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1引言环锭纺纱系统自1828年由美国人JohnThorp发明以来已历经150多年的历史,其间它的生产率及性能均已有较大的提高,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多少年来,成百上千的纺纱专家、工程师以及机器制造商为继续提高环锭纺纱的生产率一直在努力地工作着。但是,为了保持断头稳定在一允许的范围内,大约花费了100年的时间才使环锭纺纱中的钢丝圈达到了27m/s(1 mile/min)这样的速度。①钢丝圈由于自身的运行以及与钢领摩擦接触而产生的烧熔会引起钢丝圈的磨损,这种摩擦虽然不一定是主要因素,但从过去到现在一直都是限制钢丝圈(线)速度提高的一个因  相似文献   

4.
5.
肖征 《纺织导报》1994,(1):22-22
RingCan──直接使用条子纺纱的环锭纺RingCan──RingSpinningDirectlyfromSliver¥//为了省去粗纱机并在环锭纺纱机上直接使用条子纺纱,以往曾进行过许多尝试。回顾以往的各种直接使用条子的纺纱系统,它们之所以未能在...  相似文献   

6.
新型纺纱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11  
对转杯纺、喷气纺设备风纱线产品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评述,并对赛络纺、集聚纺等新技术做了介绍。提出应不断完善和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加强纱线产品开发,才能真正使新型纺纱技术推广应用,促进了纺织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人们对于环锭纺和转杯纺纱线已做了大量研究工作.过去,几乎所有的研究者都试图对照环锭纱的结构和特性比较出转杯纺纱线的优缺点.毫无疑问,这一类的分析将有助于我们初步了解转杯纺纱线的结构和特性.因为没有其它标准可循,只好把环锭纺和转杯纺纱线进行比  相似文献   

8.
研究结论基于四种印度棉和与涤纶混纺原料的纺纱试验,这些试验分别在MJS,环锭和气流纺纱系统上进行。  相似文献   

9.
10.
串联纺纱     
在一篇报导初可行性研究结果的论文中,首次提出了高速下纺制均匀,全短纤,包芯纱的串联纺纱新概念,该项研究斩论证了串联纺的可行性,尽管串联纺是以“分阶段”或连续的方式,利用喷气纺和摩擦纺技术的独立要素来实现的,经过不懈的研究,已经开发一套全组合式串联纺纱设备,可连续不间断地生产独特的全短包芯复合纱。生成串联纺纱线扭矩平衡,手感柔软,强力高,串联纺的生产速度至少是传统环锭纺的10倍,是早先报导的“分阶段  相似文献   

11.
刘古旗 《丝绸》1997,(5):57-57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纺纱方法也不断出现。要对众多纺纱方法进行比较,不妨按照各种纺纱方法出现的先后颀序,分别简述之。最初是纯纺,即使用单一品种的原料纺纱。纯纺的纺纱及其产品的染色,工艺都较简单,质量均易控制,因其制成品又有各自的特点,所以纯纺至今仍被广泛采用。接着是混纺,即使用两个以上品种的原料混和纺纱。虽然其纺纱和产品的染色,工艺较为复杂,质量较难控制,但混纺可改善制成品的使用性能,降低成本和扩充原料,所以混纺也被普遍应用。无论是纯纺还是混纺,其制成品绝大多数都需要有个颜色。不管是在哪道…  相似文献   

12.
13.
喷气纺纱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DREF摩擦纺纱     
自1973年奥地利Ernst Fehrer博士发明了属于转环纺纺纱技术范围的摩擦纺纱法以来.摩擦纺纱机始终在不断完善和被稳步地推广应用。由于它能适应各种废旧的多元化再循环纺纱原料,且其纺纱速度高达250m/min以上.故在纺制多组份混纺粗支和特粗支纱时,有着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16.
气流纺纱     
利用气流对无捻须条中的纤维提供加捻作用来生产短纤纱的装置是美国专利 6 3 1 471 4的主题。Saurer集团Schlafhorst公司声称该装置采用的是一种改进的短纤纱生产方法 ,它不会导致纱线有任何强力损失。与早期的涡流纺纱不同的是 ,该纺纱系统有一个旋转的锭子。这家位于德国M nchengladbach的公司还说该设备锭速很高且不会有任何假捻。  图 1 利用气流对须条加捻的纺纱装置的轴向剖面图这种机器有一个旋转的锭子和一个静止的锭芯 ,锭芯用来引导经过牵伸的细纱 (图 1 )。已牵伸但无捻的须条 (1 )在气流的作…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