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地电化学提取法是地电化学勘探方法的一种,是新发展起来的找贱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和一部分非金属矿产的直接深部找矿方法,是物探电法和化探结合在一起的物理化学方法,尤其是对寻找金矿床更有其独到之处。本文主要介绍该方法的简易原理和找金、铀、铜、铅、镍、锡等矿床的效果,同时也简述了该方法所使用的仪器设备。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联邦维季姆地区的希阿格达矿床目前正在进行地浸的中试。该矿床为底部河道砂岩型,它包含15000tU,矿石品位平均为0.05%U。矿化出现在位于约100m厚的冻土带之下的可渗透未固结的新第三纪河流沉积物中,基底岩石为古生代花岗岩。新第三纪—第四纪玄武岩覆盖着赋矿的沉积物。含矿层的渗透率为0.1—20m/d(平均为2—3m/d)。最新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表明,主岩能抵抗化学作用的影响,同时还显示出在地浸之后有一种使环境自动复原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通常认为砂岩型铀矿含矿层的渗透性是地浸开采技术是否可行的重要条件。因此,研究地浸采铀的可行性和提高砂岩型铀矿含矿层渗透性成为重点。系统探讨了影响砂岩型铀矿含矿层渗透性的主要因素,即:碳酸盐、黏土矿物、夹层、隔层、地下水矿化度等。这为进一步研究砂岩渗透性提供了依据,同时对地浸采铀的浸出率和资源回收率也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铀同位素~(234)U/~(238)U活度比(ARS)对地浸采铀过程的指示作用,采用逐级提取方法分离新疆某砂岩铀矿的铀化学组分,通过柱浸实验获取浸出液,用ICP-MS和TiCl_3还原-NH_4VO_3氧化滴定法分别测量其中的ARS值和铀浓度。结果表明,ARS在可离子交换态(F1)和酸易溶态(F2)中较高(1.293~1.348),在酸可溶态(F3)中略有下降(1.204~1.229),在可氧化态(F4)中降到最低(0.917~0.934),在难溶态(F5)中又升高至1.018~1.142;浸出过程可根据ARS变化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ARS较高,在1.217~1.318之间,主要是F1、F2和F3中的U(Ⅵ)浸出;第2阶段ARS下降直至1.016,主要是F3及F4中的U(Ⅳ)溶解;第3阶段ARS在1.070~1.118之间小幅波动,主要是F5中极少量难溶的铀浸出。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铀赋存形态对地浸开采的影响,采用逐级提取法分离新疆某砂岩铀矿同一采区不同地段样品的铀赋存形态,测定其中的铀品位。结合室内浸出实验以及现场监测实验,探究了铀赋存形态与浸出动力学和浸出过程的关系。结果表明:相同采区不同地段的铀矿赋存形态存在差异,铀的浸出动力学受到F1-F4四种铀赋存形态的影响,首先由内扩散控制,然后转变为化学反应控制,铀表观浸出速率常数随着F1-F4相态铀质量分数提高而增大。浸出液铀浓度变化特征可以根据F1相态的质量分数分为两类:当F1质量分数高于25%时,铀浓度由高到低变化;当F1质量分数低于10%时,铀浓度表现为低→高→低的变化趋势。最后建立了铀初始浓度与F1品位、铀浓度峰值与F1-F4总品位之间的关系模型。研究结果可为依据铀赋存形态分地段选择溶浸剂种类和应用时间,并对铀地浸过程预测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哈萨克斯坦4座地浸铀矿2010年第1季度的铀产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世界核地质科学》2010,27(2):F0004-F0004
<正>2010年第1季度,哈萨克斯坦的阿克达拉地浸铀矿山生产铀188.61t,铀生产成本平均为33.8美元/kg;南英凯地浸铀矿山生产铀297.1t,铀生产成本平均为59.8美元/kg;克拉套地浸铀矿山生产铀176.56t,铀生产成本平均为31.2美元/kg;哈拉桑地浸铀矿山试生产铀12.9t。  相似文献   

