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低阻油层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双河油田上倾尖灭区低阻油层的研究,探讨了多种识别低阻油层的方法,提出了“概念识别-Φ-Sw图版识别-BAYES多组判别,神经网络模式识别”这样一套由简单到复杂,多层次,多种数学手段相互补充的识别方法,使该区低阻支的解释符合率达到80%以上,也为评价和识别同类油层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葡南地区及敖包塔油田边部葡萄花油层属于构造—岩性油藏。储层岩性细、泥质含量高、孔喉结构复杂,导致储层物性差、孔隙和喉道小、分布不均匀,为低阻油层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通过详细分析葡南地区及敖包塔油田边部葡萄花油层低阻形成的微观原因,得出高束缚水饱和度、黏土矿物含量及分布形式是造成该区油层低阻的微观主控因素。同时通过低阻成因分析,提取了该区低阻油层的特征参数,建立了低阻油层特征参数识别图版,为葡南地区及敖包塔油田边部葡萄花油层低阻识别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以地震、测井、岩心化验分析及试油试采成果为基础,从构造、沉积及储层特征等方面研究认为,哈萨克斯坦的K油田白垩系低阻油层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低构造幅度、弱沉积水动力条件及高黏土矿物含量等。针对成因类型,分析了相同沉积环境、相似物性条件下油层段电阻率与其距自由水面高度差之间的关系,根据电阻率递减规律分析其地质影响因素并提出应分段确定油层的电阻率下限值,以消除油水分异作用的影响;同时结合电阻率比值法,对低阻油层进行综合判别。综合分析认为,K油田低阻油层纵向上主要位于构造相对低部位或沉积旋回正韵律的上部,平面上多分布于沉积水动力条件弱的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流河道末端和席状砂微相。  相似文献   

4.
通过双河油田上倾尖灭区低胆油层的研究,探讨了多种识别低阻油层的方法。提出了“概念识别-φ-Sw图版识别-BAYES多组判别、神经网络模式识别”这样一套由简单到复杂,多层次、多种数学手段相互补充的识别方法,使该区低阻油层的解释符合率达到80%以上,也为评价和识别同类油层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王志强 《断块油气田》2013,20(3):329-333
DJ油田Q段储层地质特征复杂,储层电阻率测井响应受多种因素影响,低阻油层与高阻水层同时存在,应用常规方法在DJ油田Q段无法建立统一的油水识别标准,流体识别有较大困难。为解决这一难题,综合应用岩心、测井、测试、化验分析等资料,开展低阻油层与高阻水层成因及流体识别方法研究。明确了DJ地区Q段低电阻率对比度,主要是由地层水矿化度差异大、泥质体积分数与碳酸盐体积分数分布不均衡造成的;基于成因认识,采用单因素校正与分区评价相结合的流体识别方法,建立了含钙泥质砂岩等效体积导电模型,在矿化度相对稳定的区域内应用等效纯砂岩地层电阻率模型,准确判别了DJ油田Q段的储层流体性质。  相似文献   

6.
临南油田夏52块沙三中低阻油层含水饱和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南油田夏52块沙三中低阻油层普遍存在,过去低阻油层含水饱和度解释普遍偏高,因此一直认为是水层。经过分析认为,岩石孔隙结构的变化对油层的电阻率有显著的控制作用。由于孔隙结构与孔隙度有较好的相关性,采用阿尔奇公式参数随孔隙度变化进行的含油饱和度解释,达到较高的精度要求,实现了低阻油层的有效识别。  相似文献   

7.
针对南海东部西江油田低电阻率油层形成原因复杂,低阻油层难以识别的问题,在综合分析测录井、岩心、扫描电镜、黏土矿物、岩石润湿性等矿场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合于西江油田的低阻油层评价和识别方法,修正了典型的阿尔奇公式,预测了潜在低阻油层储量,并进行了西江油田低阻油层主控因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西江油田低阻油层识别的主控...  相似文献   

