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门窗》2016,(12)
随着我国对历史文化与传统街区保护的不断重视与意识提升,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也是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中的核心内容。本文以广州市荔湾区文化遗产普查为例,通过总结摸清范围内的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分析历史文化建筑保护的意义与方法,分析了当前历史文化建筑保护的现状,并提出完善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体系的过程与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2.
黄毅翎 《山西建筑》2008,34(9):60-61
阐述了历史遗产保护理念的产生与发展,从历史建筑、历史街区以及历史城镇三个层面详细探讨了城市历史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以保护城市特有的历史格局和风貌,延续历史文脉传统。  相似文献   

3.
济南是1986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济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以保护济南市域范围内各个历史时期留下的珍贵的文物古迹、优秀近现代建筑、历史文化街区、名城整体和传统风貌特色、风景名胜及其环境为重点,以继承和发扬济南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有效的保护,使各类历史文化遗产得以保存和合理利用,历史文化街区的传统建筑形态与风貌得以维护和延续,名城整体格局和传统空间特色得以保持和继承,历史文化资源价值得以有效体现。  相似文献   

4.
历史文化街区蕴含着丰富的城市记忆,反映了城市发展的有机更新,同时体现了该城市街区的传统文化特色。以对历史文化街区现状的反思为切入点,论述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必要性,分析了历史街区保护和更新初期存在的诸如单纯静态保护、过度商业开发、"仿真更新"假文化蔓延等问题,并基此以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为例,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面梳理、总结了其保护与更新经验,提出了当前解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面临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在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于保护传统的城市格局、保护标志性古建筑和保护历史街区这些要素,可以说已经达成了共识。其保护的方针、方法也已见诸于各种保护的规章之中。每一座文化遗产保护得好的历史古城,总是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千方百计地设法保留那些构成历史文脉的重要遗存,让这些历史座标点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得到彰显。而其周边的建筑既是新旧的冲突点,又是古今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并不是每座城市都有机会成为历史文化名城,但是既然历史选择了沈阳。给我们提供了不朽的文明,我们就有责任保护好它,因为保护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以沈阳为例,从历史沿革与价值、历史城区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等方面进行探索,从而得出矜持传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汪如钢 《华中建筑》2011,29(3):140-14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传统村落的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通过朱山传统村落保护设计的回顾与思考,认为要保持传统生活的延续,关键是要保护其物质载体,分别从风貌与格局、建筑与院落、乡土与环境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8.
历史街区规划对传统生活方式及文化的传承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街区中,富有个性的传统生活万式可以促进地区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在传统基础上找到合适的契合点,具有前瞻性的保护工作必须把保护的层次提到保护生活方式与内涵文化的高度上来.文章以传统生活方式及文化的传承保护为切入点,通过对建筑遗产中城市历史街区规划的研究,说明历史街区保护的涵义、价值以及保护方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何云姝  郑炘 《建筑与文化》2009,(10):110-111
通过常州南市河历史风貌区保护与整治规划设计的案例,该文在对街区现状调研分析基础上归纳总结了街区空间、建筑、环境、人文特点及存在问题,并更进一步探讨了如何在保护过程中,通过整治空间、挖掘人文价值、调整功能,赋予传统街区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王永胜  张定青 《华中建筑》2010,28(4):132-135
通过西安市三学街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规划设计案例,探讨了对历史街区和传统建筑进行保护和更新的过程中,要想挖掘传统文化及建筑空间的内涵,就必须在延续城市文脉、保护历史街区空间格局与传统建筑风貌的同时,提升现代居住生活品质,为城市增添活力,从而使历史街区在传统回归中具有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沈旸 《山西建筑》2009,35(28):46-47
介绍了杭州城市沿革和建筑特色,分析了当前传统入居环境存在的问题,并就近两年来杭州加快推进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和危旧房改善的具体实践成果进行了归纳和整理,为今后研究传统人居环境的保护工作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2.
朱国庆 《城市建筑》2014,(24):197-197
有关历史名城的保护与修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历史城市风貌、延续和发展历史传统文化、改善城市的居住生活质量、提升城区的商业功能与活力。文章结合历史城市的发展现状,探讨了历史城市保护与修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市井文化下的中国传统街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维吉 《山西建筑》2010,36(6):37-39
结合“市井”的概念,对南京南捕厅传统街巷空间进行了调研,分析了该街区的市井文化,以期把握传统街区的文化支撑点,从而挖掘出历史街区保护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持续高速发展,旧城区改造、居民搬迁、传统历史文化的流逝日趋激烈,面临旧城区毁灭的危险。如何保护传统历史建筑,进而保护好历史街区、环境乃至整个古城是当今社会建设开发的难题,如何处理好传统保护与城市建设开发已成为我国和世界各国的共同目标。作者基于保护理念,并结合学习梁思成先生的保护思想,探讨新时期下城市建设开发新观念。  相似文献   

15.
孙鹏  王乐君 《山西建筑》2014,(20):33-34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更新传统聚落,将研究对象置于具有突出苗文化、世界苗族发祥地的黔东南苗族聚落,通过对苗族聚落景观的历史特点的分析来还原自然,以期引起社会对黔东南苗族聚落景观的关注和保护。  相似文献   

16.
广州地区传统村落历史演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广州地区先秦至民国传统村落演变史进行系统研究,根据村落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相关要素的变化,将广州地区传统村落的历史演变划分为两个阶段、五个时期。与村落生产方式相关的要素包括对外交通、产业构成、土地开垦、农耕技术;与村落生活方式相关的要素包括居民构成、建筑形态、居住密度、村落形态。广州地区传统村落生产方式的变化最终导致村落生活方式的变化,推动村落由原始社会的氏族村落向封建社会的宗族村落发展。本文的研究成果有利于揭示广州市域及周边地区传统村落的演进规律。本文数据主要来自清代至民国地方志以及现场调研。  相似文献   

17.
以济南府城历史街区为例,解析城市传统社区的组织模式及空间形态;指出传统社区的文化景观价值;并探讨了传统社区面临的深刻危机及全面保护和适度更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李焜  薛诗睿 《中国园林》2024,40(2):78-84
从2012年开始,意大利政府制定并实施了《适用于历史乡村景观登记的国家标准》,创建了《国家历史乡村景观目录》,将历史村落及其环境的保护落实于国家层面的保护体系之中,并提出VASA历史环境评估分析法,以实现乡村景观完整性评估的科学性和精确性。在回顾传统聚落历史环境整体保护相关理论与思潮的基础上,对当前中国传统聚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进行了分析,指出其中有关遗产完整性评价的指标缺乏客观性与可操作性,因而提出引入VASA方法以优化我国相关评价认定指标体系,并结合具体案例进一步论述了VASA方法在我国传统聚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中应用的适宜性。  相似文献   

19.
街区整体高度结构的控制是中山路历史街区空间景观控制的重点,也是难点。本文旨在通过采用传统控制手段与动态模拟修正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山路历史街区整体高度结构的保护提出具体控制要求,同时针对保护办法的实施策略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20.
由于对历史城市的文化价值认识不足,城市建设与建筑保护的经济目标相错位,以及相关保护法规不完善,导致了我国历史城市保护与更新研究相对滞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宣传引导与转变政府发展观念并举,有针对性的法规保护,辨证认识保护与更新,使新旧城市相互交融有序发展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