7.
铀的高效富集和分离对于核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吸附法作为一类重要的分离方法,吸附材料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基于仿生多巴胺化学制备铀吸附材料的研究进展。第一部分首先介绍多巴胺化学的基本原理,着重讨论多巴胺的自聚合机理、聚集体结构及其聚合过程的控制因素;第二部分列举利用多巴胺化学表面改性制备不同类型的复合吸附材料,包括碳基纳米材料、多孔硅基材料、无机黏土矿物、金属或共价有机框架化合物、纳米高分子纤维等,探讨针对不同材料体系的多巴胺改性方法,以及对吸附材料组成、结构的影响;第三部分集中介绍多巴胺改性材料对铀的吸附性能研究,按照材料功能基团的差异,分为本征多巴胺涂层、多巴胺-无机复合涂层、多巴胺-高分子复合涂层三个方面,阐述各类材料对铀的吸附行为和机理。本文最后总结了多巴胺化学在吸附材料制备方面尚存在的挑战,并展望了本领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本工作旨在合成一种高吸附性能、高选择性的吸附材料,实现重金属离子的去除和海水中铀资源的提取。将天然葵花粉(SFP)通过溶胶凝胶法与TiO2颗粒进行复合,得到TiO2/SFP复合材料。将合成材料进行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能谱分析(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和吸附测试;在pH值为6.0时,材料最大吸附容量可达到215.7 mg/g。复合材料对于溶液中铀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是一个吸热、可自发的过程,其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在模拟海水中材料对铀的去除率超过90%。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地浸采铀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一种基于高矿化度砂岩铀矿的地浸采铀工艺——淡化少试剂工艺。此工艺不仅可以有效防止管道堵塞,而且可以提高浸铀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传统萃取工艺中溶剂损失和乳化等问题,本文结合萃取和离子交换的特点,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了一种聚砜壁材的含二(2-乙基己基)磷酸酯(D2EHPA,或P204)的萃取剂微胶囊,研究了稀释剂、分散剂、表面活性剂和无机盐(NaCl)对微胶囊成球的影响,确定了微胶囊的最佳制备条件。结果表明:当采用二甲苯作稀释剂、P204萃取剂浓度为50%时,微胶囊对铀的吸附容量能达到40 mg/g以上;采用100 g/L H2SO4作解吸剂,铀解吸率可达99%;聚砜壁材的P204萃取剂微胶囊在低浓度铀溶液中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解吸后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1.
Existing metallographic preparation techniques for uranium are limited to elucidating specific micro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some of the techniques are regarded as being environmentally unacceptable. This paper describes a newly developed technique, which is not only more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but reveals most microstructural features simultaneously. Example microstructures of the various preparation stages are given to highlight the new technique.  相似文献   

12.
陈波  龚建 《核技术》1996,19(8):497-501
对铀材料的探测和识别进行了研究,给出了不同浓缩度铀的γ特征谱,并对其中^235U与^238U的丰度比和其γ射线强度比进行了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以直接由铀材料的γ特征谱得到其浓缩度,并计算出该铀材料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1IntroductionTrinbutylphosphate(TBP)hasbenusedforseveraldecadesasthemostsucesfulextractantforrecoveryofuraniumfromspentnucl...  相似文献   

14.
15.
16.
采用电子束预辐射接枝法将丙烯腈和丙烯酸接枝于聚丙烯(Polypropylene,PP)纤维上,并探讨了吸收剂量和反应温度对接枝率的影响。随后通过偕胺肟化反应制备出含偕胺肟基和羧基的PP纤维吸附剂。红外光谱数据表明,丙烯腈和丙烯酸成功接枝到PP纤维上,偕胺肟化反应将腈基转化为偕胺肟基,同时对改性前后PP纤维的表面形貌和热性能进行了表征。厦门海域真实海水吸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PP纤维吸附剂铀吸附容量最高可达到0.81 mg·g~(-1)(吸附时间为68 d),PP纤维吸附剂的铀吸附容量与其接枝率和偕胺肟基密度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Extensive use is made of ion-exchange techniques in the uranium industry. Sorption from acid and carbonate solutions and pulps is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uranium ores and the production of pure compounds of uranium. This article deals with the basic regularities of these processes. It giv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types of ion-exchange materials, which can be used for the selective absorption of uranium, and it also deals with a number of accompanying elements. The article also describes the various types of apparatus used in the sorption of uranium from pulp, making it possible to process all pulps containing up to 40% solid material. Further improvement in sorption techniques is connected with the use of ion-exchange materials having high kin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high selectivity with regard to uranium.  相似文献   

18.
《Annals of Nuclear Energy》1999,26(8):757-759
A new method for uranium enrichment is presented. This method is based on exciting 238U to its isomeric levels at 2557.6 and 2557.6 + x keV. These isomeric levels have SF decay modes. Enrichment is thus obtained by fissioning only the 238U isotopes. Three ways for exciting 238U to 238mU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李珍  包伯荣  吴明红  向群  杨兴存 《核技术》2002,25(2):107-112
研究顾在不同释稀剂中N-辛酰吡咯烷(OPOD)萃取铀(Ⅵ)的性能。在不同稀释剂中考察了硝酸浓度、萃取剂浓度、盐析效应以及温度对萃取平衡的影响。OPOD萃取铀(Ⅵ)的能力在不同稀释剂中由弱到强的顺序为:氯仿,四氯化碳,1.2-二氯乙烷,正十二烷,正辛烷,环己烷,甲苯,苯。并求出了萃取反应的各热力学函数变化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