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用单个相位调制器产生毫米波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实验研究了采用单个相位调制器(PM)产生毫米波的方案。该方案采用电混频器将射频(RF)信号与基带信号混频后再利用相位调制器产生双边带调制(DSB)信号,经光纤传输到基站后用一个光交叉复用器(IL)分离一阶边带和中心载波,一阶边带经过光电(O/E)检测器拍频产生两倍频于射频频率的毫米波,而中心载波可以作为上行链路载波重新利用。理论分析了该毫米波的传输性能,研究发现由于色散导致两个一阶边带时延不同,码元的占空比会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将限制毫米波的最大传输距离;实验中采用频率为20 GHz射频信号产生频率为40 GHz的毫米波,速率为2.5 Gbit/s的非归零(NRZ)码作为下行链路数据,经过20 km色散光纤传输后下行链路的功率代价为0.2 dBm。  相似文献   

2.
半柔射频电缆因其传输性能好、可靠性高、柔软性好等优势是整机装备必不可少的传输元件。为了提高航天用半柔射频电缆的国产化能力,实现相关技术的自主可控,对航天用聚四氟乙烯(PTFE)绝缘半柔射频电缆国产化展开了初步试验研究。通过试验验证,由国产PTFE材料和成型助剂推挤制得的PTFE绝缘线芯在10 Mrad(0.1 MGy)电子辐照后电气性能(绝缘电阻、介质耐压)完全满足标准要求,以国产化PTFE绝缘线芯和圆铜线编织+浸锡外导体制得的该电缆在1~10 GHz频段范围内1~250 Mrad(0.01~2.5 MGy)辐照下传输性能(衰减)变化率在5%以内,兼具了优异的半柔性能和高低频耐辐射性能,可满足航天用电缆的耐辐射要求。由此验证了该电缆产品国产化的可行性,其国产化的实现路径可为其他航天用电缆国产化设计研发提供参考与指导。  相似文献   

3.
周江  张先荣  钟丽 《电讯技术》2019,59(6):724-728
设计了一种利用微波基板作为转接板的毫米波系统级封装(System in Package,SIP)模块。采用球栅阵列(Ball Grid Array,BGA)作为射频信号层间垂直互联传输和隔离结构,实现了三维集成毫米波模块的低损耗垂直传输。对样件测试结果显示,在28~31 GHz频率范围之间,其端口驻波小于1.5,增益大于30 dB。该三维集成结构简单,射频传输性能良好,其体积仅为传统二维平面封装结构的20%,实现了模块的小型化,可广泛用于微波和毫米波电路与系统。  相似文献   

4.
张先荣 《电讯技术》2023,63(5):741-747
设计了一款采用硅基板作为载体的毫米波上变频微系统系统级封装(System in Package, SiP)模块。该模块利用类同轴硅通孔(Through-Silicon-Via, TSV)结构解决了毫米波频段信号在转接板层间低损耗垂直传输的问题。该结构整体采用四层硅基板封装,并在封装完成后对硅基射频SiP模块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在工作频段29~31 GHz之间,其增益大于27 dB,端口驻波小于1.4,且带外杂散抑制大于55 dB。该毫米波硅基SiP模块具有结构简单、集成度高、射频性能良好等优点,其体积不到传统二维集成结构的5%,实现了毫米波频段模块的微系统化,可广泛运用于射频微系统。  相似文献   

5.
射频电缆选择的好坏直接影响信号的传输质量,同时也是实际工程中容易被忽视的部分.本文关注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使用的射频同轴电缆参数指标的分析和测试,通过一定的测试方法对射频电缆的关键参数如驻波比、插入损耗等进行测量分析,并对实际工程中电缆的选择提出技术建议.  相似文献   

6.
针对多层毫米波的射频传输问题,设计了一种宽带射频垂直过渡结构。通过调节微带线枝节与绝缘子之间的匹配关系,使射频信号在多层介质基板中实现低损耗、宽频带的传输。利用三维电磁仿真软件对该过渡结构进行了建模仿真,实物加工和测试结果表明,在DC至40 GHz的频带范围内回波损耗低于-8 d B,插入损耗大于-2.2 d B。  相似文献   

7.
针对射频信号在光缆中传输存在衰减大、易受干扰、保密性差等缺点,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案,该方案首先将射频信号调制到光载波上,从而借助光载波实现射频信号的光传输.光纤传输与电缆传输相比,具有衰减小、频带宽、抗干扰性强、安全性能高、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因此在长距离传输和特殊环境等方面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毫米波波长包括10毫米到1毫米,相应频率为30千兆赫到300千兆赫。这是一个很宽的工作频段。传输容量很大。毫米波通信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毫米波大气传输方式,它是类似于微波中继系统的毫米波空中通信;另一种是波导通信,毫米波通过特殊金属管(波导管)传输,它外形相似于地下电缆,是一种有线传输方式。  相似文献   

