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二维脉冲式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探讨27例肾功能不全患者及27例正常对照者的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结果提示:肾功能不全患者舒张功能损害远早于收缩功能损害,舒张功能受损表现为左室舒张早期快速充盈减少,舒张晚期左房收缩代偿性增强。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的评价@陈德伟$福建省心血管疾病研究所 @张善驷$福建省心血管疾病研究所  相似文献   

2.
用M型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能检出高血压病的早期舒张功能异常。本文用M型和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了60例Ⅰ、Ⅱ期高血压病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3.
用M型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能检出高血压病的早期舒张功能异常。本文用M型和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了60例Ⅰ、Ⅱ期高血压病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患者分别按高血压的病程、收缩压或舒张压与病程分组。测量的参数包括:1.左心室重量、2.肺毛细血管楔嵌压、3.二尖瓣舒张早期关闭速率(E-F斜率)、4.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Ev)、5.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Av)、6.Av/Ev、7.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的减速度。结果发现:1.病程在十年以下和以上组E-F斜率(72.4±23.9与64.1±246mm/s)、Av(0.66±0.17与0.77±10.19m/s)和Av/Ev(1.1±0.28与1.26±0.29)…  相似文献   

4.
对静息心收缩功能是否随年龄而递减意见不一致。同时一起研究收缩和舒张功能增龄性变化的报告甚少。我们主要应用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同时研究心收缩和舒张功能,参考同期心阻抗图检查资料。研究对象共139名心血管健康人,年龄分布:20-29岁14名,30-39岁28名,40-49岁37名,50-59岁37名,60-84岁23名。由二尖瓣血流图计算早期充盈分数(FF),由左心室流出道血流图计算PEP/LVET,左心室射血加速度LVAC,心搏量积分SVI,和心排血量CO。心阻抗图用日本RM-8000型多道记录仪,图纸均由同济医科大学研究者测定。计算心肌收缩力指数(HI)和心脏指数(C…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斑点追踪成像(STI),对患有和不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研究对象的左心房功能进行比较,证明使用STI评估该类患者左心房功能,可以早期发现左房的重构和损伤。方法:研究包含90例OSAHS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人群。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体重指数和血压水平相匹配。所有受检者都要做多导睡眠呼吸检测和超声心动图并进行斑点追踪成像,并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结果将OSAHS患者进行轻度,中度和重度分组。利用斑点追踪技术获得左房应变及应变率曲线,记录左室收缩期、舒张早期及舒张晚期左房应变及应变率。结果:左室舒张早期左房应变和应变率(LAS-E、LASR-E)和左室收缩期左房应变和应变率(LAS-s、LASR-s)随着OSAHS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减低(P0.05),左室舒张晚期左房应变和应变率(LAS-a、LASR-a)在中度组轻微升高,而重度组的OSAHS患者LAS-a、LASR-a降低,但与健康组相比增高(P0.05)。结论:OSAHS能增加左心房功能的负担,导致左心房重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在亚临床阶段就可以发现患有OSAHS人群的左房重构和损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回顾分析了我院13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住院病人和52例正常人的超声心动图资料,并将Ⅰ、Ⅱ、Ⅲ期高血压患者(分为Ⅰ、Ⅱ、Ⅲ组)和正常人Ⅳ组进行比较。通过对空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振幅、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房内径、主动脉根部舒张末内径、主动脉振幅、主动脉瓣开幅、左室后壁振幅、左室心肌重量等项指标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早期高血压的最敏感指标是左房增大,这一结果与Miller氏的结果一致。另外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振幅、左室心肌重量等亦为敏感的诊断指标,各组间存在显著乃至非常显著的差异。 。因此,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检测过程中,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的价值。方法:选入我院于2015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共100例,并选取同时期前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员100名同时进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留取舒张期二尖瓣口血流频谱,并进行舒张早期最大流速(E峰)以及舒张晚期最大流速(A峰),计算E/A的比较值,对比两组的指标。结果:患病组,测定E/A比值1也就是舒张功能降低59例,检出率59%。两组的EPFV(cm/s)、APFV(cm/s)、E/A对比,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E/A比值是多普勒超声的重要测定数据,可以作为判定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PDE)检测舒张时间间期(DTI)有一定优点;PDE检测的DTI在高血压病有明显变化。