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实施不稳定注水改善特高含水期油田开发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孤东油田自 1986年投入开发 ,长期以来由于产量负荷重 ,走的是强注强采、提液增产的路子 ,注水产液量高速增长 ,导致注采结构和产量结构不合理 ,生产压差不合理 ,油层大孔道和管外窜严重 ,限制了低渗透段和低水淹段潜力发挥 ,影响了油田开发效益的提高。从 2 0 0 1年开始 ,在其主力开发层系七区西Ng63+4实施不稳定注水 ,挖掘平面和层内潜力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从而探索出一条特高含水单元效益开发的新模式。1 不稳定注水前期研究1 1 不稳定注水适应性分析七区西 63+4层系南部 63与 64之间隔层较发育 ,连通性较差 ,层间差异大 ,63层剩余油…  相似文献   

2.
濮城油田特高含水期高压分层注水工艺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濮城油田特高含水期高压分层注水工艺存在的不足,研究开发了新型偏心分层注水技术和液力投捞分层注水技术,现场应用表现该技术能解决现场多级高压分注和斜井分注工艺技术,基本解决了濮城油田特高含水期不同井况分层注水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油井堵水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喇嘛甸油田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后,液油比高、耗水量大,是油气生产成本上升的主要要素,油井堵水是控制油田产水量的一项直接而有效的措施,但由于油层多年来的调整,在提高差油层动用程度的同时,油层间含水差异也越来越小,使油井堵水选井选层难度越来越大。为提高油井堵水效果,从喇嘛甸油田实际情况出发,采用盈亏平衡原理与油藏工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油井堵水的经济技术界限,提出了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开发阶段油井堵水降水量和降油量界限,通过在堵水中应用精细地质研究成果、发展新的堵水工艺以及对注采关系发生变化的堵水井调整堵水层等方法,进一步改善了油井堵水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特高含水期油田开发潜力分析——以双河油田437块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河油田437块经过近23年的开发,目前含水已高达96%。从高含水期油藏的渗流特点出发,充分利用试井技术能求取地层径向渗流参数的特点,结合油藏工程学有关原理,从含油饱和度研究入手,对剩余油饱和度分布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搞清了437块剩余油饱和度的分布情况,获得了对于特高含水期油田剩余油分布的规律性的认识,对老油田调整挖潜和三次采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油藏进入特高含水开发期后,大孔道现象突出,斜油分布零散,低效注水现象严重。在孤东油田七区西6^3 4单元剩余油分布精细描述的基础上,通过井网调整及脉冲注水,在扩大注水波及体积、挖掘低渗区剩余油潜力、减少死油区、提高注水利用率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并先后进行了现场实施,取得了明显的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6.
双河油田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具有“薄、散、小、差、低”的特点,为适应特高含水期剩余油挖潜的需要,注采井网必须精细化研究和管理。在搞清剩余油分布及合理优化井网技术界限基础上,通过局部完善井网、细分开采、层系转换、复杂结构井技术,辅助封堵、补孔、调剖等各种措施,进行井网优化组合挖潜剩余油。典型开发单元Ⅷ-Ⅸ油组井网优化组合实践表明,水驱油田特高含水期在井网不具备大规模加密调整条件下,井网重新优化组合是进一步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萨尔图油田北二西区特高含水期注水开发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大庆萨尔图油田北二西块目标区的开发实践,通过对存水率、综合含水、耗水量以及采收率等指标的计算,对北二西目标区域注水开发效果进行了评价,找出了其主要问题和矛盾,为进一步提高开发效果、挖掘剩余油提供了一种思路.计算结果表明,随着采出程度的增加,注入水排出量变大,注水开发效果变差,随着找水、堵水的进行,关闭高含水井,注水利用率有所改善;根据目前的开发状况,预测北二西区块的最终采收率可达45%.  相似文献   

