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三峡水库135 m蓄水过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峡水库135m蓄水是逐步发挥三峡工程综合效益,保证三期工程顺利施工的关键。2003年6月10日22时三峡水库如期蓄水至135m,标志着三峡工程进入了建设施工与生产运行并重的崭新阶段。为此,就135m蓄水对坝址上游、两坝间、葛洲坝下游水位变化的影响,蓄水期间三峡泄水建筑物的逐步启用,蓄水后水库回水末端的确定,梯级枢纽形成后水库调度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从而为梯级水库调度和后期三峡工程的156、175m蓄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高峡平湖惊世人攀龙洪水技淆磨已庆反机赫巴电艰难创业真堪袋百年奇梦竞成真豪左离歌遏行云重(.斤舟队薄此辰百尺竿头钦万民贺三峡工程蓄水到135米高程@林秉南$中国三峡总公司泥沙专家组!顾问 中国水科院名誉院长,中科院院士  相似文献   

3.
2013年11月11日14时,三峡水库水位175.0米,入库流量7600立方米每秒,出库流量5390立方米每秒,蓄水量393亿立方米,标志着今年三峡175米试验性蓄水任务圆满完成,三峡水库连续第4年实现汛后蓄水目标。工程将全面发挥防洪、供水、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也为三峡水库转入正常运行期积累了宝贵经验,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受长江上游流域水库调蓄和中下游地区用水需求提高影响,三峡水库蓄水期间来水和出库均较初设阶段发生显著变化,水库依据初步设计方式蓄水面临较大困难,特别是蓄水期来水偏枯的年份.为保证三峡水库顺利完成175.00 m蓄水任务,确保三峡水库综合效益充分发挥,通过大量研究对三峡水库蓄水方式进行了优化调整.2010年采取新的蓄水方案...  相似文献   

5.
三峡水库蓄水至135 m库区水质变化分析与保护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三峡水库蓄水至135 m前后库区干支流水质状况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评价,对比分析了蓄水前多年与蓄水后2 a来水库水质变化状况及主要影响因子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库区干流水质与悬浮物含量关系密切,蓄水后,从库尾至坝前,随着悬浮物的逐渐沉降,干流水质逐渐趋好,主要影响因子含量也逐渐下降;部分支流库湾因蓄水顶托,水流变缓,在营养物质含量水平高、水温与光照适宜等因素共同影响下,水质变差,出现了富营养化,甚至爆发了“水华”。  相似文献   

6.
由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拟定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围堰挡水发电期水库蓄水方案》通过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的审查。为确保 2 0 0 3年三峡工程蓄水、通航、发电 3大目标及计划顺利实现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按照《长江三峡二期工程验收工作大纲》要求 ,对三峡工程水库蓄水方案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峡水库蓄水方案。该方案综合考虑水库蓄水相关的水文条件、库容与枢纽泄洪能力、控制性工程施工进度、建筑物安全及相关部门对蓄水的要求等主要因素 ,拟定了水库蓄水标准和蓄水调度基本原则。蓄水调度在保证工程安全及适应施…  相似文献   

7.
安申义 《红水河》2011,30(3):42-45,58
三峡水库汛后蓄水存在的问题,提前蓄水如何确保防洪安全.根据洪水出现特征,进行分级调度,使蓄洪与蓄水结合.提出提前蓄水方案,初估提前蓄水效益,以供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三峡水库蓄水期是水资源综合利用矛盾最为突出的时期,科学分析蓄水期综合利用需求是研究三峡水库蓄水调度方式的先决条件。以8月下旬至11月下旬作为蓄水研究阶段,从上游水库群蓄水影响、防洪、发电、航运、两湖用水和水生态及水环境等方面,系统分析了三峡水库蓄水期用水需求,为进一步优化三峡水库蓄水调度方案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9月28日零时,根据国务院的批复意见,三峡工程开始实施汛末试验性蓄水。此次蓄水综合考虑长江上游气候、来水,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及下游航运、工农业用水等多种因素,兼顾各方利益,科学调度,分阶段进行。当蓄水至156米水位后,暂停10天,三峡大坝坝前水位一直维持在155.5米左右运行。在此期间,中国三峡总公司对枢纽建筑进行了全面监测,在确定大坝运行稳定后,于10月17日零时开始第二阶段蓄水。目前,蓄水进展顺利,水库蓄水水位已达172米,没有发生大的安全事故和地质灾害,三峡大坝运行正常。  相似文献   