本文对此作一初步总结,文献中尚未见类似报告。 正常组89名,20-60岁。本文未选60岁以上的老年人,是由于老年的隐型冠心病比较多,而现有的无损伤性非负荷方法都难检出,为校正年龄的影响,特采用协方差分析方法。高血压病组60例,62±9岁。二尖瓣血流图检查方法已报导(张楚武等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s on Cardiac Doppler),舒张时间间期, QD-从ECG的Q的开始点至D点,即充盈前期,DE-早期加速时间、DF-早期充盈时间、DC-总充盈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脏超声诊断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120例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接受体检的10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心脏超声检查,比较分析其超声诊断指标。结果:观察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E/A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以及相邻窦性R-R间期差值50ms所占百分比(PNN50)等心脏变异率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超声诊断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具有显著价值,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定运动前后左室整体功能在正常人和冠心病人中的区别,选择部分经冠脉造影证实的正常组42例,以及全部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心绞痛组11例和心肌梗塞组21例,作亚极量卧位踏车运动试验,分别于运动前和运动后即刻用MARK4超声诊断仪记录心尖四腔心图象。利用HP的SONOS1000型超声诊断仪的分析系统按单平面面积长度法计算运动前后的左室舒张末容量指数(EDVI),收缩末容量指数(ESVI),每搏指数(SVI),射血分数(EF)以及峰值收缩压与ESVI的比值(SP/ESVI)。 结果显示:1.正常组运动前后左室ESVI分别为25±6ml/m2和18…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心脏超声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患者78例,选取单纯性高血压的患者39例作为对照组,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39例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E/A比值、左心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以及室间隔/左室后壁比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E/A比值、左心房内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室间隔/左室后壁比值方面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高血压会导致心脏结构发生变化,并且还会出现左心房扩大以及其他生理指标的变化,而左心房扩大不仅是导致心房颤动发生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患者心房颤动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动态三维超声心动图(DTDE)评价基因转染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缺血心肌的价值.方法在猪冠脉左旋支放置Ameroid环建立慢性心肌缺血模型;4周后分组注射编码血管生长素(ANG)基因的腺病毒转染的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组Ⅰ)、编码ANG基因的腺病毒液(组Ⅱ)、单纯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组Ⅲ)和空腺病毒磷酸盐缓冲液(组Ⅳ、对照组);再4周后行病理学检查.应用脱机DTDE重建和分析技术,观测正常、置环后4周及注射后4周左室形状、容积和收缩功能的变化.结果慢性缺血心肌左室舒张和收缩末期容积(LVEDV、LVESV)增大,射血分数(LVEF)降低(P<0.01).注射后,对照组LVEDV、LVESV较其它各组明显增大(P<0.05),射血分数(LVEF)明显降低(P<0.05),与缺血时无明显差异(P>0.05).组Ⅰ~Ⅲ较慢性缺血时LVEDV和LVESV均缩小(P<0.05),LVEF均增大(P<0.05),各治疗组比较,左室重构现象均不同程度地减轻,组Ⅰ较其它组,左室容积减小及收缩功能改善最为显著.组Ⅱ和Ⅲ间测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DTDE对评价基因转染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缺血性心脏病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评价心脏-血管耦联关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80例健康体检者,应用Bruce方案研究运动负荷变化情况,观察运动前、高峰期、运动后恢复期左室结构参数、二尖瓣瓣口血流动力学参数、左室侧壁二尖瓣环组织多普勒参数和左室功能参数变化情况,并计算动脉弹性(Ea)、左室弹性(Ees)、心脏-血管耦联(VVI)。结果:Ea、Ees在研究中各个阶段存在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运动后均出现上升情况(P0.05),心脏-血管耦联指数VVI在各个阶段均无较显著改变(P0.05)。结论:健康者在运动后血管弹性上升且和左室弹性上升相一致,健康者心脏-血管弹性匹配、功能耦联存在较狭性范围内,VVI无显著改变,超声评价心脏-血管耦联一定程度上存在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心肌质量是测定心肌肌肉重量的定量指标,不少心血管疾病患者在疾病恶化前已有心肌质量改变。作者曾报告使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125例正常成人的心肌质量和心肌质量指数,并首先建立了心肌质量正常值的多元回归方程式。本文介绍应用ALOKA-SSD 870型超声心动图仪测量45例高血压病和40例冠心病患者心肌质量、心肌质量指数和容量/质量比值的结果。按照“前缘方法学”测量左侧胸骨旁长轴、短轴(乳头肌中段水平)和心失四腔心图象,使用Wyatt改良公式计算左室心肌质量(LVM)、心肌质量指数(LVMI)和容量/质量比值(VOL/M)。 结果显示:高血压病组…  相似文献   

