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溶剂水类型、沙枣颗粒形态、浸提温度、溶剂倍数及浸提时间等对于新疆喀什产的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 L.)可溶性固形物浸提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不同类型的溶剂水对于沙枣可溶性固形物浸提时的糖度变化没有显著差异;沙枣的不同颗粒形态在浸提时糖度变化差异不显著;不同浸提温度的糖度均数间差异极为显著,温度越高,浸提速率越高,90℃时糖度在80min时就达到最大值,70℃时糖度在110min时达到最大值,50℃时糖度在120min时才达到最大值;以不同的溶剂倍数在浸提沙枣可溶性固形物时,糖度变化速度存在差异,溶剂倍数相差越大,这种差异越显著。  相似文献   

2.
酶法浸提甜菊糖甙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添加外源纤维素酶对甜菊糖甙的提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酶法浸提甜菊糖甙的适宜条件为:浸提温度45~50℃,浸提液的pH4.5~5.0,纤维素酶用量0.20%,浸提时间100~120min,料水比1∶11。  相似文献   

3.
《食品工业科技》2007,(05):190-192
通过添加外源纤维素酶对甜菊糖甙的提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酶法浸提甜菊糖甙的适宜条件为:浸提温度45~50℃,浸提液的pH4.5~5.0,纤维素酶用量0.20%,浸提时间100~120min,料水比1∶11。   相似文献   

4.
《食品工业科技》2002,(03):41-43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茶叶中茶多酚(TP)的浸提工艺条件。实验证明:乙醇可以抑制茶多酚,尤其是儿茶素的氧化,40%乙醇在40℃浸提10min三次,茶多酚的浸提率为32.1%,EGCG、EGC、C、EC、ECG分别为7.5%、4.1%、0.1%、0.6%、2.2%,茶多酚和儿茶素的浸提率较用纯水浸提分别提高29.4%和16.1%。   相似文献   

5.
茶多酚浸提工艺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茶叶中茶多酚(TP)的浸提工艺条件。实验证明:乙醇可以抑制茶多酚,尤其是儿茶素的氧化,40%乙醇在40℃浸提10min三次,茶多酚的浸提率为32.1%,EGCG、EGC、C、EC、ECG分别为7.5%、4.1%、0.1%、0.6%、2.2%,茶多酚和儿茶素的浸提率较用纯水浸提分别提高29.4%和16.1%。  相似文献   

6.
绿茶浸提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绿茶、菊花的风味特征开发了一种复合型茶饮料,研究了主原料绿茶的提取工艺.试验结果表明绿茶浸提过程中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的浸提速率均符合方程-dq/dt=K·exp(-bt).在浸提时间、浸提温度、溶剂(水)与茶叶比例对浸提效果影响的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佳浸提时间为15min、浸提温度为80℃、溶剂与茶叶比例为2401.试验表明三级并流浸提周期是单级浸提周期的23.3%.  相似文献   

7.
以金丝小枣枣泥为主要原料,进行金丝小枣枣泥发酵工艺的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法和正交设计法对酵母菌和乳酸菌的接种量、发酵培养基碳氮比、发酵温度、时间等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确定出最佳的工艺参数为:30℃条件下,发酵培养基中碳氮比为6∶1,接种0.1%酵母菌,保证充分溶氧,发酵12h,然后在37℃条件下,接种0.5%乳酸菌发酵剂,静置发酵28h,最后控制温度为6~8℃,静置24h,进行后酵,使发酵液产香。   相似文献   

8.
莲藕多酚浸提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从莲藕组织中提取多酚类物质的最佳提取溶剂及影响浸提得率的相关因素,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pH为3,浸提次数为3,料液比为1:9,乙醇浓度为40%.在此条件下藕节浸提得率为0.77%(以鲜重计算)。  相似文献   

9.
金丝小枣枣泥酵素发酵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金丝小枣枣泥为主要原料,进行金丝小枣枣泥发酵工艺的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法和正交设计法对酵母菌和乳酸菌的接种量、发酵培养基碳氮比、发酵温度、时间等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确定出最佳的工艺参数为:30℃条件下,发酵培养基中碳氮比为6∶1,接种0.1%酵母菌,保证充分溶氧,发酵12h,然后在37℃条件下,接种0.5%乳酸菌发酵剂,静置发酵28h,最后控制温度为6~8℃,静置24h,进行后酵,使发酵液产香。  相似文献   

