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本文首先通过多醇法制备粒径可控的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通过硅烷偶联剂对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进行胺基化修饰,胺基化修饰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与羧基表面的Au纳米粒子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制备得到Fe_3O_4/Au复合纳米材料。透射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能谱仪等表征揭示成功制备具有core-/Satelite结构Fe_3O_4/Au复合纳米材料。  相似文献   

2.
采用L-半胱氨酸在Fe_3O_4表面键接Au纳米粒子的方法,制备了L-半胱氨酸修饰的Au/Fe_3O_4磁性复合粒子(LC—Au/Fe_3O_4),并将其用于吸附牛血清蛋白(BSA).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透射电子显微镜、Zeta电位仪对样品的光学性质、结构形貌、稳定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复合粒子中的Fe_3O_4具有尖晶石结构,粒径在200nm左右,稳定性较好.对BSA的吸附实验结果表明:LC—Au/Fe304的BSA单位吸附量达到161.5mg/g.  相似文献   

3.
以醋酸锌和尿素作为原料,采用水热法结合热处理工艺制备了多孔单晶ZnO纳米片;采用柠檬酸还原法制备了Au纳米颗粒.然后,在液相中将聚乙烯亚胺修饰在ZnO纳米片上,再利用静电作用将Au纳米颗粒与聚乙烯亚胺结合,将其修饰在ZnO纳米片上.XRD,FE-SEM和EDS表征证明了多孔单晶ZnO纳米结构的存在和Au纳米颗粒修饰成功.气敏实验结果显示,这种Au纳米颗粒修饰的多孔单晶ZnO纳米片对甲醛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其最佳工作温度为300℃,在10~500×10-6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响应.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采用了Fe_3O_4纳米粒子修饰碳纳米管得到吸附性能较好的磁性纳米复合材料,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菠菜中9种有机磷农药的含量,并比较了改性介孔碳、石墨烯、活性炭、碳纳米管、Fe_3O_4纳米粒子修饰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和Fe_3O_4纳米粒子等不同吸附材料对菠菜中9种有机磷农药吸附能力。Fe_3O_4纳米粒子修饰碳纳米管磁性纳米复合材料通过透射电镜扫描进行表征,并探讨了Fe_3O_4纳米粒子修饰碳纳米管磁性纳米复合材料对菠菜中9种有机磷农药吸附稳定性和回收率。结果表明,改性碳纳米管对菠菜中9种有机磷农药的吸附能力最强,且稳定性良好和回收率较高,其回收率最大可以达到93.5%。  相似文献   

5.
采用微胶束法室温条件下制备团聚状的AuPd合金纳米粒子,使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透射电镜(TEM),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X-射线能量色散谱(EDS)表征团聚结构AuPd合金纳米粒子的形貌、尺寸、结构和组成。用制备的AuPd纳米粒子修饰辣根过氧化物酶玻碳电极,制备无电子媒介的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HRP/AuPd/GCE。使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表征了HRP/AuPd/GCE对H2O2的检测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对H2O2具有良好的检测性能和稳定性,在H2O2浓度为1×10-7mol/L~5×10-3mol/L范围内检测电流与H2O2浓度有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2=0.995 01,检出限为7.6×10-7mol/L。  相似文献   