8.
低阻油层的成因和类型复杂多样,测井响应特征难以与水层进行区分,深入分析低阻油层成因并采用有效的方法识别低阻油层具有重要意义。依据岩心与测井资料,从构造作用、沉积环境、成岩机理等宏观方面,以及束缚水饱和度、黏土附加导电性、地层水矿化度等微观方面入手,对形成低阻油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得出了高束缚水饱和度是导致低阻油层形成的主要原因。将岩心、测井资料、试油试采结果相结合,总结形成了适合油田评价的邻近水层对比法、束缚水饱和度对比法的定量识别模式,以及横向对比法、交会图识别法和辅助识别法的定性识别模式,利用定量和定性评价技术对渤海旅大A油田低阻油层进行识别。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识别精度达到90%以上,并且成功应用于该油田的生产挖潜实践中,新增低阻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近400×104m3,对类似油田低阻油层的挖潜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国内外研究低阻油层的基础上 ,结合丘陵油田的生产实际 ,认为形成丘陵油田低阻油层的主要原因有五个方面 ;针对低阻油层的测井特征 ,提出综合利用测井多参数信息进行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识别低阻油层  相似文献   

10.
李琴  章凤奇 《河南石油》2004,18(2):11-13
孤东油田馆陶组下段是物性总体较好的河流相储层,电阻率显示比馆上段低很多,长期以来认为储层含油性较差。经过重新解释和试采发现部分储层井段为高产低阻油层。通过对研究区低阻油层成因分析,认为造成孤东油田馆下段油层低阻的原因主要有地层水矿化度高、油藏构造幅度小、储层束缚水饱和度高等。根据低阻油层的低阻成因和油层地质特征,把低阻油层分为低渗型、高渗型、薄层型三类,并分析了造成这三类油层低阻的主要原因。本项研究对孤东油田低阻油层的解释提供了基础,为老区寻找储量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低电阻率油气层在我国分布广泛,其储量和产能都相当可观,是油田老井挖潜和增储上产的主要方向。海南W1、2油田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在同一地质剖面上高阻出水和低阻出纯油交互出现,使油层的识别难度加大。本文深入分析了该地区储层低电阻率形成机理,认为岩性细、微孔发育、束缚水饱和度高以及高矿化度地层水是形成低电阻率的主要原因。本项研究为该地区测井识别低阻储层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4+5油层组发现了大量低阻油层,但由于其成因机理及识别方法在理论和技术方面存在问题,导致其常被错判或遗漏。为此,根据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X衍射和高压压汞分析等多种技术手段,结合测井资料及试油、试采等数据,对姬塬地区延长组长4+5低阻油层的成因及识别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构造幅度低、油水关系复杂、不动水饱和度和地层水矿化度高是长4+5低阻油层的主要成因,其中,不动水饱和度高主要受颗粒粒度细、泥质含量高及孔隙结构复杂等因素控制。实例分析表明,定性识别低阻油层的邻近储层对比法、以泥质含量-孔渗比-不动水饱和度三维模型为基础定量识别低阻油层的可动水分析法及快速直观识别低阻油层的交会图版法为长4+5低阻油层识别的3种有效方法,使研究区低阻油层的解释结论与试油结果的符合率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渤海A油田馆陶组低阻油层成因机理不明确、缺乏识别方法、空间展布规律认识不清等问题,从低阻油层储层基本特征出发,开展低阻油层地质主控因素分析,建立低阻油层识别方法,刻画低阻油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渤海A油田馆陶组低阻油层主要是由于低能沉积环境所形成的较细的岩石特征、较高的泥质含量、复杂的孔隙结构、高含量网状分布的伊蒙混层复合作用所致,另外中等矿化度、岩石弱亲水性、低构造幅度也是低阻油层形成的次要因素;综合目标区地质特征提出四种低阻油层识别方法并建立判识标准,测井曲线重叠法通过测井曲线重叠显示幅度差进行识别,交会图版法通过不同测井参数交会图进行识别,气测录井法通过气测全烃量和烃组分完整度进行识别,神经网络模型法通过神经网络训练方法优选测井参数组合类型来识别低阻油层。研究成果可有效指导油田井位设计、降低开发风险,对其他低阻油层研究也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统计和分析了苏北盆地各油田低阻油层的各项影响因素。根据构造幅度和构造部位对低阻的影响情况,采用小层平面图对低阻油层进行分析、判别,提出了利用小层平面图,以油砂体为单元研究低阻油层的分布,具体、详细地反映了低阻油层与构造部位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反映出构造幅度问题。  相似文献   

