新算法.该算法结合各传感器混淆矩阵的先验静态信息以及其当前输出判决的动态信息,获得各传感器当前输出识别证据的可靠性因子,并将其用于相应信任函数的折扣,最后用Dempster组合规则对修改后的识别证据进行融合.仿真表明和现有一些考虑可靠性问题的融合算法相比,本文算法能够得到更好的融合效果.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国民航得到了高速发展,对空管系统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而原始雷达数据的引接是空管系统的最前端,其运行的状态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可靠性.文中结合工程实际经验,分析了现有国内外的空管系统中雷达数据引接技术,提出了几种高可靠性的引接方法,并对这几种技术进行了比较,根据不同的系统规模要求给出了推荐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