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沈阳市地铁规划与建设的实际情况,总结地铁建设与地下空间利用的现状发展条件与问题,从城市轨道交通与沿线地下空间一体化发展的视角分析,以促进城市地下空间协同化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轨道交通(地铁)为触媒导向,以地下空间一体化开发为契机,从而进一步探讨地铁站点周边地下空间一体化规划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轨道交通站点吸聚大量客流,成为地区的门户性节点,而站点周边土地价值提升,往往结合大规模城市开发进行,以效益与速度为目标的城市建设使站点空间形态趋同。青浦区外青松公路地铁站周边地块城市设计通过详尽分析项目功能定位、用地特征及城市文化,从空间系统、建筑特征和地标建筑等方面,探讨具有地域特色的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城市设计策略,以期为其他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城市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大城市用地紧张,城市发展呈现立体化趋势,轨道交通引导大城市向地下发展。以城市轨道交通为例介绍地下空间特点、现状及发展趋势,阐述两者相结合发展需考量的问题。给出城市轨道交通和地下空间融合发展的站点和站际地下空间的2种开发模式。结合深圳科苑大道实际工程案例,为城市轨道交通和城市地下空间融合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具备"节点—场所"的双重特性。研究结合南海区新型公共交通系统六站点周边(上盖)建筑概念方案设计,尝试提出基于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的"节点—场所"双重特性的规划设计思路,通过从与公共中心耦合的角度分析轨道交通站点在城市和交通链中的功能定位、从轨道交通站点的多重属性优化用地交通布局以及不同空间尺度下用地空间形态调控三个方面的规划设计实践,探讨实现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社会、经济和空间等综合效益最大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轨道交通站点对于站点片区的土地利用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建设,国内一些城市已形成较为成熟的轨道交通路网体系,本文以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为例,选取其中建设较为成熟的19个轨道交通中心型站点及站点地区,研究其与深圳市城市规划的布局关系,并收集轨道交通中心型站点地区的土地利用数据情况,利用多维尺度分析的方法对研究的站点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6.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使用便利程度和空间环境质量影响着轨道交通出行比率,而轨道交通作为公共交通方式之一,其出行率的高低反映着城市建设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国际成功经验表明,站点地区开发影响着城市空间发展,本文以北京东站地块规划设计为例,对站城一体化的轨道交通枢纽地块建设方式展开探讨。文章认为,轨道交通枢纽地块与城市的一体化水平和站城之间在交通衔接、产业相关、空间互补以及场所文脉这几个方面的协调水平息息相关。衔接良好的交通方式、促使人与自然良性互动的空间环境品质、彰显城市人文精神的建筑景观特征,以及与城市互补的产业发展将有力地促进交通枢纽的发展,满足人们便捷出行与高品质的生活需求,从而实现站城一体化和城市的可持续化。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目前面临着各种难题,本文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初步探讨了将轨道交通运输间接效益转化为投资的方法——在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地区实施城市轨道交通和土地利用综合开发,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城市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时代的来临,如何处理好活跃的城市开发与轨道建设空间预留之间的矛盾,实现对站点周边地区合理有效的控制与引导,是我国许多特大城市面临的巨大挑战。研究结合常州轨道交通规划实践,在厘清轨道交通与城市互动规律的前提下,运用类型学方法从站点类型与空间开发模式入手,明确整体发展思路与控制要素,对站点周边用地控制规划的思路与方法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9.
