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实现高速公路联网计重收费,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通行费的计算和拆分要准确及时,从而保证各高速公路业主的利益.首先依据计重收费标准,设计了计重收费通行费计算公式模型.然后综合考虑客车和货车的通行费拆分方式,在现有联网收费拆帐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计重收费通行费计算及拆分算法,详细分析了整个算法的设计与实现.最后将此算法应用于某省高速公路联网计重收费拆帐系统中,应用结果表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该系统主要用于高速公路通行的自动收费。它采用非接触式IC卡存储数据,能够自动判别各类车辆的收费标准、计算应收费额并卡基支付。该系统通过通讯控制口自动控制收费关卡门禁的所有物理设备,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了人工干预,提高了收费关卡通行的车辆流量,有效的控制了收费过程中由于人工干预可能产生的舞弊行为。  相似文献   

3.
车牌识别在公路通行费收费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给出了车牌识别技术在公路通行费收费系统中的应用,详细介绍了客车自动报价、月票车、免费车自动放行、历史冲卡车、黑名单车辆自动报警拦截以及可疑车辆查询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刘露  吴刚 《A&S》2005,(5):128-129
在联网收费环境下,路径识别不仅仅涉及对每一通行车辆如何计算通行费,同时还要考虑将收入的通行费拆分给哪个收费单位的问题。通行费的拆分直接关系到各条高速公路的合法利益,是联网收费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2001,(49)
高速公路收费系统软件实现以非接触 式IC卡作为通行券替代纸票完成对高速公路过往车辆进行收费的计算机管理,是一个用于高速公路收费并集控制、监视、稽核、管理为一体的综合信息处理软件系统。某公司高速公路收费系统能够做到24小时连续运转,运行稳定可靠界面操作简单方便,功能实用,商品化程度高。系统具有可靠的数据安全保障,可防止及发现时营运收费数据的非法修改或删除。系统具备与不停车自动收费系统相连的接口,以较小的代价完成半自动人工收费——半自动人工收费和不停车自动收费并存──完全不停车自动收费的转化。在现有…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高速公路收费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车辆检测精度与实时性差等问题,设计激光雷达和图像检测的高速公路自动收费系统。清分中心利用激光雷达数据和图像融合检测算法检测高速公路上车辆,通过N-Message时钟同步周期算法为系统提供统一的时间规范,实现系统内时间一致。收费中心与收费分中心管理所属区域内的收费业务,并将清分中心设定的系统配置参数发送至下级单元。收费站单元在收费分中心管理下实现车道收费,并监控车道收费情况。该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车辆检测平均精度值最高达到85%以上,检测时间为0.066 s。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一种用于公路、桥梁不停车收费的分布式计算机系统。该系统由自动收费交通控制管理网络和银行清算辅助网络组成;两大网络通过拨号方式实现电子数据交换,达到通行控制与电子收费相结合的目的,利用感应式车载识别卡为电子媒体,实现不停车收费。  相似文献   

8.
高速公路自动收费系统作为交通通信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性能与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收费站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投资者的投资回报率。收费道路管理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解决车辆流量的问题。基于无线通讯技术获取车辆进出站口信息,实现车辆不停车计费管理,减少能源消耗,提高高速公路车辆流量。  相似文献   

9.
在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中,自动车辆识别技术是收费系统的核心部分。本文讲述了自动车辆识别的实现过程,并利用VxD技术实现Win98下的硬件中断,以满足不停车收费系统对实时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正>传感器在斯德哥尔摩、伦敦及新加坡的应用传感器能够通过收取拥堵费帮助城市减少交通拥堵(并获得额外收入)。例如,斯德哥尔摩和伦敦将拥堵的城市中心划为额外收费区,车辆进入这些地段将收取额外费用。通行费的收取采用电子收费或自动牌号识别的方法,由此避免了司机在传统收费站停车缴费所导致的排队和时间延误。新加坡则更走在了前面,启动了动态道路收费系统,能够实时调整费用。  相似文献   

11.
粟慧 《计算机与网络》2009,35(3):118-121
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路桥建设和收费系统的现状,针对制约交通流量提高的主要瓶颈,提出机动车辆信息隐形管理的概念,介绍一种基于无线数据传榆技术的信息写入与自动识别及不停车收费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数据通信协议、编码方式和抗干扰措施,给出了该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并对该系统在查找失窃、假牌、套牌车辆在技术上的可行性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网络通信、数据采集、信息集成控制等技术 ,提出了一种在公路收费系统中 ,由车道控制机监测控制与监控计算机监控集成的征费监控新方法 ,解决了收费不可控性的难题。  相似文献   