15.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南斜坡侏罗系三工河组低阻油层广泛分布,油水界面不清晰,油层形成机理复杂,识别难度大。根据玛湖凹陷侏罗系三工河组油层地质特征,结合化验分析、试油试采、录井、测井等资料,系统剖析油层低阻的成因。结果表明:研究区三工河组二段储集层岩屑以凝灰岩为主,压实与溶蚀作用使储集层微裂缝和微孔发育,储集层孔隙结构复杂化,束缚水饱和度偏高;束缚水饱和度偏高和地层水矿化度高是三工河组油层低阻的主要因素;储集层以细砂岩和粉砂岩为主,黏土矿物以高岭石和伊蒙混层为主,为油层低阻的次要因素。该研究成果在研究区油层识别中应用效果良好,为玛湖凹陷三工河组低阻油层的评价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王博  赵军  王淼  刘淑侠  杨东 《岩性油气藏》2012,24(6):110-114
低阻油层在王集油田分布广泛,由于油层与水层的电阻率对比度低,给测井解释带来了一定难度。 以岩心实验和地层水分析等资料为基础,对低阻油层的成因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层水矿化度差 异、储层孔隙结构、薄层发育及钻井液侵入作用是导致油层低阻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 针对该油田低电阻率油层的3 种识别方法,即交会法、感应与侧向联合法和侵入因子法。实践表明,这些 解释方法对该区低电阻率油层的识别和评价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古龙油田葡萄花油层属中孔、低渗碎屑岩储层,油水层识别难度很大.从岩性、物性、泥质、灰质和残余油等方面对古龙油田葡萄花油层复杂储层的成因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可分为岩性细和泥质重形成的低阻油层、薄层及薄互层影响形成的低阻油层、储层含灰质形成的高阻水层、储层含残余油形成的高阻水层4类.在建立针对性电阻率校正模型的基础上,从泥质、灰质和薄层3个方面进行了储层电阻率校正,提高了交会图版法油水层判别模型的精度,表明对电阻率进行校正可以提高古龙油田葡萄花油层油水层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18.
低阻油层是一类电性上比较特殊的油气层,在测井结果中不易与水层区分,它作为一类重要而特殊的油气层已经成为油田开发中后期增储上产的重要对象。因此,深入分析低阻油层成因,并采用有效的方法识别低阻油层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全面分析束缚水质量分数、岩性、孔隙结构、黏土矿物成分、地层水矿化度及特殊导电矿物等因素,认为砂岩细粒成分质量分数是M地区某油层低阻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了砂岩细粒成分质量分数对储层、物性、孔隙发育、束缚水及黏土矿物质量分数的影响.提出了一种砂岩细粒成分质量分数与电阻率交会图结合支持向量机识别低阻油层的新方法。编制了砂岩细粒成分质量分数与电阻率交会图,由此确定了低阻油层的砂岩细粒成分质量分数和电阻率临界值。通过支持向量机方法对已知含油气状况的样本点进行了重新识别,并对M地区某低阻油层进行了判别。结果表明,该方法显著提高了低阻油层的识别能力.展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谢青  王建民 《岩性油气藏》2013,25(3):106-111
陕北中生界延长组地层中低阻油层较发育,其分布广泛,资源潜力巨大。由于其成因机理复杂,表现 形式多样,传统的方法难以识别,因此,结合油田生产实践,以录井、测井、实验分析及试油试采等资料为 依据,并以主力产油层组为研究对象,在综合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对志丹、安塞地区长6 低阻油层的成因 机理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对其进行识别评价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孔隙结构复杂、黏土附加导电能力 以及高地层水矿化度是研究区长6 低阻油层主要的成因机理;采用交会图法、测井曲线重叠法及邻近水 层对比法可以提高对低阻油层的识别准确度。  相似文献   

20.
临南油田夏52块沙三中低阻油层普遍存在,过去低阻油层含水饱和度解释普遍偏高,因此一直认为是水层。经过分析认为,岩石孔隙结构的变化对油层的电阻率有显著的控制作用。由于孔隙结构与孔隙度有较好的相关性,采用阿尔奇公式参数随孔隙度变化进行的含油饱和度解释,达到较高的精度要求,实现了低阻油层的有效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