6.
为制备性能优良的超疏水涤纶织物,采用正硅酸四乙酯(TEOS)为前驱体,正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HDTMS)为改性剂,利用传统的St9ber法制备烷基改性二氧化硅(H-SiO2)纳米粒子,对其进行红外光谱分析。然后通过浸-烘-焙工艺将其整理到涤纶织物上,制备超疏水涤纶织物。此外,将制备的烷基改性二氧化硅纳米粒子与含氟耐静水压防水剂复配,通过浸-烘-焙工艺整理到涤纶织物上,测试表征织物接触角、微观结构、自清洁等。结果表明:H-SiO2纳米粒子整理后的涤纶织物具有良好的自清洁性,耐静水压的能力得到极大提高,接触角达到156.4°,并表现出良好的耐皂洗性与耐摩擦性。通过H-SiO2水溶胶与防水剂以3∶7复配整理,H-SiO2纳米粒子更易分散均匀,整理后涤纶织物的疏水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7.
王春  扶雄  杨连生 《现代食品科技》2011,27(8):885-886,911
本文采用离子交联的方法,研究制备了聚乙二醇( PEG)修饰的水溶性壳聚糖(WSC)药物载体.以牛血清蛋白(BSA)作为模型蛋白药物,对纳米粒子的物理化学性质作了初步检测.由于分子间的竞争作用,PEG的修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WSC纳米粒子的药物负载能力.体外释放实验表明PEG修饰的纳米粒子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BSA的释放,...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牛血红蛋白(hemoglobin,Hb)与纳米金-还原氧化石墨烯(gold nanoparticles-reduced Graphene Oxide,Au NPs-r GO)结合修饰的玻碳电极对亚硝酸盐进行检测,通过血红蛋白对亚硝酸根(NO2-)进行还原得到高铁血红蛋白和NO3-所产生的直接电子转移信号来对NO2-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检测。将Au NPs-r GO复合物修饰在玻碳电极表面,干燥后再将Hb修饰上去形成Hb/Au NPs-r GO/GCE传感器,在上述修饰的电极上涂上80μL浓度为0.5%的Nafion,干燥后形成Nafion膜,即形成Nafion/Hb/Au NPs-r GO/GCE传感器。通过研究发现,该电极对亚硝酸盐进行循环伏安法(cyclic voltammetry,CV)检测时有良好的选择性和灵敏度,且具有较宽的线性检测范围:0.5μM~100μM,峰电流与硝酸盐浓度符合线性方程:IP=0.0369C(NO2-)+0.2245(R=0.9918),最低检测限为0.1μM,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可用于环境和食品中的亚硝酸盐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利用纳米金/多壁碳纳米管复合物(Au/MWCNTs)修饰硼掺杂金刚石电极(BDD),对抗氧化剂叔丁基羟基茴香醚(BHA)进行检测.研究了BHA在裸电极和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经Au/MWCNTs修饰后,BHA产生的峰电流由1.096μA增加到2.036 μA,提高了85.77%;峰电位从0.704 V负移至0.6V.在5~ 200μmol/L范围内,Au/MWCNTs-BDD电极上得到的检出限为5.70 μmol/L,低于BDD电极上得到的16.72μmol/L.采用该方法检测植物油中BHA的含量,回收率为99.2% ~ 103.2%.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二硫化钼负载纳米金粒子(MoS2/gold nanoparticles, MoS2/AuNPs)修饰电极快速测定酱油中曲酸的方法。方法 采用柠檬酸钠还原氯金酸的方法制备纳米金颗粒, 采用恒电位沉积法制备二硫化钼负载纳米金粒子的修饰电极。研究曲酸在不同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探讨缓冲溶液类型、pH、MoS2用量和沉积时间对曲酸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结果 在5~500 μmol/L范围内, 曲酸浓度与峰电流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回归方程为ipa (μA)=0.00952C (μmol/L)-0.21898, r2=0.99345。检出限为3.9 μmol/L, 回收率为97.2%~105.5%, 相对标准偏差小于8.0%。结论 本方法所构建的修饰电极具有较好的抗干扰性、重现性和稳定性, 适用于酱油样品中曲酸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肖旺  孙大文  蒲洪彬  韦庆益 《食品科学》2017,38(16):298-303
利用阳极氧化铝模板法制备大面积高度有序的可调控的银纳米点阵列,并在其表面组装一层癸硫醇单分子层用于水中苯并(a)芘(benzo(a)pyrene,Ba P)的快速检测。首先,通过扫描电镜、紫外-可见透过光谱、罗丹明6G探针分子对不同扩孔时间制备的银纳米点阵列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扩孔时间为80 min制备的基底拉曼增强效果最好,增强因子可达1.6×10~6。然后,在此基底表面修饰一层癸硫醇分子,利用癸硫醇与BaP之间的疏水相互作用可以实现BaP的预富集,进而实现BaP的高灵敏度、稳定的检测。研究表明:利用此基底检测Ba P的检测限可达1.0 ng/mL,特征峰处的相对标准偏差为9.7%,满足高稳定性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基底的标准。该方法在BaP快速检测方面具有极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利用滴涂法制备石墨烯修饰电极,采用电化学还原法将纳米金粒子修饰到石墨烯修饰电极的表面,制备了纳米金/石墨烯修饰电极。研究诱惑红在纳米金/石墨烯修饰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建立一种测定食品中诱惑红含量的新方法。结果表明,在pH=5.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0.8~0.8 V电位范围内,诱惑红在纳米金/石墨烯修饰玻碳电极上出现一对可逆的氧化还原峰,纳米金/石墨烯修饰玻碳电极对诱惑红的电化学反应具有很好的电催化作用;在8.00×10~(-8)~1.00×10~(-5)mol/L的范围内,氧化峰电流与诱惑红浓度成线性关系,检出限为8.00×10~(-9)mol/L。该修饰电极具有良好的灵敏度、选择性和稳定性,可用于食品中诱惑红含量的测定,回收率在96.9%~101.6%之间,因此该方法可以用于测定食品中诱惑红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分别采用冷冻干燥、微波冷冻干燥和喷雾干燥方式制备熊果酸-壳聚糖纳米粒子,研究了熊果酸纳米粒子在光照、不同温度及体外模拟胃肠消化过程中的贮藏稳定性和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胃消化阶段,熊果酸纳米粒子释放率较少;肠消化阶段,冷冻干燥、微波冷冻干燥和喷雾干燥制备的熊果酸纳米粒子释放率分别为59%、55%和50%,说明熊果酸纳米粒子具有缓释特性。体外模拟胃肠消化阶段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DPPH)自由基清除率试验结果表明,熊果酸纳米粒子的抗氧化性高于熊果酸。熊果酸和熊果酸纳米粒子在4℃下稳定性较高,熊果酸保留率均在80%以上。避光室温条件下,冷冻干燥、微波冷冻干燥和喷雾干燥制备的熊果酸纳米粒子保留率分别为66%、64%和60%。其中,冷冻干燥制备的熊果酸纳米粒子在4℃和避光条件下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分别为2.32、2.09 mg/g。研究结果表明,冷冻干燥和微波冷冻干燥制备的熊果酸纳米粒子的光照、温度以及模拟胃肠消化稳定性和抗氧化性均高于熊果酸,熊果酸的稳定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使用聚甘油脂肪酸酯(polyglycerol fatty acid esters,PGFEs)制备姜黄素纳米乳液,并探究PGFEs的脂肪链长(C10~C18)对姜黄素纳米乳液的乳液特性、贮存稳定性、抗氧化活性及抗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GFEs脂肪链长的增加会使乳液粒径增大、Zeta电位变低,但不影响姜黄素的包封效率...  相似文献   

