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利水电工程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必然涉及较大的土石方量施工和弃渣量,弃渣场作为工程水土保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自然而言成为水土流失防治的重点领域,弃渣场水土保持设计直接关系到水利水电工程水土流失防治的成败。文章以万安水电站宋家沟村弃渣场为例,在分析弃渣场区地形地质条件、气象条件和水文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弃渣场防护标准与等级,并进行了弃渣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设计,具体包括泥石流防治措施和截水排洪沟设置。  相似文献   

2.
水电工程开发和建设具有弃渣量大、水土流失危害较大的特点,弃渣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是整个工程水土保持措施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成败。结合水电工程建设特点,依据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要求,以杨房沟水电站上铺子沟弃渣场为例,分析介绍水电工程特大型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体系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因水利水电工程土石方动迁量及弃渣量大、弃渣场数量多,弃渣的新增水土流失量较大,所以渣场区是水土流失防治设计的重点,同时也是各界关注的重点。笔者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认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应采用水土保持理念,重视土石方平衡及弃土弃渣的处置。新疆干旱少雨,蒸发量大,植被  相似文献   

4.
由于水利水电在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会出现大量的弃渣,其堆放比较困难,水土流失的危害比较大。为了有效的解决水利水电弃渣场水土流失的问题,还需要根据水利水电弃渣场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根据实际情况与相关水土保持的标准要求来执行,以便提高水利水电弃渣场水土保持效率,确保弃渣场的安全性,以便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文章就水利水电弃渣场的特点进行分析,并探究水利水电弃渣场类型与选址原则,探讨弃渣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以便提高弃渣场水土保持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弃渣场设计是水库工程施工中水土流失防治的关键技术,由于弃渣堆放后渣料较松散,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现象,故加强弃渣场水土流失防护和水土保持设计至关重要.弃渣场设计一定遵循工程所在区域实际情况,根据项目区地形地貌、弃渣场地质条件、气象条件等,从堆渣坡度、堆渣高度、渣场边坡及挡渣墙稳定性等方面进行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6.
对弃渣场特征进行研究,有助于提高弃渣场防护设计水平,控制水土流失。以洛湛路岑溪至茂名段工程为例,对铁路弃渣场的选址、面积、弃渣量、防治措施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山丘区铁路弃渣场密度大,且多数弃渣场位置较水土保持方案发生变更;全线以小型弃渣场为主,但部分弃渣场堆渣超高,给防护带来困难;布设合理的挡渣墙是最有效的防治措施,可控制弃渣场造成的主要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方案和后续设计的防治措施如何落实是弃渣场水土流失防治的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7.
根据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某水库工程坡地型弃渣场的自然环境特点及工程特性,分析弃渣场采用的水土保持措施,以达到防治弃渣场水土流失并能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目的,为后期同类工程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的采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新建水库工程施工产生大量弃渣,合理选址配套弃渣场,进行限制性因素分析,确定堆渣方案,开展堆渣体稳定计算,细化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以昆明市寻甸县龙泉水库工程弃渣场水土保持设计为例,根据弃渣场区域自然概况,分析弃渣场选址,确定堆渣方案,从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细化设计,形成完整的弃渣场防治措施体系,有效预防弃渣场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和可能发生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为减少水土流失,做好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作,把生态文明建设和弃渣场规划施工(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紧密结合。以滇中引水工程四华道班弃渣场为例,分析了弃渣场拦挡设施、排水及植被恢复规划,介绍了弃渣场实施过程中弃渣施工方案以及环保和水土保持方案,阐明了弃渣场弃渣规划和防护措施配置不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危害。结果表明:工程的实施可有效防治水土流失,减轻生态环境的恶化,确保弃渣场安全运行。研究结果为类似工程弃渣场的规划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廖坊水利枢纽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设计为例,论述了水利枢纽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设计中应进行的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及各分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并对弃渣场的水土流失防治方案进行了比选分析。  相似文献   

