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红卫  唐顺兵 《中国冶金》2013,23(10):26-31
大型高炉实现高煤比、高产量生产是高炉炼铁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太钢5号高炉2006年10月开炉,通过 不断地学习、摸索和生产实践,2007年实现煤比180 kg/t和2009年有效容积利用系数达2.51 t/(m 3 ·d)、炉缸截 面积利用系数达69 t/(m 2 ·d),炉况长期稳定顺行和高煤比、高产量成功生产。以此为基础,5号高炉逐步总结出 大型高炉实现高煤比、高产量生产时的各项操作制度和参数的量化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2.
唐顺兵 《钢铁》2010,45(11)
太钢4 350 m3高炉通过提升原燃料质量管理,采取高富氧率大炉腹煤气量操作下控制合理的煤气流分布、稳定燃料比和加强炉前作业等生产操作规程,使高炉利用系数逐步提高。2008-12后实现高炉有效容积利用系数2.40 t/(m3.d)以上,炉缸截面积利用系数达66.0 t/(m2.d)以上。  相似文献   

3.
高炉煤气流的合理分布是是高炉生产最重要环节,日常生产过程中煤气流变化与操作参数匹配是高炉操作的重点,5#高炉通过煤气流的合理控制实现了11年零6个月炉役情况下保持2.65 t/m3·d利用系数、燃料比505 kg/t铁的生产指标.  相似文献   

4.
太钢4350m^3高炉通过提升原燃料质量管理,采取高富氧率操作,控制合理的煤气流分布和加强炉前作业等生产管理,2008年12月后连续6个月实现高炉有效容积利用系数2.40t/(m^3·d),炉缸截面积利用系数达66.0t/(m^3·d)以上。  相似文献   

5.
通过高炉配加10%~40%高钛型球团矿替代混合球团矿工业试验,探索出了高钛型球团矿对烧结和高炉生产的影响。工业试验表明,高炉配加高钛型球团矿后,由于烧结配料中钒钛磁铁矿用量减少,烧结矿转鼓提高1.18%,返矿率降低1.33%,高炉煤气流分布更加合理,高炉利用系数提高0.11t/(m3.d),煤比增加22kg/t,焦比降低18kg/t。推广应用期间,高炉稳定顺行,炉缸活跃,利用系数提高0.141t/(m3.d),高炉各项指标得到明显优化。  相似文献   

6.
扩容改造后的唐钢3#高炉(3 200 m3)开炉初期,炉况波动大,尤其是渣皮脱落较多,很难形成相对稳定的操作炉型,对高炉操作带来了很大困难。对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找到了合适的高炉操作制度,实现了炉况的长期稳定顺行,高炉利用系数达到2.45 t/(m3.d)以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莱钢型钢炼铁厂3号3200m3高炉投产以来,通过使用全风温、提高炉顶压力和富氧率、逐步提高矿批、优化上下部调剂、控制合理的煤气流分布、稳定炉体热负荷以及参数的合理搭配,保证了高炉技术经济指标稳定,生产顺行,平均利用系数2.33t(/m·3d),平均燃料比514kg/t。  相似文献   

8.
孙德政 《山东冶金》2007,29(2):25-27
青钢350m^31^#高炉大修开炉,由于准备充分,参数选择合理、操作得当,高炉开炉后炉况稳定顺行,7天达产,开炉第1月利用系数即达到2.98t/(m^3·d),之后连续3个月平均利用系数达到3.56t/(m^3·d)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9.
《炼铁》2018,(4)
针对邯钢1号高炉稳定性降低、生产指标下滑的状况,高炉生产技术人员积极转变操作理念和思路,运用炉腹煤气量指数和透气阻力系数来优化高炉操作,高炉的稳定性及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得到明显改善。实践表明,1号高炉炉腹煤气量在7500~7700m3/min、炉腹煤气量指数在59~62m/min、透气阻力系数在3.4~3.7,高炉日产量较调整前提高329 t/d、燃料比降低11 kg/t、焦比降低34 kg/t、煤比提高23 kg/t。  相似文献   

