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某些活性染料在纤维素上的匀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活性染料对大豆纤维的匀染性能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通过测试活性染料对大豆纤维的固着速率曲线、相对固着速率和移染性能,探讨活性染料在纤维上的匀染性。研究结果表明,直接性高、活性基反应强的染料(如Cibacmn LS)加碱前的移染性差,固着率高,匀染性差;而加碱后的固着速率不快。直接性不高的染料(如Levafix CA和Megafix B)加碱前的移染性好,固着率低,匀染性好;而加碱后的固着速率较快,匀染性差。中针对移染性能和固着速率不同的活性染料,给出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4.
5.
6.
改进活性染料纤维素纤维染色过程的新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8.
测试了Drimarcne X和K型活性染料的上染速率和固色率曲线,并采用正交实验法进行移染实验得出最佳移染工艺。  相似文献   

9.
活性染料浸染的匀染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缪毓镇 《印染》2006,32(15):21-24
从染料的移染性、染料的凝聚等方面分析活性染料浸染工艺中,常出现染色不匀的问题。介绍了活性染料移染性的测试方法,分析了染料产生凝聚和盐析的原因,提出了采用预加碱染色工艺等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0.
11.
徐为群 《印染》1991,17(3):63-63
活性染料色谱广,色泽鲜艳,使用便利,并有优良的湿牢度,所以这类染料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棉和其他纤维素纤维的染色。它们一般要在高浓度电解质,如食盐的存在下才能上染棉织物,但这些电解质残留在废水中,会加重环境污染;另外,含色素废水和有机卤素残渣也造成了环境污染问题。 改良活性染料的工作已经从发展染色系统方面着手探索,结果发现减少或限制染色所需电解质的用量,会提高染料的染色亲和性,染料──纤维间的共价键作用效率也会上升,理想的甚至可达100%。 英国Leeds大学染料化学及染色学系的 Lewis教授和他的合作者们提出了一系列纤维预处理方法,其目的在于使活性染料染色过程可以在不加电解质、中性至略偏酸性染浴中进行。所有这类处理都在纤维上引进以季、叔、仲胺形式存在的阳离子基团。 最简便的预处理方法之一是通过浸轧──烘干  相似文献   

12.
13.
纤维素纤维活性染料匀染法著者:今日邦彦沈惠英译纪佩珍校一、序言纤维素纤维用活性染料吸尽染色时,容易发生匀染性和染色重现性方面的问题,要调整色光比例也比合成纤维多,因此,期望开发优良染色性能的三原色活性染料及其合理的染色方法。目前,随着适合于吸尽染色法...  相似文献   

14.
针对纯棉织物染制敏感颜色的浅色产品极易染花的问题,提出活性染料浸染匀染控制.采用RGB型活性染料对纯棉织物进行染色,研究前处理的程度、新型匀染剂、元明粉、纯碱加入方式对RGB型活性染料上染速率、匀染性及色牢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匀染剂C 2.0%(owf)+N0.1%(owf)+WXD-3 0.1%(owf)的复配使用起到了一定的缓染作用,元明粉以1/6,1/3,1/2的方式分批加入,纯碱以1/10,1/5,7/10渐次加入,上述手段的实施减少了染料的集中上染,所染样品的匀染性得到明显改善,且具有与传统工艺相当的染色牢度.  相似文献   

15.
16.
区别于植物来源的纤维素,细菌纤维素是小分子碳水化合物经微生物发酵形成的纤维素.采用活性染料对细菌纤维素纤维进行染色,得到染色优化工艺为:染料质量分数2%(omf),氯化钠质量浓度60g/L,pH值10,60℃固色30 min.该纤维的上染率和固色率较高,皂洗牢度较好,纤维的力学性能损伤较小.  相似文献   

17.
DW—301改性剂在纤维素纤维活性染料竭染工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鲁  李启明 《印染》1994,20(10):19-23
纯棉,人棉织物用DW-301纤维素纤维改性剂处理后,进行大小样生产实验,获得了理想的染色深度,同时可取得减少主辅料用量,降低工艺条件,简化操作程序,提高产品质量,使污水排放得以改善等综合效益。该工艺是目前提高染色深度的有效方法,具有广泛的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陈一飞 《染整技术》2009,31(7):20-21
纤维素纤维KN型活性染料浸染工艺中,由于促染剂无机盐类的加入和固色剂碱剂的加入均会造成染料自身的凝聚,从而造成染色不匀、染斑等病疵.可以通过特殊助剂的加入,并采用一次投料工艺,有效地解决了出现的问题,并达到了简易快速的加工目的.  相似文献   

19.
纤维素纤维纺织品活性染料轧染理论和工艺(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心远 《印染》2007,33(23):44-46
系统阐述了纤维素纤维纺织品活性染料轧染的理论和各种工艺,包括浸轧作用过程,以及连续浸轧产生头尾色差的原因和主要控制措施;分析了预烘时引起染料泳移的原因和控制方法;着重介绍了浸轧染液的织物在饱和蒸汽、过热蒸汽和热空气中的固色作用,对织物的各种固色方式、升温过程进行分析比较;对各种轧染工艺,特别对节能、节水、高效清洁工艺作了翔实的说明。  相似文献   

20.
宋心远 《印染》2007,33(24):42-47
1.3预烘 轧染是连续加工工艺。织物浸轧染液后,通常不能立即进行汽蒸或焙烘固色,其主要原因是织物带水较多(带液率通常为60%-70%),如直接进入汽蒸箱或焙烘箱,则升温较慢,需长时间汽蒸或焙烘才能达到所需的固色温度,生产效率低。另外,染料在汽蒸或焙烘过程中水解严重,损失多,染料利用率低,色牢度也变差,织物上所含水分除了小部分是纤维化学结合(不冻)水和束缚水外,大部分属毛细管水和流动水(自由水)。后两种水都易于与染料反应,温度愈高反应速率愈快,特别在一相法工艺中,染液中含有固色碱剂(如小苏打),当升温至足够高时,碱剂很快分解成纯碱,使染液pH值升高,水解速率大为加快,这是湿蒸(焙)的主要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