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长庆马岭油田水平井钻井防碰绕障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长庆油田水平井在老油田部署较多,受施工地形条件和周围邻井限制,钻进过程防碰问题特别突出,采取有效的防 碰技术是决定水平井施工的成败。马岭油田是长庆油田公司20 世纪70 年代开发的老油田,南平1 井为马岭油田防碰绕障的 典型水平井,为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对防碰资料进行了分析,找出防碰绕障的难点及重点,在施工前进行了相关模拟防碰数据 预算,优选出最佳防碰绕障方案。根据方案选择适当的钻头、钻具和工具仪器进行施工,按防碰绕障方案有效控制轨迹。使用 该防碰技术后,该井井眼防碰绕障非常成功,而且井眼轨迹平滑,做到了精准入窗,保证了后续施工顺利进行,提高了钻井速度。该技术在长庆马岭油田水平井推广应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杜84-兴H73井多井防碰绕障技术与施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峰 《特种油气藏》2007,14(4):94-96
曙1区杜84-H73水平井由于受邻井的限制,施工难度很大,为此利用MWD随钻监测井眼轨迹,施工中通过变换钻具组合、调整钻进方式、改变钻进参数及防碰绕障等技术和方法准确有效地控制井眼轨迹,达到钻井目的。该井钻进过程中及完钻后各项指标均达到了设计要求,对相关现场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性。  相似文献   

3.
下T6—361井是一口双靶定向井,由于受地面和地质条件的限制,必须穿越9口井,其中最近的4口井防碰距仅为13—32m,钻井施工难度大,是一口较典型的多井防碰绕障定向井。在优化井身剖面设计、优选钻具组合、采用导向钻井技术的基础上,采取了一系列安全钻进措施,顺利钻至设计井深。对该井的地质工程设计、井眼轨迹控制及防碰绕障技术等进行了介绍,对同类型井的施工有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涪陵页岩气田二期处于油藏边缘地带,地层倾角大、断层多。由于储层埋藏深,设计直井段长,防斜打直问题突出;为提高采收率并降低钻探成本,二期工程继续采用井工厂模式开发,但与一期相比,平台布井数量增加,井口距离小,防碰绕障难题亟待解决。以焦页81-1HF井为例,撰写了现场水平井防碰施工注意事项;结合同平台井组井史资料,优化设计了焦页81-1HF井身剖面;模拟邻井防碰数据,确定了防碰重点井位、井段,制定了防碰技术方案及定向施工措施,优选钻头、钻具组合,避免邻井防碰,降低作业风险。现场应用表明,同平台7口水平井防碰绕障成功,井眼轨迹光滑,准确中靶,为下套管及固井施工奠定了基础,为涪陵二期丛式水平井防碰绕障施工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杜84-兴H3001井是为了实现井间加密挖潜剩余油而部署的一口水平井,在钻进过程中采用MWD无线随钻技术进行实时预测、分析及轨道控制,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最终成功绕过4口近距离井,准确钻达目的层,实钻轨迹完全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和地质需要。  相似文献   

6.
总结分析了三维绕障井井眼轨迹控制中不用井下动力钻具扭方位的成功经验和不利因素。建议加强丛式井组(平台)的整体设计。详细介绍了岔12-215三维绕障定向井的钻井设计与施工情况。  相似文献   

7.
海上丛式井网整体加密井眼轨迹防碰绕障技术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上油田综合调整过程中,井眼防碰已经成为制约丛式井网加密钻采的关键因素。针对海上油田单平台井数多、井间距离小、丛式井网密集的特点,利用井眼轨迹优化和防碰绕障设计,实施丛式井网整体加密钻采井眼轨迹防碰绕障技术。在绥中36-1油田L平台应用效果证明,该技术能够有效防止井下碰撞事故的发生,减小钻井施工的难度。  相似文献   

8.
大庆油田萨中区块井网密集,为确保新钻调整井轨迹躲避老井,使定向井井眼轨迹精准命中目的层,要求钻小半径、圆柱靶区定向井。通过对剖面设计优化、钻具组合的优化、总结不同区块的地层对井眼轨迹的影响规律等一系列措施,建立起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圆柱靶、小半径三维绕障定向井钻井技术,并取得了较好的钻井效果。  相似文献   

9.
针对番禺30-1气田丛式井平台已钻井表层井眼位置存在不确定性、利用空槽口钻调整井时容易在浅层钻进中与邻井相碰的技术难点,研究了防碰绕障技术。在井眼轨道设计过程中,利用Landmark软件进行防碰计算,分析根据电子多点测斜数据绘制的邻井井眼轨迹的误差情况,选择合适的绕障初始点、绕障方位、造斜率和绕障近距离段,利用碰到套管的征兆,修正绘制的邻井井眼轨迹并重新进行防碰扫描,设计新的绕障轨道进行施工。在实钻过程中,使用陀螺测斜仪对井眼轨迹进行监控,减小井眼位置的不确定性,选用1.83°弯螺杆进行陀螺定向钻进,快速脱离邻井,且在钻进中随时监测碰撞邻井套管的征兆和返出物中的水泥含量。A11井在钻进过程中应用了防碰绕障技术,顺利钻至井深541.00 m后,距相邻的A8H井5.50 m,距A5H井3.30 m,且呈逐渐远离趋势,成功解决了浅层钻进中的防碰绕障问题。番禺30-1气田丛式井浅层钻进防碰绕障技术可为其他气田类似高密度丛式井浅层钻进防碰绕障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二维绕障井实用轨道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进入开发中后期的老油田,绕障井的数量持续增加.由于三维绕障井轨道设计的难度及工作量相对较大,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设计成二维井眼与轨道.以已钻井为障碍物模型,研究了障碍物在空间和设计平面上的描述方程.建立了方便实用的二维绕障井设计方法,并给出了设计实例.研究表明:在很多情况下,通过合理地选取井身剖面和设计参数,采用二维轨道可以绕过已钻定向井.  相似文献   