10.
通过监督改善原燃料质量,适时调整煤气流分布,提高压差和高富氧大喷吹等措施,提高了邯钢4号高炉各项技术经济指标.4号高炉在原料不太好的情况下,在确保炉况稳定顺行的基础上,不断优化操作参数并实施低硅冶炼,高炉利用系数达到3.0t/(m3d),煤比达到了160kg/t,实现了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1.
李仲 《鞍钢技术》2011,(4):46-50
介绍了鞍钢股份有限公司鲅鱼圈钢铁分公司在高炉生产中对精料技术的探索,分析了精料技术对高炉生产指标的影响。生产实践表明,采用混匀造堆技术、强化烧结技术、焦炭质量控制技术以及选择高炉合理炉料结构,高炉经济技术指标得到改善,高炉平均利用系数稳定在2.2~2.3 t/(m3.d)之间。  相似文献   

12.
包钢4号高炉于1995年11月14日建成投产,有效容积为2 200m3.2003年2月22日停炉中修,2003年3月31日22:58点火送风,经过精心操作,合理调剂,第8天利用系数即达到2.023 t/(m3·d).  相似文献   

13.
唐钢4#高炉(容积3 200 m3)通过抓原燃料质量、优化上下部制度、合理控制操作炉型,充分利用风温和富氧的优势,提高喷煤比、降低焦比,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高强度冶炼措施,高炉指标稳步提升,高炉利用系数最高突破2.5 t/(m3.d),实现了长期稳定高效生产和节能降耗。  相似文献   

14.
马钢4号3 200 m3高炉开炉以后为了快速降低生铁成本,提高大型高炉的综合经济效益,通过加强入炉料管理,保持适宜的炉腹煤气量指数,采取综合鼓风技术,采用中心加焦结合大矿批大角差技术、高顶压操作,控制适宜的热制度及造渣制度,加强炉型管理以及出渣铁管理等措施,使开炉后的高炉冶炼水平不断提高,获得了较好的生产技术经济指标,高炉燃料比降至495 kg/t以下,利用系数保持在2.4 t/(m3·d)左右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对鞍钢集团朝阳钢铁有限公司2600 m3高炉大修开炉达产实践进行了总结,通过在开炉前制定科学的开炉方案,在开炉过程中,注重选择合适的开炉料配比、确定合理的送风制度、优化高炉操作,确保炉况稳定顺行,一周内利用系数达到2.00 t/(m3·d)。  相似文献   

16.
济源钢厂2号高炉设计采用了一系列的先进设备和技术,如串罐式无料钟炉顶、薄壁内衬、炭砖+陶瓷杯式炉底炉缸结构、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关键部位采用铜冷却壁、炉前除尘等。高炉投产运行5年来,炉况稳定顺行,各项指标均优于设计指标,平均利用系数在3.3t/(m~3·d)以上,达到同类型高炉的先进水平。同时炉底陶瓷垫保存较好,杯垫下一层碳砖中心温度控制在600℃以内;炉底、炉缸侵蚀小,高炉冷却系统稳定,设计合理,生产实践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陈畏林  李熠  宋钊  凤林兴 《中国冶金》2021,31(10):62-67
重点分析了武钢8号高炉从2009年投产至今11年,在高炉炉型设计、进风面积、煤气利用、炉身黏结等方面的调整变化,通过逐步缩小进风面积确保高炉足够的鼓风动能活跃炉缸,调整中“以风为纲”,调整中心加焦量与边缘布矿量,维持“中心气流适当发展,边缘气流适当抑制”的动态平衡。高炉11年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生产节奏,累计利用系数达到2.36 t/(m3·d)。投产11年高炉目前的炉缸状态良好,高炉具备延续长寿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