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钒钛对贝氏体非调质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微合金钒,钛对贝氏体型非调质钢的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贝氏体型非调质钢中,钛的碳氮化物不但能细化奥氏体晶粒,还能促进钒的碳氮化物的析出,有利于提高钢的强韧性,在该负名的尚未观察到V(N,C)其析出相为富Ti,N的(Ti,V)(NC)。  相似文献   

2.
低碳马氏体型高强度高韧性非调质钢的组织和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淬火,回火工艺对低碳马氏体型高强度高韧性非调质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加热至950℃水淬,在100-200℃出水后于200℃回火120min,抗拉强度ρ达到1197-1273MPa,延伸率δ5达到11%-13%,其抗拉强度和延伸率随试件水淬时出水温度的降低而升高。  相似文献   

3.
对采用TMCP工艺轧制的800 MPa低碳贝氏体钢进行不同温度的回火试验,分析了不同回火温度对800MPa级低碳贝氏体钢的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回火过程是板条贝氏体的熟化过程,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强度降低,而冲击韧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4.
以开发与研究高品质低碳贝氏体非调质汽车用钢为目标,设计了适应要求的低成本的合金成分;采用锻造和空冷工艺使材料的组织和性能基本接近开发目标;利用SEM和EDS对钢中夹杂物进行观察分析,进一步提高钢的洁净度,开发钢完全满足汽车用钢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Si—Mn—Cr低碳贝氏体钢在正火和回火过程中的组织转变和性能变化。结果表明:经350℃回火后具有良好的强韧配合,新型贝氏体钢屈服强度为1 196 MPa,抗拉强度为1 437 MPa,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分别为13%和50%,冲击韧性为72 J/cm~2,强韧性配合明显高于普通及淬火珠光体钢轨钢。而在450℃~600℃回火时出现明显的回火脆性。通过研究回火后的组织转变及残余奥氏体热稳定性、机械稳定性的变化,探讨了无碳贝氏体韧化及脆化机理,提出了适于该钢的最佳回火工艺。  相似文献   

6.
抽油杆用超高强度贝氏体非调质钢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所研制的新型超高强度非调质贝氏体钢为唐山钢铁公司开发的低碳Mn-Mo系V-Ti微合金化非调贝氏体钢FG20的改型钢种,新型钢主要成分(%)为:<0.16C,1.0-2.0Mn,1.0-3.0Si,1.0-2.5Cr,0.1-0.3Mo,0.05-0.10V,0.03-0.06Ti,该钢热轧材经580℃回火后,强度极限为1020-1100Mpa,延伸率大于12%。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淬火后不同温度回火对Si-Mn-Mo系贝氏体钢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淬火后回火的工艺可以显著提高Si-Mn-Mo系贝氏体钢的强度和塑性.淬火后300℃回火与350℃回火,该钢的力学性能相差不大,而450℃回火后强度、硬度相对较低,韧塑性略有提高.组织观察表明,该钢为贝氏体铁素体和残余奥氏体(片状和块状M-A岛)的复合组织,适当温度回火可以促进块状M-A岛分解,增加板条铁素体含量,提高残余奥氏体的机械稳定性,进而稳定其组织性能..  相似文献   

8.
9.
10.
陈润泽 《宽厚板》2021,27(3):8-11
通过大量的试验检验数据,研究了回火热处理工艺对550 MPa级低碳贝氏体高强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经650℃高温回火热处理后,试验钢主要组织为粒状贝氏体和准多边形铁素体的混合组织,准多边形铁素体组织占比有所增加;回火热处理后钢板屈服强度、延伸率得到明显提高,但抗拉强度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屈强比呈上升趋...  相似文献   

11.
低温时效对非调质钢组织和耐疲劳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紧固件工作失效多起源于疲劳,利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洛氏硬度仪和耐疲劳性能试验机等分析测试方法研究时效处理对减面率22.5%的非调质钢MFT8紧固件的组织、硬度和耐疲劳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未时效处理试样相比,时效工艺为300℃×2h时,其硬度和耐疲劳极限达到最大值。时效强化和耐疲劳性能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在时效回复处理过程中,位错之间相互反应而湮灭或逐渐迁移而重排,引起位错墙或位错胞内部位错密度减少,形成具有稳定状态或亚稳定状态的组织结构或亚结构。  相似文献   