13.
基于RFID双频卡的多义路径识别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速路网内起讫点之间存在二义性路径,导致高速公路收费拆帐复杂且不准确,如何进行多义路径识别是关系到联网收费能否大范围实现的一个至关重要问题。文中提出基于双频卡的多义路径识别方案,可在不改造现有高速公路出入口车道软硬件的前提下,解决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多义性路径车辆通行费收取、拆分与结算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4.
该文针对目前高速公路收费系统开发周期长、可维护性差等缺点,设计和实现了基于组件和框架复用技术的通用化车道收费系统,开发人员可以在这个系统上进行二次开发,从而大大缩短了开发周期,减少了开发成本。  相似文献   

15.
在高速公路建设取得突飞猛进的今天,针对高速公路路政巡逻、道路养护车辆的工作特点,建设一个GPS车辆监控管理系统,综合了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GSM/GPRS全球移动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使之能随时对车辆进行监控、调度,解决车辆管理混乱、组织无序的问题,从而对高速公路路政巡逻、抢险工作进行更加科学的管理,提高高速公路调度、指挥、管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在高速公路建设取得突飞猛进的今天,针对高速公路路政巡逻、道路养护车辆的工作特点,建设一个GPS车辆监控管理系统,综合了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GSM/GPRS全球移动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使之能随时对车辆进行监控、调度,解决车辆管理混乱、组织无序的问题,从而对高速公路路政巡逻、抢险工作进行更加科学的管理,提高高速公路调度、指挥、管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在车辆管理系统之中引入物联网技术,设计一套专门应用于高速公路车辆管理的车辆管理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系统通过自动标识通行车辆,自动通过物联网对银行服务系统进行访问,完成相关费用的收缴。  相似文献   

18.
分布式无线交通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全新的信息获取和处理技术。相对于现有交通监控系统中所应用的各种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不受环境限制、自组织、分布性等优势。该文提出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分布式无线交通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详细探讨了构造自组织、自适应的智能交通网络所涉及的车辆速度测试、车辆定位、车流量检测等技术。并指出其对未来交通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视觉识别的机动车辆智能驾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机器人视觉原理运用于对机动车辆智能驾驶的研究中,通过识别高速公路车道线的变化,使得车辆能够实现自动驾驶。由CMOS图像传感器摄取道路图像,采用小波处理、线性递推估计、波门跟踪滤波和二次拟合抽取车道线信息,从而得到行驶控制误差;控制命令通过串行232口发送到单片机上,驱动步进电机带动游戏杆转动来仿真实际的自动驾驶过程;获得了很好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0.
A structured use of control, communication and computing techologies in vehicles and in the highway can lead to major increases in highway capacity. Our context is an automated highway system (AHS) in which traffic is organized in platoons of closely spaced vehicles under automatic control. The AHS control tasks are arranged in a three-layer hierarchy. At the top or link layer a centralized controller assigns to each vehicle a path through the highway and sets the target size and speed for platoons to reduce congestion. The remaining two layers are distributed among controllers on each vehicle. A vehicle's platoon layer plans its trajectory to conform to its assigned path and to track the target size. The plan consists of a sequence of elementary maneuvers: merge (combines two platoons into one), split (separates one platoon into two), and change lane (enables a single car to change lane). Once the protocol layer determines that a particular maneuver can safely be initiated, it instructs its regulation layer to execute the corresponding precomputed feedback control law which implements the maneuver.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design of the platoon layer. In order of ensure that it is safe to initiate a maneuver, the platoon layer controller enters into a negotiation with its neighbors. This negotiation is implemented as a protocol—a structured sequence of message exchanges. After a protocol terminates successfully, the movement of the vehicles involved is coordinated and the maneuver can be initiated. A protocol is designed in two stages. In the first stage, the protocol is described as an informal state machine, one machine per vehicle. The informal state machine does not distinguish between actions and conditions referring to the vehicle's environment and those referring to the protocol itself. In the second stage this distinction is enforced and the protocol machines are specified in the formal language COSPAN. COSPAN software is then used to show that the protocol indeed works correctly. One can now be reasonably confident that, properly implemented, the protocol designed here will work as intended.Work supported by the PATH program, Institute of Transportation Studi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and NSF Grant ECS-911907. It is a pleasure to thank Dr. Bob Kurshan for providing COSPAN and explaining its use, Ellen Sentovich for help with COSPAN, Max Holm for computer support, Anuj Puri for comments which improved parts of the design, and members of the PATH Seminar on AVCS where this design was first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The authors alone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views expressed he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