15.
利用转谷氨酰胺酶法糖基化修饰酪蛋白并制备糖基化复合纳米粒子,用纳米粒子包埋槲皮素,探究其对槲皮素的稳定效果。利用酶法糖基化交联使壳寡糖接入酪蛋白中,并使用超声自组装法构建酪蛋白-壳寡糖复合纳米粒子,利用酪蛋白、酪蛋白-壳寡糖对槲皮素进行包埋,形成槲皮素纳米粒子,采用透射电镜(TEM)、傅利叶红外光谱(FITR)、X射线衍射仪(XRD)对槲皮素纳米粒子的外观形态、微观形态、结合机理进行分析,并在37、60(巴氏杀菌)和99 ℃(煮沸)条件下探究槲皮素纳米粒子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在pH为5.8、超声功率为200 W、糖基化产物的浓度为4 g/L时,酪蛋白-壳寡糖复合纳米粒子的粒径最小,为125.6 nm。槲皮素被酪蛋白、酪蛋白-壳寡糖包埋后,所形成的槲皮素纳米粒子包埋率分别为74.14%、85.21%。在透射电镜下,槲皮素纳米粒子呈圆球状,包埋槲皮素前后纳米粒子无明显差别。在37、60、99 ℃下,负载槲皮素的酪蛋白-壳寡糖复合纳米粒子表现出更好的热稳定性,槲皮素保留率分别为87.6%、63.5%、5.13%。  相似文献   

