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涡管排沙式沉沙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及理论计算都证明;在断面扩大了的渠道中,流速逐渐减小,悬移质泥沙将分选沉降转化为推移质。沉降到渠底的及临底运动的悬移质泥沙,可由设在渠底上的排沙涡管排出,从而形成一种涡管排沙式的沉沙地,本文介绍这种沉沙池的设计方法,模型试验和沉沙池建成后的初步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2.
涡管排沙技术研究的发展与前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涡管排推移质泥沙机理的分析及试验研究 ,提出涡管排沙的三个参数 :涡管分流比、截沙率及挟沙能力 .对涡管与渠道水流方向的夹角、渠中水流的佛劳德数及涡管开口宽度等参数与排沙效率的关系也分别进行了研究 .通过对悬移质分选沉降的理论研究 ,提出了悬移质涡管排沙的计算方法 ,该方法已成功地应用于沙湾县金沟河渠首水电站沉沙池的设计上 .文中还提出了涡管排沙技术有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简述涡管排沙式沉沙池的设计思路,结合新疆金沟河渠首电站,介绍涡管排沙式沉沙池的原型观测结果。并对沉沙地的运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工程实践表明,涡管排沙式沉沙池构造简单,运行可靠,造价低廉,有较好的沉沙及排沙作用,可用于排除水电站引水渠道中的悬移质泥沙。  相似文献   

4.
简述涡管排沙式沉沙池的设计思路 ,结合新疆金沟河渠首电站 ,介绍涡管排沙式沉沙池的原型观测结果 ,并对沉沙池的运用效果进行了分析 .工程实践表明 ,涡管排沙式沉沙池构造简单 ,运行可靠 ,造价低廉 ,有较好的沉沙及排沙作用 ,可用于排除水电站引水渠道中的悬移质泥沙  相似文献   

5.
水电站引水渠上涡管排沙式沉沙池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涡管排沙式沉沙池的试验研究,证明这种沉沙池具有较好的沉沙及排沙作用,该沉沙池对悬移质中粗粒径部分排除率较高,对细粒径部分排除率较低。为了提高涡管排沙式沉沙池的总排沙效果,文中建议了几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悬移质涡管排沙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涡管排沙措施以前主要是解决推移质泥沙问题。本通过对悬移质涡管排沙的近似分析,建立了悬移质涡管排沙分流比与截沙率之间的关系,并指出了其适用范围,从而将涡管排沙技术由解决推移质问题扩展到解决悬移质泥沙问题,试验基本上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为了提高悬移质涡管排沙效果,中还建议了几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刘洋 《小水电》2022,(5):76-80
泥沙作为渠道淤泥的主要原因,每年一到汛期便涌入水渠,造成各级渠道淤积、磨损,不得不进行停水排沙、清淤等相关疏浚工作,这不仅影响灌区正常灌溉流量调配,也导致总干渠水电站有效水头降低,不能正常发挥工程经济效益。因此,提出了水电站引水渠道上的涡管排沙工程施工。以东江水利枢纽工程为例,分析该区域实测泥沙数据,确定来沙量与来水量关系。通过设置涡管,使推移质和泥沙在水中旋转,随着水体作螺旋运动。通过确定渠道流量、涡管平均流速、涡管开角、涡管管径、水槽底坡坡度,设计引水枢纽涡管,满足大颗粒泥沙排出需求。引入排沙明渠,调整涡管开口长度,确定涡管铺设段水力要素。对不同颗粒泥沙进行分级处理,将落入涡管推移质排回原来河道并排出。设计涡管排沙式沉沙池,排出悬移质泥沙,渠首的排沙量进行定量分析,最终得出不同调度方式对渠首排沙量的影响规律。图4幅,表3个。  相似文献   

8.
新型微灌沉沙池沉沙效率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汤骅  宗全利  吴均  刘焕芳 《人民长江》2008,39(19):78-80
沉沙池是一种重要的泥沙处理工程措施,其作用是沉降含沙水流中有害粒径的泥沙.对沉沙池,评价其运行效果好坏的关键因素是沉降效率.新型微灌沉沙池属直线型非冲洗式沉沙池,专门用于微灌系统,主要对悬移质泥沙进行处理.以物理模型试验资料为依据,探讨了微灌用新型沉沙池内悬移质含沙量及淤积物粒配的沿程变化规律,试验表明,该新型沉沙池的沉沙效率较高,可以作为处理微灌用水源使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水电站水轮机磨损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结合实践经验,总结出泥沙处理措施,在大坝设置排沙底孔、拦沙坎及冲沙槽,防止大量的推移质泥沙大量进入水口闸,大大减少粗沙通过水轮机含沙量。沉沙池降低挟沙水流中泥沙颗粒大于设计沉降粒径的悬移质泥沙、降低水流中含沙量。压力前池是继大坝、沉沙池后的第三道防沙,防止泥沙进入水轮机,造成水轮机的磨损。注重运行时管理水平和及时维修。  相似文献   

