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清代小说中,对扬州盐商的经营状况、生存状态到扬州盐业政策都有较多的反映。作者从几部具有典型性的小说中撷取一些情节,较为具体地反映了扬州盐商的经营状况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他们不得不与官员结成利益的共同体,遭受官吏的盘剥。  相似文献   

2.
《盐业史研究》2011,(3):F0003-F0003
盐是人类不可或缺、无可取代的食品,又是重要的生活用品、生产用品。千百年来,人们制盐、运盐、管盐、售盐、用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留下了辉煌的遗产。有的场所经历数千年,至今还在运转,造福人民。  相似文献   

3.
两个城市的背影——扬州盐商与自贡盐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民初,盐商在商人群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两大盐业重镇的扬州盐商和自贡盐商,如何运作政策、运作市场,乃至他们在致富后捐输报效的目的,文章作了深人的比较研究,并指出:无论是扬州盐商,还是自贡盐商,他们的发轫和衰败,都与国家的盐业政策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以审美形式艺术中的益智色彩元素与女童服装设计相结合为研究主题,针对当前女童服装图案元素单一的问题,运用服装图案风格中艺术审美理念形式的研究方法,发现目前消费者对于挑选女童衣服时审美呈现逐渐提高的态势。指出当下女童服装可以从色彩审美艺术中提取适合女童穿着、益智类的图案元素进行设计与加工,从图案搭配、色调选取、风格定位、益智开发中总结女童服装中可借鉴的流行色彩要素和服装设计途径,为童装设计师与童装企业提供更多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5.
清代扬州盐商富甲天下,且具尚儒特质,注重文教,广交名士,对早期的旅游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他们留下的园林宅邸等物质遗产已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而他们改善人居、开发旅游的理念也是非常重要的非物质遗产。我们应继承挖掘扬州盐商的双重遗产,推动扬州旅游业的发展,延续古城历史文脉,促进城市精神与物质的和谐共进。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扬州盐商建筑的历史、特点及其文化内涵。从盐商建筑分析盐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瑾 《西部皮革》2021,(10):40-41
设计色彩是设计专业所开设的基础专业课,其立足于审美能力及创新意识两方面.对此,设计色彩的教育教学工作,区别于美术学等专业写生课程,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能力,引导学生将绘画性的色彩审美意识逐渐转化成为设计性的色彩审美意识,同时以多种形式来鼓励学生用设计色彩进行艺术表达,以创新方式来表达其内心的情感及审美个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古籍记载和考古文物,分析了中国传统草木染的工艺技术与艺术审美特征,并对材料、工艺、色彩、纹饰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认清了草木染在发展沿革中技术与艺术的关系,对于认识和挖掘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更好地理解传统造物设计思维和工艺特色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9.
2011年5月9日至10日,海内300余名专家汇聚盐商重镇扬州,研讨盐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会议收到论文60余篇,《盐业史研究》选择其中12篇编为专辑发表,乃盛事也。  相似文献   

10.
个园是典型的前宅后园的宅第园林,回收为国有后,按照"不改变原状"和"修旧如旧"的原则对破损建筑有序维修,严格遵循史籍记载,尽量保存原构件和原材料,从而恢复当年园主人及其家人的生活场景,让游客亲身体验盐商的精致生活。  相似文献   

11.
盐引法是元代盐务政策的核心内容。蒙古国时期确定了元代盐引法的基本内容。元世祖末期改造盐引,盐引法基本定型。大德四年(1300)两淮改法立仓,标志着盐引法走向细密。但是元末私盐泛滥,办课困难,盐务政策虽多次调整,终因积重难返,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国内高校设计学专业设置的沿革,针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发展,以建立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国际化特色的高等院校设计学教育体系为主旨,探讨了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纳入教育体系,并建立系统、科学教育机制的可能性和方式。  相似文献   

13.
简要概述了我国制盐行业的现状,分析了阻碍我国制盐行业发展的原因,总结了大规模生产的优势。提出了壮大我国制盐企业的途径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上个世纪50年代在扬州发现的两块拉丁文墓碑,是元代天主教在华活动的重要物质遗存。本文认为,两块墓碑在形制方面借鉴了同时期在华有着活跃商贸活动的伊斯兰教和景教的墓碑;在主题和图像方面,则在方济各会修士的指导下遵循了欧洲中世纪天主教的宗教题材图像传统。两块拉丁文墓碑上的图像,不仅为远在异国他乡的天主教徒提供了灵魂归宿的精神慰藉,同时也凸显了罗马天主教与景教所遵循的教义方面的差异,并成为宣扬天主教和进行传教的有力手段。本文还提出图像中融合了大量中国本土艺术元素,体现了元代中西跨文化的艺术交流与互动。  相似文献   

15.
元末明初的广东是一个乡豪所支配的社会。乡豪势力所支配的格局与社会经济、文化资源的分布密不可分。《庐江郡何氏家记》以何真家族的事迹为线索,详细地再现了元末明初广东乡豪势力崛起直至衰落的历史过程。元末广东群雄竞起,东莞境内势力最强的乡豪们占据了四大盐场和盐栅,他们不仅控制食盐生产和运销,也控制这些地区的盐民。何真的崛起,与控制东莞、惠州地区的盐场密不可分。宋元时期乡豪控制盐场社会的现象,提示我们需要谨慎对待中国历史上王朝统治下的食盐专卖制度。就广东而言,宋元食盐专卖制度似与明代以后的食盐专卖制度有所不同,无论是盐民的管理,还是食盐的运销,宋元时期官府力量显然并没有完全渗透到盐场社会,乡豪势力是盐场社会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乾、嘉时期,长芦盐商群体经历了一次明显的衰落过程。盐业运营(或专卖)是经济行为,要从经济规律中寻找长芦盐商群体衰落的原因。盐商的垄断地位是各种危机的根源,各方都试图从中获利导致乾嘉时期各种陋规逐渐公开化;盐商的报效实际上是最大的陋规。长芦盐商靠提高盐价来确保各方利益,同时也使得私盐泛滥,最终侵害了盐业运营和盐商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另一方面,"银贵钱贱"侵蚀了长芦盐商很大一部分利润。清代的"银贵钱贱"现象并不是随着鸦片贸易出现的,与长芦盐业有关的"银贵钱贱"现象早在雍正九年已经出现,引入"杰科布定律",能够很好地解释由盛世而物价上升,由物价上升而"银贵钱贱"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