9.
吴君钦  余艳芳 《半导体光电》2012,33(5):715-717,721
提出了一种采用相位调制器产生六倍频光载毫米波的RoF系统。该系统使用一个双平行相位调制器实现六倍频的调制,通过调节相位调制器的相位偏移量,产生出抑制一阶边带的光谱,耦合相减后得到三阶边带信号,在光电检测器中拍频,产生六倍于射频信号的光载毫米波。仿真结果表明,10GHz射频信号可以产生60GHz光载毫米波信号,5Gb/s的数据信号可在单模光纤中传输10km以上。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利用4并行相位调制器(PM)结构调制生成12倍频毫米波的方法,详细介绍了该方法的原理,并通过公式推导证明了其可行性.采用软件搭建了相应的RoF仿真系统,检测到12倍频后毫米波的频谱图和通过系统传输后的眼图.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10GHz的射频信号可产生120GHz的毫米波,5Gb/s的数据可在光纤中传输30km以上,功率代价小于0.9dB.  相似文献   

11.
毫米波同轴连接器低反射绝缘支撑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绝缘支撑的结构对毫米波同轴连接器的电压驻波比性能有很大影响,介绍了利用介质界面上能量全折射原理设计的绝缘支撑结构,这种绝缘支撑结构可以减少介质界面上的能量反射。毫米波同轴电缆组件的测试结果表明,该绝缘支撑结构可以提高毫米波同轴电缆组件的电压驻波比性能。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一种扁铜带束绞+铝塑复合带绕包+镀锡铜线编织外导体结构的柔软低损耗同轴电缆的研制,旨在减小电缆的传输损耗和电压驻波比,提高电缆的阻抗均匀性以及屏蔽特性。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有效的工艺措施,使本柔软低损耗同轴电缆在电性能和机械性能方面获得令人满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详细介绍了光纤复合低压电缆(OPLC)的功能及电缆结构,通过对电缆结构的分析建立了OPLC电缆成缆外径的数学计算模型,并结合MathCAD数学计算软件,对3+1+1芯结构OPLC电缆的成缆外径进行了精确计算。  相似文献   

14.
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亟需考虑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多年来全国各地广电网络传输公司从未停止对有线电视网络的技术改造,并在网络改造的各个阶段,应用各种技术改造模式来实现当时广电业务的需求,近几年来随着广电网络技术与广电业务的发展,有线电视网络的技术改造模式也在不断地发展,使用EPON+LAN、EPON+EOC技术模式对有线电视网络进行双向改造在大多数同仁中已形成共识,并有许多成功的案例,为此总结了有线电视网络改造的各个阶段需要考虑的一些问题与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5.
EPON+HEoC+LEoC技术是在现有HFC网络基础上构造的适用于广电网络系统的数字带宽用户接入网络,它在不影响现有CATV正常工作的前提下,以先进的调制解调技术,将以太网信号合成在同轴电缆中与原有的CATV信号一起传输,用于承载基于IP的数据、语音和视频等业务。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EPON和无源EoC(Ethernet over Cable)接入技术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结合广电网的现状,提出EPON+无源EoC技术方案可方便对HFC网络双向改造,实现有线双向宽带网的构建。该方案中从分前端到单元楼道的"最后1 km"采用EPON网络结构,从楼道到用户家庭的"最后100 m"采用无源EoC技术。  相似文献   

17.
随着毫米波雷达及通信系统的快速发展,有源相控阵天线日益成为当前研究的热门天线形式。然而,毫米波有源相控阵存在空间紧凑、结构复杂、装配繁琐等问题。本文介绍了一种可应用于毫米波相控阵的板级集成天线,并对其天线阵列、垂直过渡等关键结构的设计进行了讨论。该阵面将天线阵列、收发组件和馈电网络全部集成在一块基板上,具有结构简单易于量产的特点。文末给出了对所设计的有源阵面的暗室测试结果,结果表明该天线在毫米波雷达和通信系统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EPON+有源EoC技术的基本原理,结合永嘉县广电网络的实际情况,全面进行网络改造,探讨在有线电视网络改造中的具体应用,并给出相应的系统组网方框图,利用EPON+有源EoC技术,介绍了互动电视的维护思路。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有线双向网络的建设,通过介绍石家庄有线电视网络改造思路,提出了建设1550 nm+FTTB的光传输系统建设方案,再与EPON系统结合起来,全面构建双向综合业务基础平台。  相似文献   

20.
MEMS毫米波滤波器的设计与制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开展了一种基于MEMS工艺的毫米波带通滤波器结构设计和工艺实现,该滤波器结构采用高阻硅作为衬底材料的薄膜支撑结构,选用平行耦合滤波器形式,使用HFSS分析软件对该结构进行了模拟仿真。设计了中心频率为35.0GHz、带内损耗为2.2dB、30dB抑制带宽为2.2GHz的MEMS毫米波滤波器。给出了一套能降低毫米波损耗的MEMS毫米波带通滤波器工艺流程方案,并针对该工艺流程方案进行了关键参数的工艺误差仿真,实现了MEMS毫米波滤波器的工艺制作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获得的毫米波滤波器的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