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层序地层学是研究地层分布的一门学科,它是在地震地层学的基础的上综合了所有地层学的最新发展而诞生的,是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是当今层序地层学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文章介绍了T.A.Cross领导的成因地层组提出一种高分辨 率的层序地层分析方法-旋回层序地层学并以此为指导,利用钻井、地震资料、岩心和各种 分析资料,对某地区的层序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建立了下第三系层序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2.
为深入认识扇三角洲相储层特征,提高油藏描述精细程度,文中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技术方法为指导,依据不同级次基准面的升降运动所导致的地层过程旋回性和沉积学响应特征,将百21井区克上组划分为1个长期旋回、2个中期旋回、14个短期旋回以及33~37个超短期旋回。其中短期旋回可划分为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和向上变"浅"的非对称型2种基本结构类型。详细讨论了基准面旋回变化过程中超短期旋回的沉积序列、结构类型、叠加样式以及分布模式,建立了以短期旋回层序为等时地层对比单元的全区层序地层格架,分析了格架内砂体的沉积特征和油气分布,为储层研究和油田后期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在海拉尔盆地苏31块南屯组二段识别出46个超短期、8个短期、4个中期及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并以沉积动力学观点分析了沉积特征随各级基准面旋回演化的规律。研究区目的层发育的主体沉积微相有辫状水下分流河道、席状砂及前三角洲泥。各级基准面旋回对沉积微相有较好的控制作用。随着基准面的上升,沉积物总体呈退积特征;随着基准面的下降,沉积物总体呈进积特征。基准面由上升到下降的转换面附近砂体相对不发育,基准面由下降到上升的转换面附近砂体相对发育。以基准面旋回及沉积动力学分析为核心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对深化复杂断陷盆地开发区块精细沉积特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基准面旋回原理,以钻井、测井资料的综合研究为基础,对黑油山油田克拉玛依组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分析,将其划分为超短期、短期和中期3个级次的基准面旋回层序。综合运用标准层对比法、沉积旋回对比法、厚度对比法等多种方法对黑油山油田三叠系克拉玛依组进行地层划分对比,为黑油山油田的油藏精细描述提供了相关数据。  相似文献   

5.
从理论上讲,地层记录中不同级次的地层旋回记录了相应级次的基准面旋回。根据岩芯、测井资料在孤岛油田中一区馆3—6识别出两种规模的地层旋回,即短期旋回和中期旋回。由于河流作用沉积序列具有自旋回特征,识别出的短期地层旋回可能主要是自旋回作用形成,垂向上由不同微相组合而成。但这并不排除短期基准面作用存在,  相似文献   

6.
沾化凹陷沾38断块经历多期强烈构造运动,地层往往呈残余状态.通过地震相、沉积相、岩石相及测井相综合研究,较为详细地分析了沾38断块东营组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界面和湖泛面的成因类型及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并对地层缺失层段和层序进行了确定和恢复,共识别出了1个长期、3个中期和17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并在等时地层格架内进行砂体...  相似文献   

7.
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及方法,对松辽盆地南部海坨子地区进行了精细的地层对比,划分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4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9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建立了海坨子地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格架。综合利用岩心、录井、测井和各类化验分析资料对该区沉积环境进行研究,认为该区为三角洲前缘亚相带。在层序划分和对比的基础上,对其沉积微相的剖面、平面展布及有利层段行了分析,指出该区油层主要分布于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微相。  相似文献   

8.
根据高分辨层序地层学原理,在泌阳凹陷南部核三段识别出了两个长期和4个中期旋回,并对工区内长中短期基准面旋回和结构特征及分布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在高分辨层序地层划分对比的基础上,建立了泌阳凹陷南部核三段高分辨等时地层格架,分析了沉积演化过程和生储盖组合规律。  相似文献   

9.
陆相断陷盆地高精度层序地层研究现状与思路   总被引:18,自引:13,他引:5  
陆相断陷盆地高精度层序地层研究常采用经典层序地层学和Cross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两种分析方法,这两种方法存在明显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层序识别方法与适用范围、层序结构与对地层分布的认识等方面。由于都是基于可容空间的变化来识别层序,使得两种方法相结合解决断陷盆地层序研究问题有了理论上的依据。分析认为,以经典层序地层学方法和三分体系域的观点为基础,通过不整合面的识别和追踪,可建立宏观或区域层序地层格架,研究盆地沉积体系分布演化;以Cross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和二分体系域的观点,建立不整合面控制下的整合地层的高级次层序地层格架,研究沉积相和储层的分布,是陆相断陷盆地高精度的层序地层研究的有效方法。两种层序研究方法的结合点取决于断陷盆地区域性不整合面的分布和发育情况。  相似文献   

10.
塔巴庙区块山西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以露头剖面、钻井岩心、测井资料的综合研究为基础,研究了塔巴庙区块下二叠统山西组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识别和划分了一个超长期、两个长期、六个中期及若干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详细分析了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层序的叠加式样、沉积序列、岩性岩相组合等特征。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基准面旋回层序与天然气富集的关系,认为主要气层段主要处于长期及中期旋回的底部,即基准面上升阶段的早期或湖平面下降的低水位时期及湖侵期的开始时期。  相似文献   