《规划师》2016,(7)
随着我国城市发展深度的不断推进,土地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加剧,开发城市地下空间已经成为扩展城市空间的一个重要手段。而轨道交通建设的全面开展,为开发城市地下空间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香港作为亚洲地区土地资源稀缺的典型区域,其依托发达的地下轨道交通系统,在地铁站点周边开发了大量地下空间,这些地下空间的组织与利用方式值得我国其他地区学习借鉴。文章以香港地铁站点地下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梳理其建设规模、功能构成及空间布局特征,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单功能星状、单功能树状、多功能树状和多功能网状四类空间组织模式,并结合外部环境特征探析各类模式的适用范围,以期为我国大中城市地铁站点地下公共空间规划建设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随着许多大中城市建设轨道交通,地铁站点及其周边地区的发展将成为重要的课题。无锡轨道交通1号线胜利门站地区面临着如何振兴区域活力与如何充分利用孤岛绿地等两大问题,城市设计抓住地铁发展机遇,针对环境现状,运用"消费行为系列化""、公共交通为导向开发""、充分发展地下空间""、地下地上一体化"等理念,制定相关设计策略。通过城市设计对地铁站点与周边地区的整合,振兴了地区的活力,也把原有孤岛绿地发展为自然生态景观型的交通站区。目前,城市设计正在得到实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上盖地下空间开发现状的分析和总结,结合与莞惠城际铁路接驳的惠州市荔浦风清公园地下停车场工程的规划设计方案,探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方向和规划设计原则,为轨道交通上盖物业开发和城市土地空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国正进入轨道交通建设的高峰期,针对如何使交通基础设施与城市开发建设协调发展的重要课题,在总结TOD开发模式基本概念和主要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具体设计案例,对城市轨道站点区域的规划设计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前经济发达、富有活力的城市竞相发展轨道交通,但是对于其发展路径和综合作用并不清晰。已开通轨道交通的城市(如北京和上海)出现了高峰限流、运能饱和等问题,无法有效服务人民日常出行。很有必要重新审视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充分发挥其快速交通、配置资源、引导发展和塑造空间的综合效能,满足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本文解析了东京轨道交通线网规模和结构、客流特征、与城市空间结构互动关系以及轨道站点多功能开发等发展经验,以期推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许多城市围绕轨道交通站点积极推进TOD发展策略,促进城市交通与土地使用的一体化。文章在借鉴国外TOD效能评价指标及方法的基础上,基于“5D+”视角构建了由8个一级指标和19个二级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并提出将指标原始数据归一化后采用熵权法确定权重,进而形成可以测度每个城市轨道交通站点TOD效能的综合指数的评价方法。文章对深圳市的116个站点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全市层面城市轨道交通TOD效能分布图以及每个站点的效能特征雷达图。研究有助于了解城市不同区域的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发展情况,作为制定城市TOD空间政策的基础,也有助于识别各个轨道交通站点在TOD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在土地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如何最大限度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将会是城市化进程中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全国各大城市正迅速发展城市轨道建设,各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也在相继展开。成都近年来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就。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成都地铁站点地下空间,在地铁站点分类研究的基础上,梳理其功能组成以及空间形态。总结出单元线状、单元三角状、多元线状以及多元网状四类空间组织模式,并探索出各类空间组织模式的适用范围。希望为其他城市以及成都未来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变迁与发展,城市交通系统的组成结构也随之发生改变。通过分析城市轨道交通与慢行系统的发展过程,总结了轨道交通站点地区慢行系统发展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以期为后来轨道交通站点地区慢行系统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上海轨道交通对站点地区土地使用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上海市为例,实证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对站点地区的影响.调查了上海轨道交通一号线,二号线和三号线48个站点地区的土地使用的性质和土地开发的强度,分析了各条轨道交通对土地使用的整体影响和距轨道交通站点距离的远近对土地使用情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建设时期的不同,轨道交通线路的走向不同,轨道交通对站点地区的土地使用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同时,由于对站屋附近土地使用的控制,在轨道交通站点核心地区的土地使用特征有悖于城市土地经济学基本原理的现象,比较轨道交通对土地使用的影响发现影响作用逐步降低的现象.另外,为了充分利用轨道交通的双向运能,城市空间结构与轨道交通网络布局要相互协调,避免出现过度的双向客流不均匀性,目前城市空间结构的布局和规划控制需要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18.
一体化设计是探索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体系化的研究,也将促使地下与地上空间、商业、交通、景观环境和历史保护等众多城市要素得到整合。一体化设计是城市机能有机化和空间形态一体化的集合,它有利于促使地区紧凑化和立体化,是紧凑城市与集约用地的典型地段。本文结合无锡轨道交通一号线刘潭站及周边地区的城市设计的案例,探讨一体化城市设计这一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9.
从基于轨道交通带动下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分析、依托城市轨道交通带动地下空间开发中应考虑的要素分析、轨道交通带动下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策略分析3方面论述了通过开发城市地下空间来增加城市可用面积,扩大其容量。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主要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建设和城市空间结构的持续优化,轨道交通节点在城市的地位和作用越发重要,它拥有巨大的承载能力与疏散能力,但同时给城市整体空间结构造成了很大影响。文章通过相关理论研究,结合现状对站点地区人群需求及分布特征等进行剖析,以提高站点周边地区空间绩效和合理的规划模式为目标,对站点地区空间结构及形态、功能布局、交通系统、设施支撑、建筑景观等方面提出优化方式和设计对策,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对未来城市轨道交通节点的设计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