10.
蒋平 《上海水利》1997,(4):44-50
文中列出了重庆市污染源现状及目前长江重庆段的水质情况,并指出已形成了约30km的岸边污染带。分析三峡蓄水后对重庆江段水质影响,选取重庆空压机厂排污口为代表,用数学模型,以CODcr为例,计算了污染带控点浓度的变化。蓄水后,浓度由11.14mg/l增加到49.4mg/l,污染带长度从4km增至10km。文中进行了污染物质削减量计算,计算的样本为蓄水前7个超标排污口及蓄水后14个超标排污口。文中指出,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三峡地震监测系统的组成、监测范围以及对三峡工程运行所起的重要作用,通过三峡工程蓄水前后,三峡地震监测系统在库首至库中地区记录到地震的震中位置、强度和频次等的对比。归纳了三峡工程蓄水后,库区水库诱发地震的基本特点,指出目前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的水库地震基本处于工程前期预测范围之内,无破坏性地震发生。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自然条件的变迁,初步设计制订的三峡水库运行方式已经不能适应要求.为此,分析比较了7种来水条件在不同蓄水方式下的三峡电站电量,综合考虑防洪、航运、电网运行等要求,提出目前可行的优化设计方案.今后可在此基础上继续深人全面研究,进一步提前蓄水开始时间和加快蓄水进度.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三峡水库、长江中游干流、两湖地区9-11月份的径流特性。认为1991年以后系列较初设系列,不论是年径流还是蓄水期径流均有一定程度减小,近年来长江干流进入一个来水相对较枯的水文时期,三峡水库的蓄水压力较大。通过分析干流和两湖地区水文情势,认为少数年份存在蓄水期长江干流来水与两湖本身来水遭遇枯水的情况,使得三峡水库的蓄水形势更为严峻。通过三峡水库蓄水期径流特性分析,为进一步优化三峡水库蓄水方式提供了良好的水文基础。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62年 ~2017年三峡水库及其周边区域24个站点的气温和降水数据,结合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和累积距平法分析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局地气候变化趋势与突变情况.结果表明,气温和降水均受影响,且影响程度具有明显的地理分布规律.蓄水对气温趋势具有稳定作用.蓄水后,气温增长幅度增大的站点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幅...  相似文献   

15.
浅谈三峡水库139 m水位蓄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兴娥  冯正鹏 《水力发电》2003,29(12):22-23,26
2003年10月,国务院批准三峡水库枯水期蓄水至139m水位。在枢纽及库区相关工作准备就绪后,10月26日开始蓄水。11月5日,水库水位蓄到139m,从而提前发挥三峡工程防洪、发电、航运三大效益,其中航运效益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6.
付湘  李安强  石萍 《人民长江》2013,44(4):8-12
三峡水库汛末能否顺利蓄水至正常蓄水位关系到长江中下游的用水安全,意义重大。由于三峡上游众多梯级水库也是从汛末开始蓄水,将与三峡水库产生竞争性蓄水问题。为了使三峡水库顺利蓄水和最大程度保证上游各梯级电站的经济效益,在分析长江上游干支流水库汛末蓄水对三峡水库蓄水影响的基础上,根据水能价值原理,提出了不影响三峡水库蓄满的上游水库群蓄水分配方法。所提出的方法可为制订三峡水库及上游水库群汛末蓄水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新形势下三峡水库汛末蓄水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长江上游流域水文情势变化、三峡工程各阶段运用要求、社会用水需求并结合2006年以来初期蓄水、试验性蓄水过程,对新形势下三峡水库汛末蓄水的调度方式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提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蓄水调度方式。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中游河道宽阔,分汊河段较多,洲滩冲淤消长变化较大,河道深泓主流摆动也较频繁,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后,分汊河道演变及航道条件随之发生改变。以长江中游主要碍航浅水道之一的嘉鱼水道为例,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近期实测资料,分析微弯分汊型河段自身演变,认识三峡水库蓄水前后水道演变过程和特点,分析水道演变的影响因素,探讨三峡工程对本水道演变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预测水道演变趋势和航道条件变化。分析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改变了嘉鱼水道过渡段单双槽交替的变化规律,弱化了汪家洲边滩与复兴洲低滩彼此消长的关系,河道洲滩以冲刷为主,预计在三峡工程的长期影响下低滩仍会有所冲刷,左汊进口更趋宽浅,主流摆动空间增大,航道条件的不稳定性较大。  相似文献   

19.
三峡水库汛末抗旱蓄水方式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缓解三峡水库汛末蓄水与下游抗旱补水之间的矛盾,开展了三峡水库汛末抗旱蓄水方式优化设计。提出严格满足下游抗旱补水流量需求,考虑流量、出力过程稳定的三峡水库汛末改进蓄水方式,进而分析比较提前蓄水时间和汛末控制水位蓄水方案的兴利效益与防洪风险,确定了最佳提前蓄水方案并通过典型年蓄水调度过程进行检验。研究成果可为提高干旱条件下长江流域水资源控制运行水平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大坝与安全》2006,(5):68-68
2006年10月27日9时50分,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总经理李永安在三峡总公司工程建设部宣布,三峡水库成功实现156m蓄水目标。此时,三峡水利枢纽梯级调度中心的电子屏幕上显示:“三峡坝前水位155.38m,入库流量为15000m^3/s,三峡电站发电出力为980万k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