16.
葛璐  金啸  施勤  崔建伟 《纺织学报》2012,33(11):66-71
 溶液-凝胶法制备纳米SiO2粒子,利用MPS对纳米SiO2粒子进行偶联处理。以苯乙烯为单体,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乳化剂,环己烷为助稳定剂,通过细乳液聚合制得纳米SiO2/PSt粒子。改变乳化剂用量,得到不同稳定性及粒径的杂化粒子,以FTIR、DLS和TEM对纳米SiO2及SiO2/PSt表征,结果显示:经MPS修饰的纳米SiO2平均粒径为38.7 nm;当乳化剂用量为0.035 g时,细乳液稳定性较好,粒径分布较窄,平均粒径为148.8 nm。将所制得的细乳液加入丙烯酸类浆料SX-5中,对其进行改性。测试SX-5和纳米改性SX-5浆料的粘度,并分别对T/C涤棉纱进行上浆试验,测试浆纱断裂强力、断裂伸长和耐磨性能,得出结论:改性前后的浆料粘度基本无变化,而上浆率有一定提高,提高8.9 %;改性后的浆料浆纱性能较原浆料有一定提高,浆纱断裂强力、断裂伸长和耐磨分别提高4.7 %、- 6.5 %和7.0 %。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采用非均相体系反向微乳液法在室温下合成PtRu合金纳米粒子,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和X射线能量色散谱(EDS)表征PtRu合金纳米粒子的结构、形貌、尺寸和组成。TEM图片与XRD结果表明,PtRu合金纳米晶体为面心立方体结构。采用电化学测量方法,研究了PtRu合金纳米晶修饰的玻碳电极(PtRu/GCE)传感器对较高浓度的葡萄糖的检测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1×10~(-2) mol/L~1 mol/L范围内PtRu/GCE对葡萄糖检测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具有良好的检测性、稳定性和重现性。  相似文献   

18.
文中基于仿生超疏水理论,将溶胶-凝胶法制得的纳米二氧化硅粒子与阳离子聚电解质聚烯丙基胺盐酸盐(PAH)通过静电层层自组装作用交替沉积在棉织物表面构筑粗糙结构,随后用低表面能物质十七氟癸基三甲氧基硅烷(FAS)和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HDTMS)进行修饰以实现超疏水效果。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织物表观形貌进行表征,通过水接触角、滑移角测定评价其疏水性能。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纳米二氧化硅为单分散性良好的规则球形,平均粒径为280~300 nm;当棉织物表面组装(SiO_2-PAH)层数为7、修饰剂为FAS时,棉织物表面水接触角为150.27°,滑移角6.67°,具备超疏水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天然发酵产物γ-聚谷氨酸修饰星状金纳米粒子,构建一种简单高效的pH比色体系。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exadecyl 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CTAB)为还原剂,制备带有正电荷的金纳米星,通过静电吸附作用自组装表面带有负电荷的聚谷氨酸,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表征;再采用比色法和荧光光谱法评估其对不同pH的响应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金纳米星的平均粒径为(28. 93±8. 96) nm,表面电势为21 mV;当pH(5~12)高于聚谷氨酸等电点(PI=4~5)时,粒子出现聚集,颜色由紫变蓝,荧光强度衰弱;而当pH低于等电点时,颜色由紫变红直至无色,荧光强度减弱。γ-聚谷氨酸修饰的金纳米星因其所具有的pH敏感性,可将其应用于食品加工、生物分析和药物缓释等领域。  相似文献   

20.
以实验室自制的大麦醇溶蛋白(粗蛋白含量92.6%),通过液-液分散法自组装,制备负载阿魏酸的纳米粒子,当阿魏酸:大麦醇溶蛋白=1∶5(w∶w)时,制备得到的复合纳米粒子粒径为446.2±12.6nm,zeta电位为16.65±0.20mV,稳定性较好;阿魏酸的包埋率为28.35%,载药率为5.37%。对纳米粒子进行扫描电镜(SEM)观察,可见大麦醇溶蛋白纳米粒子分散性良好,呈现均匀规则的圆球状;阿魏酸-大麦醇溶蛋白复合纳米粒子粒径较小,颗粒之间略有黏连。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测试表明,大麦醇溶蛋白分子中氢键对应的3322cm~(-1)处吸收峰,在阿魏酸-大麦醇溶蛋白复合纳米粒子中红移至3256cm~(-1),表明二者之间形成了氢键;此外,大麦醇溶蛋白酰胺基I区域和酰胺基II区域的位置分别由1548cm~(-1)和1664cm~(-1)红移至1496cm~(-1)和1636cm~(-1),表明二者之间可能存在静电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