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高强再生轻骨料和玻璃微珠,利用体积法配制出了性能满足预定控制要求的轻质高强混凝土。通过对比试验研究了玻璃微珠、水泥品种、骨料掺量对轻质高强混凝土力学性能和工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调节玻璃微珠的粒度和掺量可有效控制混凝土的表观密度,使用高强再生轻骨料可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工作性。试验配制出了表观密度1520kg/m3、28d抗压强度58.9 MPa、比强度1.0667、工作性能较好的轻质高强混凝土。  相似文献   

2.
3.
《广东建材》2021,37(10)
陶粒的性质决定了轻质高强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本试验研究了不同处理方式对陶粒吸水率和筒压强度的影响,以及对陶粒混凝土工作性能和抗压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E51环氧树脂浸渍包裹陶粒和环氧树脂/陶粒表面粗糙度处理两种方法,能填充和包裹陶粒的孔隙与裂纹,使吸水率大大降低,筒压强度提高17%以上。通过环氧树脂/陶粒表面粗糙度处理的陶粒混凝土工作性能良好,强度发展最好,3d、7d、28d抗压强度分别提高了12.3%、19.5%、19.3%。可见,环氧树脂浸渍陶粒并增加其表面粗糙度的处理方式,能提高粗骨料的强度,制备出轻质高强度的混凝土。  相似文献   

4.
本文全面介绍美国、日本等国家关于轻质高强混凝土材料特性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对这些成果进行分析对比,对进一步发展我国轻质高强混凝土提出了建议,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采用超细矿粉和胶凝材料高效激发剂制备出了轻质高强的混凝土材料。研究发现通过添加比重较低的混合材可在保证混凝土性能的情况下,降低硬化浆体的容重,矿粉在超细粉磨后,水化活性大幅度提升,超细矿粉能够填充胶凝材料间的间隙,从而形成紧密堆积,进一步提高了混凝土力学性能;高效激发剂则进一步提升了各种胶凝材料的水化活性。采用这两种材料在配制同等强度的混凝土时可以大幅度降低密度较大的水泥在整个胶凝体系的比例,为配制轻质高强混凝土提供了较大的技术空间。  相似文献   

6.
通过正交试验进行极差分析确定了高强超轻质混凝土的初步配合比,在此基础上分别从表观密度、工作性能上进行优化研究,最后得到了高强超轻质混凝土的最佳配合比,其中SIKA减水剂和TBJ泵送剂质量掺量分别为0.8%和0.09%.结果表明,用该配合比配制的混凝土湿表观密度小于1450kg/m3,28d抗压强度达23MPa,流动性大、匀质性好、无泌水离析现象,并在武汉天河机场新航站楼得到了成功泵送.  相似文献   

7.
基于页岩轻质陶粒与普通混凝土材料,采用体积法设计配合比,以低成本为目标配制大流动度、轻质高强混凝土.利用水胶比,陶粒、砂及浆体{者比例调控试体坍落度、表观密度与强度.町筛选出满足人流动度的轻质高强混凝t,通过对比实验,得到28 d抗压强度超过60 Mpa,表观密度为2025 kg/m3的陶粒混凝土.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陶粒作为粗骨料制备轻质高强混凝土存在的强度较低、成型时容易离析等问题,以中空玻璃微珠和粉煤灰漂珠为主要轻质原料制备轻质砂浆,将其破碎后作为粗骨料,与配合比和该粗骨料相同的砂浆一起成型混凝土。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轻质高强混凝土密度为1 630 kg/m3,28 d抗压强度达57 MPa。这种混凝土基体与粗骨料的界面效应较弱,黏结强度较高,因自制粗骨料密度可调,混凝土的密度也可调。  相似文献   

9.
对陶粒、陶砂进行预湿处理,并将其用于配制高强硅酸盐陶粒混凝土,研究了水胶比、漂珠掺量、陶砂取代率对高强硅酸盐陶粒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吸水陶粒、陶砂具备改善界面性能、内养护等多重作用,可有效提高轻骨料混凝土的强度;水胶比是决定轻骨料混凝土强度的关键因素,随着水胶比的降低,轻骨料混凝土的强度增长明显;减重材料如漂珠应谨慎使用,使用时应设置合理的应用区间,避免轻骨料混凝土中的水分含量出现较大波动。  相似文献   

10.
对陶粒表面进行处理,降低其吸水率,并且掺加硅灰,有效配制出了高强轻质陶粒混凝土。同时,表面处理陶粒掺硅灰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渗性能。  相似文献   

11.
通过试验研究了轻骨料不预湿、浸水预湿、加压预湿、真空预湿等施工预处理方法对高强轻骨料混凝土工作性与各龄期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之目前国内常用的浸水预湿法,采用真空预湿法、加压预湿法可更为有效地提高所拌制高强轻骨料混凝土的流动性,对混凝土施工有利;采用加压预湿法会显著降低高强轻骨料混凝土各龄期强度;采用不预湿轻骨料拌制的混凝土28d强度最高;采用真空预湿法、浸水预湿法对轻骨料混凝土后期强度的发展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12.
李晓岚 《山西建筑》2014,(4):168-169
就高强轻质混凝土桥梁结构对地震响应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高强轻质混凝土能有效地减小桥梁高阶自振周期,减小桥梁结构的地震内力响应和位移响应,同时,对于同一强度的高强轻质混凝土,其密度和弹性模量的改变对于桥梁结构的地震响应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黄照明  袁誉飞  陈泽杰  文梓芸 《混凝土》2012,(1):135-137,141
为了制备高强轻质(B07-A7.5)加气混凝土,重要条件是实现的低水料比下的引气技术,研究水料比低至0.25时加气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变学参数、初始扩展度、稠化速率、与发气高度、发气速率的关系和对发气质量和性能的影响。发现随着水料比的降低,加气混凝土用基本浆体的屈服值降低,但是塑性黏度增大,触变值增大。当水料比较低至0.30以后,浆体出现剪切变稠现象;水料比越低,浆体稠化越快。试验表明,在水料比为0.25时,一定配合比下,加气混凝土初始扩展度宜控制在190 mm左右;可以在在30 min内完成发气并实现料浆发气与稠化匹配,制备出符合要求产品。  相似文献   