8.
双河油田437块经过近23年的开发,目前含水已高达96%。从高含水期油藏的渗流特点出发,充分利用试井技术能求取地层径向渗流参数的特点,结合油藏工程学有关原理,从含油饱和度研究入手,对剩余油饱和度分布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搞清了437块剩余油饱和度的分布情况,获得了对于特高含水期油田剩余油分布的规律性的认识,对老油田调整挖潜和三次采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双河油田高含水期厚层剩余油分布及挖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河油田厚油层发育,在目前特高含水期开发阶段厚油层厚油层的内剩余油分布主要受井网完善程度,地层纵向渗透性,砂体沉积特征,微构造及区域地层压力因素控制,剩余油在井网不完善井区,纵向中低渗透层,注采状况较差的分流河道沉积间及沉积末端,微构造高部位及局部注水压力平衡区相对富集,在完善井网的基础上根据地层地质特征加强注采结构调整及注水合理调配,是双河油田油层挖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对双河油田Ⅳ1-3层系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以井网综合调整、优化注水产液结构调整为核心的稳油控水先导试验方案,使该单元的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采收率提高2.85个百分点,可采储量增加36.6×104t。先导试验的成果和经验对老油田特高含水期稳油控水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双河油田的注采结构的现状及特征,通过近几年来在注采结构调整方面的实践与应用,总结出了油田在特高含水后期开发阶段,实现油田控水稳油目标的途径和方法,注水结构调整主要是结合地质特点,减少欠注层段,减少和控制不合理超注井层段和改善吸水剖面;在采液结构调整上,控制高含水层段的注入,加强中低渗透层段的注入,封堵高渗透、高水淹干扰层段,解放动用较差的中低渗透层段,改善平面上采出不平衡的状况。通过实施注采结构调整,双河油田在特高含水后期实现了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2.
胡德高 《石油天然气学报》2004,26(3):109-110,155
针对王场油田潜三段北断块高含水开发期暴露出来的诸如油藏含水高、采出程度高、水淹程度高、油水分布状况复杂及井间、层间干扰严重的主要问题.提出了4种稳产技术对策:重组调整注采井网;整体应用水动力学理论;优化措施方案;开展配套工艺技术的研究。现场实践表明稳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双河油田水驱单元开发技术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初阳  李超 《石油天然气学报》2005,27(1):102-103,121
针对双河油田水驱单元注水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在注采井网基本完善的情况下,重新探索采取多种注水调整措施,使双河油田水驱单元开发可采储量不断增长,含水、递减等主要开发指标控制较好。其做法可指导水驱开发油田在特高含水后期阶段的注水调整。  相似文献   

14.
针对双河油田特高含水开发后期的地质及剩余油分布特点.优选出了适用于60~90℃油藏的深度调剖剂,该调剖剂可用现场新鲜污水配制,具有成胶时间长、交联强度适中、可封堵又可运移、热稳定性好的特点。同时应用井间示踪技术识别了试验区的大孔道发育和剩余油分布情况,应用数值模拟技术对5口井的深度调剖方案进行了优化。优化的调剖方案实施后,初步显示出油层中的大孔道得到封堵,对应油井见到了一定的增油降水效果。  相似文献   

15.
河南油田进入特高含水开发期后.封堵技术是“控水稳油”的主导工艺,它有效地治理了低效井.封堵了水井大孔道、汽窜井、稠油边水、套管外窜槽和套管漏失。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为下一步的开发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双河油田厚油层发育,在目前特高食水期开发阶段厚油层内剩余油分布主要受井冈完善程度、地层纵向渗透性、砂你沉积特征、微构造及区域地层压力因素控制。剩余油在井网不完善井区、纵向中低渗透层、注采状况较差的分流河道沉积问及沉积末端、微构造高部位及局部注水压力平衡区相对富集。在完善井冈的基础上根据地层地质特征加强注来结构调整及注水合理调配,是汉河油田油层挖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油田高含水期提高采收率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油田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的特点,提出了利用油藏精细描述的方法确定剩余油分布区,认为水平井、侧钻井、大位移多靶点定向井等特殊钻井技术以及注采工艺等措施对高含水期油藏提高油气采收率有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油藏进入特高含水开发期后,大孔道现象突出,剩余油分布零散,低效注水现象严重。在孤东油田七区西63+4单元剩余油分布精细描述的基础上,通过井网调整及脉冲注水,在扩大注水波及体积、挖掘低渗区剩余油潜力、减少死油区、提高注水利用率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并先后进行了现场实施,取得了明显的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19.
重组细分技术在严重非均质油藏中高含水期挖潜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严重非均质油藏进入中高含水期后产量递减较难控制,开发治理难度加大。以胡状集油田为例,综合分析了该阶段严重非均质油藏的动、静态特点及开发潜力;结合近年来的开发实践,着重介绍了重组细分开发层系的技术标准及在胡状集油田的应用效果。旨在对同类型油藏的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