15.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已迅速地成为评估心脏病有价值的一项技术。晚近,这项技术作为心脏手术中连续监测心脏功能的一种方法。我们于1990年4月至10月先后应用经食道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图(TEE-CDFM)在9例心脏手术患者中进行人工瓣膜功能及心脏功能变化的监测研究。9例中,男6例、女3例。年龄20~54岁。受检病人包括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5例,风湿性联合瓣膜病(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狭窄并关闭不全)2例,室间隔缺损1例及左房粘液瘤1例。 9例中6例手术后左室功能(每搏量,心排血量及射血分数)较手术前有较明显提高者,手术后病情稳定,迅速康复…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报道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定心脏病患者左心室心肌质量和左室舒张末容量/质量比值的观察结果。检查对象中高血压病45例,风湿性心瓣膜病41例,冠心病32例,扩张型心肌病30例,正常人125例。心脏病患者检查前停用洋地黄、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3天,静息时心率60~90次/分,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使用日本ALOKA-SSD870型电子相控阵式超声心动图仪,探头频率3.5兆赫。受检者仰卧或左侧卧位,分别测左侧胸骨旁长轴、胸骨旁短轴(乳头肌中段水平)和心尖四腔心图象,以同步记录Ⅱ导联心电图R波顶峰触发停象为心室舒张末期。测量和计算心肌…  相似文献   

17.
高吸水树脂对混凝土收缩开裂的改善作用及其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吸水树脂(SAP)是能够吸收高倍率水溶液并在干燥环境中释放水分的高分子功能材料.文中通过混凝土早期开裂、限制收缩及非限制收缩的试验,研究了SAP对混凝土收缩开裂性能的改善作用,并与预浸轻集料的作用进行了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SAP可以使混凝土的开裂及收缩减小30%~50%,比采用预浸轻集料的内养护措施效果更佳,在易于发生收缩开裂和(或)不易养护的结构中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SAP改善混凝土的早期开裂及收缩性能的机理在于,SAP颗粒对水的吸收-解吸、部分吸收水与高分子链的氢键键合及SAP粒子表面成膜等作用延缓了水分的散失、改变了混凝土内部湿度状态及分布.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工作中发现在相当部分病人中,盲目用M型测量左室内径,会增加左室增大的诊断假阳性。为了提高LVE的诊断准确度,我们对二型和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LVE进行前瞻性对比研究。 本文高血压病人50例,年龄71±7岁;正常人30例,70±7岁。用M型及二维分别测量LV内径(MD、2D)、室间隔厚度(MS、2S)、左室后壁厚度(MP、2P),测量声束室间隔夹角。(即声束与室间隔的左室内膜之间的锐角称声隔角)。高血压组与正常组比较,室间隔厚度和心肌重量有显著差别。本文资料显示高血压组左室增大阳性率在二维和H型测量之间有明显差别。取本文正常组的最大径…  相似文献   

19.
钟献凤 《影像技术》2013,(6):13-14,10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择我院来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患者97例.其中正常人31例。高血压患者36例,冠心病患者30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所选患者的E峰速度、A峰速度、E/A比值、E峰减速时间(DT)等,并比较。结果:冠心病组与高血压组间的E峰速度、A峰速度、E/A比值、E峰减速时间(DT)无明显差异(P〉0.05),冠心病组、高血压组的E峰速度、E/A比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A峰速度及E峰减速时间(DT)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在临床诊断左室舒张功能上有一定的价值,E峰速度、A峰速度、E/A比值、E峰减速时间(DT)等指标与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有明显的相关性.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掌握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T及MRI的特征性改变,重点在发现早期较可靠的征象。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4年7月临床确诊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23例(31个髋关节)患者的CT及MRI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学资料,双侧发病8例,年龄33岁-73岁,男性14例,女性9例。结果:7例为早期(I-II期)股骨头形态无改变,其中CT检查5例股骨头持重部分骨小梁结构稀疏、增粗,星芒状结构扭曲变形、消失,小斑片状硬化及星芒状骨小梁呈大网眼状改变,2例股骨头无明确的异常征象;MRI检查7例股骨头的前上部可见线样征、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像,关节腔内少量积液。16例为III-IV期,股骨头有不同程度变形、变扁,关节面骨质断裂、凹陷,股骨头内骨质碎裂、囊变,关节软骨破坏,髋关节面增生硬化,关节间隙变窄。结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临床常见骨关节病变,早期治疗可降低致残率,早期病理改变为缺血并骨细胞及骨髓细胞的死亡,后期为修复阶段,为大量的再生血管、骨再生。常规X线检查敏感性差,CT可发现骨质内矿物质变化及骨小梁细小断裂,但对显示早期骨髓细胞的坏死不如MRI敏感,正常成人骨髓主要为脂肪细胞,缺血坏死早期MRI可清楚反映骨髓成分的水肿、坏死、炎性反应、坏死后修复等不同的病理过程以及病变的范围等,故MRI检查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最佳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