12.
回火对低碳贝氏体钢组织稳定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弛豫—析出控制相变(RPC)技术生产的超细化低碳贝氏体钢回火后组织与性能的变化,并与控轧后空冷(AC)以及传统的再加热淬火工艺(RQ)得到的钢板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回火前RPC和RQ 2 种工艺得到的钢板组织均为板条状贝氏体和少量粒状贝氏体的复合组织。RPC工艺得到的钢板经500~700 ℃回火1 h后,组织变化不明显,随温度升高呈现软化—硬化—再软化的变化规律。RPC工艺得到的高强韧性钢板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热轧低碳贝氏体钢Q685不同温度的回火工艺处理,研究了强度、延伸率、冲击性能以及微观组织的变化.结果表明,回火温度对Q685钢的性能产生明显影响.当回火温度为650℃时,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达到758 MPa和835 MPa,延伸率达到30%,明显高于热轧后的试样;而随回火温度逐渐增加到720℃,性能则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4.
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实验方法,研究不同回火温度下试验钢的组织性能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经控轧控冷获得了贝氏体/马氏体复相海洋用钢,其中贝氏体体积分数约占30%;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试验钢的屈服强度先上升后又略有下降,在600℃达到最大值,为983 MPa,抗拉强度明显下降,延伸率先降低后升高,在600℃回火温度达到最大值为19.6%,之后又开始降低,冲击功在400℃和600℃出现明显回火脆性;在550℃回火温度试验钢取得最佳力学性能,其中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为1050MPa和981 MPa,延伸率为16.6%,-40℃低温冲击功为19.9 J.分析认为,回火过程中马氏体板条断裂消失,贝氏体相互合并形成准多边形铁素体,析出物逐渐回溶和重新析出,造成力学性能的变化差异.  相似文献   

15.
含铌非调质钢的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毅 《江西冶金》1995,15(5):7-10
简单介绍了含铌非调质钢35MnVNb的金相组织与力学性能。35MnVNb钢通过适当控制热变形工艺,可以得到均匀的铁素体和珠光体组织,用QA-b图像分析仪测定了珠光体体积百分数,结果为Φ16~Φ45mm轧材的铁素体晶粒和珠光体团的平均尺寸为11.5~19.5μm,相当于9.7级和8.2级晶粒度;Φ80mm锻材的晶粒度平均尺寸为35.2μm,也达到7级。含铌非调质钢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说明,要得到铁素体和珠光体组织,最大冷却速度为3.6℃/s,高于此冷速,将产生贝氏体组织,对钢的韧性有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第三代非调质钢的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瀚  杜金凯 《钢铁钒钛》1992,13(3):9-13
设计和冶炼了六炉钢,其成分为0.05%~0.2%C,1.1%~1.7%Mn,0.20%~0.40%Si,并添加合金元素Mo,V和B。钢在轧制后采用喷水冷却,冷却终止温度分别为400,300℃和200℃,测试了拉伸性能和纵向、横向冲击韧性。对微观组织进行了观察。借助SEM确定冲击断裂方式。  相似文献   

17.
非调质钢作为“高效节能绿色环保”材料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1],经过研究表明[2~3]非调质钢的性能主要受化学成分、冶金因素的影响,除此之外热加工工艺及冷却制度也对其组织性能有较大影响,目前国内在此方面研究较少,本文旨在研究不同的锻造工艺及冷却制度对ADVANS 800F非调质钢的组织性能影响.研究表明:控制终锻温度与控制冷却制度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明显提高材料的强度和冲击韧性,即终锻温度较低(950℃)冷却速度越快(风冷)强韧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汽车裂解连杆用高强度非调质钢组织和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分析方法, 研究了Rm≥1 000 MPa、ReL≥750 MPa的高强度非调质钢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材料为铁素体-珠光体组织,铁素体呈网状分布;珠光体片层间距对强度的影响较大,当片层间距从207 nm减少到171 nm时,屈服强度从 820 MPa上升到840 MPa;其析出第...  相似文献   

19.
对一种含硼的低碳贝氏体钢进行了不同工艺的回火处理,并通过室温拉伸、摆锤冲击实验和扫描电镜研究了回火处理对实验钢的晶粒尺寸、晶界比例、贝氏体板条块的演变及强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回火处理可使实验钢屈服强度升高,低温韧性显著改善,高温回火后塑性提高。300T实验钢-20℃下断口为韧窝断裂和准解理组成的混合型断裂,而500T和650T实验钢断口为韧窝断裂,600℃出现回火脆性区间,韧性恶化,属混合型断裂。650T钢的低温韧性最优,较高的回火温度促进了小角度晶界的迁移、亚晶合并过程,亚板条块数量减少,大角度晶界的比例、数量提高,晶粒尺寸有效细化,同时单位面积内板条块数目显著增加,有效地钝化了裂纹,提高了低温韧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