10.
采用同时蒸馏浸提法提取了金丝小枣和山西大枣中挥发油,测得其挥发油的含量分别为0.37%和0.51%,利用GC/MS方法测定了两种枣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在金丝小枣中共鉴定了其中19种化学成分,在山西大枣中共鉴定了其中21种化学成分,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从总离子流图以及鉴定出的化学成分可以看出,同时蒸馏萃取法制得的挥发性成分中,主要为酸性物质,为更有效的提取枣中挥发油的成分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1.
酶法提取长枣红色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酶解-醇提从长枣中提取长枣色素的工艺过程及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到的最佳工艺参数:料水比为1∶20,粉碎度60目,酶加量为1%,酶解温度50 ℃,酶解时间40 min,酶解pH 6,乙醇浸提的体积比为1∶3,此条件下长枣色素的得率为9.85%.  相似文献   

12.
金丝枣醋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河北沧州金丝小枣为原料,采用液态发酵工艺,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了金丝枣醋在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酒精发酵的枣汁含糖量18°Bx,接种量10%,30℃发酵6d,酒精体积分数8.0%;醋酸发酵的含糖量5°Bx,酒精体积分数8.5%,接种量10%,30℃发酵5d,可得醋酸含量7g/100mL,具有浓厚枣香、口感独特的保健型金丝枣醋。  相似文献   

13.
利用闪式提取法提取枣果皮中的多酚:考察了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枣果皮中多酚得率的影响根据考察结果,运用正交实验方法对影响多酚得率的条件进行优化,然后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为60%,料液比1∶35 (g/mL),提取时间为2min,提取3次;在此条件下,多酚得率达到13.62mg/g 该工艺与超声波提取相比,简单、迅速、得率高,可用于枣果皮中多酚的提取.  相似文献   

14.
《食品工业科技》2013,(04):259-262
利用闪式提取法提取枣果皮中的多酚。考察了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枣果皮中多酚得率的影响。根据考察结果,运用正交实验方法对影响多酚得率的条件进行优化,然后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为60%,料液比1∶35(g/mL),提取时间为2min,提取3次;在此条件下,多酚得率达到13.62mg/g。该工艺与超声波提取相比,简单、迅速、得率高,可用于枣果皮中多酚的提取。   相似文献   

15.
酶法提取长枣汁工艺条件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宁夏灵武长枣为原料,采用复合酶进行酶解处理,并对护色工艺和酶解浸提工艺进行了探讨,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确定了护色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水比1:5,护色剂为混合护色剂(抗坏血酸:柠檬酸=1:1),添加量0.5%.酶解浸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制剂为混合酶(α-淀粉酶:果胶酶=1:1),添加量0.5%,酶解温度50℃,酶解pH4.2,酶解时间2.5h,此条件下长枣汁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7.3%,且长枣汁枣香浓郁、酸甜爽口、无苦味、色泽为自然的枣红色,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以红枣为材料,运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不同复合酶用量、提取温度、pH和提取时间对红枣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酶添加量1.0 g/100 g,提取温度48℃,pH5.2,提取时间2.2 h,红枣多糖的提取率最高,提取率为4.61 g/100 g。复合酶法优于热水浸提法。  相似文献   

17.
应用微波-超声波辅助乙醇法和水提法分别提取枣渣总黄酮和多糖。实验结果表明:枣渣黄酮提取的较优条件为:提取温度65℃、超声提取时间30min、固液比1∶20、乙醇浓度70%,在此工艺条件下黄酮含量为1.50%。枣渣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提温度90℃,浸提时间3h,固液比1∶20,粗多糖提取率2.17%,多糖含量达63.64%。  相似文献   

18.
酶法提取长枣红色素及其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从长枣中酶解醇提红色素的工艺条件及色素的稳定性,通过试验得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水比1:20(m/V),粉碎度60目,α-淀粉酶(110000U/g)添加量为1%,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40min,酶解pH6,酶解液用3倍体积的80%乙醇浸提,此条件下长枣色素的得率为9.85%.同时又对长枣色素的稳定性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该色素除了在强氧化剂H2O2和碱性条件下中稳定性较差外,在其他条件下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为充分利用浙江兰溪名产金丝蜜枣、增加糯米黄酒的品种,以金丝蜜枣为原料,将蜜枣总量的80%加工粉碎成浆,其余20%蜜枣用稀释的食用酒精浸泡提汁,然后分別加入到黄酒酿造工序中,参与酒醪的糖化发酵,压榨后添加适量的蜂蜜和蜜枣浸提汁液,制成金丝蜜枣糯米酒.成品橙黄透明,有黄酒的醇香和枣香,口味醇和,协调,甜润,凤味独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