11.
刘斌  徐舟  潘文烽  李乐 《人民珠江》2023,(S2):372-379
近年来,水行政主管部门积极推进全面落实深化改革、简政放权,常态化开展水土保持遥感监管,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开展在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的监督性监测。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往往具有施工扰动面积大、弃土弃渣量大、水土流失影响大、水土保持措施多等特点,是水行政主管部门开展监督性监测的重点对象。以往生产建设单位自主开展或委托第三方开展水土保持监测时,对于存在的水土流失问题往往避重就轻,监测成果往往“报喜不报忧”,甚至与监督性监测成果“大相径庭”。通过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实践,客观反映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弃土弃渣、水土保持措施、水土流失防治效果以及是否发生水土保持违法违规行为,并从标准执行、技术交底、新技术应用等方面总结经验做法,以期为其他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新疆乌恰县某水电站工程为例,由于施工场地限制,工程弃渣场布置在临河阶地或河滩地上。通过分析工程布设在河滩地的弃渣场的水土保持合理性,进行水土保持措施的方案比选,根据比选结果确定拦渣堤工程是较为合理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并对拦渣堤进行优化设计。解决了弃渣堆放问题,也防止了弃渣冲蚀产生的水土流失,河道水质污染等。为临河型弃渣场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选取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开发建设项目弃土弃渣水土流失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弃土弃渣的妥善处理是防治工程建设水土流失的关键之一.以西霞院反调节水库工程弃土弃渣场堆渣为调查对象,存降水、径流冲刷条件下,对弃土弃渣场的水土流失进行动念监测和调查,分析了开发建设项目弃土弃渣对水土流失的影响,以为开发建没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4.
孟冬梅 《陕西水利》2022,(3):157-159
水利工程中弃渣场设置对原有地貌和地表植被的扰动较大,产生的水土流失危害也比较严重.以康苏水库引调水项目为研究对象,重点针对弃渣场的水土流失影响进行分析,从弃渣场选址、拦挡工程选择入手给出弃渣场的挡渣墙和截排水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15.
水电工程在施工建设中,往往由于施工期长、弃渣量大、堆放困难,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较大。文章根据水土保持技术要求,结合水电站弃渣场地理条件的特点,以丰满大坝全面治理工程为例,阐述了在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设计中弃渣场的挡渣和护坡工程措施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6.
新形势下加强水利水电工程弃渣场设计与审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弃渣场是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计的核心内容。本文分析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特点,从法律法规、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管理等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了当前水利水电工程弃渣场设计与审查所面临的形势和要求;结合近年来发生的弃渣场安全事故回顾和现行规范的要求,论述了渣场稳定是弃渣场设计与审查必须把握的核心问题,并从加强组织和领导、严格执行标准规范、加强专业协调、完善技术管理流程等角度提出了加强弃渣场的设计和审查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对民治水电站建设新增水土流失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工程弃渣流失为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因此为保护生态环境,应将渣场防护作为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对象,最大程度地减少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8.
为准确预测因水库水电站工程建设而导致的新增水土流失,本文以小河水电建设工程为例,在详细调查统计项目区扰动面积、弃方量、水土保持设施破坏情况基础上,对项目区新增水土流失预测方法进行了研究,预测出该工程建设产生新增水土流失1.459万t。经综合分析提出水土流失防治重点区域为主体工程施工场地、渣场转运点和渣场区,并根据预测的水土流失量和项目区的特点,分析制定项目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在弃渣场修建130 m挡渣墙,在项目其他区域有针对性地种植苜蓿及植物谷坊等适应性强的植物。结合工程实施经验,提出了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实施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弃渣场防护及工程高陡边坡绿化的难题,通过对孤山航电枢纽工程水土流失特点及难点进行分析,在水土保持设计时有针对性地采取以下措施:(1)优化设计方案,减少工程施工扰动影响;(2)注重坝肩绿化设计,美化工程;(3)注重植被群落选择;(4)强化弃渣场防护设计。结果表明:该措施方案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可为汉江中上游大型水电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西藏地区特殊的环境条件,使得公路等线型工程在弃渣布置及渣场防护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及特殊性。分析了某西藏公路改扩建工程的弃渣,并进行了水土保持措施设计,从弃渣的来源、去向、弃渣的综合利用、弃渣场位置的选择与弃渣场水土保持防护等方面,根据所经区域不同气候、地形、植被、环境影响等存在的差异性,采取分段集中弃渣,因地制宜进行弃渣场布置及水土保持措施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在充分满足公路建设要求的同时,加强弃渣布置与渣场防护,是生产建设活动水土保持工作重点,可治理因生产建设活动导致的水土流失,达到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