10.
涡管排沙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涡管槽口的挟沙水流会形成强有力的螺旋流沿涡管流动,能有效地排除底部推移质泥沙。涡管排沙可解决渠道引水的泥沙问题或排除水库泥沙,成本低,效率高。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在分析涡管排沙机理、重要影响因素、排沙效率计算及相关设计等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渠道上的涡管排沙工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理论和试验研究成果,介绍了技术手段更为先进的涡管排沙工程,提出了度管分流比、涡管截沙率、涡管挟沙力的计算公式;在电站引水渠、沉沙池上进行涡管排沙的模型试验,得到排沙效率好、排沙所用水量少、工程投资少的结论;并提出了设计方法的要点,介绍了具体工程的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12.
针对引水枢纽防止推移质泥沙进入取水口问题,提出了由“控制泥沙运动”的三个标准来确定冲沙闸、排沙闸的过流尺寸,因山区河道设置沉沙池的场地有困难,建议采用“水库沉沙,定期排沙”的运行方式,用以防止悬移质中有害粒径泥沙进入进水口,既可代替沉沙池的作用,又可保持日调节库容,并以马边县茶溪水电站引水枢纽防沙设计说明了该方法。  相似文献   

13.
根据在山溪性河流上修建引水枢纽引水防沙的经验,提出在立面上多层次防沙排沙与在平面上分级防沙排沙相结合,以达到电站引水渠多引水少进沙的目的,并介绍某涡管排沙式沉沙池的设计思想及运行实践。  相似文献   

14.
金沟河引水枢纽的泥沙含量,泥沙颗粒级配和粒径大小的关系,泥沙运移、沉积、对渠首水利工程的磨损,通过测验与分析基于水文测验成果,从水量平衡原理和水文测验的角度,系统阐述了金沟河引水枢纽工程的水资源量和悬移质泥沙、推移质泥沙含量及运动规律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了掌握涡管和漏斗的排沙率和耗水率等技术指标,必须对金沟河渠首涡管和漏斗进行原型水文测验,为枢纽工程的合理设计和运行管理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水电工程的沉沙池大都为布置于枢纽首部的无压式地面沉沙池,实际工程中限于地形地质条件,在有压式隧洞内设置沉沙池可能更加经济合理。以尼泊尔尼亚迪水电站有压隧洞内沉沙池为例,采用一度流超饱和输沙法对有压隧洞内沉沙池泥沙沉降特性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设计条件下,进入水轮机发电水中总含沙量为0.625 kg/m3,其中粒径不小于0.2 mm的泥沙含量为0.062 5 kg/m3,大于等于设计沉降粒径的泥沙沉降率为84.55%。分析结果证明有压式隧洞内设置沉沙池可实现沉降悬移质泥沙的功能,可为其他工程有压隧洞内沉沙池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由于排沙涡管具有排沙效率高、结构简单等优点,被用于电站或灌溉引水排除中粗颗粒泥沙。涡管泄流量大小决定着排沙量的多少。试验得知:当排沙涡管开口全部被水流淹没而形成满管流后,其开口长度和宽度对泄流量影响较小,涡管与水流方向的夹角对泄流量影响较大。本文通过实验和实例,说明了泄流量和泄流比的估算。  相似文献   

17.
燕子崖电站防沙和排沙设施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防沙和排沙工程措施主要有定期冲洗式沉沙池和连续冲洗式沉沙池两种,这些传统技术不能满足高效节能的防沙和排沙要求。通过定期冲洗式沉沙池、连续冲洗式沉沙池、排沙漏斗进行比选,并通过水力计算和对比论证分析。结果表明:排沙漏斗产生稳定的螺旋流,水流流速较大,加速泥沙向中心的排沙底孔和漏斗底部运动;而定期冲洗式沉沙池、连续冲洗式沉沙池中不存在稳定的螺旋流。排沙漏斗具有结构紧凑,工程量和投资最少,泥沙分离率较大,耗水率较少,所以排沙漏斗是一种经济、高效节水的防沙和排沙设施。  相似文献   

18.
滇中引水水源工程提水泵站具有引水流量大、提水扬程高、装机规模大等特点,水流中悬移质泥沙对泵站机组的长期磨损问题突出。为此,从沉沙效果方面,对沉沙池建筑物型式及体型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水源工程进水口处设置条渠式沉沙池以沉淀水流中的泥沙,减小对泵站机组的磨损;沉沙池进口设置5条导流墙,改善进水口流态,提高泥沙沉降效率。经河工模型试验验证,出池内满足规范要求;沉沙池清淤采用射吸式挖泥船抽吸沉沙池内淤积泥沙,并返还至金沙江。  相似文献   

19.
水电站沉沙池泥沙沉降率计算方法分析与检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谭伟民 《水力发电》2003,29(4):24-28
设计沉沙池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是悬移质泥沙沉降计算方法。为此,对目前国内外业界采用的计算方法分类进行分析,并以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进行沉沙池原型观测的资料和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科学研究所进行的专题水槽试验成果,对准静水沉降法、沉降概率法和超饱和输沙法三种方法进行了检验,其中超饱和输沙法偏差最小。为此,明确推荐采用超饱和输沙法。该方法已经列入《水利水电工程沉沙池设计规范》。  相似文献   

20.
大禹渡抽水站沉沙池运行十多年以来,对泥沙处理效果较为显著,减轻了水泵磨损与渠道淤积。沉沙池的排沙方式主要应用了异重流浓缩排沙,其实践效果较好。本文拟对异重流浓缩排沙在该沉沙池的应用情况及有关问题进行介绍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