14.
通过钢纤维高强混凝土立方体抗压试验,探讨了粗集料最大粒径、水灰比和钢纤维体积率对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钢纤维掺量不同,粗集料最大粒径变化对抗压强度影响趋势不同;随着水灰比的减小,抗压强度逐渐增加;随着钢纤维体的增大,抗压强度逐渐增加.在分析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水灰比、钢纤维体积率与抗压强度之间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15.
轻质高强混凝土材料已经广泛运用于各种建筑结构中,然而其冲击作用下的动力性能尚不明确。为了探讨其动力性能,设计制作了一系列圆柱体混凝土试件。首先通过静力加载试验获得了其静力强度,然后,采用155mm大直径分离式霍普金森杆(SHPB)设备,对直径为150mm、长径比为0.5的混凝土试件开展了冲击试验研究。采用紫铜片作为波形整形器,该试验中各气压下冲击速度稳定,SHPB试验结果可靠。混凝土试件的破坏模式以脆性碎裂为主,随着冲击速度的增加,破坏后的碎块由条片状逐渐过渡至粉末状。应变率在40~140s-1时,试件的动态强度随着应变率的增大而增大。当冲击速度增加时,能量吸收密度也随之增加,即材料吸收能量的能力显著提高。根据试验结果,拟合了动态应力-应变曲线,以期供相关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6.
聚丙烯纤维轻骨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天然浮石作为粗骨料,同时掺入聚丙烯纤维配制混凝土,对聚丙烯纤维轻骨料混凝土的表观密度、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抗折强度以及弯曲韧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掺入聚丙烯纤维,抗压强度有所下降,但可以在不增加轻骨料混凝土的表观密度的基础上,有效地改善轻骨料混凝土的韧性.  相似文献   

17.
完成了4个1/3缩尺比例的不同核心区配箍率的高强轻骨料混凝土框架中节点在不同轴压比下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系统研究了节点的破坏过程与破坏形态、滞回曲线与骨架曲线、刚度与强度退化、延性耗能、箍筋应变等,深入分析了该类构件破坏时的自身特性、承载力及与普通混凝土节点的区别。研究表明:与普通混凝土节点类似,试件破坏过程均经历了初裂、通裂、极限和破坏四个阶段,滞回曲线形态、节点区变形规律与普通混凝土无异;节点耗能和延性与普通混凝土接近;节点区混凝土的破坏在骨料和骨料与水泥浆界面处均有发生,破坏时混凝土剥落范围较大,部分保护层骨料被切掉,出现整体脱落;适当提高轴压比和配箍率能够改善节点区的抗剪强度,提高节点的延性和耗能,且因骨料强度的提高,节点区纵向钢筋与高强轻骨料混凝土的黏结性能较以往研究结果有所改善;节点区箍筋仅部分屈服,建议采用复合配箍或采用约束混凝土,增强约束效果。同时,通过计算表明:在未对轻骨料混凝土强度进行折减的情况下,各模型计算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建议适当提高各个模型对轻骨料混凝土强度的折减系数。  相似文献   

18.
钢纤维高强轻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轻骨料混凝土强度的提高导致了其脆性性能的增加,掺入钢纤维能对轻骨料混凝土起到增强、增韧效果。通过试验系统研究了LC50高强轻骨料混凝土在钢纤维体积率为0、0.5%、1.0%、1.5%和2.0%时的基本力学性能,包括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抗折初裂强度、抗折强度、静力受压弹性模量、泊松比和弯曲韧性等,并与国内外一些相关试验的结果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掺入钢纤维提高了轻骨料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和静力受压弹性模量,显著提高了轻骨料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抗折强度和弯曲韧性。掺入钢纤维与否,以及采用轻骨料还是普通碎石骨料对混凝土的泊松比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矿物掺合料对砂轻陶粒砼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矿物掺合料类型和掺量对砂轻陶粒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规律。以松散体积法设计的LC30为基准[1],在此基础上调整矿物掺合料类型和掺量这些因素。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的强度却降低,粉煤灰掺量宜控制在10%;而矿粉在掺量占胶凝材料的0~30%内,随着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的强度也随之增长,矿粉应用掺量至少可达30%;矿粉和粉煤灰的掺量都为10%时,混凝土各龄期抗压强度最高。  相似文献   

20.
段军  丁建彤  郭玉顺 《混凝土》2006,(5):38-39,44
针对我国高强轻骨料混凝土(HSLWAC)的应用中存在的容重偏大的问题,本文研究了1600级HSLWAC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能,得出了其密度与强度关系曲线,确定了其弹性模量的范围,考察了粗轻骨科(陶粒)用量对HSLWAC收缩的影响.所配制的1600级HSLWAC的强度等级最高达到LC50,比《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JGJ51-2002的相应规定高出三个强度等级,与国外已报道的先进研究成果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