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用美国EPA八工况法对NJ385DI农用柴油机进行了排放测量。通过排放的工况分担率分析,为控制柴油机排放提供了相应的依据。分析了EPA八工况法在测量CO、HC、NOx及PM的过程中各工况的分担率,指出控制CO的关键在于高转速与最大扭矩工况。  相似文献   

2.
用欧II十三工况法对CY490QZL柴油机进行初步排放测量,对试验结果采用工况分担率的分析,找出影响柴油机各种有害物质的比排放量的主要工况,针对性的采取有效降低排放措施,使该机型满足欧II排放法规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用欧Ⅱ十三工况法对CY490QZL柴油机进行初步排放测量。对试验结果采用工况分担率的分析,找出影响柴油机各种有害物质的比排放量的主要工况。针对性的采取有效降低排放措施,使该机型满足欧Ⅱ排放法规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以某小型挖掘机用柴油机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采用双峰排气凸轮的方法来实现内部废气再循环,达到降低NOx排放的目的。分析了排气小凸轮的升程、包角和位置变化对柴油机的NOx排放、功率和燃油消耗率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了柴油机外特性和EPA八工况法排放测量来验证改进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双峰排气凸轮轴后NOx排放显著降低,同时CO和HC排放也有所减少,对功率和燃油消耗率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以某小型挖掘机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几种能够实现内部EGR的方法,提出采用双峰排气凸轮,即排气门在进气行程后期二次开启的方法来实现内部EGR。对排气小凸轮的升程、包角和位置进行了优化,分析了双峰排气凸轮对该柴油机的NOx排放、功率和油耗率的影响,并进行了柴油机EPA八工况法排放测量来验证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针对一台由国五升级到国六的重型柴油机原始排放(无后处理系统)超过目标设定值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通过控制各缸废气再循环(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EGR)率不均匀性来降低柴油机原始排放的方法。建立了柴油机各缸EGR率不均匀性的排放测试试验台架和测试方法,通过分析排放万有特性曲线图确定所研究的进气总管EGR率和柴油机运行工况点,用CO2法在稳态工况下测量各缸EGR率,分析各缸EGR率不均匀对排放性能的影响,确定了达到企业原始排放目标设定值的各缸EGR率不均匀性范围,实现了通过控制各缸EGR率不均匀性来降低柴油机原始排放及降低满足国六排放法规后处理系统匹配难度和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研究摩托车工况法排放测试循环与工况对摩托车排放的影响。以FY125-3P电控摩托车为对象,进行国Ⅲ排放标准工况法排放检测,通过分析检测过程中CO、HC和NOx排放浓度的变化,研究测试循环、工况与CO、HC和NOx排放浓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个测试循环对排放总量贡献率非常大。第一个测试循环中CO排放峰值主要出现在减速工况;NOx排放峰值出现在大负荷等速工况;HC排放峰值出现在减速和中等负荷工况,且发现如果检测过程出现熄火将导致CO排放值急剧增加。  相似文献   

8.
增压柴油机燃用天然气合成油排放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增压中冷柴油机燃用纯天然气合成油(Gas-to-Liquids,GTL)、柴油/GTL混合燃料的排放进行了外特性、负荷特性和欧洲ECE R49十三工况法的试验研究,并与柴油的排放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燃用GTL在所有工况下都能够有效降低NOx、烟度和PM,且掺混比例愈大,效果愈明显,CO和HC也有一定的改善;在ECE R49十三工况下纯GTL的NOx和PM排放分别降低了23.7%和27.6%,CO和HC分别降低了16.6%和12.9%;发动机工况对增压柴油机燃用所有燃料的排放有较大影响。结果表明GTL是柴油机有潜力的低排放代用燃料。  相似文献   

9.
冷EGR技术对柴油机性能及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在不同转速和负荷工况下进行的冷EGR试验,研究了冷EGR技术对降低柴油机NOx排放的有效性,同时对比分析了EGR开启和关闭时对柴油机性能和排放的影响.试验研究表明:冷EGR技术除了可以有效降低柴油机的NOx排放以外,还将对柴油机的进气流量、燃油消耗率、烟度、排温以及HC,CO等排放物产生影响,且这种影响随着EGR率和工况的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10.
风冷非道路柴油机排放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车载排放检测仪(SEMTECH)和电子低压冲击仪(ELPI)进行了某非道路风冷非增压柴油机的气态污染物的测量和排放颗粒物粒径及质量分布特征研究.试验按照非道路柴油机排放标准规定的工况进行测量.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用非道路柴油机气态污染物中NOx的排放较差;微粒数量排放均成单峰对数正态分布,积聚模态微粒数浓度随负荷增加而增大,随负荷的减小积聚模态的粒径分布向小粒径方向移动,变化规律与车用柴油机相似,但粒径整体要大于车用柴油机;不同粒径微粒的质量呈双峰分布,分别对应积聚模态和粗粒子模态,积聚模态微粒对总质量排放的贡献较大,但与车用柴油机相比分担率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