11.
浅析焉耆盆地多目标定向探井井身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的井身结构,对探井的钻探施工至关重要。通过对焉耆盆地地层特性分析,结合宝2、马3两口井实钻情况,对该地区多目标定向探井的井身结构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合理的井身结构。对焉耆盆地多目标定向探井井身结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广安002-Z2鱼刺状多级分支水平井钻井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广安002-Z2是一口4井眼、2分支鱼刺井,在主井眼采用斜向器侧钻第1分支井,在第1分支井中采用悬空裸眼侧钻第2分支井,主导眼采用筛管完井,分支井采用裸眼完井。在斜向器回收未成功的情况下,采用绕障钻通主导眼实现压力连通。该井成功采用多种侧钻技术顺利完钻,累计水平段长达2031.71m,钻遇3个储层,大大地增加了天然气产量。该技术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苏涛 《钻采工艺》2006,29(4):9-11
介绍了辽河油田多分支井技术在锦612-12-新22分支井的钻完井施工情况,其中包括套管定向开窗技术、井身轨迹控制技术与分支井完井技术。该井采用了地质跟踪、无线随钻测量技术、螺杆钻具定向技术与DF-1多分支井完井技术等。完井水平达到了TAML4级,该井采用双分支合采,日产油30m^3。在这口井的施工中,积累了很多的现场施工经验,检验出一些工具的问题,为以后分支井的实施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八面河油田储层损害机理与保护储层的钻井液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八面河区块沙河街组储层岩心进行了粘土矿物分析和敏感性实验评价,研究认为八面河区块沙河街组储层渗透率高,粘土含量高,属于强水敏、强盐敏的中高渗储层。在钻井过程中主要的损害因素是钻井液固相侵入和钻井液滤液引起的储层水敏和盐敏性损害。文章针对该储层损害特点,研制开发了无机正电胶双聚钻井液体系,并在25口井上进行了应用,产油量平均提高19%,含水降低6%。室内实验和现场应用表明,该体系兼有正电胶钻井液和聚合醇钻井液的优点,具有独特的流变性、优良的润滑性、稳定井壁作用,以及显著的保护储层功能。  相似文献   

15.
从我国东部几个典型的第三系含油气盆地石油地质演化出发,将盆地石油地质演化过程分为整体下降、整体上升和整体调整3个阶段。盆地整体下降阶段是物质积累过程和能量储备过程,亦即是油气形成过程;盆地整体上升阶段是能量释放,即油气成藏过程;盆地调整阶段是能量调整、物质补偿和综合平衡的过程。通过对盆地内各凹陷在上述不同演化阶段的特征分析,对比了东部各富油凹陷(盆地)石油地质演化的差异性。总结我国东部各富油凹陷油气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认为地层发育系列完整,沉积规模和剥蚀量适中的盆地含油气性最好。  相似文献   

16.
克拉 2气田属常温、异常高压气藏 ,应采用衰竭式开采。推荐方案年产天然气 1 0 0亿 m3、采气速度 4.2 5 %、用射孔方式完井。对解决油管冲蚀问题和油管尺寸优化、完井管柱、生产套管尾管结构、井口采油树、安全控制系统等设计问题推荐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由于普遍采用直井钻井技术,煤层井眼裸露面积小,导致单井产量低,至今未形成工业规模。鱼骨型分支水平井能够充分增大煤层井眼裸露面积,大大提高单井产量,但在井眼稳定和井眼轨迹控制方面存在一系列技术难题,作者通过近年的研究,对煤层气鱼骨型分支水平井钻井井眼稳定和井眼轨迹控制技术难点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借鉴国内外石油工业钻井中成熟的技术,结合国内钻井技术水平,提出了井眼稳定和井眼轨迹控制技术方案,同时对煤层气鱼骨型分支水平井技术下步攻关方向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2009年中国石油首次在该地区成功的钻成了井深6596m的中亚地区第一口最深的超深探井,并在5800-6596m发现了重要的油气层。该井的油气层地下温度为147℃以上、压力为135Mpa,钻井使用的泥浆密度高达2.43g/cm3。该井在钻井中解决了:(1)高温、高压下,盐膏层塑性流动引起的卡钻难题;(2)压力系数为2....  相似文献   

19.
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和地球物理特征,对民和盆地的大地电磁测深资料进行了处理和解释。根据大地电磁测深的解释结果,确定了主要目的层系的分布,推断了主要目的层系的沉积和沉降中心,重新划分了民和盆地的构造单元,认为该盆地是一个多沉积、沉降和生油气中心的盆地,其中周家台低隆起及其两侧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区带。该盆地的勘探实践证明,大地电磁测深是一种快速、高效、经济的油气普查手段。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从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实际出发,以隐蔽油气藏形成的主控因素为主线,系统分析了以断裂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构造运动对沉积(储层)的控制作用,建立了断陷盆地"断坡控砂"模式;研究了断陷盆地输导体系类型及构成要素,提出了"网毯式"、"T-型"、"阶梯型"和"裂隙型"输导体系及其空间构成的复式输导关系;系统分析了"相"、"势"在油气成藏中的作用及耦合关系,提出了"相势控藏"的理论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