11.
以 T.A.Cross提出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 ,运用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 ,分析不同级别层序界面的性质、类型及沉积体系发育特征 ,在渤中凹陷及其周围东营组内划分出了长期、中期和短期 3个级别的基准面旋回 ,其中地震剖面上可识别出 SA、SB、SC等 3个中期旋回 ,钻井上可划分出 MSC1~ MSC4等 4个中期旋回 ;建立了以中期地层旋回为骨架单元的东营组层序地层对比格架 ,分析了各旋回单元在不同 A/ S值 (可容纳空间增长速率与沉积物补给通量之比 )背景下的演化规律及各类沉积体系的发育特点 ,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 ,初步探讨了区域上东营组有利储盖组合的平面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2.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 ,通过对岩心、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 ,在高邮凹陷 SN油田阜三段识别出 3种型式的短期旋回相序特征 ,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划分出 12个短期基准面旋回 ,建立了以短期旋回为骨架单元的等时地层对比格架。分析了地层格架内砂体的展布特征 ,对阜三段有利储层分布区和油气赋存层位进行了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   

13.
川西新场蓬莱镇组层序地层研究与储层横向预测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通过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运用基准面旋回为参照格架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原理和对比方法,依据地层冲刷现象、滞留物沉积、短期旋回叠加样式、地震反射终止类型及反射特征重大变化等标志,在蓬莱镇组中识别出5个钻井中期基准面旋回以及与之对应的5个地震层序,建立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格架。指出蓬莱镇组主体沉积处在中期基准面下降晚期和上升早期的三角洲水下平原及向河口坝过渡的部位,且大都位于层序界面的上、下两侧。利用含气砂体的地震响应特征,对储层进行横向预测,认为长期基准面缓慢上升或下降过程中形成的三角洲沉积体系有利储层发育,使有利储集砂体的时空展布预测精度及小层砂体描述精度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4.
根据基准面旋回理论,通过对研究区内4条连井剖面的层序地层分析,建立起核桃园组三段1亚段至二段3亚段(C1)、核桃园组二段2亚段至1亚段(C2)两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其界限是基准面上升到基准面下降的转折点。C1旋回纵向上为一个水体由深变浅的序列,可进一步划分为MSC1和MSC2两个中期基准面旋回,相当于核桃园组三段1亚段和二段3亚段的沉积;每一个中期旋回当中可再细分为小的短期旋回。C2旋回纵向上不完整,仅由一个基准面下降的半旋回组成(相当于核桃园组二段2亚段到1亚段的沉积),可进一步划分为MSC3,MSC4,MSC5和MSC6中期基准面旋回。在已建立的层序地层格架基础上进行精度更高的层序划分,将有助于泌阳凹陷白云岩区的微相研究,从而可预测与油气藏形成有紧密联系的裂缝和溶孔发育的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15.
根据钻井、测井及地震资料,引入沉积转换面概念,应用以多级次基准面旋回为参照面的高分辨层序地层学理论与方法,对松辽盆地南部西斜坡前缘带的青山口组—姚家组地层进行了层序地层研究.共识别出4个长期基准面旋回、8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建立了层序划分方案,在连井剖面的层序地层对比基础上建立了地层格架;认为青山口组底部层序为盆地快速水进时期,向上至青三上层序为水退时期,至姚家组层序为另一水进初始阶段;各旋回叠加样式随基准面升降呈现有规律变化,层序格架分布样式也对油气运聚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延长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21,自引:8,他引:13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为指导,利用测井、钻井和野外剖面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延长组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进行了详细划分,建立了西峰油田延长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将延长组划分为1个超长期、5个长期、13个中期和36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其中短期基准面旋回细分为2大类3种结构,中、长期基准面旋回通常以对称型结构为主,区域分布较稳定。分析了不同级别的基准面旋回叠加式样与沉积相展布和演化规律的响应关系。  相似文献   

17.
高分辨层序地层学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阐述了层序地层学的发展历史,介绍了层序地层学向综合地层学方向发展起来的几个新学科,分析了层序地层学在海相地层、陆相地层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3个方面的应用现状等,指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在储层对比、储层预测以及与储层建模技术结合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将为储层的三维预测、储层非均质性研究和地层圈闭预测提供更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根据陆相盆地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 ,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地震资料 ,对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山一段地层层序进行了识别和划分 ,并对层序地层的特征和演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山一段地层属于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 ,其中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较为发育。在这种沉积背景下 ,可以识别出 2种超短期旋回类型和 4个短期旋回层序。对这些旋回特征进行了描述 ,建立了该区的等时地层格架 ,以此为基础 ,将大牛地气藏山一段地层划分为 4个小层  相似文献   

19.
歧口凹陷中浅层油气富集因素及成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油气藏是否处于有利烃源岩范围内、油气藏所处古地貌背景、油气运移方式及距离等因素 ,把歧口凹陷中浅层油气藏划分为内、中、外 3个环状含油带。阐述了区内中浅层油气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与分布规律 ,提出了本区中浅层油气藏的两种成藏模式。一期成藏 +幕式成藏模式是内、中含油带的主要成藏模式 ,而阶梯式运移成藏模式则是外含油带的主要成藏模式。本区中浅层油气藏主要分布于凹中隆和斜坡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